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1.41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bf676e4e763f4e4cc3bfa9e3e491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8分)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实现了通信联系
。此次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并成功采样月球背面的土壤,这也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下图是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此面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的特性有()①耐高
温②耐低温③防水强④质量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A.每日自转1周B.每月自转1周C.每年自转1周D.没有自转运动【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月球表面由于其稀薄的大气层导致月球表面的昼夜温
差特别大,在白昼的时候,温度异常较高,夜晚温度异常偏低,所以玄武岩制作的五星红旗要耐高温和耐低温,①②正确;月球表面没有水,所以不需要防水。③错误;红星红旗需要从地球运送到月球,质量必须越轻越好,减少运输压力,④错误。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月球要做到背面一直背对地球需要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同时月球自转一周才能保证月球背面一直背对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所以月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月壤是月球表面覆盖的一层细粉状
的风化物质,也被称为月球表面的风化物质层。其质地坚硬,颗粒细小,同时极度干燥,作为月球表面的一种独特风化物质层,不仅具有丰富的矿物和化学成分以及独特的物理性质,还蕴含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潜力。最新研究表明,
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虽然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根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与地球相比,火星上不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原因可能有()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昼夜更替现象③火星表面温度高④没有液态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主要原因是()A
.火星的公转速度更快B.火星的体积、质量更大C.火星的大气密度更小D.火星的表面宇宙辐射更强【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地球上因具有适宜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足够的液态水而具有生命物质、存在高
级智慧生命,因此火星上不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原因可能有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没有液态水,①④符合题意;火星有自转现象,具有昼夜更替现象,②不符合题意;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材料信息表明,火星当前表面干燥
寒冷,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4题详解】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稀薄,大气密度小,流星体进入大气后,摩擦力小,陨石不容易被大气消耗掉,所以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C符合题意;火星的公转速度比要地球慢一些,排除A;与地球相比,火星的体积、质量小,排除B;宇宙辐射
强度与陨石袭击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C。【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
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地球的演化过程”是指界(代)的更替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喜马拉雅运动是始于距今6600万年的板块运动,同时期也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喜马拉雅运动与之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地质学家划分地球上岩层历史的主要依据是()A.岩石中的化石B.岩床和岩脉C.岩层中的断层线D.岩石的颜色6.喜马拉雅运动对应的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D.新生代【答案】5.A6
.D【解析】【5题详解】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且具有不可逆性,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往往具有不同的化石,故
地质学家划分地球上岩层历史的主要依据是岩石中的化石,A符合题意;岩床和岩脉、岩层中的断层线、岩石的颜色等,时代性不强,因此不是地质学家划分地球上岩层历史的主要依据,排除BCD。故选A。【6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喜马拉雅运动是始于距今6600万年板块运动,同时期也是被子植物
繁盛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开始于约距今6600万年,同时新生代也是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的时期,因此喜马拉雅运动对应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
纪和第四纪。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如今地球上的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均在新生代形成。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第四纪,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曾出现大冰期。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凌晨,倍受全球瞩目的日全食(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在北美洲大陆出现。此次日全食带扫过北美洲,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的众多城市都能看到这次日全食,时间是当地时间4月8日中午到下午
。下图为此次日全食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白光”最可能来源于太阳的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A.大气的光球层、太阳黑子B.大气的色球层、太阳耀斑C.大气的日冕层、日珥D.内部的核聚变
反应、太阳风8.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的太阳活动可能导致()A.流星现象异常增多B.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时强时弱C.地震灾害频发D.乌鲁木齐的夜空常现绚丽极光9.此次日全食发生时()A.太阳位于月球与地球之间B.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的C.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D.
月球、地球与太阳三足鼎立【答案】7.B8.B9.C【解析】【7题详解】日全食时,光球层被月球全部遮挡,其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来自没有被遮挡住的色球层或日冕层,由于色球层的亮度比日冕层高,该图中外围发光的最可能的是色球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色球层的主要活动有耀斑和日珥,B正确,
A错误;日珥出现在太阳色球层,C错误;肉眼看不到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且太阳风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中,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有色球层和日冕层,它们之中产生的太阳活动主要是耀斑和太阳风(或日冕物质抛射),这
些现象会释放大量高能粒子流和强烈射电,可能干扰地球电离层,使得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时强时弱,B符合题意;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A;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C;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粒子流
到达地球后,被地球磁场引导向两极运动,在极地地区易形成极光,而乌鲁木齐处于中纬度,不经常出现极光(太阳活动非常剧烈时也有可能出现),排除D。故选B。【9题详解】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球会遮挡地球上某些区域的太阳光线,在
地球上的这些区域可能会观测到日全食,C符合题意;太阳位于月球与地球之间、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月地日三足鼎立时,月球均不能阻挡太阳光到地球,不会出现日全食,排除ABD。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
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影响航空电子设备、冲击电网、干扰海底光缆通信、损害输油管道等。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0.黄山“四
绝”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有()A.1个B.2个C.3个D.4个11.以下关于迎客松所属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地球特有的圈层B.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范围包括大气圈全部D.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圈层【答案】10.D11.A【解析】【10题详解】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体现了大
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这4个地球圈层,D正确,ABC错。故选D。【11题详解】迎客松所属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以及水圈的全部,是非常活跃的圈层,A正确,CD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并不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个。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河段的单侧断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河流阶地属于()A
.流水堆积地貌B.流水侵蚀地貌C.冰川侵蚀地貌D.风力侵蚀地貌13.图中()A.一级阶地形成最早B.河谷不断变深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14.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下列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B.土壤肥沃C.气候适宜D.不易被洪水淹没【答案】12.B13.B14.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
成为阶地。河流阶地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因此图中一级阶地形成最晚,A错误;图中有多级阶地,分析材料可知,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
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因此河谷不断变宽变深,河床海拔逐渐降低,B正确,D错误;阶地处泥沙堆积,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C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河流阶地通常地面平坦,便于进行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阶地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正确,不符合题
意;阶地位于洪水位以上,不易被洪水淹没,居住和耕作相对安全,D正确,不符合题意;而气候适宜不是河流阶地特有的原因,在很多地方气候都是适宜人类居住和耕作的,与是否是河流阶地关系不大,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
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在黑龙江省嘉荫龙骨山,曾经出土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平头鸭嘴龙化石,被学者称为“神州第一龙”。研究发现平头鸭嘴龙生活在距今约6500万年~8500万年前,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
短小,高悬于空中,用来抓食树上的枝叶,在指尖还长有适合划水的蹼,适于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陆地上行走时尾巴如“方向盘”,在水中游泳时则变成“舵”。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平头鸭嘴龙生存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气候干旱,树木稀疏B.
林草茂盛,河沼遍布C.海洋环境,尚未成陆D.气候寒冷,土壤贫瘠16.研究化石,可以()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平头鸭嘴龙喜食多汁的灌
木和水草,指尖长有适合划水的蹼,适于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可以判断平头鸭嘴龙喜欢生活在林草茂盛,河沼遍布的区域,B符合题意,排除AD;材料信息表明,平头鸭嘴龙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陆地上行走时尾巴如方向盘,在水中游泳时则变成舵,
因此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两栖环境,不是尚未成陆的海洋环境,排除C。故选B。【16题详解】根据动植物的演化规律,其形成的化石可以判断岩石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根据动植物的演化规律,其形成的化石可以
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②正确;化石中带有的地质作用信息有限,研究化石无法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③错误;根据动植物化石中的动植物生长习性,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
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从而形成化石。二
、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总计52分)17.根据地震波信息探索地球内部奥秘。材料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材料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3日13:04,在四川省宜宾市(28.10°N,1
05.12°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重庆、成都、乐山等地震感明显。地震台能够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数十秒进行预警,但是却不能预报地震的发生。下图示意四川宜宾地震发生时某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1)地震波m和n在大陆地
下平均____千米以下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2)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其中b是____界面。(3)根据材料二图示,地震波从震源传递到地震台的过程中,波速先变____后变____。(4)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
内部圈层中的____,它与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答案】(1)39-41(2)古登堡(3)①.快②.慢(4)①.地壳②.软流层【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
构、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m波传播速度较慢,而n波传播速度较快,由此可判断出m是横波,n是纵波;
由于大陆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所以地震波m和n波在大陆地下平均39-41千米以下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m波消失,n波的传播速度降低后继续向下传播。【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a面的深度判断可知,其深度较浅,位于A地壳和B地幔之间,为
莫霍界面;b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位于地幔B和内核C之间,为古登堡界面。小问3详解】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中;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地震台传播的过程中,先从地壳传入地幔,地震波的速度变快;再从地幔传回地壳,地震波的速度又变慢。【小问4详解】此次地震震源深度
为8km,位于地壳中,地壳加上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分别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材料二“蜀犬吠日”出处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
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7米。(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是内蒙古西
部和____地区最多,____最少。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2)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等。(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C.昆
明、兰州、郑州D.杭州、广州、成都(4)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与____、____等要素呈正相关。(选填:太阳高度、地理纬度、大气厚度、大气透明度)(5)我们到拉萨旅游,会发现市区的路灯多为太阳能路灯,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青藏②.四
川盆地③.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2)①.天气②.海拔/地势(3)C(4)①.太阳高度②.大气透明度(5)拉萨所在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解析】【分析】本题
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
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是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可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小问2详解】“蜀犬吠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太阳能资源的贫
乏。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盆地地形封闭,大气密度大,阴雨天气多,故日照时间较少。拉萨所在地区海拔较高,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综上所述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及海拔(地势)。【小问3详解】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昆明、兰州、郑州降水较少,太阳能较丰富,是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理想城市,C正确;北京、海口、上海、台北、广州、杭州等降水较丰富,故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太阳能热水器不适宜推广,ABD错误,故选C。【小问4详解】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
射越多;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大气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弱;大气透明度越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故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与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呈正相关。【小问5详解】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拉萨所在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的接受效率高;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为太阳能收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太阳能资源丰富。19.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它是____作用形成的,此地形一般分布在____。(2)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图甲地貌在图丙中的分布地区是____(填字母)处,图乙地貌在图丙中的分布地
区是____(填字母)处。(3)暂时性河流在出山口处所形成的地貌,称为____,多分布于____(写干湿状况)地区。(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剖面图可能是()A.B.C.D.(5)简述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6)说出冲积扇组成物
质的分布特点。【答案】(1)①.流水堆积②.河流出山口处(2)①B②.A(3)①.洪积扇②.干旱半干旱(4)B(5)河流自山地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搬运能力下降,所挟带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6)扇顶粗,扇缘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冲积扇、三角洲景观
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流水地貌的成因、沉积作用、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结合所学知识
,甲图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小问2详解】根据等高线知识点判断,丙图中,BC处为河谷,有河流发育,B处是山麓地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形成冲积扇,有甲类地貌冲积扇地貌,所以对应B。A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区,有三角洲分布,所以乙图对应A处。【小问3详解】
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小问4详解】的.读图可知,从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C、D位于冲积扇边缘,海拔低,而从C处到D处经过冲积扇中部,C、D之间海拔较高,所以从C处到D处的地势
是先升高后下降,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小问5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携带大量的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至山麓,由于地势逐渐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
泥沙在山前处沉积,故形成冲积扇。【小问6详解】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属于流水堆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变慢,泥沙堆积,形成以山口为中心扇形。冲积扇刚出山口处即扇顶,沉积下来的为粗颗粒物质,到了外围,沉积下来的是颗粒较小的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