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秘籍一 选择题大突破

PPT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7 页
  • 大小 3.474 M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秘籍一 选择题大突破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秘籍一 选择题大突破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秘籍一 选择题大突破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老高考新教材) 秘籍一 选择题大突破.pptx,共(47)页,3.4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a8857b3a9e75bb6ea5490345794b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籍一选择题大突破技法一知识迁移巧突破技法解读地理选择题的背景信息精练,却蕴含着深刻的地理内涵,背景信息中隐含的内涵是解答问题的“根”,若想梳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关键就在于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迁移在设问指向与信息内涵之间建立联系。1.从新情境材

料中迁移依托新情境而设计的选择题题组中,常常有一个设问来自材料本身,旨在考查获取新知识、利用新知识答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能读懂新情境的含义,提炼核心信息;其次要把握好设问中的关键词,依据设问指向筛选正

确选项。2.从教材中迁移“围绕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选材,立足于地理思维过程设计问题角度”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试题素材虽与教材中的案例密切相关,但并非考查主干知识本身,而是对地理事象的深度挖掘,是对地理原理、规律本质的再现。依据已知

的地理事象来预测其他地理事象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是该类试题的共同特点。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弄清设问指向与教材中的哪一知识点相关,该知识点涉及哪些重要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再厘清相关地理规律、原理的本质;最后结合设

问进行分析。3.从生产、生活中迁移“贴近生产生活实际选材,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是近年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命题思路。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仔细品味素材中所蕴含的地理现象,在地理知识与设问指向之间建立关联,

最后选出正确选项。典题验证(2023·河南信阳二模)山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耐寒,成熟后需大量的人力或机械采挖。山药窖式栽培方法又被称为山药悬吊种植技术,适合长形山药的高品质栽培,可多次收获,适宜在农家庭院栽培,也可进行田间大面积栽培。挖窖前,一般先在地面上划南北走向的线

,并挖出垂直深沟;然后在沟上面横搭上水泥柱,在垂直于水泥柱的面上平铺一层混凝土栅栏板;最后在栅栏板上铺一层麦秸或者稻草,以防止碎土漏进窖内。下图示意山药窖式栽培景观。据此完成1~3题。1.进行山药窖式栽培时,窖址的选择应注重()A

.环境封闭B.土层直立性强C.潮湿避光D.排水性能良好D2.与正常在土壤中种植相比,在地窖内种植的山药()A.无土栽培长势更快B.地下部分光合作用强C.笔直光滑易于收获D.营养物质来自地窖内3.若在田间大面积进行山药窖式栽培,主要不利条件是()①前期投资较大②窖内采收存

在风险③加剧水土流失④容易造成土壤污染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CA解析第1题,窖式栽培山药的核心在于地窖,窖址应选择在地势高且较为干燥、地下水位低、通风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为便于栽种和采收,应注重排水性能良好,D正确;需要通风向阳,

不注重环境封闭、潮湿避光,A、C错误;地下中空,沟上面横搭上水泥柱,在垂直于水泥柱的面上平铺一层混凝土栅栏板,对土层直立性要求不高,B错误。第2题,地窖种植模式不属于无土栽培,在地窖顶部(山药块茎最上部)仍需要覆盖土壤

以供给营养,A错误;地下部分缺少阳光,不易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与正常在土壤中种植相比,地窖内种植的山药收获时不易被折断,根根笔直光滑,C正确;山药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土壤,D错误。第3题,在田间大面积进行山药窖式栽

培需要挖大面积地窖,人力和物力成本高,前期投资较大,①正确;种植者在进入窖内采收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遇到塌窖及受到窖内有害气体的危害,②正确;在沟上面横搭上水泥柱,在垂直于水泥柱的面上平铺一层混凝土栅栏板,不易造成水土流失,③错误;对土壤污染的影响不大,④错

误。排除B、C、D,故选A。(2023·江苏南京二模)生态文化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截至目前,我国共有

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4.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A.海岱之间半岛性的复合型文化B.多种宗教多个民族共生的多元文化C.农工并举商儒结合的生态文化D.农耕与游牧交融的原生性独特文化5.

“非遗所思”是一个与年轻人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品牌IP,通过体验式直播和短视频,让厚重的文化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影响该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空间距离B.网络信息技术C.历史文化D.市场消费水平DB解析第4题,

海岱之间半岛性的复合型文化属于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A错误;多种宗教多个民族共生的多元文化属于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B错误;农工并举商儒结合的生态文化属于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C错误;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东临黄河,北接鄂尔多斯,南依“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兼营

地区,形成了农耕与游牧交融的原生性独特文化,D正确。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非遗所思”是一个与年轻人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品牌IP,通过体验式直播和短视频,让厚重的文化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该新

兴服务业发展的是通过体验式直播和短视频来实现,因此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网络信息技术,B正确。空间距离、历史文化与市场消费水平对于体验式直播和短视频的发展影响不大,A、C、D错误。技法二规律原理巧突破技法解读地理规律主要有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

律、运动规律、演化规律等。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通过考查区域特征及其成因、自然过程等检验学生对地理规律的掌握程度。解答此类试题的主要步骤:①仔细阅读题干,获得答题方向和依据(题干指引答题的方向、提供答题的依据);②根据设问和材料信息,正确运用地理规

律(运用地理规律时要注意时空尺度、地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同时也要注意地理规律的时间、空间、因果等从属关系);③运用地理规律,做出合理的判断。1.活用时空分布规律时空分布规律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分布规律、太阳辐射时空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规

律、陆地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农业地域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等。利用时空分布规律解题,要做到:①在脑海中能清晰地呈现时空分布规律,如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②能把握空间分布的精确定位及季节变化的精准节点,如高低纬地区雪线位置的变化;③注意普遍规律中存在的特殊性,如接收太

阳辐射的最多、最少地区。2.活用自然运动规律与原理常见的自然运动规律有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变化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印度洋洋流季节变化规律等。运用自然运动规律解题,要注意时空尺度,选择自然运动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

西北的规律仅适合极昼(夜)区以外地区;要注意自然运动规律的时间、空间、因果等从属关系,如加勒比海的部分岛屿虽然不在赤道附近,但全年高温多雨,其成因就要从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来探究,该地部分岛屿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且位于迎风地带,故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对于无图考查自然运动规律的试题,要

调动“脑图”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3.活用地理演化规律地理演化既有自然演化过程,如河流地貌的演化、气候的演化、湖泊的演化、植被的演化等;也有人文演化过程,如人口增长、城镇化过程、工业结构变化、农业发展变化等。自然演化过程往往具有长时间、大尺度的特点,地貌的

发育、气候变化、湖泊的演化等往往要经过上万年。解答此类问题,要运用整体性的地理思想,如河口水深的变化趋势预测,需要综合考虑流域内人类活动、沉积物来源、流水沉积及侵蚀动力、沿岸地质构造运动的变化等。人文演化过程,

如人口增长、城镇化等具有短时间、小范围的特点,高考中偏重特点、问题、措施的分析。解答此类试题,必须紧扣区域背景,将区域特征与人文规律结合,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典题验证(2023·北京朝阳二模)下图为某日正午于北京某学校教室内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以下判断

正确的是()A.教室的窗户朝向南B.学生上午,上课感到阳光耀眼C.此时太阳辐射较弱D.此时气温达到一日内最高值2.此日之后的三个月,教室内的正午日照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该日可能为()A.1月12日B.4月12日C.7月12日D.1

0月12日AB解析第1题,北京正午时间太阳在南方,有阳光照射,所以教室的窗户朝向南,A正确;上午时间不一定有太阳照射,在日出前后,太阳在东方,B错误;正午12时时太阳辐射强,C错误;一日气温最高大约在14时,D错误。第2题,正午照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1月12日至4月

12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过赤道向北半球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A错误;4月1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照射面积变小,到6月22日,正午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且向赤道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照射面积变

大,B正确;7月12日,正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赤道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照射面积变大,C错误;10月1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回归线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照射面积变大,D错误。(2023·广东梅州二模)下图为云贵高原北部的旺草盆地内芙蓉江阶地剖面图,盆地内有四

级阶地(T1—T4),阶地上分布着一定的堆积物。据此完成3~4题。3.据材料判断T1至T4阶地上沉积层的年龄变化特点()A.T1至T4年龄变新B.T1至T4年龄变老C.T1至T4年龄先变新再变老D.T1至T4年龄先

变老再变新4.从现代芙蓉江河床的特点可以看出目前河床()A.由侵蚀转为沉积B.以侧蚀为主,形成槽型河床C.比较稳定D.下切侵蚀仍在持续进行BD解析第3题,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

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据图可知,T1为基座阶地,阶地面海拔约680米,拔河高度10—12米,上部为厚约4米的阶地沉积物。T2阶地海拔约685米,拔河高度约15米,主要为堆积阶地,阶地下部见大量磨圆的粗大砾石。T3主要为基座阶

地,T3阶地面海拔约700米,拔河高度约30米,在观测剖面上,砂泥质沉积物中见一厚约3米的砾石层。T4阶地海拔大约723米,拔河高度约53米,下部为砂泥质沉积物;中部为厚约3米的砾石层,上部为厚约4米的砂泥质层,据此推测T1至T4阶地上沉积层

的年龄一直在变老,故选B。第4题,旺草盆地芙蓉江的四级阶地都显示强烈的侵蚀特征,T1、T3、T4阶地均切割出厚度较大的坚硬基岩,T2底部则沉积了粗大的砾石层,现代芙蓉江河床裸露的基岩也表明下切侵蚀仍在持续进行,故选D。技法三总揽区域特征突破技法解读近几年

的高考地理命题常采取“区域+要素”的方式,以区域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要素特征。解答此类试题常用的步骤:第一,根据文字材料、图表信息,识别地理位置,即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若图中有典型经纬线,就用定量法判断,若试题只提供

文字材料、景观图等,要用定性法判断,在具体的题目中,往往需要多方联系,综合判断;第二,提取材料信息,推断区域特征;第三,比较相似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特征类试题的选项容易混淆,只有基于时空视角,从成因推理,比较各选项特征,才能

在因果分析中科学判断正误。1.把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植被、气候、水文、土壤等的特征。在高考中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第一,根据区域位置或典型植被等信息,推断其他要素特征;第二,由自然特征推断成因。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分析

某自然现象的成因时往往从位置、区域出发,分析相关因素。2.把握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重点考查人口、城市、产业等要素分布和发展特征等。分布特征常表现为点状、带状、片状等不同形态特征,发展特征反映各要素的发展水平、速度、阶段及趋势等。对人文地理特征的推断

,应从资源、能源→人口、城市→产业、环境思路展开。分析人文地理特征的成因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分布既受水源、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政治、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3.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区域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

理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二者的相互联系及影响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中,着眼于人地关系思想的选择题层出不穷,全面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是解答的关键。典题验证(2023·北京朝阳二模)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多

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省级行政区()A.位于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B.省级行政中心为成都C.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D.地处地势第一级阶梯2.影响该省级行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C.天气系统D.地形状况CD解析第1题,图中为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省级行政中心为昆明,A、B错误;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C正确;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D错误。第2题,云南省东南部和西北部山区降水明显较多,主要是对夏季风抬升明显,地形雨较多,区

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正确;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或天气系统,A、B、C错误。(2023·湖北4月调研)文莱以环境无污染著称,渔业发达。2019年某集团打造的海外第一个海上生鲜农场,落户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沿海。该海上生鲜农场以养殖名贵的蓝虾和石斑鱼为主,养殖过

程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最放心的食物。下图为该海上生鲜农场位置图,据此完成3~4题。3.吸引该集团到文莱投资的主要原因是()A.海鲜水产产量高B.海鲜水产品质优C.养殖技术水平高D.劳动力丰富廉价4.斯里巴加湾市出现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地震D.干旱BA解析

第3题,根据题意,文莱以环境无污染著称,深海网箱养殖场全程严格遵循标准,某集团生鲜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放心的食品等信息,可知是为了保证产品品质,选B。第4题,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且沿海平原排水不畅,加上海水的顶托,故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是洪涝,A

正确。当地位于赤道附近,故台风少,B错误。虽然位于板块交界处,但地震频率低于洪涝,C错误。该地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干旱少,D错误。技法四利用专项图表突破技法解读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专项图表是高考的“常客”,如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等值线图等。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图表的解析方法,准确解读获取专项

图表中的有效信息,并利用其阐释相关地理问题是考生应具备的解题技法。1.等值线图类判读等值线图时,通常可以从等值线图中提取并解读等值线数值和形态两方面的信息。等值线数值信息方面,要重点关注极值中心的判断(如高压或低压

)和数值递变的特点(递增或递减);等值线形态信息方面,要重点关注等值线的走向和弯曲,并推断成因,如7月等温线在东北地区西部向南凸出,可能是受地形(大兴安岭)的影响。2.统计图类统计图中的曲线伸展、柱状高低、点状密度等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特

征,利用统计图信息解题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筛选出有效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比较同一时段不同地理要素的分布异同和推断地理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3.表格数据类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

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差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典题验证(20

23·武汉武昌5月模拟)图中的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1.下列海拔最高的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谷地景观图可见于等高线地形图中()A.甲地B.乙地C

.丙地D.丁地A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海拔为3680—3760米,乙地海拔为3440—3520米,丙地海拔为3600—3680米,丁地海拔为3600—3680米,因此海拔最高点为甲地,A正确,排除B、C、D。第2题,由图1可知,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符

合图2的地形特征,B正确;甲地为山顶不是谷地,丙地处于两座山的鞍部,丁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故选B。(2023·北京通州一模)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A.常

住人口持续增加B.乡村人口数量减少C.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D.出现了两次人口负增长D4.鼓励生育是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基本策略之一,下列措施利于提高生育率的有()①优化医保服务②延迟退休年龄③兴建托育机构④完善产假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大多数时期呈增加趋势,A错误;没有信息显示城市、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B错误;净增人口数波动变化,人口增长速度时快时慢,C错误;在1960年、2022年净增人口数量

为负值,出现了两次人口负增长,D正确。第4题,优化医保服务、兴建托育机构、完善产假制度能够为孕妇、儿童提供更多的保障服务,有利于提高生育率,①③④正确;延迟退休年龄与生育率无关,②错误。故C正确,A、B、

D错误。技法五梳理内在关系突破技法解读不同地理要素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内在关联,因此厘清地理要素的内在关系、灵活利用内在关系是对某些地理问题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纵向深层次分析的有效手段。1.厘清因果关系——由“因”推“果”或由“果”溯“因”此类试题多为成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

题干为“因”,选项为“果”,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因推果法”进行解题。或者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解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2.梳理时间的先后关系解答“先后排序”和“形成过程”

类地理问题时,先要分析并归纳出该地理事象形成所必需的诸多条件;然后厘清这些形成条件之间内在的时间关系;最后按照时间先后关系(由早到晚)进行排列、分析即可。典题验证(2023·湖南衡阳二模)利用现有公开数据

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户籍迁移与非户籍迁移数量进行统一估算(方法如图所示),能够帮助深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现象,并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据此完成1~2题。1.甲处对应的量及参与的计算是()A.年均自然增长率乘法B.年均自然增长率减法C.年均户籍人口乘法D.年均户籍

人口减法2.为了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状况的地区差异,下列哪种做法可以尽量避免估算误差?()①对单个城市的多年份结果取平均值②对单个城市的多年份结果取累计值③对多个城市的单年份结果取平均值④对多个城市的单年份结果取累计值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AA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年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户籍人口自然增长量。因此甲处对应的量为年均自然增长率,参与的计算是乘法。A正确,B、C、D错误。第2题,对多个城市的单年份结果的平均值和累计值进行统计

无法分析各个城市的差异,也就不利于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状况的地区差异,因此需要对各个城市单独进行多年份结果平均值和累计值的对比,以尽量避免估算误差。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2023·浙江台州二模)

下图为某地构造油气藏地质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四处油气藏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D4.有关断层对②处油气藏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A.断面阻隔,便于集聚B.断面较陡,便于运移C.断通地面,不易散逸D.断层藏油,易于开采A解析第3题,

结合所学知识,沉积岩中位置靠下的岩层先形成,位置靠上的岩层后形成。根据断层左右岩层对应关系判断,④所在岩层形成时位置最靠下,最先形成;③所在岩层位于④所在岩层以上,在①②所在岩层以下,故形成晚于④,早于①②;

①②位于同一岩层,油气应分布于背斜处,即①处,而②处不是背斜,本不应该有油气分布,但形成断层后,断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因此聚集于断层左侧,其形成晚于①。故选D。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断层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

使油气聚集于断层左侧,A正确;结合A分析,断面阻隔油气运移,B错误;断层直通地面时,油气易散逸,C错误;断层附近地质不稳定,不利于开采,D错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