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项脊轩志》课件37张.pptx,共(37)页,22.77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f77bd57887fb03cf5a2c379aa958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明·归有光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明·黄宗羲凡优秀的文章,很多都是能够通过一个小小的、平常的事物,寄托尤为真挚的情感,或者更加深刻的思想。今天我们要读到的这篇
《项脊轩志》就是其中的典范。项脊轩,其实就是作者归有光曾经的一间小小的书屋。可作者却在这篇文章中叙写了其中的种种人事,寄托了丰富而真挚的感情,带给了读者巨大的震撼。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项脊轩志》。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理解融情于景、事细情深的特点。010203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八次考进士
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作者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开始读书1513年8岁丧母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1533年28岁丧妻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病逝作者归有光虽仕途不得
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
修”。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沧浪亭记》等。今有《震川先生集》。成就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
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成就刘禹锡——梁启超——蒲松龄——鲁迅——陋室饮冰室聊斋绿林书屋解题◆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追念祖先其远祖归道
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志:“记”的意思,它散文的一种,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自号项脊生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记、志、书
、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研读课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研读课文◆第一段的写作对象是什么?是怎么写的?写作对象:项脊轩写作方法:对比(项脊轩修葺前后情况的对比)研读课文修葺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旧:原来的,旧日的。✓方丈:古今异义,一丈见方。✓渗漉lù:渗漏。✓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斜。✓案:几案,桌子。✓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北向:方位朝北。向,朝着。狭小破旧阴暗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研读课文◆经过修葺,解决了这百年老屋的哪些问题?✓解决了破旧和阴
暗的问题,变得更加雅致。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修葺:修补。✓上、前: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在前面。✓垣墙:垣、墙: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周庭:状后,(于)庭院周围。
✓以:连词,来。当:面对着。✓日影:阳光。✓始:才。洞然:明亮的样子。✓杂:错杂,杂乱。✓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增胜:增加光彩。胜:形作名,美。✓(超过;禁得住;尽;美好的)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
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研读课文◆修葺之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何
以见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安居、休息。✓啸歌:长啸歌吟。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
坐。兀,独自。✓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斑驳:错杂。✓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怡然自得融情感于
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
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破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阴暗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
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缮后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不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幽雅多可喜鲜明对比修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然而,表转折值得在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
伤的事。形容词作名词研读课文◆“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多可喜”承上文对庭院景色的描写,“多可悲”启下文对悲情的描写。➢既是文章的文眼,又是文章的情感线索。研读课文◆课文第二段叙述了哪
些“可悲”之事?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先是:先前,在这之前。✓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爨:炉灶;烧火做饭。✓
往往:到处。西:向西。✓逾:越过。宴:名作动,吃饭✓始:开始。✓已:已而,随后不久。✓再:两次。悲之一:家庭衰败不堪。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
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先前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研读课文◆课文第二段叙述了哪些“可悲”之事?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
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妪:老年妇女的统称。✓先大母:一种称谓。指去世的祖母,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谓前面加"大",表示再长一辈。✓乳: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先妣:称已经死去的
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每:经常。✓而:你的。兹:这里。✓呱呱:小儿啼哭声。以:用✓相为应答:一一回答。悲之二:怀念慈母。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亲在
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
板外回答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研读课文◆课文第二段叙述了哪些“可悲”之事?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
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束发:古代男子十五岁时束发,表示成童。✓过:探望,看望。✓若:你的。✓何:为什么。竟日:整天。✓大类:很像。✓比:等到。阖:通‘合’。关闭。✓效:
效果,指取得功名。✓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朝:名作动,上朝。✓当:应当。✓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长号:大哭。悲之三:怀念祖母,感自身之读书无成。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
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期待/等待了呀!”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
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悲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研读课文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故:原来。✓扃牖:关着窗户。扃:(
从内)关闭。牖:窗户。✓凡:总共。✓殆:大概。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总结第二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
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研读课文◆课文第4、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来抒写作者与妻子真挚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片段一: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既:已经,在……之后。✓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凭:倚靠。几:书案,桌子。书:写字。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
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是从正面写。研读课文◆课文第4、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来抒写作者与妻子真挚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片段二: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述:转述。✓且:那么。“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
“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还有阁子中的人,以及他们在阁子中亲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研读课文◆课文第4、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来抒写作者与妻子真挚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片段三: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
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制:形制,规制。✓(规模;裁剪;皇帝的命令;统治,管理)研读课文◆课文第4、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来抒写作者与妻子真挚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这一
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纪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
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一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的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研读课文◆课文第4、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段来抒写作
者与妻子真挚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片段四: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手植:亲手种植。手:名状,亲手。✓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文章结尾,以景结情。看似随意,却意味无穷。作者睹物思人,物虽在而人已去,看到树,就似乎
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了自己对妻子早亡的深深悲痛。补记:怀念亡妻悲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吾妻
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喜诸父异爨慈母早逝祖母厚望爱妻逝世家道衰落颓败零乱幼年丧母痛失母爱夫妻永诀痛不欲生殷殷期盼终落成空•项脊轩之悲,悲在:______悲在何处?三一两总结文章写了什么(物事人情)?间老屋种情感个女人四件琐事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追忆大母、回忆亡妻项脊轩一喜一悲先妣先大母亡妻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文章线索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变迁兴废,一条是归有光的感情经验。所用材料看似琐碎而不相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作者生活的项脊轩。作者用一小轩把所见所闻所感的物境、人事有序地穿连起来,用自己的情感统摄它们
,过滤而成绝响。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写作特色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如小鸟啄食、风移影动的景物细节,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母亲、妻子动作言语细节。特别是写祖母看望和
勉励孙子的场面……祖母这些语言、动作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浓浓的生活气息。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项脊轩志》与《陈情表》是两篇传情佳作,比较两篇文章异同。同: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李密不愿为官而要奉
养祖母,体现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归有光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异:《陈情表》感人因为作者的孝心本来感人,也因为作者精心撰写文章刻意感人。《项脊轩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虽然不无法度,但毕竟可以随性落笔,写景物,绘细节,记言
语,不求感人自有动人之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