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3.811 MB
  • 2024-1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3.81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36be2403b79f575ea9cbd3ff493a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第Ⅰ卷共35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C.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D.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2.图中四地人口

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纬度低,台风多发,人口稀少B.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从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的比例最高,故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

中低纬度地区,D正确。ABC人口分布较少,BCD错误;故选D。【2题详解】①地纬度低,海拔高,气候凉爽,人口多,A错误。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B正确。③地经济落后,但人口增长快,人口稠密,C错误。④地是热带沙漠,人口稀少,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有三个方面,分

别是地形、海拔、地势起伏和坡向,气候、光热和水分条件,水体、土壤和矿产资源等。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下图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有关贫困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南多,西北少B.主要集中地势第三阶梯C.主要分布在山区D.集中分布在北方4.图中有关甲、乙、丙三个区域贫困原因叙述正确的有()①甲地贫困人口数量大②乙地生态环境脆弱③丙地地表崎岖④三地交通欠发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3.C4.D【解析

】【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贫困县的分布特点,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可知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甲区域属于青藏高原、丙区域属于云贵高原、乙区域属于黄土高原,乙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在弱,三地交通都比较闭塞,云贵高原

因岩溶地貌发育而地表崎岖,②③④正确,甲地人口稀疏,贫困人口数量小,①错误。故选D。【点睛】中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山区及西南、东北地区。包括甘肃地区,云南,贵州的局部山区。其特征有: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增长过快,

交通条件差等。人口性别比通常以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值来表示,正常范围为102-107。下图示意四川省攀枝花市1964-2020年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而四川省在2016-2019年有3年的总人口性别比都低于

100,成为我国人口性别比最低的省区,并且第七次人口普查较前一次人口普查数据而言,人口性别比仍呈下降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攀枝花市在1964-1982年的18年时间里,总人口性别比迅速攀升的原因最可能是()A.计划生育政策B.产业

布局变化C.重男轻女思想D.适婚女性外嫁6.自1990年以后,攀枝花市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产业结构日趋优化B.未婚青年人数增加C.婚姻制度不断变革D.男女比例逐渐均衡7.下列关于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人口性别比变化的

主要原因中,正确的是()①外出务工人员男性居多②女性老龄人口比重较大③“男女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④“重男轻女”的意识仍较浓厚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5.B6.D7.B【解析】【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1964到1982年的18年时间里,随着工业的发展,重工业比重提高,导致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大量外来男性劳动力迁入,导致总人口性别比迅速攀升,B正确;计划生育、生育观念都不是导致总人口性别比迅速攀升的原因,A、C错误;改革开放之前,适

龄女性外嫁较少,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由图可知,总人口性别比在90年代之后不断降低,说明男女比例趋于均衡,D正确;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引起人口迁移从而对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而不是人口性别比影响产业结构,A错误;总人口性别比与未婚青年人数、婚姻制度相关性不大,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

】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总人口性别比在90年代之后不断降低,说明男女比例趋于均衡。人口性别比下降是由女性占比升高所致,如女性老龄人口比重较大;也与男性人口比例下降相关,如外出务工人员男性居多;也与出生人口的性别均衡

有关,此现象主要由“男女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所引起,而“重男轻女”的意识逐渐淡漠。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生育方面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什么时候生孩子,二是生几个孩子,三是孩子的性别。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年代,我国提倡的

是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加上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这种性别失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在二孩、三孩政策之后,我国提倡的是适龄生育,而且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是对孩子性别的态度,也包括对生育本身的态度,年轻一代生男生女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家族群居的传统正逐渐消失,以前四代同堂的场景越来越少。一代户指同一辈人共同居住或单身独居,主要形式有独居、夫妻二人、空巢老人等。下图为2010-2020年我国部分省区一代户比重分布示意图及我国2013-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我国各省区一代户的人口数量,青海高于河南B.2020年一代户比重最高的省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C.图中一代户数量增幅最快的是黑龙江D.青藏高原区一代户比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图示时间段我国一代户比重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人口老龄化②人口迁移③生育观念④二孩政策的开放A.①②

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关于图中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婚姻观念②人口性别比变化③受教育水平④生活压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8.D9.A10.C【解析

】【8题详解】读图可知,2010年青海省一代户占比为26.4,河南省一代户占比为25.2,但是河南省的总人口远比青海省要多,因此青海一代户的人口数量要低干河南省,A错误;2020年一代户比重最高的省区是北京,占比为58.8,北

京不是沿海省份,B错误;图中一代户占比黑龙江省增幅最少,黑龙江总人口较河南等省要少,因此一代户数量增幅不会是最快的省份,C错误;一代户比重全国平均增幅为49.5-34.2=15.3,青藏高原区的青海省一代户比重增幅为44.3-26.4=17.

9,西藏自治区一代户比重增幅为48.4-26.9=21.5。青藏高原区一代户比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正确。故选D。【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一代户指同一辈人共同居住或单身独居,主要形式有独居、夫妻二人、空巢老人等”可知,图示时间段我国

一代户比重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口迁移,年轻人要出外打工做生意,因此很多年轻人在城里居住,老人在老家居住,空巢老人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凸出;生育观念影响下的丁克家庭、独身家庭等家庭类型的增长,家庭结构变小等,①②③正确;二孩政策的开放会

使老人帮助年轻人带孩子现象增加,使一代户比重会下降,④错误,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10题详解】读图可知,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婚姻观念的改变,晚婚,不婚人群增多;生活压力大,不愿意结婚

;受教育水平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影响婚姻和生育观等,因此出现晚婚,不婚等现象,使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①③④符合题意,人口性别比例变化不大,仍然是男多女少的局面,排除③。因此C正确,排除ABD。

故选C。【点睛】一代户增多的原因:一,现在城市化城镇化加速,除了农村,否则不能自建房,而现在套房大多是小户型,充其量也就一百多平方,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与父母分开住:二,在工业化社会,大家庭消失是大势所趋,年轻人要出外打工做生意,因此很多年轻人在城里住,老人在老家住,出现空巢老人;三,现在年

轻人受外来思想影响,晚婚晚育很普遍,甚至丁克家庭也逐渐增多;四,现在年轻人很讲究代沟,年轻人不喜欢与老一辈人住在一起,独身家庭增多等。下图为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A.A处B.B处

C.C处D.D处12.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13.甲处可能出现的是()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

提高【答案】11.C12.B13.C【解析】【11题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由图可知,C处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的垂直方向差距最大即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人口合

理容量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知B点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曲线的斜率增大,说明B点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和环境、经济和科技水平、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使环境容量增大,B正确;人口和

劳动力增减、政策改变不直接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处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加大对自然的开发力度,此时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各种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合

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A.森林资源B.土地资源C.矿

产资源D.水资源15.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控制人口死亡率③发展新能源④鼓励生育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木桶效应,决定木桶容量的是短板的长度。读图可知,所示最短板为森林资源,因此决定图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森林资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可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年限,进而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①正确;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进而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③正确;控制人口的死亡率,不能增加地

球上可使用的资源,不是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②错误;鼓励生育会促使社会人口增加,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促进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C。【点睛】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

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

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A.甲B.乙C.丙D.丁17.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B.地铁

C.高铁D.高架道路【答案】16.A17.C【解析】【分析】【16题详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与住宅区相连的道路交通会更加拥堵,同样距离用时会更长。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

拥堵,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市区快速公交系统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客运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A不符合题意;地铁受地面交通、建筑物影响小,运量大,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B不符合题意;高铁一般承接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拥堵作用较小,

C符合题意;高架道路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新区或卫星城;控制老城区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居住

条件差和城市环境问题;改善交通、居住条件;增加绿地面积,完善城市通风风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计划修建一个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最可能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9.当前,我国乡村重构改造过程中,活力普遍不足,原因在于()A.建筑老旧B.人口外流C.污染严重D.距城市远【答案】18.A19.B【解

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古村落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图示中甲区域土木结构建筑历经久远,尤其是土墙历经风雨,破损较为严重,保护价值不大,且土墙不易于修葺维护。位置上甲位于村落中心地带,因此最可能拆除修建公共活动、绿化空间,A正

确。乙丙丁三地位于村落四周,不适宜建设公共活动区域,BCD错误。所以选A。【19题详解】根据题意,乡村“活力”应与人的因素有关,即使建筑再新颖,若没有人的活动,也缺乏活力,故其与距城市远近关系不大,A、D错误;由于我国目前大量青壮年人口外

流,乡村人口数量锐减,经济增长慢,导致活力不足,B正确;乡村地区与城市环境相比,污染较轻,C错误。所以选B。【点睛】实施乡村改造的主要原因: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2、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比城市差很多;3、农业生产滞后,还未走上现代化轨道;4、农民的权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

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1990-2020年图示城市()A.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B.绿地比例不断减少C.不透水面扩

展速度不断上升D.绿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21.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反映当地()①城市化水平提升②后备土地充足③产业结构变化④绿地面积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20.A21.B【解析】【20题详解】从图的柱状可知,四城市的不透水面积的比例不断增加,

A正确;绿地比例深圳、广州、佛山先降后升,B错误;惠州、香港、佛山不透水扩展速度较慢,深圳扩展速度先升后降,C错误;绿地减少速度深圳先快后慢,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反映当地人口增

长,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硬化路面增多,①正确;不透水比例上升,绿地比例总体下降,说明后备土地不足,②错误;由图可知,不透水面积比例上升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速减缓,硬化速度放缓,③正确;绿地比重下降,但绿地面

积不一定减小,④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

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半城镇化”是乡

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镇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22.“半城镇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长期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3.在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过程中()A.城镇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镇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答案】22.

C23.B【解析】【22题详解】农村人口减少,可以缓解乡村人地矛盾,不会出现用地紧张,A错误;农业发展属于经济范畴,不属于社会问题,B错误;根据材料,半城市化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乡村劳动力人口迁出,会导致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

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C正确;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经济范畴,不属于社会问题,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会提高,A错误;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所以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B正确;在“半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务工的主要是农村剩

余劳动力,所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减少,C错误;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半城市化”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可以缓解迁出

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对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

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解决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智慧停车”悄然兴起。“智慧停车”是指将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我国城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A.汽车拥有量增长过快B.城市土地供应不足C.共享单车投放量过大D.管理人员水平不高25.“智慧停车”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A.GNSS、RSB.RS、GISC.GIS、GNSSD.GIS、GPRS【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解】随着我

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增加过快,导致我国城市出现停车难的现象,A正确;城市土地供应不足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共享单车的使用会缓解停车难的问题,C错误;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与停车难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题目中的“智慧停车”能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涉及到位置和导航、查询,所以“智慧停车”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GIS、GPS,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资源普查、环

境和灾害监测中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中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管理中应用,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6.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27.骑楼

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洪涝灾害频发D.台风灾害频繁【答案】26.D27.B【解析】【26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岭南,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骑楼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

有利于行人避雨和遮阳,D正确,与民族特色无关,A错误;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的作用,并没有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B错误;二楼向街心延伸,材料使用更多,建设骑楼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材料,C错误;故选D。【27题详解】由上题可知,骑楼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阳,从

侧面反映出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正确;与地表起伏不平无关,A错误;骑楼不能起到防涝的作用,不能反映岭南地区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C、D错误;故选B。【点睛】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

建筑物,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外廊式”建筑风格挡避风雨侵袭和炎阳照射,形成凉爽环境。2013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该文化景观体现出森林、

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彰显了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地域文化。在哈尼村寨上方是茂密的森林,下方是层层叠叠的千百级梯田。下图为“红河哈尼梯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该地维持“四素同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A.提供水源的江河B.受村规、民约保护的森林C

.哈尼族的村寨D.层层叠叠的梯田的29.下列关于村庄选址在森林带之下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提供生火的薪炭B.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C.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D.有利于防火防盗30.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①调节当地气候②扩大种地面积③保水保土④美化环境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8.B29.D30.C【解析】【2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森林在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中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关键作用,B正确;提供水源的江河、哈尼族的村寨、层层叠叠的梯田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协调程度,但不是关键,且若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赛、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茂密的森林可为村民提供生火的薪炭、建筑材料,AC正确,不符合题意;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为村庄和梯田提供充足、稳定、清洁的水源,B正确,不符合题意;村庄选址在森林带之下与防火防盗关系不大,且为了防盗,村庄应

隐蔽于森林带之中,D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D。【30题详解】当地受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且村寨上方有森林,径流较多,因此梯田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调节当地气候,①错误;当地地势起伏较大,山坡改造成梯田,可以扩大种植面积,②正确;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促进泥沙就地沉积,有

利于保水保土,③正确;早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主要为了生存,而不是美化环境,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点睛】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不同。丘陵、山地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

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的森林或行道树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的林地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可以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的31.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A.植被丰富B.河网密布C.雨热同期D.市场广阔32.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①气候变暖②南水北调③劳动力向北迁移④科技进步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3.与东南沿海优势区

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特点有()A.科技水平低B.小农经营C.机械化水平高D.单产高,商品率低【答案】31.C32.D33.C【解析】【31题详解】东北平原优势区、长江流域优势区、东南沿海优势区均植被丰富,河网密布,但对水稻种植影响不大,A

B错误;东北平原优势区、长江流域优势区、东南沿海优势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共同的区位条件是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C正确;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市场狭小,D错误。故选C。32题详解】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水稻种植业限制性因素,气候变暖可以改变该地的热量条件,也可以

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培育良种,增强其耐寒能力,可适应热量不足状况,从而使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①④正确;南水北调调入区是华北地区,不是东北地区,且影响东北稻米种植界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水分,②错误;近年来,随着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速放缓,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向南方迁移,且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对劳动力没有太大依赖,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33题详解】都位于我国,科技水平没有太大差异,A错误;东南沿海优势区的水稻种植业以小农经营为主,精耕

细作,单产高,机械化水平较低、商品率低;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C正确,BD错误,故选C。【点睛】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的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

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20世纪90年代开始,贵州省遵义郊区农业结构悄然改变,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转变为以种植蔬菜为主。但近年来,遵义郊区蔬菜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耕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新鲜蔬菜主要来自距主城区上百千米的其他县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20世纪90年代,遵义郊区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B.气候变化C.科技进步D.政策支持35.近年来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少是由于()A.城镇化的推进B.农民个人喜好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结构调整【答案】34.A35.A【解析】【分析】【

3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对蔬菜的市场需求增多,导致遵义郊区农业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本题中遵义郊区农业结构变化与气候变化、科技进步、政策支持无关,不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选A。【3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郊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导致蔬菜种植面积减少,A正确。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与农民个人喜好、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结构调整无关,BCD错误。故选A。【点睛】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镇化

的不断推进,城郊农业用地不断减少。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第Ⅱ卷共3个小题,共30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36.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口迁移类型属于____(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

迁移)。(2)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比较多的地区是()①京津唐地区②四川盆地③珠三角地区④长三角地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____向____迁移,从____向____迁移,造成这种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因素。【答案】(1)国内

人口迁移(2)C(3)①.农村②.城市③.内陆④.沿海⑤.经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

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人口迁移均发生在我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小问2详解】可从箭头的数量和大小分析人口迁入较多的地区。由图可知,京津唐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较多,四川盆地主要

以人口迁出为主,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ABD错误,C正确,故选C。【小问3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西部迁往东部,内陆迁往沿海,农村迁往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快,就业

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因此造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37.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别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功能区并

说明判断理由。(2)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根据材料简析其布局合理的理由。(3)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试说明原因____。【答案】(1)①住宅区:用地面积最大;②商业区:位于市中心。(2)河流下游方向,对城

市水源污染小;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位于郊区,地租较低;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交通便利。(3)①.c②.远离工业区和住宅区(或靠近文化区),污染小;地势较高,位于上风上水地带,环境质量较好;靠近公路,交通便捷。【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城

市规划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布局化学工业园区、高级住宅区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①面积最大,是城镇中最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为住宅区;②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交汇处,为商业区;③位于西南或西北郊外,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污染小,为工业区;④位于上风上水位置,环境好,为文化区。【小问2详解】化学工业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布局时需要考虑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化学工业应布局在盛

行风的下风方向,以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甲地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根据河流流向可知,甲处位于城区的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化学工业园占地面积较大,甲地位于郊区,地租较低;化学工业运输需求量大,甲地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交通便利。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处布局化学工业

园较为合理。【小问3详解】a紧邻工业区,不适合;b位于河流下游,临近工业区,空气质量欠佳,不适合;d在郊外,位于下风向,附近没有文化区,不是最佳选择;c地靠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和住宅区,污染小;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该地

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空气质量好;该市东北部地势较高,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该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洁净,环境质量较好,污染小;靠近公路,交通便捷,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3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为温带季风

气候,土地总面积137万亩(1亩-0.067公顷),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材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

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2)目前北京人可以吃到更多的蔬菜,从人文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

意义。【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设施提高;政府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3)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经济收入。【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北京市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调整农业结构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

解】顺义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北京顺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有利于当地发展粮食生产;材料信息表明,北京顺

义区的平原面积占95.7%,图中显示,顺义区主远平原农业,当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粮食生产;图中显示,顺义区有河流流经,为粮食种植提供灌溉水源;顺义区位于华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生产,因此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小问2详解】目前北京人餐桌上的蔬菜越来越

丰富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农业基础等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北京市的新鲜蔬菜一部分是本地生产,另一部分是从外地运来。材料信息表明,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

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说明北京市政府支持,也表明发展温室等农业技术运用,可以在本地种植反季节蔬菜;另一方面,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的蔬菜进入北京得益于交通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蔬菜进入北京人餐桌的动力是北京市市场需求量大。【小问3详解】

北京远郊山区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的主要意义应从经济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两方面说明。从经济林木栽培的经济意义来看,北京远郊山区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从经济林木栽培的生态意义来看,北京远郊山区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

等经济林木,提高了当地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旱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