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周周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9)页,72.99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161faa09c9e360c3ccca3f5a174d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一历史第五周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1575年,西班牙官员向国王菲利普二世报告时说,“中国各种货物的价格,低廉到几乎等于不用货币购买那样”。中国的产品贩运到马尼拉能获100%的利润,而马尼拉大帆船将其贩运到美洲,获利润仍可高达10
0%﹣300%.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掠夺B.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中国手工业相对落后2.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探险活动使“地平说”受到了事实的挑战。(它)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
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由此可知,早期航海探险活动()A.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B.推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产生C.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条件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3.美洲有许多以哥伦布命
名的城镇、河流、山脉和国家。美国有哥伦布城、哥伦比亚城、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高原等。南美洲有哥伦比亚国,巴拿马的两座城市克里斯托巴尔和科隆则是以哥伦布的西班牙语的名和姓命名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哥伦布远航()A.促进了美洲的进步B.加强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C.在美洲进行了扩张D.得到美洲各地
的普遍认可4.15世纪以来,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17世纪末,全球所有大陆与主要岛屿的海岸线,已被大致准确地描绘在欧洲人的世界航海图上。这反映出当时()A.洲际海运活动正式出现B.欧洲各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C.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
市场形成5.学者张箭指出:哥伦布等人把原产欧洲的包括小麦、大麦、葡萄、柠檬、甘蔗等作物,马、牛、羊、驴等动物带到美洲,又把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和南瓜等带到欧洲,并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的品种源自美洲。这种
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迁徙B.世界贸易中心的大转移C.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6.1560年,威尼斯商人马格诺焦急地看着亚历山大港的胡椒价格持续飞涨,数天之内就上涨了10%,这迫使他撤销订单,将投资转向丁香和生姜。避免陷入泡沫而落
的血本无归是最为关键的,作为中间商,他必须对进货做出正确抉择,并为他的客户提供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这表明()A.国际贸易内容发生变化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商业革命影响投资选择D.意大利经济出现衰落7.新航路开辟后,在16世纪中叶前,玉米由海道传入中国闽浙沿
海,随后进入长江流域、华北地区,最后遍布中国,影响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曾有人说:“美洲作物传华四百余年来,对中国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确实引起了一个长期的革命。”材料意在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物种交流B.美洲作物传入使传统农业发生革命性变化C.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D.物种交换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结构8.达•伽马离开印度时,卡利库特国王让他转交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内容是:“贵王朝的达•伽马先生来我国,我很高兴。我国盛产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宝石。我请求您用
来交换这些东西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的布。”这表明达•伽马的远洋航行()A.开始打破文明间相互隔绝的状态B.使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亚洲C.为丰富欧洲人的生活创造了条件D.推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融合9.16﹣17世纪土茯
苓向海外的流播与梅毒传入中国之间构成了互动关系:正因为梅毒的传入,才挖掘出中药土茯苓更多的治疗功能,促成土茯苓反向流播至全球各地。这主要是因为()A.梅毒难以医治B.海外无土茯苓C.物种的大交换D.新航路的开辟10.如图关于“哥伦布交换”这一现象可以反
映出当时世界()A.贸易中心的转移B.早期殖民扩张开始C.地圆学说被证实D.生活方式发生改变11.14、15世纪,英、法、尼德兰在西欧国际贸易中有一定余地,有利可图;意大利实力强,有既得利益,这样,在西欧国家中相对后进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捷
足先登,率先走上向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开辟世界市场,主要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国家承担的,而是由资本主义萌芽相对薄弱,在资本主义过渡中最终似乎所起作用不大的西欧南部后进国家来进行的,这个矛盾体现了()A.西、葡不具备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B.
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C.新航路开辟与西欧的贸易发展关系不大D.西葡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开辟没有作用12.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
态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13.截至1550年,从新世界运到塞维利亚(西班牙)的黄金多达66.4吨,(相当于708.5吨白银)。与此同时欧洲中部的银矿和铜矿也兴旺了起来,在16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最高点。这一现象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A.大
西洋沿岸变成了新的商业中心B.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主要动力C.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地主的势力14.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建立与东方直接的贸易联系,西欧人不断进行海外探险。率先实现这一
目的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15.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于被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接受,并签订航海协议。随后,他带领的船队经过漫长的航行终于来到了美洲。这里的“他”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6.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
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总量就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A.新航路的开辟与土耳其无关B.历史
认知随史料的补充而丰富完善C.新的史料总会颠覆传统观点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17.在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但是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数量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已经发展成为生活必
需品的大宗贸易。这一变化主要根源于()A.商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价格革命D.消费水平的提高18.有的学者称,美洲的白银改变了世界货币史。无论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他们先后来到亚洲经济圈内,都是用白银作支付手段。美洲白银流向东
亚的路线有三条。这三条路线,合计每年约有170余吨到200余吨美洲白银流向东亚,并且主要流入中国。这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成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国际竞争力强劲C.白银是全球贸易兴起的最具关键性动力D.中国是近代早
期全球贸易的推动力19.12世纪,葡萄牙王国成为欧洲最单一的民族。11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葡萄牙的独立。15世纪,葡萄牙最早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从现代化历史进程看,欧洲现代化准备阶段的重要条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民族国家出现C教权高于王权D.世界市场建
立20.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运输业获利颇丰,但风险很大,因此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后来演变为股份制度(航运公司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通过自愿购买成为航运公司的投资人,而且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公司﹣﹣如果企业垮台了
,投资者以所投的资本为限,赔完为止)。这一制度的出现()A.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B.规避了海上航行的风险C.标志利益共享时代的到来D.推动全民皆商潮流风行二.解答题21.简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22.对新航路的开辟,人们有着
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近代世界的曙光,有人认为它是人类历史的悲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C5.A6.C7.B8.C9.D
10.D11.B12.D13.D14.C15.C16.B17.B18.C19.B20.A二.解答题21.原因:1.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2.社会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
币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4.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22.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在带给近代世界的曙光的同时也带来悲歌(或者“应该辩证地评价新航路的开辟”“题中的两种观点皆有一定道理但均不全面”)(学生选取单独一方面的观点亦可。)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使原来相对分裂的世界开
始重成一个整体,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欣洲国家对外大规模殖民扩来,加建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向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
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等。新航路开辟的以上影响有利于西收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世外的近代化。但与此同时,新航路的开辟给受侵略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天花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传播;加顺了欧洲国家之间争夺钢点和航线的矛盾;扩大了东方和西方的发展差西,
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动荡和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新航路的开辟既是近代世界的曙光也是人类历史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