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东省枣庄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1.019 M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东省枣庄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枣庄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枣庄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枣庄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共(31)页,1.01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28bb01bd47d310fd276f12052488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

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孟德尔在做杂交试验时选用了豌豆作试验材料,这是因

为豌豆不仅是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而且有很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2.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后,再研究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

况。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3.孟德尔在进行豌豆的杂交试验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4.孟德尔还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他在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说,并且设

计了新的试验来验证假说,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四个重要原因。【详解】A、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作物,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等位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假说,而且用可见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演绎推理的过程,C正确。D、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

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是对多数个体及后代统计的结果,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D正确。故选B。【点睛】2.下列相关概念中,错误的有几项()(1)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异花传

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3)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对相对性状(4)绵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5)闭花授粉是指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A.0项B.1项C.2项D.3项【答案】B【解析】【分

析】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2。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1)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1)正确;(2)异花传粉是指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2)正确;(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而玉米的黄粒和皱粒是不同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3)错误;(4)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绵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4)正确;(5)闭花

受粉是指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5)正确。即B正确。故选B。【点睛】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假说能圆满解释F1自交

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因此假说成立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

并套袋【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

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详解】A、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

,但若证明假说成立,还需通过测交实验验证,A错误;B、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3∶1,B正确;C、孟德尔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正确;D、进行杂交实验时,需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雄套袋,待发育成熟时,授予父本的花粉,D正确。故选A。4.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

豌豆甲,要确定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

,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

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是测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说明甲

为杂合子,A正确。B、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而另一株高茎豌豆可能是纯合体,B错误。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说明出现性状分离,则甲豌豆是杂合子,C正确。D、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让

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不可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A和B同

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9:7知,子一代双杂合,基因型为AaBb,继而可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

B,故A正确;B、AaBbXaabb→AaBb(紫花)Aabb、aaBb、aabb(白花),紫花:白花=1:3,故B错误;C、子二代纯合紫花的基因型为1/16AABB,紫花基因型9/16A_B_,所以紫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

,故C正确;D、子二代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紫花A_B_(4种),所以白花基因型有5种,故D正确。故选B。6.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以某一杂合子红花植株为亲本,自花传粉产生F1,取出F1中红花植株,让其分别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红花和

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A.5∶1和5∶3B.5∶1和8∶1C.8∶1和5∶3D.5∶3和8∶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能认清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运用其解题。【详解】据题意,F1红花植株

中AA:Aa=1:2,若让它们自交,其后代中白花植株为aa,比例为2/3×1/4=1/6,余下的红花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1-1/6=5/6,所以红花:白花=5:1。若将F1红花植株自由交配,由于亲代产生的A配子占2/3,a配

子占1/3,则后代白花植株(aa)占1/3×1/3=1/9,红花植株占1-1/9=8/9,所以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8:1,B正确,ACD错误。故选B。7.玉米的高甜对非甜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袋高

甜玉米种子(编号为甲、乙),已知其中有一袋是纯种,请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并保留高甜玉米种子()A.甲×乙B.甲×乙,得到的F反复自交,筛选出高甜玉米C.甲×甲;乙×乙D.甲、乙分别与隐性个体测交【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个体的常用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

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玉米是雌雄同株异

花植物,由于玉米的高甜对非甜为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只知道两袋高甜玉米种子中有一袋是纯种,另一种可能是杂合体,所以最简便且又能保留高甜玉米种子的方法鉴别让其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即C正确。故选C。【点睛】8.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

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A.Ⅰ;ⅠB.Ⅱ1;ⅠC.Ⅱ1或Ⅰ;ⅠD.Ⅱ1或Ⅰ;Ⅱ1【答

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中基因所在位置,分析图:图中是一对性染色体X和Y,Ⅰ为XY的同源区,Ⅱ-1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Ⅱ-2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详解】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1)若该基因位于片段II

-1上,则隐性的雌蝇(XaXa)和显性的雄蝇(XAY)杂交,后代雌果蝇XAXa均为显性,雄果蝇均为隐性;(2)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隐性的雌蝇(XaXa)和显性的雄蝇(XAYA、XaYA、XAYa)杂交:①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AYA,XaXa×XAYA→1XAXa:1XaYA,则后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显性;②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1XaXa:1XaYA,则后代雌果蝇为隐性,雄果蝇为显性;③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1XAXa:1XaYa,则后

代雌果蝇为显性,雄果蝇为隐性;因此:①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该基因可能位于II-1或I上;②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I上;故A、B、D错,选C。【点睛】Ⅱ-1片段是雌性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

传,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雄性具有隐性性状的概率高于雌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雄性具有显性性状的概率低于雌性。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

,具有显隐性性状的概率与性别有关,但雄性中具有显隐性性状的概率不一定等于雌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雄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雌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雌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雄性。Ⅱ-2片段是雄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雄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而且Ⅱ-2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全为雄性。9.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F2中非黑

颖有六种基因型,纯合体占1/6C.F2中黄颖自交后代中杂合体占1/2D.F1测交,后代表型比为2∶1∶1【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其中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断,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

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个体是双杂合子,亲本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详解】A、根据题中分离比可知,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A错误;B、F2四种基因型模式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F2中非黑颖(黄颖为3A_bb或3aaB_、白颖aabb)有三种基因型,占F2的比例为4/16,其中纯合子(AAbb或aaBB、aabb)占F2的比例为1/8,

占非黑颖的比例为1/2,B错误;C、F2中黄颖基因型为A_bb(1/3AAbb,2/3Aabb)或aaB_(1/3aaBB,2/3aaBb),无论哪种情况,自交后代杂合子比例均为2/3×1/2=1/3,C错误;D、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

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黑颖∶黄颖∶白颖=2∶1∶1,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偏离现象,分析题干判断出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是解题的突破口,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0.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现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

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l,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不可能为()AaaBBB.AAbbC.AABbD.AaBb【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确定每个显性基因对株高的遗传效应,根据F2的株高可确定所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详解】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则每个显性基因对株高的遗传效应为(50—30)/4=5cm,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应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为(40—30)/5=2,则F2中表现

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不可能为AABb,选C。11.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全为

暗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为暗红眼B.反交实验中,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通过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果蝇

眼色的基因是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说

明暗红眼为显性。【详解】A、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说明暗红眼为显性,且正、反交结果不同,所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

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F2的基因型是XAXa、XaXa、XAY、XaY,表现型比为1∶1∶1∶1,显然,子代雄性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1∶1,B错误;C、根据解析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A

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C正确;D、根据正交、反交实验结果

,若结果相同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结果不同则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根据正反交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点睛】12.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①次级卵母细

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

级卵母细胞的一半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对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理解。可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形成的生殖细胞数目和是否经过变形

三个角度比较精卵形成的区别。【详解】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均暂时加倍,①错误;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4个卵细胞,②正确;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③错误;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精子形成过程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相等,⑤正确;卵细胞和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是初级性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故选A。【点睛】精子和卵细胞

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哺乳动物)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

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13.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

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分裂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答案】ACD【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

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丙中,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一时期和减二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详解】A、甲图细胞

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赤道板不是细胞中的结构,A错误;BC、乙图中染色体数目为2N,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但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不分裂,B正确,C错误;D、发生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而题图中C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D错误。故选ACD。【点睛】本题

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14.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

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8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CcD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详解】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

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Cd和④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CD和⑥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cD、⑤AcD和⑦aCd、⑧aC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综上可知,图中8个精细胞至少来自3个精原细

胞。即B正确。故选B。【点睛】15.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D.能够出现自由组合

的是乙图所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

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A错误;B、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可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B错误;C、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将要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1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a~c段(不含a、c点)的叙述正确的()A.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2变为1:1B.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D.此时期

表示初级性母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变化相对值,其中虚线表示核DNA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变化相对值。图中0-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

程、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a~c段(不含a、c点)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之比始终为1∶2,A错误;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b~d段)的细胞中不含同源

染色体,B错误;C、染色单体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成,到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而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所以该过程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C正确;D、a~b段表示初级性母细胞,b~c段表示次级性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故选C。【点睛】17.现

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需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品系①②③④隐性性状均为

显性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ⅡⅢⅡⅡ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①的所有性状都为显性纯合,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余性状也是显性纯合;控制残翅和黑身的基因都在Ⅱ染色体上,控制紫红眼的基因都在Ⅲ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B、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④个体只有控制颜色的基因是隐性的,②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

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C、②和③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

能在同源染色体上。②和④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Ⅱ、Ⅲ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图表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二倍体喷瓜有雄性(G)、两性(g)、雌性(g-)三种性别,三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g>g-,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A.雄性喷瓜有三种基因型,雌株有一种基因型B.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授粉子代纯合子至少占50%C.两性植株自交的后代中不存在雄株和雌株D.雄株与雌株杂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2/3【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二倍体喷瓜有雄性(G)、两性(g)、雌性(g-)三种性别

,三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g>g-,则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GG、Gg、Gg-,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gg、gg-,雌性植株的基因型为g-g-,实际上雌性植株和两性植株均不能提供G这样的雌配子,所以GG这种基因型的雄株是不存在的。【详解】A、由分析可知:雄性喷瓜只有2种基

因型,雌株有1种基因型,A错误;B、两性植株群体内(有gg和gg-两种基因型)随机传粉,gg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gg和gg-杂交的后代也有1/2的为纯合子;gg-个体自交后代有1/2的为纯合子,则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授粉,子代纯合子比例≥50%

,B正确;C、两性植株(gg、gg-)自交后代中不存在雄株(G_),但有雌株和两性植株,C错误;D、雄株与雌株杂交,即Gg×g-g-→1Gg-:1gg-、Gg-×g-g-→1Gg-:1g-g-,所以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1/2,D错误。故选B。【点睛】19.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

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A.1号B.2号C.3号D.4号【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已知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为伴X隐性伴性遗传病,则3、6、7号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都来自于他们的母亲,据此答题。【详解】

已知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XaY,其中Xa来自其母亲5号,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XAXa,由于1号正常(XAY),所以5号的Xa来自其母亲2号。由此可见,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识

记伴性遗传的种类,能根据题干信息“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其次结合系谱图,判断7号的致病基因的最终来源即可。20.在某种兔中,控制长毛(基因HL)与短毛(基因HS)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兔(

HLHS)在雄性中表现长毛,在雌兔中表现短毛。现有两只杂合兔杂交获得F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HL在雄兔中为显性,在雌兔中为隐性,B.子代短毛兔自由交配,F2中长毛兔:短毛兔=2:1C.子代长毛雄兔中HLHL

:HLHS=1:2D.子代长毛兔与短毛兔各占1/2【答案】B【解析】【分析】两只杂合兔(HLHS)杂交,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HLHL∶HLHS∶HSHS=1∶2∶1,表现型比例在雄性中为长毛∶短毛=3∶1,雌性中为长毛∶短毛=1∶3。【详解】A、由

分析中子代表现型比例可知:基因HL在雄兔中为显性,在雌兔中为隐性,A正确;B、雄性中短毛的基因型为HSHS,雌性中短毛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LHS∶HSHS=2∶1,故雌性中HL%=2/3×1/2=1/3,HS%=2/3,自由交

配,子代HLHS=1/3,HSHS=2/3,由于杂合兔(HLHS)在雄性中表现长毛,在雌兔中表现短毛,故F2中长毛兔∶短毛兔=1/3×1/2∶(1/3×1/2+2/3)=1∶5,B错误;C、由分析可知:子代长毛雄兔中HLHL∶HLHS=1∶2,C正确;D、由于杂合兔(HLHS)

在雄性中表现长毛,在雌兔中表现短毛,F2中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HLHL∶HLHS∶HSHS=1∶2∶1,故子代长毛兔与短毛兔各占1/2,D正确。故选B。【点睛】21.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经过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

5SD.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

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题意分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经离心后处于上清液中,由此可知沉淀物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详

解】A、进入大肠杆菌内的是DNA,不会是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A错误;B、离心速度太快,应该没有35S标记的T2噬菌体留在沉淀物中,B错误;C、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NA分子不含S,所以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不会含有35S,C错误;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

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仅含T2噬菌体的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不充分,则会出现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情况,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

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D正确。故选D。【点睛】2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可控制生物的性状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

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D.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结构: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DNA是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生物的性状通过蛋白质体

现,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可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两侧,B错误;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D、双链DN

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错误。故选A。23.图表示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制作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碱基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C.相邻脱

氧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D.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或b【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题图是核苷酸链(局部)结构图,其中①是磷酸,②为连接五碳糖和含氮碱基(A)的化学键,③为连接相邻核苷酸的磷酸二酯

键,a为一分子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不能称为一分子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中应该是五碳糖的5,端和磷酸相连,图b为五碳糖的3,端和磷酸相连,不是一个核苷酸)。【详解】A、DNA分子中

的碱基是A、T、G、C,从碱基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A正确;B、由图可知,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B正确;C、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③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C正确;D、由分析可知,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b不是,D错误。故选D。【点睛

】24.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b链C.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过程为DNA分子复制。DN

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详解】A、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B、该过程需要a、b链分别

作模板,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B正确;C、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DNA复制,C正确;D、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故选A。【点睛】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能准确

判断图中两种酶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如图各试管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培养条件与方法

:(1)在含l5N的培养基培养若干代,使DNA双链均被标记(试管①)。(2)转至l4N的培养基培养,(3)取出每代DNA样本,并离心分层。A.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出现④的结果至少需要90分钟B.③是转入1

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②是复制二代的结果C.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结论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③结果D.给试管④中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离心出现的结果如试管⑤所示【答案】C【解析】【分析】DNA是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试管

①是亲代DNA,为l5Nl5N,复制1代后变成l5Nl4N,需要耗时30min,离心结果应是③;复制2代后,子代为l5Nl4N、l4Nl4N,需要耗时60min,离心结果为④,据此分析。【详解】A.该实

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④是复制2代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A错误;B.③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1代的结果,④是复制2代的结果,B错误;C.DNA分子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结论起关键作用,因

此是试管③,C正确;D.试管④中DNA一半是l5Nl4N,一半是l4Nl4N,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所有DNA分子双链被打开形成单链,不是试管⑤所示,D错误。26.如图表示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图示DNA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C.由图可知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唯一载体D.每个基因均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真核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不连续的,染色体上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2.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等位

基因,由于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改变;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如果显性纯合子一个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则性状不发生改变。【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

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不连续的,染色体上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因此,DNA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B正确;C、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主要载体,少数基因位于细胞质内,C错误;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均由多

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正确。故选C。【点睛】二、选择题2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

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的遗传情况可能与性别有关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

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

。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

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与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

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与性别相关联,也属于伴性遗传病,B正确;C、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C正确;D、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

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D错误。故选ABC。28.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B.e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

,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5和6、7和8),且7和8这对性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雄果蝇。【详解】A、从基因组成上看,该果蝇含有的4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能形成23=8种配子,A错

误;B、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B错误;C、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形成配子

时基因A、a与B、b间无法自由组合,C错误;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时,该个体能形成DXe、dXe、DY、dY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D正确。故选ABC。【点睛】29.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

行实验时,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时,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C.为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

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和DNA被完全分开【答案】ABD【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②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

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

壳,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时,经过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应该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较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A正确;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时,经过离心后,32P标记的DNA应该随着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大,可

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所致,B正确;C、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获得,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可以分别追踪它们的去向,D正确。故选ABD。【点睛】30.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转录和翻

译在时空上完全分开B.转录方向为从右到左C.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D.一个DNA只能转录一条RNA,但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答案】BC【解析】【分析】图示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

、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没有时空的阻隔,A错误;B、根据mRNA的长度可判断转录方向为从右到左,B正确;C、由图可知,在原核细胞内,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C正确;D、一个DNA能转录产生多条RNA,也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31.果蝇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它们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共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写出2点)。豌豆的黄(Y)圆(R)对绿(y)皱(r)为显性。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

:绿圆=3:1,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必须写出杂交符号)。(2)摩尔根开始明确表示不相信孟德尔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及其研究小组进行的实验:实验一:P:红眼♀X白眼♂→F1:红眼♀、红眼♂→随机交配F2:红眼♀、红眼♂、白眼6=2:

1:1实验二:P:实验--的F1红眼♀X白眼♂一红眼♀、红眼♂、白眼♀、白眼♂6=1:1:1:1摩尔根由此可能做出以下假设:A: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b,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即实验一亲本P的基因型为XBXB、XbY)B: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b,且位于X

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即实验一亲本P的基因型为XBXB、XbYb)能解释上述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假设是____(填字母)果蝇体色的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甲、乙两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若F1灰色长刚毛109只,灰色短刚毛111只黑色长刚毛105只黑色短刚毛110只。据实验结果推断两只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若不能证明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图中标

出此种情况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标一种情况即可)。______【答案】(1).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等(2)(2).YyRR×YyRR、YyRR×YyRr、YyRR×Yyrr(3).A、B(4).AaBb×aabb(5).Aabb×aa

Bb(6).【解析】【分析】1.豌豆适于做遗传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大便于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果蝇适于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容易饲养,繁殖快;具有

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染色体数目少等。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是否是伴性遗传的方法:看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否与性别有关。【详解】(1)果蝇、豌豆都具有容易

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等特点,因此是遗传实验的良好材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黄圆∶绿圆=3∶1,黄∶绿=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亲代基因型是Yy×Yy,对于豌豆的粒形来说,后代全是圆形,其亲本杂交组合可能是RR×RR、RR×Rr或RR×rr,考虑2对等位基因,亲本基因型

可能是YyRR×YyRR、YyRR×YyRr、YyRR×Yyrr。(2)假如A正确,实验一:P为XBXB×XbY→F1:XBXb、XBY,都表现为红眼,随机交配→F2为XBXB∶XBXb∶XBY∶XbY=1

∶1∶1∶1,红眼♀、红眼♂、白眼♂=2∶1∶1;杂交实验二:P为XBXb×XbY→XBXb∶XbXb∶XBY∶XbY=1:1:1:1;A可以解释实验一、实验二。假如B正确,实验一:P为XBXB×XbYb→F1:XBXb

、XBYb,都表现为红眼,随机交配→F2为XBXB∶XBXb∶XBYb∶XbYb=1∶1∶1∶1,红眼♀、红眼♂、白眼♂=2∶1∶1;杂交实验二:P为XBXb×XbYb→XBXb∶XbXb∶XBYb∶XbYb

=1∶1∶1∶1;B可以解释实验一、实验二。(3)甲乙两只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例是灰色长刚毛∶灰色短刚毛∶黑色长刚毛∶黑色短刚毛≈1∶1∶1∶1,因此两只果蝇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如果A、b连锁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

体上,甲乙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1∶1、aB∶ab=1∶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即灰色长刚毛∶灰色短刚毛∶黑色长刚毛∶黑色短刚毛≈1∶1∶1∶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如下图:【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基因的连锁关系的确定也是本的考查点。伴性遗传的实质与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2.下图1是某生物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某动物

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填数字标号)过程;b阶段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图2中DE段可与图1中的________(填数字标号)过程相对应,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图1中的________(填数字标号)过程。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I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4)图3~5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

1:2:2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受精作用(3).③⑥(4).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5).⑤⑦(6).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时表现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

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7).图4【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

色体数目变化,④表示受精过程;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中,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BC段是DNA复制形成的

;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图3细胞红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4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5细胞中无同源

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详解】(1)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1中①阶段。图1中④到⑤表示受精作用,使得b阶段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2)图2中DE段表示的含义是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

个变成1个,对应图1中的③(减二后期)、⑥(有丝分裂后期)阶段。(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前期和末期,即图1中的⑤⑦过程。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4

)图3~5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的细胞是图4,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都含两条染色单体。【点睛】熟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特征以及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的变化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区段

代表的生理过程及所处的时期和图2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前提。33.I.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I-2无乙病致病基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乙病的遗传方式___

______,乙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Ⅰ-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Ⅱ.下图为两种遗传病

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3)Ⅱ5与Ⅱ6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答案】(1).常(2)(2).伴X隐性遗传(3).男患多于女患、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传(4

).5/6(5).AAXbY或AaXbY(6).1/16【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Ⅰ中,1号和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4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子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

一个患乙病的儿子(6号),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2无乙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Ⅱ中,3号和4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且1

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患甲病儿子,说明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Ⅰ(1)由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是男患多于女患、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传。(2)对于甲病,Ⅱ-3的基因型为AA或

Aa;对于乙病,Ⅱ-3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因此,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1/3×1/2=5/6。Ⅱ-6患两种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Ⅱ(3)因为Ⅱ5与Ⅱ6有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Ⅲ8(bbXaY),判断Ⅱ5基因

型为BbXaY,Ⅱ6基因型为BbXAXa,Ⅱ5与Ⅱ6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bbXaY)的概率为1/4×1/4=1/16。【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遗传系谱图并能分析出遗传病的致病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4.

如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文字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3_________,7_________。(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

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单链末端形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B两种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G和C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若某DNA片段中,碱基对为n,A有m个,则氢键数为_________。(4)科学家运

用_________技术可探究甲过程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若甲所示模板分子为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3次甲过程,则子代中含15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答案】(1).鸟嘌呤(2).胸腺

嘧啶脱氧核苷酸(3).解旋酶、DNA聚合酶(4).3n-m(5).同位素示踪(6).半保留复制(7).100%【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

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详解】(1)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

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3是碱基G,中文名称为鸟嘌呤。4是碱基T,7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T组成,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根据分析可知,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3)已知G和C之

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若某DNA片段中,碱基对为n,A有m个,则A=T=m、C=G=n-m,因此氢键数为2m+3(n-m)=3n-m。(4)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究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

复制,若DNA的一条链被15N标记,一条链被14N标记,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3次DNA复制过程,得到23=8个DNA分子,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00%。【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DNA分子复制特点,判

断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