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37)页,62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734eb81fd852556379fd0f9a1883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岩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周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藻的DNA病毒,它能在蓝藻细胞中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藻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藻体和蓝藻都具有核糖体B.蓝藻通过无丝分
裂进行增殖C.噬藻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藻体可标记其DNA【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
生物。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噬藻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A错误;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B错误;C、噬藻
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正确;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可使噬藻体的DNA被标记,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病毒无细胞结构,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如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d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X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
腺激素B.胰岛细胞中结构①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C.结构③的内膜中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比外膜的多D.某些小分子化合物也可以通过d过程释放到细胞外【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
白质经内质网进行粗加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最后经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线粒体。【详解】A、物质X是分泌蛋白,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B、由题意可知,结构①为内质网,且中心体没有膜结
构,构成中心体的成分中没有磷脂,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能转移至中心体,B错误;C、③为线粒体,其内膜是有氧呼吸的场所,其上附着有大量的蛋白质,因此③的内膜上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比外膜多,C正确;D、d过程中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也可将小分子物质分泌
到细胞外,如神经递质,D正确。故选B。3.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酶和蛋白酶都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B.核酶和淀粉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C.核
酶破坏磷酸二酯键将所有RNA降解D.核酶和蛋白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核酶和蛋白酶的成分分别为RNA和蛋白质,都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B、核酶的本质是RNA,其合成场所在细胞核,而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
质,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B错误;C、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核酶只能降解特定的mRNA,C错误;D、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A。4.如图为人体细胞中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含有高能磷酸键,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细胞内发生的吸能反应都伴随过程①ATP的合成C.ATP分子由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基团组成D.人体细胞和玉米
细胞进行过程①所需的能量均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①过程是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②过程是ATP水解产生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
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详解】A、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细胞的
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B、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分解,B错误;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其中1个腺苷与1个磷酸基团组成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ATP分子由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基团组成,C正确;D、动物形成ATP来自呼吸
作用,植物形成ATP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人体细胞过程①形成ATP所需的能量不可以来自光能,D错误。故选C。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涉及的酶均不同B
.氧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消耗[H]的过程伴随着ATP的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产物中如果有C0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吸收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1:6: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
化碳:酒精=1:2:2。【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所用的酶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相同,A错误;B、设氧气浓度为c时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得出关系式:2y=6、6x+2y=15,解得:x=1.5、y=3,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2/3,B正确;C、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
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而在无氧呼吸过程中,酵母菌细胞消耗[H]的过程是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第
二阶段不产生能量,没有伴随ATP的生成,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
P。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果蔬尽量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耗减少到最小B.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无氧呼吸原理生产各种酒和食醋C.花盆适当松土可改善植物根部细胞氧气供应,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D.选用透气性好
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细胞呼吸,促进伤口痊愈【答案】C【解析】【分析】1.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其呼吸和繁殖会受到抑制;低温、低氧可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但干燥不利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因而需要保持环境湿润;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
氧化碳;人和动物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
收。3.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详解】A、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有氧
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在低氧的环境中,有氧呼吸因氧气浓度低而很弱,无氧呼吸因氧气存在而受抑制,细胞总呼吸低消耗的有机物少,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A错误;B、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产物是醋酸,可以制酒和酿醋,B错误
;C、花盆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C正确;D、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有利于皮肤细胞呼吸,促进伤口痊愈,D
错误。故选C。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加热和加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水解的原理相同C.若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则可以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D.因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DNA、RNA
分别呈现红色和绿色【答案】A【解析】【分析】1.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中消耗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使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4.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亲和力更强,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使DNA、RNA分别染成绿色和红色,从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该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A正确;B、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水解
是因为给化学反应提供的化学能,而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若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得不到色素带,C错误;D、因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二者结合呈现绿色,而吡罗红与RNA亲和力更强,二者结合后
呈现红色,而细胞核(细胞质)中既有DNA也有DNA,所以应同时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错误。故选A。【点睛】易错点: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
一定不能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否则会导致分离失败。8.某单链RNA病毒含有1000个核苷酸,其中A=260、C=250、G=300、U=190。若该病毒RNA逆转录形成双链DNA,该过程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量为A.250B.4
50C.550D.300【答案】C【解析】【分析】RNA为单链,DNA为双链,该病毒RNA逆转录形成双链DNA的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在逆转录过程中,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单链DNA,在此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和T配对、C和G配对、G和C配对、U和A配对,根据
RNA中C=250个、G=300,可推测合成的单链中鸟嘌呤为250个,再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另一条链中的鸟嘌呤=RNA中鸟嘌呤数量,为300个,因此该过程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数量=250+300=550个。故选C。9.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时没有产生新的蛋白质B.衰老细胞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C.采用放疗、手术切除等常规手段会导致细胞凋亡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其过程中仍能产生新的蛋白质,A错误;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会发生固缩,因此会影响DNA复制和转录,B正确;C、在治疗癌症,可以采用
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可导致癌细胞的坏死,不是癌细胞凋亡,C错误;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
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10.下列与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有核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分裂间期核DNA含量和染
色体组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分裂间期有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的复制,A错误;B、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
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DNA分子数加倍、染色单体出现,但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数都不变,B错误;C、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出现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正确;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人体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叙
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都有两条Y染色体B.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3对D.细胞内核DNA分子数都是92【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
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性染色体XY,其中一条X一条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细胞中有两条Y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
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细胞中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可以称作23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只有46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不成
对,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已经复制完成,有46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共92个DN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共46个DN
A,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特点,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要牢记2个关键点,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恢复原数。12.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都在
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的碱基总数相同C.基因的表达需要RNA的参与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3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详解】A、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基因,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有
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故人类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的碱基总数,B错误;C、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翻译两个过程,需要RNA的参与,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脱氧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C。13.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中的亲本性原细胞次级性母细胞配子F1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亲本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性原细胞;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
级性母细胞;③表示次级性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配子;④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详解】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其上的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故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也发生于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故选B。1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下列生理过程不可以同
时进行的是A.原核细胞DNA复制时模板链解旋和合成子链B.真核细胞DNA转录时模板链解旋和合成RNAC.原核细胞某基因转录形成mRNA和该基因控制的肽链合成D.真核细胞某基因转录形成mRNA和该基因控制的肽链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1
.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接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2.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所以原核细胞DNA解旋和合成子链可以同时进行,A错误;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所以真核
细胞DNA转录和合成RNA可以同时进行的,B错误;C、原核细胞可以边解旋、边转录、边翻译,所以原核细胞某基因转录和该基因翻译可以同时进行,C错误;D、真核细胞某基因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该基因的翻译在细胞质的核
糖体上,真核细胞由于具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不可以边转录边翻译,D正确。故选D。15.如图表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③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②物质可以识别并携带③过程所需要的原料C.人的囊性纤维病是通过
蛋白质直接表现的D.所有生物体内都能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转运RNA,③表示翻译。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来直接影响性状。3.密码子位于mRNA,能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4.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场所是核糖体,原料是氨基酸,此外还需tRNA转运氨基酸,需要ATP提供能量。【详解】A、
①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两种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中没有U-A,而翻译中没有T-A,A正确;B、翻译需要②转运RNA识别并携带③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氨基酸,B正确;C、囊性纤维病的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的,C正确;D、病毒无
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都不能独自进行①转录、③翻译这两个基本过程,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16.环
境条件不变时,下列哪项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突变和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和自由交配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D.自由交配和连续自交【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该基因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详解】A、发生基因突变,就会随之产生新的基因,原基因所占比例下降,对种群基因频率有影响,A错误;B、发生染色体变异,会有基因的缺失和重复等,原基因所占
比例会发生改变,对种群基因频率有影响,B错误;C、自然选择时适者生存,好的基因型被留下,经过逐代淘汰,纯优良基因型被留下,基因频率就会改变,C错误;D、自由交配和连续自交若不淘汰个体、没有选择,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17.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
换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①是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一般情况下,①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④C.①③④的总量远远高于②的量D.正常人①内的pH通常稳定在7.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
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液,④是组织液,①③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①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④是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B、①血浆与③淋巴和④组织液相比
,①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C、①③④共同构成内环境,②是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故①③④的总量远远低于②的量,C错误;D、正常情况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D错误。故选B。18.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如
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X、Y和乙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Z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葡萄糖合成为肝糖原B.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Y、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C.因受体4被抗体结合而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图中四种受体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体
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Y表示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分泌信息分子Z表示胰高血糖素。【详解】A、Z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贮存的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A错误;B、图中血糖平衡是通
过X、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Y是下丘脑分泌的神经递质,通过神经调节实现,B错误;C、受体4被抗体结合进而引起的糖尿病,使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C错误;D、图中四种受体具有特异性,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选D。1
9.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5为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致病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是Ⅰ2和Ⅱ3C.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4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
应基因用A、a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携带有致病基因,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A正确;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男性应该全部患病,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是Ⅰ2和Ⅱ3,B正确
C、若Ⅰ2是携带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一个患病(aa)男孩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XAXa、XAY,Ⅱ4是携带者XAXa的概率为1
/2,D错误。故选D。20.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过程的一部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被感染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能吞噬、消灭细胞碎片的是溶菌酶C.细胞X由成熟于骨髓的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D.细胞X参与的免疫过程
属于体液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B、能吞噬、消灭细胞碎片的是吞噬细
胞,B错误;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X效应T细胞由成熟于胸腺的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C错误;D、细胞X为效应T细胞,其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A。21.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
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下列关于细胞利用基本单位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基本单位中含有U,则该生物大分子可能是HIV的遗传物质B.若基本单位为葡萄糖,则该生物大分子可能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C.若生物大分子是分子式为C55H50O19N10的多肽链,则该多
肽水解最多需要9分子水D.若生物大分子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其基本单位为甘油和脂肪酸【答案】D【解析】【分析】1.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其中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多糖,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3.核酸根据五
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中的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详解】A、若图中生物大分子含有U,则该生
物大分子是RNA,可能是HIV的遗传物质,A正确;B、若图中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则对应的生物大分子可能是多糖、淀粉、糖原,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B正确;C、若生物大分子是分子式为C55H50O19N10的多肽链,每种氨基酸
至少含有一个氮原子,故该多肽最多为十肽,则一分子该多肽水解最多需要9分子水,C正确;D、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有糖原,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脂肪不是大分子物质,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不能称作单体,D错误。故选D。22.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
端的肽健,内切酶则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区域,若某蛋白内切酶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该内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如下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形成短肽A、B、C共消耗2分子水B.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C
.该四十九肽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32号位上D.若用蛋白外切酶处理该多肽,最终会得到49个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3.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四十九肽经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其中内切酶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经内切酶处理该多肽后,形成1-16、18-30、33-49三个片段,说明第17、31和32号为苯丙氨酸
。【详解】A、短肽A、B、C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3个苯丙氨酸(C9H11NO2),这需要断裂5个肽键,消耗5个水分子;A错误;B、由以上分析知,短肽A、B、C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第17、31和32位苯丙氨酸(C9H11NO2)3个,此过程共需要断裂5个肽键(分别位于16和17号、17和18号、3
0和31号、31位和32号、32位和33号)、消耗5个水分子,每个苯丙氨酸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水分子含有1个氧原子,所以短肽A、B、C比该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2×3-5=1个,B正确;C、题图是某四十九肽经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其中内切酶
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经内切酶处理该多肽后,形成1-16、18-30、33-49三个片段,说明第17、31和32号为苯丙氨酸,C正确;D、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若该四十九肽用蛋白外切酶处理,可得到49个氨基酸,D正确
。故选A。【点睛】易错点: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23.将取自某种植物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两个成熟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
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6min内甲乙溶液的渗透压都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B.0-6min内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和细胞液浓度都逐渐变大C.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是该实验的最佳材料D.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不一定
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处于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逐渐减小,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减小,然后增加,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中细胞先失水,然后又吸水。【详解】A、2-6min内甲溶液中的液泡直径逐渐增大,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而乙溶液液泡直径在减小至不变,乙溶液的渗透压都大于细胞
液的渗透压,A错误;B、0-6min内液泡直径在减小至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至水分进出平衡,故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减小,细胞液浓度都逐渐变大至不变,B错误;C、紫色的洋葱内表皮的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现象不明显,不宜使用,C错误;D、10mi
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再放入清水中,基本没有变化,处于乙中的细胞再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故选D。24.如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
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更适于在阴暗环境下生长B.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甲乙植物细胞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C.当甲植物长时间在缺镁的土壤中生长时,B点将向左移动D.当光照强度为C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相同【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物均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乙植物;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乙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乙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而甲植物光合作用
小于呼吸作用;B点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为C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说明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详解】A、由题图可知,乙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都比甲低,因此甲、乙两种植物在光照强度较低时乙更具有生长优势,所以乙植物更适于在阴暗环境下生长,A错误;B、光
照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将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的C3的还原,导致C3化合物的含量增加,B正确;C、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当某植物是在缺镁的土壤生长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弱,而呼吸速率不变,
因此B点将向右移动,C错误;D、由图中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为c时,甲、乙两种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相等,但是两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甲大于乙,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加上呼吸作用释
放的CO2量,因此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大于乙植物,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25.某研究小组选
择健壮的、处于生长期的某种绿色植物进行了如下实验(不考想温度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B.如果适当增加灯与广口瓶之间的距离,则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增加C.当光照强度为80W时,叶绿体内产生的氧气
仅扩散到线粒体D.如果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后,能观察到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装置可通过更换灯泡功率或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改变光照强度,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乙分析,随光照强度
增加,液滴左移的距离越来越小,至右移不断增加后稳定。【详解】A、根据图乙的横坐标为灯泡的瓦数,可判断图甲装置是通过更换灯泡功率来改变光照强度,以探究光照强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A错误;B、如果适当增加图甲中灯与广口瓶之间的距离,光照强度减弱,短时
间内光反应减弱,则叶绿体中ADP的含量增加,ATP的含量减少,B错误;C、当光照强度为80W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则叶绿体内产生的氧气,一部分扩散到线粒体,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C错误;D、如果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后,绿色植物则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瓶内的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NaHCO3溶液会吸收瓶
内的二氧化碳,使红色液滴向左移动,D正确。故选D。26.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打开);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打无或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细胞为胰岛A细胞,则图中有两种基因是打开的B.若该细胞为产生A抗体的细胞,则该细胞的A抗体基因在分
裂间期进行复制C.若用胰岛素基因作探针检测胰岛B细胞和产生A抗体的细胞的DNA分子,均会出现杂交带D.胰岛B细胞和产生A抗体的细胞基因表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若该细胞为产生A抗
体的细胞,则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基因,肯定是打开的;该细胞能产生抗体,所以A抗体基因是打开的;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表达,在其他细胞是关闭的。2.分析题图:若该细胞为胰岛A细胞,则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
存的基因,肯定是表达的;A抗体基因只在效应B细胞中表达,在其他细胞中是关闭的;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表达,在其他细胞是关闭的,因此,在胰岛A细胞中,图中只有ATP基因是处于活动状态的。【详解】A、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基因,肯定是表达的,A抗体基因只在效应B细胞中表达
,在其他细胞中是关闭的,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表达,在其他细胞是关闭的,因此,在胰岛A细胞中,图中只有ATP基因是处于活动状态的,A错误;B、若该细胞为产生A抗体的细胞,则该细胞已发生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其基因不能进行复制,B错误;C、若用胰岛素基因作探针检测胰岛B细胞和产生A抗体的细
胞的DNA分子,由于所有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故均会出现杂交带,C正确;D、胰岛B细胞和产生A抗体的细胞基因表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D错误。故选C。27.果蝇红眼(R)对白眼
(r)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肢(A)对短肢(a)为显性,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果蝇(单体)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基因型为AaXRXr的果蝇与红眼短肢单体雄果蝇杂交。F1中A.白眼短肢果蝇占1/16B.白眼正常肢单
体果蝇占2/16C.红眼短肢单体雌果蝇占3/16D.红眼正常肢雌果蝇占4/16【答案】D【解析】【分析】题目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时,先求出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然后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求出每种基因型的比例。【详解】A、红眼短肢单体雄果蝇基因型为a-XRY(用-表示缺失),与基因型为AaXRXr的红眼短肢雌果蝇杂交,后代白眼短肢雄果蝇(a-XRY)出现的概率为1/2×1/4=1/8,
但后代不会出现白眼雌果蝇XrXr,A错误;B、a-XRY×AaXRXr→产生白眼正常肢单体果蝇A-XrY的概率=1/4×1/4=1/16,B错误;C、a-XRY×AaXRXr→产生的雌性后代均为红眼,故红眼短
肢单体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XRXr或者a-XRXR,概率都是1/4×1/2=1/8,C错误;D、由a-XRY×AaXRXr→产生的红眼正常肢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Xr或者AaXRXR或者A-XRXr或者A-XRXR,每种基因型的概率都是
1/4×1/4=1/16,共占4/16,D正确。故选D。28.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A.基因Ⅰ和基因Ⅱ都具有遗传效应B.基因Ⅰ和基因Ⅱ互为等位基因C.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同时表达D.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控制同一性状【
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Ⅰ和基因Ⅱ都具有遗传效应,A正确;B、基因Ⅰ和基因Ⅱ属
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同时表达,C正确;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D正确。故选B。29.
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
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A【解析】【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甲组培养皿中既有R型菌落也有S型菌落,推测
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但也有未转化的R型细菌,A错误;B、乙组提取物中加入了蛋白酶,不能破坏DNA,故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由于加入了蛋白酶,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B正确;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由于加入了DNA酶,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是DNA,C正确;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
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A。30.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β肽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研究发现,携带者(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状,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
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基因突变为b基因后,基因中A+G/T+C的比值发生了改变B.携带者含有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B和b的表达互不影响C.携带者对疟疾具较强的抵抗力,表明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D.患者血红蛋白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
代,其基因结构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一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存在A=T、G=C的数量关系,则A+G/C+G=1。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A、突变后的基因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因此嘌呤碱基(A+G)始终等于嘧啶碱基(C+T),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Bb的携带者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即B基因不影响b基因的表达,B正确;C、携带者对疟疾具较强抵抗力,表明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
变,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造成的,基因结构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31.核糖体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关
于r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时,只有氢键的形成没有氢键的断裂B.翻译时,一条r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C.转录时,核仁中的DNA两条链作模板合成rRNAD.翻译时,rRNA可降低氨基酸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答案】D【解
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转录时,既有氢键的形成也有氢键的断裂,A错
误;B、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B错误;C、转录时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C错误;D、rRNA能催化肽键的连接,可见其具有催化功能,即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D正确。故选D。3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低温对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的影响相同”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选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B.该实验应设置室温下、-4℃的冰箱中、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3组实验C.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的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若低
温处理结果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则低温不能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
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详解】A、选材时,应该选用洋葱根尖正常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A错误;B、
将3组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分别放入3个培养皿中,其中1号放在室温下,2号放在4℃的冰箱中,3号放在滴加了2%的秋水仙素的溶液中,B错误;C、将3组根尖分别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的根尖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若低温处理结果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D错误。故选C。33.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促进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尿量减少B.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水C.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分重吸收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
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
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使尿量减少,A错误;B、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被动运输重吸收水分,B错误;C、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C正确;D、通过
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肾小管和集合管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C。34.将某种二倍体植物①、②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A.⑥过程是快速产生新物种的一种方式B.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是三体C.③→⑦→⑨过程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二倍体D.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使③→④过程较难实现育种目标【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中③→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③→⑥、⑤×⑥→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解】A、⑥过程是形成多倍体的过程,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存
在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途径之一,A正确;B、⑤为二倍体,⑥为四倍体,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是三倍体,B错误;C、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就是纯合子,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二倍体,C正确;D、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会导致③→④诱变育种具
有盲目性,较难实现育种目标,D正确。故选B。35.甲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乙图表示某些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寒冷刺激时,甲图中的④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B.人体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神经中枢位于⑤C.寒冷刺激时,乙图中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随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
D.与甲图调节方式相比,乙图调节方式作用时间短、范围广【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⑤为神经中枢,该图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据图乙分析,该图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详解】A、甲图中的④为效应器,寒冷刺激时①冷
觉感受器产生兴奋,A错误;B、人体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神经中枢位于⑤脊髓,B正确;C、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错误;D、与甲图调节方式相比,乙图调节方式作用时间长、范围广,D错误。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36.科学家从海藻的光合作用中获得了电流,利用活的海藻作为能量
来源,设计出一款超级低碳的节能灯——海藻灯。甲图是海藻中的某种绿藻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结构,数字代表相应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②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绿藻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叶绿
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光;绿藻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电能的场所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__。(2)为探究不同因素对该种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在富含CO2的海水和自然海水中的绿藻,分别给予不同光照强度,测定该种绿藻的净
光合作用速率(其他各项实验条件均为最适条件),实验所得结果如图乙所示: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图中B点限制该种绿藻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与在自然海水中相比,该种绿藻在富含CO2的海水中的光饱
和点(光饱和点指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富含CO2的海水中,光照处理12h(平均光照强度大于8kLx),黑暗处理12h,则经过一昼夜,该种绿藻的有机物质量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
或“不变”)。【答案】(1).三磷酸腺苷(或者:腺苷三磷酸)(2).红光和蓝紫光(3).叶绿体的基粒(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A)(4).光照强度、CO2浓度(5).光照强度和CO2浓度(6).CO2浓度升高加快
了暗反应过程对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的利用,从而促进光反应,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7).增加【解析】【分析】1.依题意并分析图甲可知:结构A所示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在光反应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成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②为ATP,结构B所示的叶绿体基质是卡尔文循环(或
碳反应)进行的场所;在碳反应中,CO2先与RUBP(C5)结合生成三碳酸分子,三碳酸分子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被NADPH还原为三碳糖,该变化属于吸能反应;可见,物质③为三碳糖,由CO2生成③的过程称为卡尔文循环(或碳反应)。2.由题意和题图乙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
碳浓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由题图可知,富含二氧化碳的海水中,光的补偿点是2klx,饱和点是8klx,光照饱和时的净光合速率是12mmol/m3·h,自然海水中,光的补偿点是3klx,饱和点是7klx左右,光照饱
和时的净光合速率是6mmol/m3·h,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相同,都是4mmol/m3·h;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详解】(1)甲图中②表示ATP,其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或者:腺苷三磷酸);绿藻中的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藻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电能的
场所是甲图中的叶绿体的基粒(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A)。(2)①由题意和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②B点是自然海水中光照强度为达到饱和时的点,在同一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净光
合速率增大,在同一二氧化碳浓度下,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大,因此限制该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与在自然海水中相比,该种绿藻在富含CO2的海水中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指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增大,其原因是C
O2浓度升高加快了暗反应过程对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的利用,从而促进光反应,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③由题图曲线可知,在富含CO2的海水中,光照强度不低于8klx,净光合作用强度是12,光照处理12h(平均光照强度大于8kLx),黑暗处理12
h,则每立方米的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是12×12=144mmol,黑暗处理12h二氧化碳释放量是12×4=48mmol,二氧化碳一昼夜吸收大于释放,所以该种绿藻的有机物质量增加了。【点睛】易错点: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植物同时
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①呼吸作用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等于或小于零,植物不能生长;②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植物能正常生长。37.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类似于突触)引起肌肉收缩的
部分过程,当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Ach受体兼Na+通道)时,产生动作电位;当兴奋传导至B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X代表______,其含有的物质通过____
_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ch,此时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2)图中C处Ca2+通过________的方式从肌质网释放到细胞质中,肌肉细胞产生
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兴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触小泡(2).胞吐(3).不能(4).正电位变为负电位(5).协助扩散(6).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
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X代表突触小泡,其含有的物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由于Ach作用于A突触后膜表面的受体,所以骨骼
肌细胞不会检测到Ach;当某一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膜外变化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Ca2+从肌质网释放到细胞质中,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的一个过程,所以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兴奋是指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点睛】易错点: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Ach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38.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简称
SEDL)是一类软骨发有不良遗传病。为了闸明SEDL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对SEDL的致病基因和相应正常基因的结构及表达过程进行了研究。(图中mRNA前体E1一E6序列长度分别为67、142、112、14
7、84、99bp)(1)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理由之是RNA的分子结构与DNA很相似,______的排列顺序可以储存遗传信息。根据下图信息,mRNA前体剪接加工时,合成功能正常的Sedlin蛋白必需存留的序列是______。(2)提取患
者、携带者和正常人的mRNA,经人工合成(反转录获得cDNA后,PCR扩增)其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结果如下表所示。mRNA来源患者携带者正常人产物长度(bp)567、425679、567、537、425679、537结合上图和表中数据可知,与正常基因的成熟mRNA相比,致病基因的成熟mRN
A缺失________序列。(3)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正常基因相比,致病基因仅在I2区域发生了A//T→C//G碱基对的替换,而且mRNA的起始密码子位于致病基因的成熟mRNA缺失序列内。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致病
基因I2区域的碱基变化导致SEDL遗传病的原因是:I2区域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引起mRNA前体加工过程剪接方式的改变导致_________异常,无法合成________。【答案】(1).核糖核苷酸(碱基)(2).E1、E3〜E6(E1、E3、E4、E5、E6)(
3).E3(4).基因突变(5).成熟mRNA(6).Sedlin蛋白(或功能正常的蛋白)【解析】【分析】1.根据基因表达过程可知,两种长度不同的成熟mRNA均能翻译成正常的SEDL蛋白;2.根据PCR对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扩增的结果分析可知,患者即隐
性纯合子的扩增产物长度分别是567、425;正常人即显性纯合子的扩增产物长度是:679、537。【详解】(1)RNA的分子结构与DNA相似,所以核糖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以储存遗传信息;根据下图信息可知,mRNA前体剪接加工时
,合成功能正常的Sedlin蛋白必需存留的序列是成熟mRNA中的两序列共有部分,即E1、E3〜E6(E1、E3、E4、E5、E6)。(2)由图3可知,两种成熟mRNA长度相差一个E2对应的序列即142bp,结合PCR扩增产物可知,正常人和患者两种反转录产物的长度差均为:679-567=11
2bp;537-425=112bp,说明致病基因缺少了一部分核苷酸序列,结合正常基因各序列的长度E3的长度为112bp,故推测致病基因的成熟mRNA缺少了E3序列。(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正常基因相比,致病基因仅在Ⅰ2区域发生了A//T→C//G碱基对的替换,
这种变异方式属于基因突变;致病基因Ⅰ2区域的碱基变化导致SEDL的原因是:Ⅰ序列的碱基变化可引起mRNA前体加工过程剪接方式的改变,导致成熟mRNA异常,最终影响Sedlin蛋白(或功能正常的蛋白)的合成。【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
转录和翻译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39.为探究某种小鼠毛色性状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用白斑小鼠和黑斑小鼠做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性状的基因用A/a、B/
b、C/c……表示):亲本F1的表现型F2的表现型及比例杂交组合一:一只白斑雄鼠与一只黑斑雌鼠杂交雌雄鼠都表现为黑斑,雌雄鼠随机交配雌性全表现为黑斑雄鼠中,黑斑鼠:白斑鼠=15:1杂交组合二:一只黑斑雄鼠与一只黑斑雌鼠杂交雌雄鼠都表现为黑斑,雌雄鼠随机交配雌性全表现为黑斑雄鼠中,黑斑鼠:白斑鼠=1
5∶1(1)对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合理的解释:毛色性状遗传由_______染色体上至少_________对基因控制,白斑性状基因型为_________,该基因型在雌鼠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2)依据上述解释,杂交组合二的
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3)从F1和F2中选择小鼠为材料,设计简便的实验验证上述解释: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该解释的预期结果: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2).2(3).aabb(4).黑斑(5).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6).让F2中的白斑雄鼠与F1中的黑斑雌鼠交配,繁殖多次,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从F2中选取多只白斑雄鼠与F
1中的多只黑斑雌鼠随机交配,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7).子代中的雌鼠都表现为黑斑,雄鼠中白斑:黑斑=1∶3(或子代中黑斑小鼠与白斑小鼠的比例接近7∶1)【解析】【分析】分析杂交组合一:一只白斑雄鼠与一只黑斑雌鼠杂交,子一代雌雄鼠都为黑斑,说明黑斑是显性性状,白斑是隐性性状,雌雄鼠随机交配,子二
代雌性全是黑斑,雄性中,黑斑鼠:白斑鼠=15:1,说明毛色有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斑只在雄鼠中表现,且A_B_、A_bb、aaB_都是黑斑,aabb为白斑;杂交组合二:一只黑斑雄鼠与
一只黑斑雌鼠杂交,子一代雌雄鼠都为黑斑,雌雄鼠随机交配,子二代雌性全为黑斑,雄性中黑斑鼠:白斑鼠=15:1,说明2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斑只在雄鼠中表现,且A_B_、A_bb、aaB_都为黑斑,aabb为白斑。【详解】(1)分析杂交组合一:一只白斑
雄鼠与一只黑斑雌鼠杂交,子一代雌雄鼠都为黑斑,说明黑斑是显性性状,白斑是隐性性状,雌雄鼠随机交配,子二代雌性全是黑斑,雄性中,黑斑鼠:白斑鼠=15:1,说明毛色有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对等
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斑只在雄鼠中表现,且A_B_、A_bb、aaB_都是黑斑,aabb为白斑,该基因型aabb在雌鼠的性状表现是黑斑。(2)分析杂交组合二:一只黑斑雄鼠与一只黑斑雌鼠杂交,子一代雌雄鼠都为黑斑,
雌雄鼠随机交配,子二代雌性全为黑斑,雄性中黑斑鼠:白斑鼠=15: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3)如果该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个体的基因型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黑斑,且白斑性状只在雄鼠中表现,可以让F2中的白斑雄鼠与F1中的黑斑
雌鼠交配,繁殖多次,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从F2中选取多只白斑雄鼠与F1中的多只黑斑雌鼠随机交配,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子二代中白斑雄鼠的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黑斑雌鼠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相当于测交实验,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
b:aabb=1:1:1:1,故子代中的雌鼠都表现为黑斑,雄鼠中白斑:黑斑=1∶3(或子代中黑斑小鼠与白斑小鼠的比例接近7∶1)。【点睛】易错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
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