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9.130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docx,共(4)页,19.13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68e60b20fab5724efb138cab5c6c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答案1.【答案】A【解析】题目中提到在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这是直接的历史证据,证实了岭南地区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稻作农业的发展,故①正确;题目中描述了多处柱洞组(干栏式房屋建筑遗迹)构成的建筑遗址,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建造了固定的住所,形成了定居的聚落生活,故②

正确;题目中提到墓地呈现分区、分级规划,其中高等级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包括玉琮、玉钺等玉石礼器。这些描述明确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故③正确;题目中的考古发现并未提供直接证据来表明当时已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国家。墓葬的分区、分级规划更多

地反映了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而非国家的统一集权,且不符合先秦时期史实,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据图1“汉”“政府”“买入”卖出”“盐”“铁”可知,是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据图2“唐”“政府”

“夏秋”“地税”“户税”可知,是唐代的两税法。汉代盐铁官营及唐代两税法均有利于政府收入的增加,故选B项;盐铁官营不是赋税制度,排除A项;盐铁官营是汉代政府抑商政策的表现,排除C项;汉代盐铁官营政策抑制了私营工商的发展,造成产品质量低

劣,价格昂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两税法推行后期加征杂税,人民负担逐渐加重,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司马光详考史书记载歧异,说明去取理由,沈括《梦溪笔谈》、叶适《习学纪言》、洪迈《容斋随笔》等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证

史事及文字、版本真伪也都有所涉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考据学方面的成就,体现了理性精神,故选C项;“受到压抑”不合题意,应为“得到显现”,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提出于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排除B项;训诂考据指对古代经传典籍的词义做考察并给予解释的学问,与材料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证史事

及文字、版本真伪也都有所涉及”相悖,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绘制全国总地图,并以文字叙述了清朝疆域范围与各省的经纬度”可知绘制精准的全国地图,并且加上世界通行的经纬度明确国家的疆域范围,有

利于提高国民的领土主权意识,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故选C项;虽然这套地图同时使用了传统地图绘制技术和现代地图绘制技术,但都是“用”的层面,不涉及“体”,排除A项;这套地图仍使用传统技术绘制省、府地图,说明当时正在转型期,尚未完全完成地理科学的现代化,这

是新旧交替时期的特点,不是中西科技的融合,传统地理科学应该逐渐向现代地理科学转型,而不是融合,排除B项;地理绘制技术的逐渐转型,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开始学习现代科技,但无法证明洋务运动的成效“显著”,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1911年12月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后,要求官员要为人民服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故选A项;保护私有财产指的是对个人所拥有的财产进行保护,确保这些财产不会被非法剥夺、侵占或损毁,排除B项;三权分立(checksandba

lances)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了责任内阁制度的要求,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红旗”“红色”“

农民”“土地”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发展,故选D项;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于1922年中共二大,其内容为反帝反封建,与题意有出入,排除A项;“发展小农经济”不合史实,应为“开展武装割据”,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不合时空,此时的统一战线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确提到通过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英雄故事,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

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故选C项;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些举措并非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排除A项;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主要是各抗日阶级、阶层和力量的联合,而材料的举措主要是面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并不会扩大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排除B项;虽然这些举措确

实丰富了根据地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而非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排除D项。8.【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了一系列新工业部门的建立,这表明中国的工业结构正在向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新部门的建

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工业种类,还促进了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从而使工业体系的构建逐渐趋于合理,故选C项;题干中虽然提到了多个工业部门的建立,但并未明确说明轻重工业之间的平衡发展。此外,从历史背景来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更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虽然“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新建

了许多工业部门,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包括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排除B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但它与“一五”计划期间工业部门的建立没有直接联系。此外,三大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直接涉及工业体系的构建,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进行股份制改革和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活力,通过引入新的经营机制和资本结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这些改革举措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单一所有制和经营模式,让企业在决策、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积极性,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而非工业布局的调整,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由“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

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可得,这些特许状的内容包含政治、经济等,属于市民获得的城市自治的权力,这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故选B项;题干所述特许状的出现主

要得益于国王与市民之间的妥协,而不是封君封臣制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城市市民与国王或领地主人之间的关系,与教会无关,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使城市摆脱了教会控制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所述与英国的统一并无直接关联,且英国当时已经统一,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三角贸易,也被称为

奴隶贸易,是欧洲殖民者为了解决美洲劳动力短缺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极端手段。他们通过从非洲运送大量黑人奴隶到美洲,以填补劳动力空缺。这种贸易活动虽然极其残酷和不道德,但在当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故选B项;将烟草和甘蔗这两种劳动密集型作物从美洲引种到亚洲,并不能直

接解决美洲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为引种到亚洲只是改变了作物的种植地点,而没有解决美洲本地劳动力不足的根本问题,排除A项;从题目描述的情境来看,它强调的是解决劳动力短缺的紧迫性。而种植结构的改变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变劳动力需求或解决劳动力短

缺问题,排除C项;在16—17世纪,机械化生产方式尚未出现或普及。当时的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赖于人力劳动。机械化生产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与题目描述的时间背景不符,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由“从原有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脱离出来”、“幸

存的劳工阶层工资飞涨”、“雇工只要工作120—150天就可以满足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可得,黑死病一定程度上使得封建生产关系解体,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故选D项;黑死病发生在1348—1349年间,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刚出现,劳工阶层工资的飞涨,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题目主旨是强调黑死病使得封建生产关系走向瓦解,而不是促进欧洲人口流动,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黑死病使得下层民众的身份和地位发生变化,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而不是强调黑死病给

欧洲社会带来的灾难,C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13.【答案】D【解析】表格中的三大工人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且都遭到了政府的军事镇压。这表明,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工人运动难以取得胜利。因此,该表格内容可用来研究科学理论诞

生的必要性,即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来指导其斗争,以实现其政治和经济目标,故选D项;表格主要描述了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和政府的镇压态度,并未直接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资产阶级的妥协性通常体现在政治斗争或政策制定中,与工人运动的失败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虽然表格中的工人运动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如

武装起义和请愿,但并未全面展示民主革命的所有可能方式,如议会斗争、街头游行等。此外,表格的重点在于工人运动的失败和政府的应对,而非民主革命方式的多样性,排除B项;表格中的工人运动虽然都是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但并未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直接的联动或相互影响。每个运动都是独立的,且结果都是失败,没有

体现出工人运动的联动性,排除C项。14.【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冷战的内容可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同时,苏联开始援助东欧,这表明美苏两国的冷战延续到经济领域,故选B项;美苏都对欧洲进行了援助,但不是合作而是对抗的表现,排除A项;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开始是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欧洲成为美苏冷战重点争夺的地带,受到了美苏两国的控制,而非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题目通过对比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和全球出口的增长速度,暗示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直接投资成为推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正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特征,故选D项;多元化通常指的是投资领域、方式或地域的多样性,而题目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排除A项;题目明确提到,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出口

总额的增长速度。这反而说明世界贸易并未停滞,而是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只是相对于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而言较慢,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虽然意识形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经济合作,但并非主导因素,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及意识形态,排除C项。16.【答案】A【解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二氧化碳

、甲烷、一氧化二氮还是二氟一氯甲烷,西方七国工业集团的排放量占全世界排放量的比例相当高。特别是二氧化碳,西方七国工业集团的排放量占到了全世界排放量的51.4%(153237/298000)。考虑到西方七国工业集团(通常被认为

是发达国家的代表)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高占比,以及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可以合理推断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负有主要责任,故选A项;表格数据并不能直接证明西方国家未重视环境保护。虽然西方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但这可能与其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并不能直接说明其不重视环境保护,排除B项;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未直接涉及城市化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不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出“城市化是造成温

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排除C项;表格数据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无直接关联。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仅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判断,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

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8分)(2)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

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6分)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

,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分)18.【答案】(20分)(1)作用:实行保护性关税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了技术进步。改善交通运输促进了全国性

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刺激了弱势工业发展。(8分)(2)不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独立自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分)。影响: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走上工业化道路;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成为阻碍苏联改革

的主要因素。(6分)19.【答案】示例一: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2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迎来民族解放,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为应对两极格局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不断走向联合。1961年,亚非

拉国家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力量进一步增强。欧洲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1967年,欧共体成立,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经济实力也不断提升,在政治上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逐步摆脱美国成为一大经济实体。60年代末,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到80年代和美国

、欧共体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成为经济强国,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国际力量中的重要一极。(8分)综上所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力量崛起,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有力冲击,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不可逆转。(2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