【文档说明】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9 运动和力(讲练)(解析版).docx,共(29)页,660.92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89d98d1a0e06692fca8e2832ce01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09运动和力(讲练)(解析版)1.了解:弹性与弹性形变的概念;万有引力的概念;重心的概念;什么是平衡状态。2.会:进行力的三要素作图;进行重力的计算;分析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例;利用物体运动情况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3.理解:力的概念、力的
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4.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惯性的概念;平衡力的概念。5.认识:力的单位;弹力的基本特征;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6.
能: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一、力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
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2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二、弹力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
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弹力的基本特征(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
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3.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
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进行测量时,应做到: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4)测力
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3(1)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
基本特征: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2)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2)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1)重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
/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G的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
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3.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4.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四、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
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1)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2)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
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滑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4)滚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4(5)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它们之间处于相对静止时产
生的摩擦力。2.摩擦力应用(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3)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
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
体、液体、气体。(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
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4.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
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无关。5(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防止惯性
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六、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
二力平衡。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平衡状态: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5.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静止的物体,物体
受到的重力与其受到的另一个力是平衡力。如在桌面上的碗、静止在空中的气球等。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如在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传动带上的物体等。考点一:力【经典例题】11.(20
20·临沂)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75d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C.一个鸡蛋的重力约50ND.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点睛】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对生6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答案】B。【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
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2m/s左右,故B符合实际;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则一个鸡蛋的重力约0.5N,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随着音乐做一套眼保健操用约为4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趁热
打铁】1.(2020·贵州黔东南)下列估测最接近于实际的是()。A.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C【点睛】物理量估测是学生基本功,是对周围
事物认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加强对常见物理量从量上的认识。此题属于能力题,难度不大。长度的估测以自己身边长度为标准,力的估测以自己质量为参考,速度和温度的估测从自己生活实践出发。【答案】A。【解析】A.一支全新2B铅笔
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B不符合实际;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故C不符合实际;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25°C,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2020·恩施)在没有风的室内向上
抛出皮球,在球升到最高点静止的瞬间,不计空气阻力,它受到的力有()。A.只有重力B.重力和手的推力C.不受力D.重力和惯性力【点睛】考查力的产生与力的概念,属于基本概念题,难度较小。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7产生
必然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如果不计空气阻力,皮球只和地球间有相互作用,故只有重力。【答案】A。【解析】在没有风的室内向上抛出皮球,球升至最高点静止的瞬间,球只受到重力,球已离开手,不受到到推力。故A符合题意,BC
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0·枣庄)俗话说“鸡蛋碰石头一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大;C.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D.石头和鸡蛋之间同时有等大的
相互作用力【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产生必然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它必然也是施力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答案】D。【解析】鸡蛋碰石头时,鸡
蛋对石头产生一作用力,同时石头对鸡蛋也产生一作用力,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选D。4.(2020·临沂)按要求作图: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O是物体的重心。【点睛】考查了重心的概念和力的示意图,属于基础题。物体受重力作用点(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在重力的方向画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
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8【解析】从物体的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5.(2019·湘潭)《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
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点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本题考查了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一道基
础性题目。【答案】C。【解析】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木星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故C正确。故选C。考点二:弹力【经典例题】(2017•宜昌)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D.力气大的同学【点睛】考查弹力的概念,属于基础题。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弹簧的根数,同时与弹簧的伸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会越长。【答案】B。【解析】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
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故,答案是B。【趁热打铁】1.(2018·吉林)测力计是测量______(选填:“质量”或“力”)的大小的仪器;在如图中,弹簧测9力计的
读数是_____N。【点睛】重点是测力计及其读数,注意读数时先看清楚量程,弄清楚分度值再读数,不要小看了读数,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测力计利用弹力及二力平衡的原理,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答案】(1)力;(2)4.4。【解析】在如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位置在4N下面的第二小格,所以读数是4.4N。2.(2019·苏州)图中,物块沿绝对光滑的斜面下滑,请画出物块受力的示意图。【点睛】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滑行,根据一重、
二弹、三摩擦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即可求解。让画所受力的示意图,首先要明确其受哪几个力,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画成共点力。【解析】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所以此时物体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它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斜面对它
的支持力的作用,支持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如下图所示。3.(2020·安顺)如图所示,将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甲、乙两钢球(m甲>m乙)正对弹簧从同一高度h同时自由下落,两球接触弹簧并向下压缩弹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各自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时,哪个球使弹簧形变程度更大?(2)若两球各自再继续向下运动相同的距离时,它们所受的合力分别为F甲和F乙,请判断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均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10【点睛】本题考查弹力的产生、影响弹
力大小的因素,属于基础题,但有一定难度。把弹簧的弹性形变分成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球达到速度最大值时球的重力等于弹力,一个过程是球在速度最大处向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再次产生的弹力相同。(1)球在下落过程中,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弹力,甲的重力大受到的弹力大,甲弹簧发
生的弹性形变大;(2)球在速度最大处球的重力等于受到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压缩量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在最大速度处再下降相同的距离,弹簧再次发生的形变相同,受到的弹力增加量相同,这个弹力增加量即是球受到的合力。【答案】(1)甲;(2)F甲=F乙。【解析】(1)由于
m甲>m乙,所以G甲>G乙,球在下落过程中,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弹力,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所以甲受到的弹力大于乙受到的弹力,甲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大于乙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2)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弹力,在速度最大处再向下运动相同的距离,由于在弹性限
度内弹簧的压缩量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所以甲弹簧和乙弹簧再次发生的弹性形变相同,再次产生的弹力相同,这个再次产生的弹力即合力,所以甲乙所受的合力相等,即F甲=F乙。故答案为:(1)甲;(2)F甲=F乙。4.(2020·苏
州)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内壁光滑的竖直圆筒,筒底固定一根弹簧。将一小球放置在弹簧上,静止时位于A点(如图乙)。现将小球下压至B点,并用此处的装置锁定(如图丙)。解锁后,小球向上弹出筒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丙中的
压力;②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丙中的压力;③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变大;④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11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点睛】本题考查弹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属于综合题,有一定难度。生活中压力、支
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方向和物体形变方向有关;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即可解答。【答案】D。【解析】①②、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图乙、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容器、弹簧和小球的总重力,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
、解锁后,小球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小于弹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减小,弹力逐渐减小,当弹力与重力相等,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弹力小于重力时,合力向下,小球速度减小,故③错误、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考点三:重力【经典例题】(2019
·岳阳)对下列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运动员刚跳上去,又很快落下来--运动员受到重力;B.纸飞机离开手后,继续飞行--纸飞机受惯性作用;12C.用橡皮泥捏成的小船漂浮在水面上--浮力大于重力;D.用力推箱子,箱
子未移动--推力对箱子做了功【点睛】(1)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漂浮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
方向上移动距离。【答案】A。【解析】A、运动员起跳后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故A正确;B、纸飞机由于具有惯性,在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前进,不是受到惯性,故B错误;C、小船处于漂浮状态,则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D、箱子在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推力对箱子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A。【趁热打铁】1.(2019·湘潭)如图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D.小鸟不掉下来是因为
鸟嘴上有胶水【点睛】本题考查重心的位置,难度不大。装上回形针小鸟的重心降低,稳定性增强;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重心上。【答案】A。【解析】装上回形针小鸟的重心降低,稳定性增强;小鸟的形状不规则,重心不在几何重心上,鸟嘴上13并没有胶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019·河
南)如图所示,当铁球摆到最高点A时,请画出它此时的受力示意图。【点睛】考查重力的概念和力的示意图,属于基础题。铁球A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过球心分别沿竖直向下方向和绳子斜向上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G”和“F”表示。如图所示。【解析】对铁球受力分析,铁球在最高点受到重
力和拉力的作用,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进行作图即可。3.(2019·河北)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上。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1)操
作方法:。(2)判断方法:即为簿木板的重心。(3)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填写序号)①二力平衡的条件14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③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点睛】本题是利用悬挂法来寻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考查重心、
找重心的操作方法及所用到二力平衡等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形状规则的重心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集中的作用于一点;重心分布于质量、几何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1)(2)悬挂法找重心的过程,主要步骤是要在
物体的不同点上悬挂并画线,最后取交点便是要找的重心;(3)悬挂法是寻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最简便实用的方法,其主要依据是二力平衡条件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答案】几何中心;(1)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
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2)AB、CD的交点;(3)③。【解析】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1)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
一重力作用线CD。(2)AB、CD的交点就是薄木板的重心。(3)木板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样可保证重心一定在所画的线上,而两条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实
验没有用到的物理知识的③。故答案为:几何中心;(1)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2)AB、CD的交点
;(3)③。考点四、摩擦力【典型例题】(2020·天水)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15A.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
子所受米给它的摩擦力方向向上C.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D.图丁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保持静止【点睛】此题考查了摩擦力的种类、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关键是
分析出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是何种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有运动趋势(相对静止);然后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以及滚动摩擦力;先分析图中现象,然后根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种类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2)分析小球到达B点的运动状态及
受力情况,便可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A、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故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错误;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筷子对米的摩擦力竖
直向上,所以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向下;故B错误;C、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A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A、B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摩擦力不变,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故C正确;D、由于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所以,将沿BE方向运动。故D错误。故选:C。【趁热打铁】1.(2020·襄阳)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定期给机器的转动轴加润滑油;B.鞋底和轮胎上都
刻上花纹;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D.下大雪后,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16【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摩擦力与社会生活,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即可解答此题。【答案
】A。【解析】A.定期给机器的转动轴加润滑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B.鞋底和轮胎上都刻上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
力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D.下大雪后,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0·湘潭)以下可以增大摩擦的是()。A.轴承中装有滚珠B.旋钮侧面制有条纹C
.给自行车加润滑油D.磁悬浮列车车身悬浮【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摩擦力与社会生活,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即可解答此题。【答案】B。【解析】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
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B、旋钮侧面制有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正确。17C、给自行车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错误。D、磁悬浮列车车身悬浮,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3.(2020
·长沙)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水平面上,小杰用30N的水平推力推着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6s内运动的路程为3m,箱子的运动速度是m/s;将水平推力增大到35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N。(不考虑空气阻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速度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体现了
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是力是平衡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分析。【答案】0.5;30。【解析】箱子的运动速度为:v===0.5m/s;当水平推
力为3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此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3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35N时,箱子做加速直线运动,而此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则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仍为30N。故答案为:0.5;30。4.(2020·青岛)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C.小车受到水平向左摩擦力D.小
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力概念、物体平衡状态与力的关系,属于综合性试题。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的18据平衡力概念即可解答。【答案】CD。【解析】AB.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
直线运动,此时木块与小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块不受摩擦力,AB错误;C.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向右运动,因此小车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正确;D.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F相等,方向与拉力
F相反,D正确。故选CD。5.(2020·凉山)两位同学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如图所示。为了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个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块材料相同但表面
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1)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准确地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直线滑动,根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2)他们通过两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点睛】本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测量摩擦力的方法。(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要正确测量滑动摩擦力,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答案】(1)匀速;二力平衡;(2)乙丙。【解析】(1)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
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19(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需要对比乙丙两次实验。故答案为:(1)匀速;二力平
衡;(2)乙丙。考点四:牛顿第一定律【经典例题】(2019·河北)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A.系安全带B.旋转生、熟鸡蛋C.跳远助跑D.撞击锤柄【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合理的利用惯性和防止惯
性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答案】A。【解析】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
,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如果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
,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地面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
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趁热打铁】1.(2020·南京)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蹬地时,地面对
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将立即停下来【点睛】本考题考查平衡力、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属于综合应用题,难度不大。(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3)当物体所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解答。【答案】B。【解析】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
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B.蹬地时,脚对地面有压力的作用,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212.(2020·南通)行驶的汽车内,某时刻座位上的乘客突然向汽车行驶方向前倾,说明
汽车正在()。A.直行急刹车B.直行急加速C.向左急转弯D.向右急转弯【点睛】本考题考查惯性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题,难度不大。乘客突然往前倾,说明乘客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要维持原理的运动状态不变,这说明
汽车在直行过程中急刹车造成的。【答案】A。【解析】A.直行急刹车,乘客上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会向汽车行驶方向前倾,故A项符合题意;B.直行急加速,乘客下半身随汽车加速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倾,故B项不符合题意;CD.向左急转弯或向右急转弯时,
由于惯性上半身会向右倾或左倾,故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0·宿迁)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中让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是为
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受到的。(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3)在不增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若要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
响”,可将小车从斜面的高度由静止滑下,比较小车在(选填“相同”或“不同”)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即可。【点睛】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22法,那就是科学推理法,也
被称为理想实验法。因为,表面的绝对光滑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法在现实中达到,因此,只能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加上科学推理来得出结论,这一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需要控制
小车的初速度是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长;(3)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时需要改变速度的大小,实验中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答案】
(1)相等;摩擦力;(2)越远;(3)不同;相同。【解析】(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所以应使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就是阻力;(2)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3)若要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需要改变小车的速度,即可将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高度越高,速度越大;比较小车在相同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即可。故答案为:(1)相等;摩擦力;(2)越远;(3)不同;相同。4.(20
20·河北)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惯性提高速度;C.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D.锤柄下端在石墩上撞击几下,
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点睛】本题考查了关系概念和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属于基础题。惯性内容是物理中的重要内容,要知道惯性应用、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惯性,但也要注意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力是物
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D。【解析】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误;B、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能利用惯性提高速度;故B错误;23C、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安全带,是为
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D、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时,锤柄停止运动,松动的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故D正确;故选:CD。5.(2020·赤峰)足球已纳入赤峰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练习足球的过程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踢
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B.用脚带球使球运动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C.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假如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足球的运动就会停止;D.足球静止在地面上,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和足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点睛】本考题考查惯性概念、
平衡力、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属于综合应用题,难度不大。(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3)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固有属性,质量时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和
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无关。据此解答。【答案】A。【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踢出去的足球具有惯性继续运动,故A正确;B.用脚带球使球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假如它
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足球将一直运动下去。D.足球静止在地面上,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和足球对地面的压力是两个力的互相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考点五:二力平衡【经典例题】(2019·衢州)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
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4A.,方向竖直向下B.,方向竖直向下C.,方向竖直向上D.,方向都竖直向上【点睛】本题
主要考查二力平衡的知识解答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此题中,明确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是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键所在。对小科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再根据小科的运动状态,判断两个力的
大小关系。【答案】D。【解析】小科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G;小科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
=G;沿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3=G;综合分析: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趁热打铁】1.(2020·临沂)周末,小明骑自行车去书法广场感受
书法的笔精墨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B.紧急刹车时,小明由于惯性会向前倾;C.停止蹬车后车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站在水平广场上的小明,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点睛】本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属于基
础知识,要掌握。(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25二力平衡
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答案】C。【解析】A、自行车把手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B、紧急刹车后,自行车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故B正确;C、停止蹬车
后车会停下来,是因为车子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D、站在水平广场上的小明,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所以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C。2.(2020
·眉山)如图所示,物体悬浮在水中,水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F2与F1的差等于物体的重力;C.由于物体静止不动,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D.因为物体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大
于物体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所以F1>F2。【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互作用力、浮力、平衡力和液体压强,属于综合性试题,但难度不大。(1)物体悬浮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分析物体受力;(2)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3)利用平衡力的概念解答。据此解答即可。【答案】B。【解析】物体悬浮在水中,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压力F1、竖直向上26的压力F2;此时物体受力平衡,则:G=F2﹣F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
等于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浮力为:F2﹣F1,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则F2与F1的差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根据F=pS可知,F2>F1,所以F1与F2既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
:B。3.(2020·泸州)泸州“国窖1573”闻名世界。我市国窖广场的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了“中国第一窖”的石头纪念标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该石头静止在地面上,所以没有惯性;B.石头对地面的压力和石头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石头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石头的
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小于石头对地面的压力【点睛】此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属于综合题,难度不大。理解惯性概念、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概念即可解答此题。(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有与质量有关。【答案】C。【解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石头静止在地面
上,也有惯性,故A错误;B.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在同一直线上,石头对地面的压力和石头所受的重力方向都是向下的,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27C.石头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C正确;D.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与石头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4.(2020·江西)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
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点睛】此题考查平衡力的概念,属于综合题,难度不大。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2)平衡力是作用在物体上力处于平衡,即合力为零
。根据平衡力的概念即可解答。【答案】A。【解析】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平衡力,符合题意;B.狗受到的重力、地面对狗的支持力及绳子的拉力,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大小
不相等,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0·龙东)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大小
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28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
它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摩擦力为F【点睛】此题考查摩擦力概念、物体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难度较大。(1)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2)分析物体受力
;(3)根据平衡力的概念分析力之间的关系。据此解答。【答案】AD。【解析】由题意可知,在甲图中: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A甲,因A处于平衡态,fA甲和F是一对平衡力,故fA甲=F;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A对它水平向右的
摩擦力fB甲和地面对它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甲,因B处在平衡态,fB甲和f甲是一对平衡力,故f甲=fB甲,因fA甲和fB甲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fB甲=fA甲=F,故f甲=fB甲=F;在乙图中:A物体由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处在平衡态,故A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fA乙=0
N;B物体由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处在平衡态,B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地面对它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乙的作用,拉力F和摩擦力f乙是一对平衡力,故f乙=F;由以上分析可知:A.甲图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
小为F,甲图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0N,故A错;29B.甲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甲=F,乙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乙=F,故B正确;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A甲=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摩擦力f甲=F,故C正确;D.乙图中物
体A受到的摩擦力fA乙=0N,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摩擦力f乙=F,故D错;故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