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东莞市东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质检(三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2)页,136.3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5d6cfddb8e323a5c5f788cba5aa1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中学高考质检试卷(三模)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社会人际关系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包括信任危机。构建诚信守约的社
会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当一个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试图进入发达的商业社会时,社会的诚信和契约精神就变成了无形的门槛。自1960年至今,被列入中等收入范围的101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最终进入发达
经济体行列,近90%的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苦苦挣扎,甚至还有部分国家返贫。虽然各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其经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借鉴吸取的。过去近百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反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返贫的国家,其个人征信体系或者未建立起来,或者因不完善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经济结构看,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前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社会分工不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交换不发达,所需要的征信体系也主要通过本地化的口口相传和口碑来维持运转。工业化经济体中,社会化分工
较发达,交换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的协作中,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不高,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进入高收入发达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
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服务业成为发达经济的主体。分工精细化,交易和交换日益频繁化,多方合作、多人联合日益密切,需要大家都具有契约精神,才能使各个环节顺畅运行。如果没有一个诚信守约的社会环境,经济的运行成本会逐渐加大,从
而使整个经济体的发展逐渐偏离大众的期望而渐渐失速,进而停滞。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成为一个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标志。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文明社会,共赢成为主题,这使得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随着利他理念的增强
而提高。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增强人的社会性,提高顾及别人的自觉性,而一个利己主义社会,一个只注重结果却不考虑过程是否合法合规的功利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将逐渐消失,社会公信力也将逐渐丧失。没
有了互信,人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对社会事件的容忍度也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过度期望和不切实际的要求。例如,当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出现伤亡事故时,许多人不去思考避免发生此类问题的办法,却苛求滴滴平台必须做到零风险。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必须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通过征信
体系的失信惩戒来限制过度的利己主义,通过对守信者的表彰来降低其借贷成本,通过征信记录来规范人们的守信与合作行为,逐步建立起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如此,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就能促成一个诚信守约社会环境的形成,从而大幅
度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整个经济体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摘编自王志诚《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材料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直接作用于各个社会主体的信用行为,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按规
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提升金融、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税务、质检、知识产权等部门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
激励政策。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各级人民政府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对失信者进行惩戒。推动
形成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建立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办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推动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实
行惩戒措施。推动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完善社会舆2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摘编自《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商业交换不发达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还是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不高的工业时代,诚信都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B.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利他理念
就越强,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程度也就越高,共赢的领域就越多。C.监管和服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个人征信平台的信用信息,为守信者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D.诚信社会里,不仅要尊重别人的创造性劳动,更
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对失信者应该进行惩戒,却不可曝光其失信行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经济体之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返贫,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互信,承受风险能力弱,经济运行成本过高。B.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促进我国诚信守约社会环境的形成,
有利于推动整个经济体进入发达国家行列。C.如果不能建立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评价办法,失信惩戒机制就无法在市场交易中真正发挥效能。D.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既要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又要推动形成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约束和惩戒。3.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中心
论点的一项是()A.李先生向周先生借款十万元,后因故请求延迟一个月还款,周先生相信李先生,答应了其请求,后李先生如约还款。B.目前我国银行向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的速度慢,坏账率高,原因之一是个人信用信息不
全,银行无法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C.某健身会所突然关门,已付费的会员蒙受经济损失,法院判决后,法人拒不退费,被列入征信黑名单,被限制高消费。D.芝麻信用是一套收集各种数据为商户提供服务的信用系统,芝麻信用积分高于600且无不良记录者,可以在某平台
免押金租房。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上两则材料都围绕“信用体系”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旧院付秀莹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旧院指的是我姥姥家的大院子。为什么叫旧院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过。当然,也许
有一天,我想了,可是没有想明白。甚至,也可能问了大人,一定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我歪着头,发了一会呆,很快就忘记了。是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爬树,掏蚂蚁窝,粘知了,逮喇叭虫。这些,是我童年岁月里的好光阴,明亮而跳跃。我忘不了。旧院是一座方正的院子,在村子的东头。院子里有一棵枣树
,很老了。巨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了半个房顶。春天,枣花开了,雪白的一树,很繁华了。到了秋天,累累的果实,在茂密的枝叶间,藏也藏不住。我们这些小孩子,简直馋得很,吮着指头,仰着脸,眼巴巴地看着表哥攀上树枝,摘了枣子,往下
扔。我们锐叫着,追着满院子乱跑的枣子,笑。每年秋天,姥姥总要做醉枣,装在陶罐里,拿黄泥把口封严。过年的时候,这是我们最爱的零嘴了。姥姥是一个很爽利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个美人。端庄的五官,神态安详,眼睛深处,纯净,清澈,也有饱经世事的沧桑。头
发向后面拢去,一丝不苟,在脑后梳成一只光滑的髻。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她一直就是这种发式。姥姥一生,共生养了九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夭折了。留下六个女儿。我的母亲,是老二。谁会相信呢,姥姥这样一个人,竟然会嫁给姥爷。并且,一生为他吃苦。说起来,姥爷祖上原是
有些根基的,在乡间,也算是大户人家。后来,到了姥爷的父亲这一辈,就败落了。姥爷的母亲,我不大记得了。在姥姥的描述里,是一个刁钻的婆婆,专门同3儿媳妇过不去。姥爷是家里的独子,幼年丧父。寡母把独子视为命,视为自己一世艰辛的见证。儿子是她的私有物,谁都不允许分享,即便是儿
媳妇。有坚硬强势的母亲,往往有软弱温绵的儿子。在姥爷身上,有一种典型的纨绔气质。当然,我不是说姥爷是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以当时的家境,也当不起这个字眼了。我是说,气质,姥爷身上有一种气质,怎么说,闲散,落拓,乐天,也懦弱,却是温良的。在他母亲面前,永远是诺诺的。而对姥姥,却有一
种近乎骄横的依赖。里里外外,全凭了姥姥的独力支撑。姥爷则从旁冷眼看着,袖着手,偶尔从衣兜里摸出一把炒南瓜子,或者是花生,嘎巴嘎巴剥着,悠闲自在。老一辈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姥姥生养了九个女儿,竟没有给姥
爷家留下一点香火,真是大不孝了。只为这一条,姥姥在姥爷家就须做小伏低。作为一个女人,她欠他们。姥姥日夜辛劳,带着六个女儿,不,是五个--大女儿,也就是我的大姨,被寄养在姨姥姥家。姨姥姥是姥姥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军人,膝下荒凉,就把我大姨要了过去,做女儿。姨姥姥家境殷实,把大
姨爱如掌上明珠。虽如此,后来,大姨成人之后,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甚至,有一回,她来看望姥姥,言语间争执起来,大姨说,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欢我,那么多姊妹,单单把我送了人。姥姥一时气结,哭了。她再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
女儿会这样指责自己。当然,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已经在很远的城里读书了。寒假回来,少不得要到旧院,看姥姥。我和几个姨们说话,讲起城里的趣事,都笑了。姥姥很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很快就释然了。孩子们在笑。她张开没牙的嘴,也笑了。我心里一酸。我们都以姥姥的名义,聚
到旧院,可是,我们却把姥姥忽略了。我们明知道姥姥耳背,她听不见,我们还是照常说笑。下午的阳光照过来,温暖,悠长,让人昏昏欲睡。无数的飞尘在光线里活泼泼地游动着。姥姥坐在炕上,沉默地看着我们。我们这些儿孙,冷酷,自私,竟舍不
得放弃一时口舌之快,走过去,坐在姥姥身旁,摸一摸她老树般的手,她苍老的面容,她的白发,俯在她的耳朵边,说一句她能够听清的话。我们把年迈的姥姥,排除在外了。多年以后,我从京城回到村子,回到旧院,姥姥是越发苍老了。我舅一家(“我舅”实则是上门女婿五姨夫),早已
离开了旧院,他们到新房安居了。旧院,在儿时的记忆里,宽阔,轩敞,青砖瓦房,有一种说不出的气派。可是,如今,在周围楼房的映衬下,却显得那么矮小,狭仄。这是当年那个旧院么?在这里,有我迷茫的童年岁月,我的姨
们,盛开的青春,我父亲和母亲,我舅和五姨,这两对年轻人,携着手,在旧院走过了他们的苦乐年华。当然,还有我的姥姥姥爷,他们一生的艰辛,困顿,微茫的喜悦,漫无边际的伤悲,都在这里了。那棵枣树还在。据说,有好几回,我舅要刨掉它,遮了半间房子,粮食都不好晒
。都被姥姥劝阻了。枣树更茂盛了。开花的时候,如雪,如霞,繁华一片。引得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一不小心,把我舅的孙子蜇哭了。姥姥茫然地看着他,这是谁家的孩子?秋天,枣子挂了一树吹熟的枣落来声响倒把昏的老醉枣姥姥树,风一吹,熟透的枣子落下来,啪嗒一声闷响
,倒把昏睡的老猫吓了一跳。醉枣,姥姥早已不做了。那个坛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的路,我却再没有吃到那么好的醉枣了。香醇,甘甜,那真是旧院的醉枣。而今,都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很快就忘记了”与“我忘不了”两者不矛盾,都是不同年龄的“我”对“旧院”的真切感受。B.因为姥姥与姨姥姥的姊妹情深,加之家庭败落,姥姥就将大姨寄养在姨姥
姥家,这让大姨一直心怀不满。C.“老树般的手”“苍老的面容”,这表现了姥姥饱经沧桑的一生,又表达了“我”对她依恋难忘的深情。D.文章不仅写了姥姥,也写了生活在“旧院”的亲人们的苦乐年华,这丰富了“旧院”所承载的意义与内涵。(2)下
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叙述是从“我的回忆”展开的,叙写了“我”对“旧院”的记忆,展现了独特、细腻的人生体验。B.文章用较多篇幅写姥爷的家世和性情,衬托出姥姥一生的坚强与能干,饱含着“我”对姥姥的同情和敬佩。C.全文没有用一个完整故事贯穿始终,
而是以散点轻描的方式,写了“旧院”中人物的遭际及时光的流变。D.文中通过“旧院”抒发“我”的情感,如今“旧院”矮小,狭仄,表达了“我”淡淡的哀愁和新的希望。(3)本文有两处写到“枣树”及相关内容,请分析这两处叙
写中所包含的丰富意蕴。(4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付秀莹在一次采访
中谈到:“乡村,是我们故园,它有着自带的诗性。”本文突出体现了付秀莹作品的“诗性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
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太祖①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盏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已,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搢绅之士及祸甚
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
,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
。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凝式虽仕历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真.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
云:“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
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节选自《旧五代史》等)【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B.大人为唐宰
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C.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D.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
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席,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登台席”指杨涉担任了宰相的职位。B.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唐宋之间的五个
中原朝代。C.真,即真书,也称正书、行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为真书书法代表作品。D.简翰,书信,“简”本指竹片,后借指信札,“翰”本指羽毛,后借指书信。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
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B.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恩时写给张的赠诗。C.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
帖》。D.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唐启宋的枢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凝式体虽聂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5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杨凝式被
时人称为“风(疯)子”的内外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
15~16题。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B.诗
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
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常用龟壳、蓍草来占卜预测吉凶,《氓》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卦象吉利,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山谷中水流发出巨响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见到曾经繁盛强大的
王朝现在已经灰飞烟灭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原本接收光照的的叶子,会让树木变得
不耐寒;同时,叶子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树木的呼吸而损耗大量的水分。树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会全面舍弃叶子。那为何落叶之前,树木要赠还给大地最美的秋色呢?这场盛大的秋色可能只是树木的缓兵之...计.--在
感受到长期低温后,树木开始准备落叶,叶子中的营养物质从树叶中被回收,尤其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有的丰富的氮。随着叶绿素的降解,原本被遮挡住颜色的辅助光合色素类胡萝卜素开始充当起这个调色盘的主角,叶片体现..出从橙色到金黄色的变化。但实际上,我们观赏到的秋叶
只有一部分是黄色,其余的则主要是红色,以致..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这类红色的秋叶是因为叶子中还含有第二类色素物质--花青素。这也是有诗歌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红叶与花本质上制造和使用了同样的色素。秋叶中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
两类色素搭配起来,使得秋叶有着三三两两....的变化。18.下列各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缓兵之计B.体现C.以致D.三三两两19.下列各项分号与划线句子中分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B.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
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6C.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D.散文比较短,既能够敏捷地反应迅速变动的事
物,又方便报纸杂志及时刊登;因此,散文创作风气的浓厚与否,和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风貌能否被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到文学里面来,大有关系。20.比拟讲求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请简析划波浪线句子中比拟手法
的具体运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11分)21.根据如图图表内容,并联系上下文填空,使文段意思连贯、完整,每句不得超过15字。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持久记忆三种。因为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今天背的课文明天就忘了,这体现了短期记忆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找到一种解题的规律并且在多次考试中成功运用,这是长期记忆具体表现;而一些动手技能虽然在学习之初缺乏趣味与规律,但通过经年日久的摸索实践,会成为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持久记忆。由此可见,②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能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2020年10月30日,在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泺口浮桥渡口旁,“泰山
号”盾构机巨大刀盘破土而出,号称“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率先贯通,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悬河”。济南黄河隧道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全长4760米,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是工程总承包方。隧
道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南接主城区,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隧道管片外径15.2米,是目前黄河上最大隧道。东线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我国在建的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取得重大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
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
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要求:7答案与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答案:1.C2.A3.A4.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进行论证,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每点2分)5材料一围绕“个人征信体系”,分别从他国经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两个角度论述“我国为何需建立完毕的个人征信体系”这一观点;材料二围绕“个人征信体系”,分别从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坚守社会信用体系”
这一观点。(每点3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选项“诚信都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B选项“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利
他理念就越强”逻辑错误,原文“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随着利他理念的增强而提高”强调利他理念的增强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条件。选项颠倒了。D选项“不可曝光其失信行为”错,由原文“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可知。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的能力。A选项:“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互信,承受风险能力弱,经济运行成本过高”以偏概全,由原文“各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原因有所不同”可知,“其个人征信体系或者未建立起来,或者因不完善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他们的共性特征,但不能作
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返贫的唯一原因。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A选项:李先生因故请求延迟一个月还款的行为是一种失约,违背了个人征信体系,不符合诚信守约的精神。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4.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五段,其中第一段“构建诚信守约的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提出观点;第二、三、四段分别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的需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等三个角度分析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
社会的必要性。第五段“必须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总结全文观点。这是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从论证方法看,结合“自1960年至今,被列入中等收入范围的101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最终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例如,当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出现伤亡事故时……”可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
的方法;结合“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前的农耕和小商品时代……工业化经济体中,社会化分工较发达……进入高收入发达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如果没有一个诚信守约的社会环境……”“没有了互信,人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可知,这是运
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结合“过去近百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反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返贫的国家……”可知,这是运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五段,其中第一段“
构建诚信守约的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提出论题,强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他国经验、社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构建诚信守约社会的必要性。第五段作出总结,再次强调“必须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
个人征信体系”。材料二共有三段,呈总分式结构,其中第一段为总说,强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重要性,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两个角度阐释。(二)现代文阅读Ⅱ答案:6.B7.D88.第一次叙写中枣树茂密繁华,果实累累,表现了家人
当时的天伦之乐,抒发了“我”童年旧院美好生活的无限回忆。第二次叙写中枣树依然茂盛,开花结果,但家人对枣树的态度已有不同了,生活、人情己经发生了变化,抒发了“我”对童年远去的哀伤感慨。9.语言的诗性美。文中的语言清新优美,如对旧院枣树的描写、对姥姥等亲人的情感抒发,文笔细腻,语言优美,是诗化的语言
。意境的诗性美。文章写旧院的各种风物,如描写枣树、阳光等环境,叙写琐碎的日常,构造出宁静又美好的诗的意境。情感的诗性美。作者在回忆中有快乐与伤感,有对时光流变与世事沧桑的感叹,表达了丰厚深沉的情感,表现了留恋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极富感染力。题材的诗性美。乡
村、故乡都是诗歌的传统取材,本文取材于乡村生活,有着自带的诗性美。(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解析:6.B选项:“姥姥就将大姨寄养在姨姥姥家,这让大姨一直心怀不满”错误,被寄养的原因是家庭败落,而不是姊
妹情深,而且大姨对被寄养也是成人以后才不满,而不是“一直很不满”。7.D选项:“新的希望”有误,不管是旧院由“气派”而至“矮小,狭仄”,还是姥姥的年迈衰老,以及旧院所承载的乡村回忆的“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都难以体现“新的希望”。文章更多的是表达了“我”淡淡的哀愁。8.第一处“春天,枣花开
了,雪白的一树,很繁华了。到了秋天,累累的果实,在茂密的枝叶间,藏也藏不住。我们这些小孩子,简直馋得很,吮着指头,仰着脸,眼巴巴地看着表哥攀上树枝,摘了枣子,往下扔。我们锐叫着,追着满院子乱跑的枣子,笑。每年秋天,姥姥总要做醉枣,装在陶罐里,拿黄泥把口封严”强调的是枣树枝繁叶茂,呈现出果实
累累的景象,展现出的是家人的天伦之乐的美好感受,抒发出童年的美好回忆。第二次“那棵枣树还在。据说,有好几回,我舅要刨掉它,遮了半间房子,粮食都不好晒。都被姥姥劝阻了。枣树更茂盛了。开花的时候,如雪,如霞,
繁华一片。引得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一不小心,把我舅的孙子蜇哭了”,描写了枝繁叶茂的枣树,这是后来所见,呈现出人情、生活变化,突出家人对枣树态度的转变,展现出对童年远去的伤感与无奈。9.“旧院是一座方正的院子,在村子的东头。院子里有一棵枣树,很老了。
巨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了半个房顶。春天,枣花开了,雪白的一树,很繁华了。到了秋天,累累的果实,在茂密的枝叶间,藏也藏不住”这些句子充满诗意,语言清新优美,鲜明别致地展现出对美好情感的展现,凸显出不一样的生活味道。“下午的阳光照过来,温暖,悠长,让人昏昏欲睡。无数的飞尘在光线里活泼泼地游动着。姥姥坐在
炕上,沉默地看着我们”这些句子意境唯美,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文化氛围,突出美的诗意感受。“秋天,枣子挂了一树,风一吹,熟透的枣子落下来,啪嗒一声闷响,倒把昏睡的老猫吓了一跳。醉枣,姥姥早已不做了。那个坛子
,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的路,我却再没有吃到那么好的醉枣了。香醇,甘甜,那真是旧院的醉枣。而今,都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描绘的是人生况味,表达出不一样的生活情感和人生感慨,突出对家乡的热爱。“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旧院指的是我
姥姥家的大院子。为什么叫旧院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过。当然,也许有一天,我想了,可是没有想明白”“甚至,有一回,她来看望姥姥,言语间争执起来,大姨说,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欢我,那么多姊妹,单单把我送了人。姥姥一时气结,哭了。她再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这样指责自己。
当然,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些句子中流露的核心主题词为“乡村”“自然”,这都是诗歌的传统素材,通过这些具体的内容,呈现出作品题材的诗性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D11.C12.B13.(8分)(1)(4分)杨凝式
的身材虽然矮小,但精明机警,聪慧有悟性,很有文采,被当时的名人极力推崇。(2)(4分)他的笔法遒劲奔放,效法欧阳询与颜真卿,又再加上狂放飘逸。14.(3分)①内在原因:杨凝式担心因言获罪,故装疯避祸。②外在原因:杨凝式行为放纵,狂放不羁,经常触怒他
人,时人觉得他像疯子。解析:10.D选项,句子中“手持天子玺绶与人”其中“手持”“与”两个动词动作连贯,语义紧密,不可分开,排除A、C;“奈……何”译为“怎么办”,固定用法,不可断开,排除B。句子翻译为:父亲您作为唐王朝的宰相,但国
家到了这种地步,不能说您没有过错。何况亲手捧着皇帝的玉玺组绶交给别人,虽然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要怎样面对后世呢!9何不辞掉这个差事。11.“真书”指的是“楷书”而非“行书”。“真草隶篆行”一一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行书等五大书体。12.B选项,杨凝式偶遇张从恩写的诗
句是有诙谐之意的。“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是指杨凝式的“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见原文“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13.(1)体:身材;颖悟:聪慧有悟性;为……所:被。句子翻译为:杨凝式的身材虽然矮小,但精明机警,聪慧有悟性,很有文采,被当时的
名人极力推崇。(2)笔迹:笔法;宗师:效法;纵逸:狂放飘逸。句子翻译为:他的笔法遒劲奔放,效法欧阳询与颜真卿,又再加上狂放飘逸。14.原文为“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杨凝式担心因言获罪,故装疯避祸;“凝式虽仕历
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杨凝式行为放纵,狂放不羁,经常触怒他人,时人觉得他像疯子。参考译文:杨凝式,字景度,是华阴人,他的父亲杨涉在唐朝担任宰相。唐昭宗时,杨凝式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授予他度
支巡官一职,后再升官至秘书郎,当值史馆。唐末梁初时,杨涉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宰相,后晋太祖石敬瑭篡夺了唐朝江山,杨涉本当递送传国玉玺(给太祖),当时杨凝式已经成年了,他劝谏父亲说:“父亲您作为唐王朝的宰相,但国家到了这
种地步,不能说您没有过错。何况亲手捧着皇帝的玉玺组绶交给别人,虽然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要怎样面对后世呢!何不辞掉这个差事!”当时太祖担心忠于唐王室的大臣对自己不利,常常暗地里派人探访群臣的议论,大臣们由此遭遇祸事的人很多,杨涉
一直不能保全自己,突然听闻杨凝式的话,大惊说:“你会害的我们被灭族的。”于是神情沮丧了好多天。杨凝式害怕事情泄露,当天就假装疯了,当时人们称他为“杨疯子”。杨凝式的身材虽然矮小,但精明机警,聪慧过人,很有才华,文采出众,被当时有名的人物极力推崇。杨凝式善于写诗,很
多混杂着诙谐幽默的笔法,年轻时跟从张全义,并受重用,所以写诗纪念张全义的仁德:“洛阳风景的确很衰败,以前就是瓦子堆。要不是我主公重新修理,至今就该是一堆灰了。”其它的诗句也是如此。张从恩去洛阳赴任途中,杨凝式
从汴梁回洛阳,当时蝗虫成群遮蔽天日,偶然和他们遇在一起了,杨凝式先写一首诗送给张从恩写道:“我押着蝗虫到洛阳来,应该享受郡守您出城迎接的待遇。”张从恩也不怪罪他。杨凝式的诗句也有非常美好的,他的题壁诗有这样的诗句“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新优美,让人喜爱。杨凝式虽然当过梁、唐、晋、汉、周五代
的官,但行为放纵,狂放不羁,经常触怒他人,所以当时的人视他为“疯子”。他的笔法遒劲奔放,效法欧阳询与颜真卿,又再加上狂放飘逸。又久居洛阳,经常漫游于佛寺道观宗祠之间,遇到山水美景,就流连忘返,赞赏咏叹。有围墙和石阙的地方,就环视四周,随手挥笔,一边吟诵一边书写。他题
写后,或楷书或草书,不能推究根源,一位朋友送他食物,他就写一张帖子回复说:“午觉刚醒来,肚子正饿著,忽然收到您的一封信,辱蒙您赐赠我一盘菜肴。当一片枯叶落下时,告诉人们秋天已经来到了!这也是韭菜味道正香的时候,使小肥羊肉更加美味,这实在是一道美食啊!填饱了肚子,心里实在十分感谢,在
此慎重地写这封信表示我的谢意。恭请您体察我的感谢之心!”这封帖子流传于世,被人称为《韭花帖》。苏轼曾经说:“唯独杨凝式,是书法大家,他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的遗风,这真的可称为书法大师了,不被当时世事所埋没。”清代人李瑞清评论他:“杨景度是书法从唐过渡到宋的一个大枢纽,《韭花帖》每
一笔都把笔锋收敛到了纸里面,这是继承了《兰亭集序》的手法啊。”(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15.D16.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
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此题要求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A选项: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
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无语病错误,符合诗意,故A项正确。B选项: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符合诗10意,故B项正确。C选项: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无语病错误,符合诗意,故C
项正确。D选项:“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敬祝皇上寿比南山,故D项错误。综上述,本题选D。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饱含着诗人的情感,鉴赏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
,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
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
,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诗歌大意: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
的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常度,所以使人感到高兴。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连夜不息,京城的烛火彻夜大放光明。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三)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重点字:咎)(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豗)(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重点字:阙)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18.A(3分)1
9.B(3分)20.将秋天来临时,树木叶子的掉落前变色拟为人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体现了比拟的可拟性。将树木叶子的掉落拟为人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将树木叶子的变色拟为人的唱歌;将树木叶子的变成“暖色”拟为人的情绪欢乐,所唱的也是欢歌。解析:18.A选项,“缓兵之计”是缓和事态,然后伺
机行事的策略。这一用法符合下文提到的“秋色”是叶子掉落前回收“营养物质”的策略;B选项,“体现”的对象往往是抽象的,而“呈现”的对象往往是具象的,语境是叶片的变化,是具象,应把“体现”改为“呈现”;C.“以致”后多连接不好的结果,结合语句“
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可以得知,不是不好的结果,应把“以致”改为“以至”,因为“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D选项,“三三两两”用来描述人们成群的状态,语境是颜色的多样。应
为“五光十色”或“五颜六色”。故选A。19.划线句子的分号是表并列,“同时”是提示语;A.表转折,“但”是提示语;B.表并列,分别谈“瞿塘峡”“巫峡”“西陵峡”;C.表递进,“况且”是提示语;D.表因果,“因此”是提示语。20.首先应明确比拟分为拟人和
拟物,应结合句子表明是如何比拟的。关键句是“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树木叶子在谢幕前”指“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将树木叶子的掉落拟为人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唱起了欢歌”指“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将树木叶子的变色拟为人的唱歌。树叶的颜色变化是“红色、黄色或者橙色”,
这是暖色,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而“唱起了欢歌”情感是快乐的,将树木叶子的变成“暖色”拟为人的情绪欢乐,所唱的也是欢歌。总之这句话将秋天来临时,树木叶子的掉落前变色拟为人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这是比拟的可拟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答案:21.①记忆强度大,持续时间短②不同类别的记忆是相对独立的
11解析:认真观察图表,短期记忆,从记忆强度上来看,在三种记忆方式中是最强的,而在记忆时间则是最短的,所以,短期记忆的特点是:记忆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而第二个空,则是强调不同的记忆类别是相对独立的,这样才能与后文
“人们通常认为短期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相对。且图表显示三种记忆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曲线。所以第二个所填内容应是:不同类别的记忆是相对独立的。。22.答案:根据第一句话能提炼出时间是:2020年10月30日。事件是: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率先贯通。根据第二句话能
提炼出的信息是:济南黄河隧道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根据第三句话能提炼出的信息是:是目前黄河上最大隧道。据此组织答案即可。解析:2020年10月30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东线隧道贯通,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是目前黄河上最大隧道
。我要提问四、写作答案略我要提问12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