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60.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doc,共(14)页,26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08b6d0e2d62acc8117a9592d316f3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阳市一中2020年春期高三第九次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

测,下来说法错误的是A.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和RNA等

物质中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元素

有碳、氢、氧、氮、磷、硫,根据题干可知,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说明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由于题干信息“砷可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

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B正确;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ATP、DNA和RNA等物质,糖类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故砷元素不可能在糖类中代替磷元素,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

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点睛】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有的含有硫,DNA、RN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

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利用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2.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

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B.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减弱有关D.bcL-2基因是抑癌基因,bax基因

是原癌基因【答案】C【解析】【详解】A、曲线图显示,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也会凋亡,只是凋亡率相对较低,A错误;BC、随着VK2浓度的不断增大,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大,bcl-2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逐渐减小,而bax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变化不大,

说明bax基因稳定表达,并没有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VK2可以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B错误,C正确;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

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由题意和图示信息,只能判断基因bcL-2和bax与细胞凋亡相关,但不能确定谁是原癌基因,谁是抑癌基因,D错误。故选C。3.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

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D.甲群体

×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答案】D【解析】【详解】若是用用甲群体X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得出来的F1应该全为有尾鸡,没意义,所以不选A;若乙群体X乙群体,如果产生的F1为无尾鸡,那么B是

对的,但是又向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这个实验也没意义了,因为题意早就说明了,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的形状,所以B错;甲群体X乙群体,如果注射了胰岛素,那么F1代全为无尾鸡,跟B选项犯的错一样,所以C也错。甲群体

X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如果的F1出现无尾,那么说明胰岛素形成的无尾已遗传到子代,属于基因突变。若是没有引起基因突变的话,F1应该还是全为有尾的。4.在基因型为AaXBXb、AaXBY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过程中,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B.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子D.雄果蝇的XB与X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

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

含有2条X染色体,A正确;B、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第一极体中X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B正确;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C错误;D、雄果蝇的XB与XB、Y与

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5.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

,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MHC—Ⅱ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C.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D.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

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详解】吞噬细胞直接将病原体杀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正确;MHC-Ⅱ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故B错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要借助T细胞

表面的受体,是信息交流的一种,故C正确;据图可知,MHC-Ⅱ抗原复合物最终被移动到细胞膜附近,然后排出细胞外,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6.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

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

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其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

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错误;B、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C、群落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D、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不同植

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熟记群落演替的特点是解题关键。7.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

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与分析: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

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1所示。(1)图1中,对照组呈现“双峰”型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据图1分析,实验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判断依据为_________。(2)有同学推

测遮阴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2的结果。由图2可知,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___________。(3)某同学推测,适当遮

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________

_____(填“CO2浓度”或“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答案】(1).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2).在实验时间内,实验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3).暗(4).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5).

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6).遮光比例【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与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1)据图1分析,对照组草莓净光合速率在上午光照强度增加时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因此曲线呈现“双峰”型。对比分析对照组和遮荫组的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实

验组(遮荫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在实验时间内,遮阴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2)图2显示,实验组(遮荫组)固定CO2的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2的补偿点却高于对照组,说明遮

阴使实验组的CO2的利用率降低,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究其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引起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3)欲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

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的推测是否正确,其实验思路为: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4)综上分析,1/3左右自然光强,降低了草莓叶片利用C02的效率,因此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点睛】

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研究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和柱形图为切入点,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对比分析图1中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图2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固定C02的效率和CO2的补偿点的差异,并围绕“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对各问

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心悸、岀汗、进食、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成人的血

液中,当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为维持其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将会发生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亢”病人出现进食增加、心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为甲亢患

者餐前及餐后血糖含量变化(对照组为正常人)。①通过监测机体腹部皮下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_间接地反映机体血糖的水平。②与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进餐60min后血糖含量较高,而空腹时血糖含量无变化。原因可能是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显著

增加,作用于___________,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4)放射性131碘用作甲亢的治疗,该治疗法可以有效地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而不影响邻近组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能(4).肝脏(5).甲状腺细胞能选择性地摄取碘化物,而其他细胞则不吸收【解析】【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当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

刺激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以维持甲状腺激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并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导致“甲亢”病人出现进食增

加、心悸的现象。(3)①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除了蛋白质含量很少外,组织液的其余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因此通过监测机体腹部皮下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能间接地反映机体血糖的水平。②分析图示信息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进餐60min后血糖含量较高,而空腹时血糖含量无

变化,其原因可能是:甲亢患者体内,超过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肝脏,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4)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由于甲状腺细胞能选择性地摄取碘化物,而其他细胞则不吸收,所以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可以有效地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而不影响邻

近组织。【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甲亢组与对照组餐前及餐后血糖含量变化,并与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建立联系,进而分析相关的问题情境。9.回答下

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1)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紫花苜蓿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2)超载放

牧、不适农垦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使我国部分草原存在着草原退化。草场退化、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形成______(填“正”或“

负”)反馈调节,最终导致某些草原生态系统崩溃。为此我国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___________保护措施。(3)豚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中国,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

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4)面对精明的捕食者,精明的反捕食者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最适宜的反捕食策略(保护色、假死、威吓等)成功避开捕食者的捕杀,获得生存的最大机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

递的______功能。【答案】(1).样方法(2).间接价值(3).正(4).就地(5).生存斗争(6).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生物多

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调查紫花苜蓿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草原植被所具有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草场退化、植被疏落导致的气候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这属于正反馈调

节。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3)入侵的豚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生存优势,这种优势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4)依题意可知:捕食者与反捕食者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正反馈及负反馈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10.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用雄性

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品系做杂交育种是开发利用杂种优势的有效手段。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

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2)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的

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使其雄性可育性状不能稳定遗传。(3)现有某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甲,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若要鉴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可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①若子代植株________

_____,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②若子代植株_____________,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③若子代植株_____________,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

_________。【答案】(1).不用去雄(2).4(3).MsfMs(4).全为雄性可育(5).MsfMsf(6).全为雄性不育(7).msms(8).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9).Msfms【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种

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因此雄性可育基因型为MsfMsf、M

sfMs、Msfms、msms,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Ms、Msms。(1)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以作为雌性且不需要去雄。(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MsfMsf、MsfMs、Msfms、msms共4种,其中MsfMs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即会出现

雄性不育MsMs。(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雄性可育且能够稳定遗传的甲的基因型可能为MsfMsf、Msfms、msms,与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杂交:①若甲的基因型为MsfMsf,则后代基因型为MsfMs,全部为雄性可育;②若甲的基因型为msms,则后代基因型为Msms,全部为雄

性不育;③若甲的基因型为Msfms,则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sfMs:Msms,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判断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进而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结合提示分析答题。[生物——选

修一:生物技术实践]11.橙子的果肉可供食用或制作果酒等,皮可用于提取精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利用橙子的果肉制作果酒的原理是_______,另外发酵装置应定时_________。(2)将等量的酵母菌接种到几组相同的培养液中,相同时间后,

可通过比较实验前后_____进行发酵能力的测试。(3)某同学在制作果酒之后,欲进一步制作果醋,他先在有氧条件下接种优质醋酸杆菌,再持续通入无菌空气,进一步发酵,几乎未能得到果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4)研究发现乳酸菌素液体和橙皮精油(小分子蛋白质

)均有抑菌作用,如下图是提取橙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及抑菌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①橙皮易焦糊,不适用于提取橙皮精油的方法是_________。②筛选乳酸菌A时,所用培养基需经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③图中进行抑菌实验时,接种的方法最可能是___________。

最终可通过______来比较橙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答案】(1).酵母菌能将葡萄糖等在无氧条件下转化成酒精(2).排气(3).培养液重量的变化(4).温度不适宜(温度未在30~35℃之间)(5).蒸馏法(6).高压蒸汽灭菌(7).稀释涂布平板法(8).测量透

明圈的直径(或大小)【解析】【分析】据题文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纯化微生物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果酒的制作,选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其原理是酵

母菌能将葡萄糖等在无氧条件下转化成酒精。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除产生酒精外,还会产生大量的CO2,因此发酵装置应定时排气。(2)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大量CO2会导致培养液的重量减轻。可见,将等量

的酵母菌接种到几组相同的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可通过比较实验前后培养基重量的变化进行发酵能力的测试。(3)制作果酒时,因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作果醋时使用的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

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而且醋酸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利用醋酸杆菌将果酒转化为果醋时,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且需要提高温度;若在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后进一步发酵几乎未能得到果醋,最可能原因

是温度不适宜(或温度未在30~35℃之间)。(4)①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若橙皮易焦糊,则不适于用蒸馏法提取橙皮精油。②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③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

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图示可知,图中进行抑菌实验时,接种的方法最可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最终可通过测量透明圈的直径(或大小)来比较橙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识记并理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原理及方法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

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研究表明,HER2/neu是一种原癌基因,它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癌细胞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

前已成为治疗乳腺癌有效的生物制剂。(1)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中表达量________(填低或高)。H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结构如图所示。制备免疫小鼠所需H蛋白(抗原)时,应构建________区基因,转入受体细胞表达并提纯。(2)为

扩增出大量目的基因需用到PCR技术。常规PCR技术一般包括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复性(55~6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基互补配对。设计引物是PCR技术的关键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对引物如下表所示,其中引物对________(填A或B)设

计不合理。引物对AP1GTCCGCTAGTGGCTGTGP2AGCTGGCGTTTAGCCTCG引物对BS1AAGCCGGGCGCGCCCGGAAS2TTCGGCCCGCGTTATGCGCG(3)制备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时,需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鼠体内产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治疗乳腺癌时,可单独使用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也可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答案】(1).低(2).胞外(3).引物与模板DNA单链(4).B(5).分泌

抗H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6).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详解】(1)由题意可知,H蛋白在多种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因此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中表达量低。H蛋白为跨膜蛋白,

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其中胞外区可被免疫系统识别,故制备免疫小鼠所需H蛋白时,应构建胞外区基因。(2)常规PCR技术一般包括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复性(55~60℃)时,引物和模板DNA单链碱基互补配对,以便DNA子链延伸。引物对B的S1、S2存在大量可以互补配对的碱基对,可能

会发生自身碱基互补配对或者S1和S2部分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去与模板链结合的机会,因此其设计不合理。(3)制备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时,H蛋白为抗原,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抗H蛋白的抗体。(4)治疗乳腺癌时,可单独

使用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结合,最终清除癌细胞,也可以将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双重作用杀死癌细胞。【点睛】该题难度较高,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第一小题,要对题目考查意图做出判断,理解图像,就能做对题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