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541 M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docx,共(12)页,1.54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2e0de7e5bff9d3184f4298b73dd3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地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

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分为陕北、陕南和

关中三大板块,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区内地理环境差异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关中地区人口为25875539人,陕北地区人口为5907331人,陕南地区人口为7746129人。完成下面小题。1.陕西省人口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人口数量()A.南多

北少B.北多南少C.中间多,南北少D.分布均匀2.影响陕西省人口分布自然因素主要是()①地形②降水③河流④植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的【答案】1C2.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第七次人口普查为背景,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陕西省人口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故其人口分布为中间多南北少,故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2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省的降水和植被分布

并非中间多南北少,所以其人口中间多南北少与降水和植被无关,即②④错误;关中地区位于河谷,地势相对平坦,河流提供丰富水源,所以其人口比南北多,即①③正确;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2)人文因素:经济发展

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历史、政治、文化、军事等。安徽省从近千万名农民工省外务工,到24万名高校毕业生流入、110万名农民工回流,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现如今成为人口净流入省份。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公报显示,202

2年安徽省出生率为7.16‰,死亡率为8.09‰,自然增长率为-0.93‰。安徽省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情况下,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14万人。下图示意安徽省2022年末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完成下面小题。指标2022年末数量(万人)比重(%)全省常住人口6127100城镇常住

人口368660.15乡村常住人口244139.85男性人口312751女性人口3000490—14岁人口110418.0215—64岁人口405566.1865岁及其以上人口96815.8注:性别比通常用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表示,正常

值域为102—107。.的3.2022年安徽省()A.城镇化率高于全国B.人口性别比失衡C.劳动力资源较短缺D.老龄化程度较深4.安徽省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增长速度快B.抚养子女及赡养老年人C.生态环境较优良D.政府政策引导作

用较强5.人口回流对回流城市发展的影响是()A提升城市人口容量B.完善养老制度C.提供大量的劳动力D.加大城乡差距【答案】3.D4.A5.C【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安徽省城镇化率60.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22,故A错误;人口性别比(100/49)*51=104,

在正常范围内,故B错误;15-64岁占比66.18,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故C错误;65岁以上占比15.8,老龄化程度较深,故选D项。【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回流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水平较高区人口迁入多,故A正确;抚养子女及赡养老年人、政

府政策引导、生态环境均对人口流动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安徽省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故BCD错误,故选A项。【5题详解】回流人口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故C正确,D错误;回流人口多以劳动力为主,对完善养

老制度作用不大,故B错误;城市人口容量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回流不会提升城市人口容量,故A错误,故选C项。【点睛】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

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2—107之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容量。为探讨人口容量,科学家们对M岛屿中的4个地点(均有人类活动)的资源进行了对比,并以每种

资源“能养活多少人”作为参考,得出如表数据。下图示意M岛4个地点。完成下面小题。地区水资源储量粮食生产量土地储备.废弃农场3000人4500人2000人海滨林地800人1100人2500人中部丘陵1500人1800人3000人东

郊荒野2000人1200人4500人6.该岛屿四个地点中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废弃农场B.海滨林地C.中部丘陵D.东郊荒野7.可能导致该岛屿四个地点中人口合理容量进一步降低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提高B.消费水平提高C.岛屿开放程度提高D.受教育水平提高8

.甲、乙、丙、丁四地中,提升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A.甲人工降雨B.乙加强生态保护C.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丁移民外迁【答案】6.A7.B8.C【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废弃农场受限于土地,最多能养活2000人;

海滨林地受限于水源,最多能养活800人;中部丘陵受限于水源,最多能养活1500人;东郊荒野受限于粮食,最多能养活1200人。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是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提高可能导致该岛屿四个地点中人口合理容量进一步降低,B正确

;人口合理容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受教育水平都是正相关,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图可知,废弃农场(甲)受限于土地,海滨林地(乙)受限于水源,中部丘陵(丙)受限于水源,东郊荒野(丁)受限于粮食。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应从主要受限条件采取措施,故中部丘陵(

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C正确;废弃农场(甲)可以合理的开发土地,增加土地储备,A错误;海滨林地(乙)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错误;东郊荒野(丁)可以提高粮食产量,D错误。故选C。【点睛】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是首要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②科技水

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③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④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S”型曲线,该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村人口向周边城镇迅速集聚、向沿海地区大规模迁移,城镇化进

程快速推进。一个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和乡村的人口同时扩张,且城镇人口扩张速度较快的城镇化模式称为“城乡扩张型城镇化”;以城镇人口增长为主、乡村人口减少为辅的城镇化模式称为“城镇吸引型城镇化”;乡村人口流失高于本地城镇

人口增长的城镇化模式称为“乡村流失型城镇化”;城乡人口同时收缩但城镇收缩较慢的城镇化模式称为“城乡收缩型城镇化”。下左图为2010—2020年中国各省级单元城镇化模式的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城镇化进程“S”型曲线。完成下面小题。9.目前,西藏

城镇化处于()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b、c阶段10.2010—2020年甘肃省乡村流失型城镇化出现的原因是该省内()A.城镇就业机会较少B.城镇发展速度较快C.乡村剩余劳动力少D.城市落户政策严苛11.2010-2020年黑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可能是()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化水平高,发展较慢C.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D.市区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答案】9.B10.A11.C【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城镇和乡村人口同时扩张,且城

镇人口的扩张速度超过乡村,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对应图中b阶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乡村流失型城镇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相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甘肃省内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提供的就业

机会有限,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小,以及乡村剩余劳动力多,导致向省外迁移的人口多于向省内城镇迁移的人口,A正确、BC错误;相对于沿海省份,省内落户政策相对宽松,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黑龙江为城乡收缩型城镇化,其城乡人口同时收缩,大量人口外迁,市区不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

,也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D错误。城市发展缓慢,但水平不高,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

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等。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如左图)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起伏大,排水条件好,空气潮湿、气候温良,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

8之间,适宜龙胆草种植,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如右图),并致力于

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提高龙胆草产业效益。完成下面小题。12.“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优越B.种植历史悠久C.政府政策引导D.产品品质优良13.促进清原县“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新型农业发

展的关键措施是()A.加强农业技术研发B.开拓农业的其他领域C.大力拓展种植规模D.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14.随着清原龙胆“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新型组织模式的实施,对清原龙胆生产的影响明显增强的区位因素

是()A.劳动力B.交通C.地形D.土壤【答案】12.D13.A14.B【解析】【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品质高,D正确。气候条件优越、种植历史悠久、政府政策引导等

均对农产品生产影响较大,但不是主要原因,品质好是综合因素决定的,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结合模式图形可知,“工资”可提供农户收入的稳定性,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且丰富的劳动力;“合同+服务”可以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知识溢出”为农户服务,可以促进农户提升种植技能,这样有利于农

户提高单产,从而为企业提供大量且品质优良的龙胆草,也为企业利用优质的龙胆草开拓农业的其他领域,所以加强农业技术即“知识溢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A正确;而开拓农业的其他领域不是促进清原县“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新型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种植规模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能盲目地拓展种植

规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并非促进清原县“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新型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该地致力于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投入巨大,且对基础

设施的要求高,故交通、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增强,B正确;劳动力、地形、土壤也重要,但是没有明显增强,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平原地

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常适合发展种植业;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农业的影响各异;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导致作物发育减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下降,产量减少,产品质量变劣;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水资源

,农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经济落后,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分散,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绝大多数耕地只在湿季种植作物,灌溉农田比例小;工业基础及道路、供电等设施薄弱。近年来,该

国引进灌溉农机具,但推广缓慢,农业发展中生态问题较为严重。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形。完成下面小题。15.影响埃塞俄比亚灌溉农机具推广缓慢的自然原因是()A.降水分干湿季B.资金不足C.基础设施落后D.耕地分散16.干季时,埃塞俄比亚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次生盐碱

化C.旱灾严重D.灌溉成本高【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都属于社会经济原因,BC项排除;降水分干湿季导致旱灾多发,有利于推广农机,与题意相悖,A错误;灌溉农机具的使用主要在旱季,但因为耕地

分散,所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所以推广缓慢,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埃塞俄比亚干季降水少,易发旱灾,农业生产需引水灌溉,又因蒸发旺盛,灌溉技术落后,易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B正确;水土流失主要是暴雨、破

坏植被引起的,与灌溉关系小,不是主要问题,A错误;旱灾主要是当地气候导致的,不是旱季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C错误;灌溉成本高不是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B项。【点睛】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二、非选择题:本题3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往往会形成不同功能区,如居

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香港土地面积仅有1099平方千米,人口却有672.5万,人口密度大,而香港却在城市建设中保留有大片绿地,成为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典范。下图为香港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1)分别说出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的名称。(2)乙、丙功能区在空间上呈背向发展趋势,说出乙功能区可能具有的特点。(3)简述香港保留大片绿地的意义。【答案】(1)甲:商业区(或商业中心区)乙:高级住宅区丙:低级住宅

区(或普通居住区)(2)具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建筑质量高、房屋面积大;管理水平高、居住安全舒适;交通通达度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良好等特点。(3)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生活空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香港经济的繁荣。【解析】【分析

】本大题以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区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占地面积小,位于中心地带,为商业区(或商业中心区);乙位于城市外缘,离工业区较远,为高级住宅区

;丙占地面积大,靠近工业区,为低级住宅区(或普通居住区)。【小问2详解】据上题可知,乙为高级住宅区,地势较高,一般位于上风向,靠近公园或风景区,具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特点;高级住宅区的建筑质量较好、房屋面积大;

物业的管理水平高、居住安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良好。【小问3详解】绿地能够吸烟除尘、美化环境,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减少环境污染,建设宜居生活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

资,人口和资金等要素的流入,能够促进香港经济的繁荣。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建筑景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开平市是“中国碉楼之乡”,地处地势低洼易涝的珠三角,境内碉楼多为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所建,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现存18

33座。碉楼为多层建筑,往往高于一般的民居,雨季可躲避洪涝;建筑材料多样,以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为主,抗风雨侵蚀能力强;墙体厚实、门窗窄小,可降低室内温度、避免室内过多光照。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

击孔。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知名度,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热潮,开平碉楼和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1)简述开平碉楼“多层、石材、墙厚

、窗小”建筑特点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2)列举碉楼的功能。(3)说出自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后,乡村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答案】(1)地势低平,易涝;降水较多;气候炎热;光照较强。(2)居住;防御;防洪。(3)公共服务用地或商业用地增加;未利用土地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

开平碉楼为材料设置地理问题,涉及述开平碉楼“多层、石材、墙厚、窗小”建筑特点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碉楼功能和碉楼旅游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等地理问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文化对乡村民居的影响,突出了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开平碉楼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结合材料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夏秋多台风天气,当地地形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因此碉楼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民居,主要为了抵御洪涝,表

明当地地势低平,易涝。碉楼的建筑材料多样,抗风雨侵蚀能力强,当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多台风天气,说明碉楼多石材的建筑特点反映当地降水多的环境特征。根据材料可知墙体厚实、门窗窄小,可降低室内温度、避免室内过多光照,且当地所处纬度低,气温高,光照

强,特别是夏季光热强烈,因此墙厚和窗小反映了当地气候炎热,光照较强,避免屋内进入过多光照,气温过高。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碉楼楼多为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所建,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为多层建筑,往往高于一般的民居,因此碉楼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开平地处地势低洼易涝的珠三角,碉

楼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雨季可躲避洪涝,因此其主要功能有防洪。由材料可知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这表明碉楼的主要功能还有防御匪患的功能。【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

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后,该地的乡村作为旅游热热点地区会接待大量游客,因此该地乡村部分未利用土地将会减少,为使游客有更好的服

务体验,部分土地会开发建设为公共服务用地,方便游客;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部分土地会开发为商业用地,带动旅游景区的商业发展。因此当地乡村的土地的未利用土地减少,公共服务用地或商业用地增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天下之履,十有其

一。”这句话说的是温岭鞋。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浙江省温岭制鞋业,由家庭作坊开始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0%。作为“中国童鞋之乡”,温岭制鞋业集聚度高,其中城北街道目前拥有90

0多家鞋企,制鞋企业的周围还聚集着众多鞋机、鞋饰、鞋底以及皮革生产企业,已形成了各种发达的专业市场。经过多年高质量发展后,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温岭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1)简述温岭制鞋业兴起的有利条件。(2)简述温岭制鞋业集聚度

高且聚集着众多鞋机、鞋饰、鞋底以及皮革生产企业的优势。(3)说明电商的发展对温岭制鞋业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优惠的政策支持;充足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2)便于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共享基础设施

,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获得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3)减少了实体店展示等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交易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加快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同时因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可促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展了销售模式,扩大了销售市场。【解析

】【分析】本题以温岭制鞋业为背景背,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制鞋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当地人口众多,充足的劳动力;土地面积大,地租便宜,生产成本低,加上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促进制鞋业的兴起

。【小问2详解】温岭制鞋业集聚度高,便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协同发展;空间集聚,距离近,能够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共享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

资;能够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小问3详解】电商的发展能够减少实体店展示、店面房租等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使交易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了销售的范围;使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加速流通,提高了市

场竞争力;可促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使销售渠道拓宽,销售模式多样化,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