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242.900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242.9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c609772d0d13cb067de2756e980c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合计24题,共4

8分)1.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民”,亦不能建立宗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C.血缘政治衰落助

推经济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宗法制下的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只有对土地具备法权意义上的所有或领有,才能收恤族人,而卿大夫有土地却无处分权,则无法建立宗族,这一时期因为只有贵族持有土地,

因此宗法呈现贵族化;而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日渐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有,他们也可以建立宗族,宗法实施范围下移,D项正确;材料中所论述的“有土”是宗子或地主持有的土地,而非族田,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

土地制度变迁对政治的影响,而非政治变革对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宋代,朝廷曾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一理念以不增加民众的赋税总额为前提,以政策鼓励新的经济增长进而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7070万贯,其中农业

税2162万贯,工商税4911万贯。据此判断,这一时期()A.商品经济已占主体B.国家干预经济效果显现C.小农生产持续衰退D.重农抑商政策宣告破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朝廷曾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7070万贯,其中农业税2

162万贯,工商税4911万贯。”可分析出北宋农业、工业在国家的干预下,有较大发展,B项正确;商品经济已占主体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小农生产没有衰退,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整

个封建社会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在推行,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

6家•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

侵略有所放松【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阅读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山东的棉织、酿酒等近代企业数量增多,各种铁工厂纷纷出现等,说明当时山东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B项正确;与棉织等轻工业相比,重工业数量少,比较薄弱,不能说明山东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排除A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

弱,不能说明山东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排除C项;此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欧洲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只是部分客观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4.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首都钢铁公司等八个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先后试行过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等做法;在企业内部,则逐步推行各种

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有条件的企业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些做法()A.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表明了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D.反映当时我国突破旧体制的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首都钢铁公司等八

个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先后试行过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等做法;在企业内部,则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有条件的企业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可知,1981年,国务院批准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先后试行过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等做法,在企业内部,推行经济

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在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及尝试,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的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排除C项。故选D项。5.在于它(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有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

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主要体现的观点为()A.古希腊地区域邦制度受地理环境影响B.城邦制度的本质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C.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制度弊端D.雅典民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点【答案】C【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一个国家应当有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可知,国家管理应该由有统治知识的人的管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使得不同素养的人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误用。材料强调的

是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制度弊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排除A项;城邦制度的本质是独立自治,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强调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点,还强调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6.恩格斯认为: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距,至少像旧制度下的

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B.英国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C.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D.英法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自1765年开始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

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正如恩格斯所说,工业革命对于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至少像旧制度下的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所以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距巨大,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所致,B项正确;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之后逐渐完善,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材料探究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不是英法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性,排除D项。故选B项。7.在占领初期,特别是1946

年之前,美国政府对日本持冷漠与惩罚的态度。1947年后的粮食援助被纳入复兴日本经济的框架之下。同时,1948年美国在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占领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复兴援助。这种变化源自A.日本经济逐渐复苏B.美国遏制战略需要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军事占领带来负担【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后的粮食援助被纳入复兴日本经济的框架之下。同时,1948年美国在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占领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复兴援助”,可知随着冷战的兴起,美国对日态度由冷漠到支援,说明美

国主要是出于遏制战略的需要,B项正确;这一变化促使日本经济逐渐复苏,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针对的是西欧,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处于冷战的需要,并不是占领带来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8.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

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这一变化体现当时()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中枢权力的再分配C内朝外朝分工明确D.君权相权互相节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

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皇权,限制丞相权力,汉

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由侍中、常侍等组成的称为“中朝”,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称为“外朝”,中外朝的出现是对中央行政中枢权力的再分配,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

;材料主旨并非在强调内外朝的分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君权的制约,且中外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9.近代以来,欧美各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

任何机构的制约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的说法符合史实,C项

正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排除A项;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约,排除B项;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排除D项。故选C项。10.陕甘宁边区政府刚刚组建时的9名政府委员中,中共元老

占9人,其余3人为原陕甘边与陕北苏区领导人;第一届民选政府委员中,中共元老1人,长征干部4人,原陕甘边与陕北苏区领导人10人;第二届民选政府委员中,“开明绅士”9人,少数民族2人,中共干部7人;第二届民选政府委员中,中共党员6人,非中共干部13人。这些变化表明()A.“三三制”原则最终得以

确立B.中共逐渐成为抗战中流砥柱C.中共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D.民族统一战线色彩日益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刚刚组建时的9名政府委员中,中共元老占9人,其余3人为原陕甘边与陕北苏区领导人;第一届民选政府委员中,中共元老1人,长征干部4人,原陕甘边与陕北苏区

领导人10人;第二届民选政府委员中,“开明绅士”9人,少数民族2人,中共干部7人;第二届民选政府委员中,中共党员6人,非中共干部13人。”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人员的组成,由以中共元老为主,逐渐的演变为由中

共党员、开明绅士、非中共干部等人员共同参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最终得以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中共逐渐成为抗战中流砥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共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1.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A.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C.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人们从“封建闭塞的发霉的气氛中”“清醒过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D项正确;林则徐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

一步,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戊戌变法运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对民主政治和富国强兵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2.《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了段灼曾上表给晋武帝:“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已成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B.选拔官员非常重视品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并完善了官员的考核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台阁官员选拔由中正官评定,中正官对被推荐者写出的评语称为“状”然后分品级,居于上品的人多为权贵公卿,说明九品中正制已成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家世门第,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九

品中正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不是官员考核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3.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有一些共同特点: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之间保持严格中立;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完成自己

的本职工作;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西方文官制度()A.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为工业化提供了政治前提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文官

制度的共同特点”,可知文官制度规范了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与管理,实现在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与中国科举制的关系,排除A项;文官制度不能消除政党政治的弊端,排除B项;工业化进程是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重

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4.明代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这反映了明末清初()A.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减弱B

.儒家思想开始在农村得到普及C.社会秩序的发展日益混乱D.乡约被政府利用并与法律合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大明律》解释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可知,明末清初的乡约宣讲内容多为皇帝所制,

且与法律条文相关,体现了乡约被政府利用并与法律合流,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德教化功能,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儒家思想在农村普及早在汉朝就已开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的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1

5.法系是根据若干国家和地区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实践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进行的法律的一种分类,它是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法系主要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下列有关“大陆法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B.

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C.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D.以法国、德国等国为代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是英美法系的特征,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

的各国法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96年,德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德国民法典》,该法典以后为一些国家所仿效

,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德意志法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

二宪法”()A.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D.与五四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可知“八二宪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C项正确;“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排除A项;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与材料所述时间“八二宪法”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八二宪法”的作用,并非其与五四宪法的相同点,排除D项。

故选C项。17.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北庭都护府④理藩院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①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西汉时期

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③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④清朝设置理藩院。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④,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8.一个半世纪以前,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冲突,各方达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同时还制定了指导一般外交政策行为的原则。由此产生了把不再受宗教驱使的现存政治实体作为出发点的欧洲序。此后将近一个半世纪里,这一体系通过几乎是自发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同盟,把挑战者约束在这一均势中。该体系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

体系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结束30年战争欧洲国家召开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最后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A先正确;维亚纳会议是在打败拿破仑之后,排除B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建立的世界体系,排除C

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

紧抱在一起。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A.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促进各民族全方位的一致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D.重视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

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项正确;“全方位的一致”说法错误,排除B项;高度自治的是特别行政区,不是少数民族地区,排除

C项;材料内容与基层民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图为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亚洲民族团结》,该漫画意在体现()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体现B.新中国致力维护地区和平的外交立场C.“求同存异”方针的突出表现D.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答案】B

【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漫画强调“中国人民”与“亚洲各民族”团结合作、反殖反霸,这显示了新中国维护地区和平的外交立场,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于1955年提出,排除C项;当时新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对

、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21.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时,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曾说:“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同战舰上一门没有帮助的大炮一样危险。”这表明美国()A.丧失了对国际金融的主导权

地位B.普遍同意加强与苏联的合作C.期望在其主导的体系内约束苏联D.支持苏联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可知,美国邀

请苏联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其目的在于在体系内约束苏联,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不能说美国丧失对国际金融的主导权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加强与苏联的合作”只是材料中的现象,美国的目的是在体系内约束苏联,排除B项;美国不可能让苏联主导国际金融秩序,排除D

项。故选C项。22.下图银饼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属广东)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据此可知,当时A.均田制度走向瓦解B.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白银已成为主

要货币【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租庸调制,根据材料“庸调”二字可判断该银饼所反映的赋税制度为租庸调制,该制度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故选B项;材料与均田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明代白银才成为主要货币,排除D项。故选B项。23.《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文

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体现了当时()A.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B.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C.政府重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D.生产力水平非常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法律中对“

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的社会救助有专门律文规定,体现了当时政府对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重视,C项正确;题干中体现的是政府对贫苦无依人群的救助,但不能体现当时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排除A项;题干中为法律规定,不能提现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排除B项;对“鳏寡孤独

及笃疾之人”的社会救济不能反映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明朝的生产力也达不到高度发达的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24.1881年11月,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他认为社会

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这反映出A.工业革命消弭了德国的社会矛盾B.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C.工人运动催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D.德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

知,德皇威廉一世强调保障工人的福利待遇以消灭革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德国统治者调整政策以巩固统治。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人运动催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C项正确;“消弭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

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福利待遇问题,不是“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而且德国在1871年就已经完成了统一,排除B项;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德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

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合计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制举是唐代科举中一种特殊的选才形式,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易年号或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唐高宗

以后制举逐渐成为科举制的科目之一。新君通过制举选贤的形式与天下对话,借此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的平稳过渡。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从唐太宗一直到唐文宗的十四位皇帝,有十三位在登基之时开设制举。——摘编自田子爽《从皇帝即位

改元看唐王朝的制举选贤》材料二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

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

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材料三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举选贤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原因:汉代察举制的影响;选拔实用人才、弥补科举制的不足:稳定政权、安抚民心的政治需要。(2)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强调礼法结

合、明德慎刑;法律体系比较完备;重公权,轻私权。(3)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对农民压迫严重,农民逃户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简化税制并扩大了征税对象,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客观上有利于

商品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买卖合法,土地兼并更加盛行。【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易年号或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得出汉代察举制的影响;根据“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唐高宗以后制举逐渐成为科举制的科目之一。”

得出选拔实用人才、弥补科举制的不足:根据“借此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的平稳过渡。”得出稳定政权、安抚民心的政治需要。(2)根据材料“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可知,中华法

系具有起源早,历史悠久的特点;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中华法系具有强调礼法结合、明德慎刑的特点;根据材料“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可知,

中国法系具有法律体系完备的特点;根据材料“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可知,中华法系具有刑民不分,重公权轻私权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内容、原因、影响三方面阐述对均田制的认识,具体而言,内容: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

次征税,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对农民压迫严重,农民逃户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简化税制并扩大了征税对象,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客观上有利于商品

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买卖合法,土地兼并更加盛行。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既是最主要的治理目标与理念,也是历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大一统”治理目标下,一体两

面的“华夷之辨”和“华夷一体”等观念以及相应的政策制度,为各个政权建立天下秩序和政权正统性提供不同的政治基础与合法化资源,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各种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的依据。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为多民族的“大一统”观念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在“大一统

”观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治理方式的借鉴吸收,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的——摘编自王志阳《中国通史》围绕“国家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材料中选一角度,确

立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答案】示例1:论题: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论证: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修建直道驰道等,加强了地方之间的联系

和各民族间的交流,统一货币、度量衡,更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减少了割据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之,制度创新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保障。示例2:论题:民族交融,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证: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在频繁交往联系中,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周边各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也吸收新鲜血

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发展,统一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和隋唐盛世奠定基础。不同时期各民族交融发展共同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

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在‘大一统’观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治理方式的借鉴吸收,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

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可得出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可结合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修建长城、推恩令等史实进行分析。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

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

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材料二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因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因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

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因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

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或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渐延伸到乡村;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

合;儒家伦理(理学或心学)不断深入乡村治理;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2)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或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

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可知,士绅发挥较大作用;根据“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可知,中央的权力逐渐延伸到乡村;根据“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可知,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

足(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根据“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理学或心学)不断深入乡村治理;综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乡村治理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2)主要做法:根据材料二

中“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因为核心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因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可知,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

便利”可知,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可知,使得英国近代政治精英政治的特征;根据“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可知,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根据“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

的政治、经济地位”“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乡村治理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