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专用,必修1第1_4课)(全解全析)(天津专用).docx,共(17)页,93.7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0e8ebf54f178a22c98db595205b64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必修1第1~4课5.难度系数:0.7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对马克思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①马克思这段
话指的是奴隶社会时期人类迈入文明时代②生产力的发展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的根本原因③当时社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①:马克思这段话说的是私有制产生前,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剩余产品,不是奴隶社会时期,①不选。②④: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发展推动剩余产品出现,剩余产品出现推动私有制的形成,②④入选。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出现在奴隶社会,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③不选。故本题选C。2.马克思在《政
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亚当·斯密“在下面这点上是对的: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导致劳动“始终令人厌恶”的根源②劳动只有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③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劳动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④在雇佣劳动形式下,劳动创造的全部财富被雇佣者无偿占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在奴隶
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这说明劳动只有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而生产资料私有制压迫和剥削存在的根源,也是导致劳动“始终令人厌恶”的根源,①②正确。③:材料
强调不同社会形态的劳动形式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且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改变带来劳动形式的变化,③说法错误。④:在雇佣劳动形式下,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雇佣者无偿占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②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④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A.①—②—③B.③—④—⑤C.②
—⑤—④D.②—③—⑤【答案】D【详解】②: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②排第一位。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③排第二位。⑤: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⑤排第三位。①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①④排除。故本题选D。4.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
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
“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①其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②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
有了理论基石,①错误。②:材料提到“《共产党宣言》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②正确。③:材料提到“《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论
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③正确。④:俄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在当时还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错误。故本题选B。5.“吃穿好一些
,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资产阶级采取的缓和矛盾的措
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B.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雇佣工人为了增加工资,进行过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D.雇佣工人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是合理的等价交换【答
案】D【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资产阶级采取的缓和矛盾的措施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
、缩短劳动时间等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雇佣工人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不是合理的等价交换,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走什么路,向
何处去,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之问。效仿西方、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之路”方案在不同历史时期屡次改头换面,但最终都被证明在中国“行不通”。“行不通
”的原因在于()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导致农民阶级的力量弱小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依赖外国资本,无法独立发展资本主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
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他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①符合题意。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导致农民阶级的力量弱小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正确指出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③符合题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的使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依赖外国资本,无法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忽视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阻碍等根本原因,此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些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④错误。故本题选A。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向世界释放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
信号。这是基于改革开放()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B.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C.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答案】B【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错误。B: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B正确。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C错误。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D错误。故本题选B。8.根据下图,下列有关我国工农业主
要产品产量增长的原因是()①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和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②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合我国的国情,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④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和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①②正确。③:图中
显示的是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的,时间不符,③不选。④: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9.1953年,全国各地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就已经有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此举旨在()①推
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让农民获得土地②走集体化的道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③依托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团结协作程度④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①:推翻封建地主阶级
统治,让农民获得土地是土地革命的目的,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是为了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把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④符合题意。③: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没
有依托农业现代化,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理解正确的是()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吸收借鉴了苏联经验,经历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①排除。②:“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
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正确。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③错误。④:中
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取得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④正确。故本题选C。11.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开始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
济。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了8000亿斤,多年困扰的吃不饱饭的问题短期内得以解决。由此可见,农村改革()①解
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②实现了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④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由“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了800
0亿斤”可知,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①符合题意。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②不符合题意。③:由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知,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符合题意。④: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是党和国家在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这十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联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标志着中国改革
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①③正确。②: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
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排除。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排除。故本题选A。13.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也是发展进步的缩影。在202
4年巴黎奥运会的比赛中,中国体育健儿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游泳、乒乓球、田径等多个项目中均展现出强劲实力,总奖牌数位居前列。这印证了()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强大生机活力②体育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③发展体育事业是民族复
兴的首要任务④中华体育文化自信自强得以持续提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在巴黎奥运会的比赛中,中国体育健儿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多个项目中均展现出强劲实力,总奖牌数位居前列,离不开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
、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保障,这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以及中华文化自立自信自强的巨大提升,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②说法错误。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4.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从1978年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四十六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取得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③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④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决心和定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②错误。③:四十六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取得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成就。此次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可见中国式现代
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③正确。④: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从1978年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决心和定力,④正确。故本题选D。15.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①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
向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③表明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④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
,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表明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①③符合题意。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起点,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标志,②不符合题意。④:“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峥嵘岁月,尽显豪迈!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
,已来到了第75个年头。取势而观之,这75年是我们伟大祖国不断旧貌换新颜的75年。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人民翻身做主得解放,一天一天站起来②革命、建设、改革相接续,综合国力强起来③承前启后进入新时
代,人民共同富裕眼前来④继往开来踏上新征程,民族伟大复兴正赶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①: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就实现了站起来,而不是一天一天站起来,①排除。③:共同富裕还在实现的路上,并非眼前来,③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来,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进行了改革,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正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正确。故本题选D。17.2024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
挑战,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惠民政策落地实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取得这些进步的原因有()①一以贯之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党用实际行动有效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③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地惠及广大人民④当前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惠民政策落地实施,这表明2024年经济向好、民生向暖是基于一以贯之地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②说法错误。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8.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
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为此需要广大党员、干部()①以社会革命引领党的自我革命②在应对“变局”中实现民族解放③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④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A.①②B.①③C.②
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面对材料中列举的风险挑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③④符合题意。①: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①错误。②:我国已经实现了民族解放,
②与实际不符,不选。故本题选D。19.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高质量发展、强化实干担当,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以中国式
现代化共圆民族复兴梦。据此可知()①中国式现代化是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是青海人民的远大理想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圆民
族复兴梦,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①入选。②: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错误。③: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远大理想,③错误。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民族团结、强化实干担当,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圆民族复兴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入选;故本题选B。20.党的十
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③体现了中
国的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④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
了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①②正确。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的理论自信,而不是制度自信,③错误。④: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早已明确,④错误。故本题选A。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
在房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指出材料中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说明导致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原因。(10分)【答案】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4分)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6分)(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
参考)【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缩影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包含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指出材料中所体现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属于简单说明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关键信息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属于简答题,依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知识作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
了→可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中国依然山河破碎,
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
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
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材料,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0分)【答案】①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的各种尝试,证明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2分)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
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分)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分)【分析】背景材料: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论证类,需要调用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进行论证分析。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联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
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关键词③: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联系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的意义。关键词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可联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富强中
国2024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从手攥票证排队购买粮油,
到彩电、电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从挤进绿皮火车行在漫漫回家路上,到坐在舒适高铁中便捷快速出行;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在风雨与荣耀交织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做人民幸福的奋斗者。从成功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到战胜各种重大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再到从容面对入世后的新挑战和百年变局中的不确定性……一个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驾驭全局、应对挑战的非凡能力和制度优势。从1979年到2023年,我国
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提升至16.9%;建成了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神州大地迸发勃勃生机,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结合材料,运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深刻启示。(10分)【答案】①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4分)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分)④改革开放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深刻启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分)【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考点考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
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启示类主观题,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意义。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
信息。有效信息①: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可联系改革开创的提出者。有效信息②:改革开放以来,从手攥票证排队购买粮油……到从容面对入世后的新挑战和百年变局中的不确定性→可联系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
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有效信息③:从1979年到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可联系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有效信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神州大地迸发勃勃生机→可联系改革开放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深刻启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烛照强国征程奋力
复兴伟业一个主义,令人仰止: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一面旗帜,指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引领中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伟大旗帜。一堂堂思政课,“文”“质”俱美:美丽校园璀璨绽放,青年学子的信仰之
炬迎着春风越燃越亮。“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未来”:越是接近梦想,越要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越要坚定不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明向领航。(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以“信仰之炬与青年”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
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5分)(2)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
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析“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所运用的创新思维及其思维功能。(5分)【答案】(1)等级水平等级描述水平4准确运用学科术语;逻辑严密,条
理清晰,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水平3比较准确运用学科术语;逻辑性较强,有条理,理论与基本结合水平2只有理论罗列,没有结合材料,或没有运用学科术语,缺乏逻辑,条理性差。水平1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
或没有应答。【参考短评】烛照强国征程、奋力复兴伟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青年提供了信仰的基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用心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自觉做党
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引领青年,为青年担当责任擦亮精神基座。信仰之炬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引领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5分)(2)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运用超前思维,擘画了分两步
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前瞻性指导。(2分)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2分)③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的未来,能指导我们能动地认识世
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1分)【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考点考查: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超前思维、联想思维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以“信
仰之炬与青年”为主题,写一篇短评。切合主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知识参考角度: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等角度。(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
观题,运用创新思维及其思维功能的知识,分析“两步走战略”运用到的创新思维及其思维功能有哪些。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可联系超
前思维的知识。有效信息②: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可联系联想思维的方法。有效信息③: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可联系超前思维的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
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