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腾飞班)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8.00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腾飞班)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腾飞班)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腾飞班)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腾飞班)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6)页,4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493dc43708c7ff645bb2aeb682cf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腾飞班)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分)1.《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其意在()A.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C.规劝当政者施

行仁政D.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2.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A.藏富于民B.劫富济贫C.强

国贫民D.严刑酷法3.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A.集权行政体制建立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

.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4.《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作法自毙”说明()A.变法需要统治者支持B.变法总会有牺牲C.商鞅变法的最终失败D.变法的

深入人心5.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为田开阡陌封疆”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塞私门之请”7.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

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B.商鞅出行戒备森严C.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D.商鞅奢侈浪费

8.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充分说明A.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

D.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9.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不顾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借南征的名义完成了迁都洛阳的政治宏愿。这对于世代居住在朔方的鲜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迁都二十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材料反映了()A.北魏统治集团凝聚力丧失B.鲜

卑贵族集团的顽固保守C.华夏正统至尊地位的确立D.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10.北魏孝文帝,针对当时民间“长幼之叙乱”,要求地方官“推贤而长者”,教化当地百姓应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并将此作为地方官政绩考核的重

要内容。这表明当时北魏A.以礼制加强对地方的治理B.德才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注重官僚队伍的道德建设D.地方教育主要传授儒学11.魏晋以来,民间多以谷物、布帛易物。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钱,诏“京师及诸州镇皆同行之”,结果

仅得以流通于京师一带。孝明帝时,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据此可知,当时A.币制混乱激化社会矛盾B.租税制度影响金属货币流通C.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断绝D.分裂战乱阻碍商品经济发展1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

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

自身统治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14.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触动了显贵的利益D.以失败而告终15北宋王安石施行变法时遇一老妪,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

,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这反映了新法A.触犯官僚集团利益B.力图保障底层农民利益C.急功近利急于求成D.执行不当加重人民负担1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

,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17.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保甲法:将

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三舍法: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以上变法措施的共同点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C.理学是其指导思想D.保障地主阶级利益18.钱穆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

思想的冲突……亦可说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隐约表现在南北地域的区分上。新党大率多南方人,反对派则大率是北方人。”据此推断A.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政治观念B.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C.变法措施加重了北方人的负担D.变法集团内部出现了分

裂倾向19.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调控国家经济开辟政府财源B.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C.增加军费开支解决边患问题D.扩大民间税负支撑财政运转2

0.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提到北宋中期改变了当时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赋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这是王安石的第一好政策。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募役法的实施()A

.转嫁了财政危机B.缓和了阶级矛盾C.减轻了农民负担D.增加了财政收入21.如果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你最不太可能相信的事情是()A.严格“恩荫”做官B.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官C.地主交赋税和服役D.读书人死背死记明经诸科为参加科举考

试22.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原因是A.农民没有获得自由民的权利B.俄国没有废除沙皇专制统治C.改革的目的是维护沙皇统治D.农民在经济上依然依附于地主23.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

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B.确立了现代民主政治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24.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

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一“觉醒”指的是()A.开始认识到封建农奴制的腐朽落后B.开始认识到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C.开始认识到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D

.开始人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25.如表是不同人物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反应。由此可推知,俄国()人物言论下诺夫格罗德州的农民我们一分一秒都不想替地主干活。沃洛格达州警察局长农民根本不听吩咐,自行安排工作,不经同意就擅自离开,甚至公开驳斥乡长的训诫。俄罗斯学者莫斯人们有理由推断

,农奴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奴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A.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农奴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C.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D.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26.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

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农民之所以如此热烈,主要原因是()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从地主那里分到一块份地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27.19世纪,俄国地

主们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农奴制在19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B.19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C.在农奴制下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D.

19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28.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

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2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和他的家族消失了,秦国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商鞅新法都有哪些内容。变法第

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有两条:鼓励耕织,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超出规定的,可以免除其自身的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获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再有爵位,同时不能享受特权。变法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也是两条:实行郡县制,把

全国划分为31个县,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开垦荒地,平衡赋税。--摘编自李燕子《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3分)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8分)30.(15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

“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内迁少数民族人民

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5分)并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8分)31.(14分)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留下悠长回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

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1)据材料一指

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材料作者用什么史实来支撑“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一观点?(4分)(2)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长期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2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司马光这一态

度的认识。(8分)2021.04.高二历史月考答案(腾飞班)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题2分,共56分)1—5BCBDC6—10BADDA11—15DDBCD16—20CBAAC21—25DDCAD26—2

8ABA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29题15分,30题15分,31题14分,满分44分)29.(15分)答案:(1)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4分)(2)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具有彻底性;影响深远。(3分)原因:新法中“法治

”“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也得到广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新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8分)30.(15分)答案:(1)变化: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或从牧业到农业)(2分)。(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汉制等。(任答5点,5分)影

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8分)31.(14分)答案:(1)主要目的:富国强兵。史实支撑:与西夏的开战以失败告终。(4分)(2)态度:反对(批评)

。(2分)认识1:司马光态度错误。变法是在北宋统治面临极大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司马光属于变法反对派。(6分)认识2:司马光态度有道理。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负担;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强

兵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上下不得安宁。(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