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南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1)页,2.627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042b9bd2943cd3e46ec8a213976d1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
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B.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C.细胞的统一性可以用细胞学
说中的“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观点来解释D.细胞膜是细胞的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2.质体是一类合成或储存糖类的双层膜细胞器。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可将质体分成叶绿体、有色体(含有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分布在花和果实中)和白色体(不含色素,分布在植物体不见光的部位)三种类型
,三者的形成和相互关系见图。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质体可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B.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可能是质体的一种C.番茄果实颜色变化与质体的转化有关D.马铃薯块茎露出地面部分会出现部分绿色3.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无致病性
蛋白PrP°,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𝑃𝑟𝑃𝐵𝑐(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转变为PrPBo,实现朊粒的增殖,从而引起疯牛病。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材料体现了生物学的
“结构决定功能”观B.PrPBc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C.PrP基因编码PrP°属于基因的表达过程D.PrPBc(()具备生命的一些特征,但不属于生命系统。4.用脉冲标记DNA复制测定细胞周期长短的方法如下:首先,应用³𝐻−𝑇𝑑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短期体外培养细胞,对细胞
进行瞬时标记,然后将³𝐻−𝑇𝑑𝑅洗脱,置换新鲜培养液并继续培养。随后,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定期取样,作放射自显影观察分析,从而确定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长短(注:分裂间期含𝐺₁、𝑆、𝐺₂三个时期,其中S期完成DNA复制,(𝐺₁期和𝐺₂期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续阶段做准备,分
裂期用M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经³𝐻尿嘧啶核苷短暂标记后,可追踪到(𝐺₁期和𝐺₂期均出现放射性高峰𝐵𝐺₁期合成的相关蛋白可能有组蛋白、解旋酶,(𝐺₂期合成的相关蛋白可能与纺锤体形成相关C.置换新鲜培养液后培养,最
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处于S期晚期的细胞D.从更换培养液培养开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为M期时长5.宫颈癌为全球第四大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病毒持续性侵袭有关。茯苓酸为茯苓的主要成分之一,科研人
员研究了茯苓酸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CK为空白对照组;FL为茯苓酸低浓度组;FM为茯苓酸中浓度组;FH为茯苓酸高浓度组,各组细胞总数相同。A.该实验自变
量是茯苓酸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凋亡率B.茯苓酸处理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无影响C.茯苓酸可能通过将细胞阻滞在(𝐺₁期抑制癌细胞增殖D.该实验证明细胞凋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6.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基因突变导
致膜蛋白TMEM175异常(氨基酶数目未变),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因pH差异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对细胞造成损伤B.TMEM175蛋白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变化使蛋白质的结构改变所引起的C.TMEM175蛋白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将
𝐻⁺运出溶酶体D.帕金森患者体内细胞更新出现障碍的原因可能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下降7.盐碱化土地的植物可通过质膜H⁺泵及相关载体把𝑁𝑎⁺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𝐻⁺泵和液泡膜NHX载体把𝑁𝑎⁺转入液泡内,
以维持细胞质基质𝑁𝑎⁺稳态。下图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钒酸钠(质膜𝐻⁺泵的专一抑制剂)和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𝑁𝑎⁺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可知细胞中Na⁺
外排和内流是两个同时进行的生理过程.B.推测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Na⁺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活性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D.GB引起盐胁迫下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
化,与液泡膜H⁺泵活性有关8.间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花生植株根部能和根瘤菌互利共生形成根瘤。图甲为玉米和花生种子内三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比例;图乙、丙分别表示玉米、花生单作和间作情况
下,单株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甲可知花生播种时更适合浅播B.据图乙丙可知玉米花生间作的经济价值远大于二者单作C.玉米间作可增大行距,有利于充分利用二氧化碳.D.花生和玉米
间作可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壤肥力9.某兴趣小组追寻孟德尔的步伐,重做了豌豆杂交实验。他们选用了野生的高茎圆粒豌豆与矮茎皱粒豌豆杂交(控制株高与种子形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获得𝐹₁,𝐹₁自交获得𝐹₂,该小组随后选择了F₂中高茎植株的种子种下,所得的植株的株高
及其所结种子形状的表型及比例为A.高茎圆粒:高茎皱粒:矮茎圆粒:矮茎皱粒=45:35:9:7B.高茎圆粒:高茎皱粒:矮茎圆粒:矮茎皱粒=32:8:4:1C.高茎圆粒:高茎皱粒:矮茎圆粒:矮茎皱粒=45:35:27:
7D.高茎圆粒:高茎皱粒:矮茎圆粒:矮茎皱粒=25:15:5:310.植物的自交不亲和由一组复等位基因𝑆𝑥(𝑆1、𝑆2、𝑆3、𝑆4⋯⋯)控制,有两种不同的决定机制:①由亲代基因决定,只要父
本与母本存在相同的Sₓ基因便无法完成授粉;②由花粉自身基因决定,花粉与母本存在相同的Sₓ基因即不能授粉。已知甲、乙两种雌雄同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现象分别由机制①与②决定,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要用甲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其操作步骤为:去雄→套
袋→授粉→套袋B.对于植物甲,当亲本杂交组合为𝑆₁𝑆₂(0²)×𝑆₂𝑆₃(9)时,子代只有一种基因型C.若植物乙的S基因有4个等位基因,则其可能的基因型有6种D.对于植物乙,当亲本杂交组合为:�
�₁𝑆₂×𝑆₂𝑆₃时,正反交结果一致.11.小鼠的体型矮小是由常染色体上的F基因决定,其等位基因f无此功能。F/f基因的遗传过程中,来自母方的基因会由于甲基化而不表达。某小鼠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Ⅲ-3的F基因遗传于Ⅰ-3B
.Ⅰ-1、Ⅰ-4、Ⅱ-4的基因型一定相同C.Ⅲ-3与一正常小鼠交配,子代必然不会矮小D.体型正常的雌雄小鼠随机交配,若F₁体型正常的占3/5,则亲代雄鼠中杂合子占4/512.某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含³H标记的培养基中有丝分裂1次后,将其中1个子细胞转入不含³H的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该子细胞进行
DNA复制之前,1条染色体上的2个胞嘧啶自发转变为尿嘧啶。不考虑其他变异,该子细胞进行分裂,以下结果一定不会出现的是A.进行1次有丝分裂,一子细胞中含³H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B.进行2次有丝分裂,有1个子细胞含2个A-U碱基对.C
.进行减数分裂,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不含³HD.进行减数分裂,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2个子细胞都含A-U碱基对13.中国南瓜曲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下图为其DNA的复制过程。以下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A.该病毒的增殖过程不遵循中心法则B.过程③不需要新合成引物.C.该病毒复制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能量、原料和酶等D.若该病毒共有脱氧核苷酸5000个,其中A占30%,则经由①-④的复制过程,需消耗A3000个14.在野生状
态下细菌常自发进行基因重组,Lederberg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他将含噬菌体(能同时侵染图中两种缺陷菌)和DNA酶的培养液置于U型管,在U型管中有滤膜(仅允许病毒及大分子物质等通过,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将右侧的菌液涂布在培养基A上,长出了野
生型细菌。研究发现,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装配子代噬菌体时,其外壳会偶然错误包装宿主细菌的部分DNA片段,释放后再侵染其他细菌时,所携带的原细菌DNA片段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A中需额外添加苯丙氨酸B.接种在培
养基A上的细菌均能生长为菌落C.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便会杀死宿主细胞D.实验中培养液添加DNA酶是为了排除转化的可能性15.为倡导健康生活,减少饮酒,市面上甜酒曲的主要成分已由酵母菌改为根霉菌,相比于传统
酒曲,新版甜酒曲所制米酒甜味明显而酒味更淡,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霉菌也可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B.用纯的根霉菌制作的米酒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C.可用根霉菌与酵母菌共同有氧发酵获得既甘甜又酒香浓郁的米酒D.在制作米酒时,需要加入少量小苏打(
(𝑁𝑎𝐻𝐶𝑂₃)将环境调整为碱性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0分)嫩肉粉主要是利用其中的酶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肉制品口感新鲜,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表示。注: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减少量(也就是酶促反应速率)作为酶活性高低的
指标。(1)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的进行,主要和酶的性有关,除此以外,还和酶在细胞中的有关。(2)推测嫩肉粉中的酶可能是。酶促反应速率高(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酶活性高。(3)现要探究经过t₄温度处理的该酶,当温度恢复到𝑡₃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请完成以
下实验设计。①取6支试管,编号为𝐴₁、𝐵₁、𝐶₁、𝐴₂、𝐵₂、𝐶₂。②向𝐴₁、𝐵₁、𝐶₁三支试管中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将.𝐴₁和𝐵₁设为对照组,分别在温度为𝑡₃、𝑡₄水浴装置中保温10min;将(𝐶₁作为实验组,其温度处理
应该是。③分别向𝐴₂、𝐵₂、𝐶₂三支试管中各加入适宜浓度的反应物溶液各2mL,依次在𝑡₃、𝑡₄、𝑡₃温水中保温5min。④将𝐴₂、𝐵₂、𝐶₂中的溶液分别加入𝐴₁、𝐵₁、𝐶₁试管内,振荡摇匀后依次在各自温度环境中保温一段时间,检测各试管中产物的量,
记录,比较。⑤结果预测与分析:如果试管中产物量(𝐶₁接近𝐵₁而少于𝐴₁,,则说明随着温度由𝑡₄恢复到𝑡₃,,该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到较高水平。如果试管中产物量,则说明随着温度由𝑡₄恢复到𝑡₃,,该酶的活性能恢复到较高水平。.17.(11分)小麦属于(𝐶₃植物,通过卡尔文循环完
成碳的固定和还原,称为(𝑪₃途径。玉米是(𝑪₄植物,碳的固定多了(𝑪₄途径,其光合作用由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共同完成(如图1),且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比Rubisco对(𝑪𝑶₂有更强的亲和力。图2为玉米与小麦的光合速率
与环境(𝑪𝑶₂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图3是在温度和(𝑪𝑶₂浓度等其他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玉米叶和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
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1)图1中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只能进行暗反应,推测其可能缺少的结构是,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充当CO₂的中间过渡转换物质是。(2)图2中最可能表示玉米光合速率的是曲线,判
断依据是。(3)图3中e点(选填“是”或“不是”)玉米的光饱和点,玉米叶的光补偿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麦叶。.(4)铰弱光下长势更好的植株是,理由是。18.(12分)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是一种检测样
本中有害菌数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噬菌体能专一感染宿主细胞,进入宿主细胞的噬菌体将不受杀病毒剂的灭活,在裂解宿主细胞后继续在平板上增殖形成噬菌斑。现以该方法检测某重度污染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一定浓度的T₂噬菌体悬液0.1
mL与0.1mL待测水样混合,保温约5分钟后,向悬液中加入0.2mL杀病毒剂;②随后立即加入大量(1.6mL)无菌培养液;③将步骤②所得培养液全部接种到长满大肠杆菌的平板上,培养约24小时;④观察并计数平板上出现的透明噬菌斑数量。(
1)T₂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需要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有。(2)步骤①中所有的T₂噬菌体会略微过量,其目的是。杀病毒剂的处理时间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处理时间过短,会使检测结果(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受影响”),为确定处理时间是否合理,可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为:。(3)上述实验进行3次重复后,在3个平板中发现噬菌斑的数量分别为58、55、55个,由此推断原待测样品中的大肠杆菌浓度为。若步骤①中保温时间过长,检测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受影响”)。19.(13分)杨梅为XY型雌雄异株植物,其花色有红花与黄花,现有纯合的红花品种甲与黄花品种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其中F₁自由交配产生F₂。已知花色遗传过程中没有致死现象,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在描述基因型时,以A/a表示,若存在多对等位基因则顺序添加B/b
、C/c……,若存在伴性遗传,伴性基因写在最后):♀♂F₁F₂1:2:21实验一甲乙红花雄株:黄花雌株=1:1红花雄株:黄花雄株:红花雌株:黄花雌株=3:5:3:5实验二乙甲黄花?(1)杨梅的红花与黄花是一对,控制花色遗传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定律。(2)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为,F₂红花植株减数分裂产生
的配子有种基因型;预测实验二中F₂的表型及比例为。(3)已知杨梅花色是由非蛋白类的黄色素和红色素决定的,请推测相关基因对花色的调控路径。(4)品种甲的果实为小果,为了培育出大果杨梅,科研工作者将一大果基因E以转基因方式整
合到甲品种与花色相关的一条常染色体上(只发生一次整合),得到一株转基因雌株丙。现欲确定E基因的整合是否会破坏控制花色基因使其不能表达,请补充下列实验内容:①将植株丙与(选择题目中已有植物)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性状及
比例;②如果子代,则E基因破坏了控制花色的基因;如果子代,则E基因未破坏控制花色基因。20.(9分).喹啉是一种稳定的含氨杂环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焦化废水中,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通过水体污染环境。为高效处理喹啉污染,科研
人员筛选出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进而实现了含喹啉废水的高效工业化处理。下图1为构建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过程中,原始土壤样品应取自于。.(2)富集培养基的成分有蛋白胨10g、NaCll0g、
酵母粉5g、蒸馏水1000mL,其中可作为氮源的是,富集培养基的作用为。过程②中驯化并扩大培养时所用的无机盐驯化培养基与富集培养基的成分区别为。从用途角度分析,无机盐驯化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在过程③中,科学家希望能筛选出喹啉分解能力强的单菌落,获得图中菌落的接种方法为。经多轮扩大培养后,无机
盐驯化培养基中的菌密度已经很高,因此过程③的培养时间不能太久,否则可能造成所得菌落不是纯净的单菌落,菌落不纯最可能的原因是。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l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CBB
l)CAI)BACCCBI)A1.C【解析】水分子进入细胞除自由扩散外,还有协助扩散,A错误;果脯在腌制过程中高渗环境已经让细胞死亡,B错误;由于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所以细胞在物质和结构上表现出统一性,C正确;部分有
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D错误。故答案选C。2.B【解析】据题,质体的不同类型分布于植物体的不同类型细胞,能相互转化,且前体相同,故A正确;线粒体不能储存和合成糖类,B错误;番茄幼果向成果转换过程中,颜色经历由无色到绿色再到红色的过程,C正确;马铃薯块茎平时藏于地下,富含
白色体,见光转化成叶绿体,D正确。故答案选B。3.B【解析】无致病性蛋白PrP°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致病性PrP³⁺(朊粒),体现“结构决定功能”观,A正确;PrP**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侵入机休后,不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错误;PrP基因编码PrP°含转录翻译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C正确;PrP
¹⁶(肌粒)能实现自身的增殖,属于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其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D正确。故答案选B。4.D【解析】³II尿嘧啶核苷标记RNA,G₁期和G₂期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合成大量的RNA,A正确;G₁期合成的
蛋白为DNA复制做准备,G₂期合成的相关蛋白为分裂前期做准备,B正确;³H-TdR瞬时标记仅能标记处于S期的细胞,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处于S期晚期的细胞,C正确;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处于S期和G₂临界期的细胞,其
经历时间是G₂期,D错误。故答案选D。5.C【解析】实验自变量是茯苓酸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比例,A错误;由图可知茯苓酸缩短了宫颈癌细胞的C₂+M和S期,增长了C₁期,大量细胞停留在C₁期,B错误,C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
亡,D错误。故答案选C。.6.A【解析】水解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因为氨基酸数目未变,TMEM175蛋白功能异常是由于氨基酸的变化使蛋白质的结构改变所引起的,B正确;由图可知溶酶体内的H⁺数量高于溶酶体外,C正确;TMEM175蛋
白功能异常导致溶酶体内的Ⅱ⁺运出受阻,pⅡ降低,水解酶活性下降,可能导致帕金森患者体内细胞更新出现障碍,D正确。故答案选A。7.D【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整体表现为少量Na⁺净流入,钒酸钠处理
后Na⁺净流入增多,由于钒酸钠是质膜H⁺泵(与Na⁺外排有关)的专一抑制剂,推出Na⁺外排和内流是两个同时进行的生理过程,A正确;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Na⁺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液泡大量储存Na⁺而浓度较高,推测这两种Na⁺转运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正确;由图1可知盐胁迫下,
GB处理会导致Na⁺外排增多,而加入钒酸钠后GB无明显促进Na⁺外排的作用,故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来促进Na⁺外排,C正确;由图4可知,无论是自然状况还是盐胁迫条件,GB对液泡膜H⁺泵活性没有影响,D错误。故答案选D。8.B【解析】花生
种子脂肪含量高,萌发时氧化分解耗氧多,适合浅播,A正确;玉米间作产量超过单作,花生单作产量超过间作,且花生作为油料作为市场单价更高,所以间作经济价值不一定大于二者单作,B错误;玉米单作时相互遮盖,不利于通风,问作利于通风,二
氧化碳浓度提高,更适合利用强光,C正确;花生的根部根瘤能生物固氮,提高肥力,花生和玉米根系深度不同,利用矿质元素含量由差异,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壤肥力,D正确。故答案选B。9.A【解析】豌豆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交。豌豆种子形状由子叶(属于胚,受精卵发育而来)决定,属于下一代,故某植
株上所结种子的形状由下一代的基因型决定。设控制株高基因为A/a,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为B/b。由F₁可知高茎与圆粒为显性性状。F₁的株高基因型为Aa,所结种子实质为𝑭₂,基因型为1/4BB、1/2Bb、1/4bb,F₂中的高茎柏株株高的基因型为
1/3AA、2/3Aa,其自交后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5:1,F₃所结种子为F₄,且豌豆为自交植物,故可知连续自交至F₄后,种子形状的表型及比例为圆粒:皱粒=9:7。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表型及比例为高茎圆粒:高茎皱粒:矮茎圆粒:矮茎皱
粒=45:35:9:7,答案选A。.10.C【解析】依据题意,甲植株的自交不亲和基因由亲代决定,所有花粉均不能在柱头上萌发,故其不会自交,在进行杂交实验时无需去雄,A错误。甲植株只要父本与母本存在相同的Sₓ基因即无法进行传粉,亲本组合为𝑆₁𝑆₂(0³)×𝑆₂𝑆₃(9))时,
无子代产生,B错误。由于自交不亲和机制的存在,乙植株不存在纯合子,4个等位基因时,一共由6种杂合子基因型,C正确。乙植株只有花粉基因与母本相同时才不能传粉,当亲本杂交组合为𝑆₁𝑆₂(0ˣ)×𝑆₂𝑆₃(9)时,子代为�
�₁𝑆₂:𝑆₁𝑆₃=1:1,当亲本杂交组合为𝑆₁𝑆₂(9)×𝑆₂𝑆₃(0)时,子代为𝑆₁𝑆₃:𝑆₂𝑆₃=1:1,正反交结果不同,D错误。故答案选C。11.C【解析】由题意可知,只有父方的F/f基因才能表
达。Ⅲ-3的F基因来自于Ⅱ-4,而Ⅱ-4未患病,说明其F基因米自于Ⅰ-3,A正确。Ⅰ-3有F基因而未患病,说明其拥有来自父亲的f基因,故基因型为Ff,同理Ⅱ-4的基因型亦为Ff;Ⅱ-1患病,说明Ⅰ-1有F基因,而其未患病,所以存在f基因,故其基因型亦为Ff,B正
确。Ⅲ-3为雌性,由于正常雄性可能为Ff(如1-1),故其与正常雄性所生子代可能继承父亲的F而患病,C错误。由于F/f基因只有父源才表达,因此雌雄鼠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反映了亲代雄鼠的配子比例,由此可
知亲代雄鼠产生的配子比为F:f=2:3,亲代为正常鼠,故雄鼠基因型只能是FT或∫T,由此可知FT的占比为4/5,D正确。故答案选C。12.C【解析】对于一个完全标记的细胞,其分裂一次后的子代细胞所有DNA均为1条
链带标记、1条链不带标记。某一条染色体的2个C转变为U,并不能确定2次转变是否发生在同一条单链上。对于题目中的子细胞,其1条DNA复制形成的两条子DNA为1条带标记1条不带,若所有带标记的DNA均聚集到1个细胞,则另一细胞
将不带标记,A可能出现。当转变为U的C存在于同·DNA单链时,则无论经过多少次复制,以该链为模板所复制形成DNA将有2个A-U碱基对,B正确。由于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分开,因此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将必然有一半的
DNA带有标记,不会存在不带标记的情况,C错误。当转变为U的C存在于同·DNA的不同单链时,该DNA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均含A-U碱基对,在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体分离进入2个子细胞,D正确。故答案选C。13.B【解析】DNA的复制及基因转录、翻译
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遵循中心法则,A错误。过程③中,由于滚动复制时有原始病毒DNA作为引物,故不需要再合成新引物,B正确。病毒复制过程中由病毒提供复制模板,C错误。由于该病毒是单链DNA,在已知A的情况,不清楚T的占比,不能计算其互补链A的数量,无法计算A的总需求量,D
错误。故答案选B。14.D【解析】该实验中由于DNA酶的加入,his⁻菌不能通过类似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方式将DNA转移至phe⁻菌,只能以病毒为载休完成基因的转移。培养基A需筛选出能合成苯丙氨酸的细菌,不能添加苯丙氨酸,A错误。
只有具有苯丙氨酸相关酶合成基因的细菌才能在培养基A中生长,B错误。若噬菌休侵染使得宿主细胞全部死亡,则培养基A上将不会出现菌落,C错误。实验中培养液添加DNA酶是为了排除外源DNA转化的可能性,D正确。故答案选D。15.A【解析】由题可知,只用根霉菌发酵也能产生洒味,所以根霉菌
也能无氧呼吸产酒精,A正确。根霉菌发酵还会产生其他甜味物质,B错误。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C错误。根霉菌为真菌,培养时环境应为弱酸性,D错误。故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专·分布(1分)(2)蛋白酶不等于(1分)(3
)先在t₄中水浴保温5min,然后再转移到t₃中水浴保温5min(两次保温时间均为10min也给分)C₁接近于A₁而多于B₁(或者C₁多于B₁而少于A₁)【解析】(1)化学反应能有序的进行,主要和酶的专一性有关;酶在细胞内各部位的分布不同,利于不同反应在细胞内各区室同时进行、互不干
扰。(2)肉制品口感新鲜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水解成各种氨基酸。酶促反应速率是指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减少量,除和酶的活性相关外,也和底物浓度、酶浓度有关。(3)因为酶处理的总时间是10分钟,因等量原则,实验组t₄处理5分钟,然后t₃处理5分钟。若活性能完
全恢复,实验组的产量就应该和t₃组相等而大于t₄组。若活性能部分恢复,实验组的产量就应该大于t₄组,小于t₃组。17.【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苹果酸.(2)A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PEP羧化酶比Rubisco对CO₂
有更强的亲和力,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低浓度CO₂条件下光合速率高于小麦(2分)(3)不足(2分)大于(4)小麦较弱光下小麦叶P/R比值大于1且高于玉米,积累有机物更多(2分)【解析】(1)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只能进行暗反应,推测其
可能缺少的结构是类囊体,由图可知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充当CO₂的中间过渡转换物质的是苹果酸。(2)图2中代表环境中CO₂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由图可知,玉米具有C4途径,更适合低浓度的CO₂环境。(3)纵坐标是总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比值,随着
光照的增强,呼吸作用一般不变,图3中拐点才符合光饱和点的定义;总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比值等于1时的光照强度是该植物叶片的光补偿点,故玉米叶光补偿点大于小麦叶。(4)由图3可知,弱光下小麦P/R值远大于玉米且大于1,净光合积累的有机物更多,故长势更好。18.【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脱氧核苷酸
、氨基酸(2)保证所有大肠杆菌都被侵染偏大将待测水样换成无菌水,其余操作不变(3)560个/mL偏小【解析】噬菌休生物扩增法的基本原理是,让所有宿主菌均被烈性噬菌休侵染,在宿主菌裂解前,将其接种到长满宿主岗
的平板上,由于是固体培养基,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难以远距离扩散,将以原宿主菌为中心产生噬菌斑,通过对噬菌斑的计数即可得到原被侵染的宿主菌数量。(1)噬菌休增殖时,自身只提供模板,其余原料均来自宿主。(2)该实验中,需让所有大肠杆菌均被噬菌
体侵染,以便于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长出噬菌斑,因此噬菌体接种量需适当过量。杀病毒剂处理时间过短,会造成部分游离噬菌体未被杀灭,形成噬菌斑使检测结果偏大。为保证游离噬菌体全被被杀灭,应该设置一组不加大肠杆菌,其他处理
一样的对照组。(3)所有0.1mL的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最终都被接种到了平板上,由此可知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浓度为560个/mL。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而裂解出的噬菌体被杀灭,使得最终的噬菌斑数量减少,使得统计结果相比于实际结果偏小。19.【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
13分)(1)相对性状(1分)(分离和)自由组合(1分)(2)(2)𝐴𝐴𝑋𝑏𝑋𝑏×𝑎𝑎𝑋𝐵𝑌(𝑐𝑎)4黄花雌株:黄花雄株:红花雄株=8:5:3(3)基因A合成的酶催化黄色素合成红色素,X#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A酶的效应(4)①乙(的雄株)(1分)②子代雄株中黄花:红花=
1:1(子代雄株中大果黄花:小果红花:=1:1)(1分)子代雄株全为红花(子代雄株中大果红花:小果红花=1:1)(1分)【解析】在实验一种,F₁花色与性别相关联,由此推测其为伴性遗传。由于亲本为纯合子,子代却出现2种性状,结合F₂中雌性性状无差异,推测亲代伴性
基因型为𝑋𝑏𝑋𝑏×𝑋𝐻𝑌,此时𝐹₁杂交得到𝐹₂时伴性基因在雌雄性中均为显性:隐性=1:1,F₂中红花植株占比为3/8,由此推测还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3:1的性状分离比,即F₁为Aa×Aa
,得到F₁的雌雄基因型为𝐴𝑎𝑋ᵇ𝑌、𝐴𝑎𝑋¹³𝑋⁶。由此可推知F₂基因型,结合表型可得到不同花色所对应基因型:存在A而不存在B时,花色为红,其余情况(1)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题目中与花色相关的
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红花植株甲的基因型为𝐴𝐴𝑋ʰ𝑋ᵇ,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𝑎𝑎𝑋𝐵𝑌,𝐹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XᵇY、AaXᵇY、AAXᵇXᵇ、AaX⁴/X⁰,其可产生的雄配子有:𝐴𝑋¹,𝐴𝑌、
𝑎𝑋ᵇ、𝑎𝑌,雌配子冇:AXᵇ、aXᵇ,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基因型有4种。反交时,亲本基因型为𝑎𝑎𝑋𝐵𝑋𝐵×𝐴𝐴𝑋𝑏𝑌,𝐹1为AaX"Y、AaX"Xᵇ,可推知F₂表型比为:黄花雌株:黄花雄株:红花雄株=8:5:3。(3)由于B基因存在时A基因的效应
不能体现,推测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为:基因A合成的酶催化黄色素合成红色素,XB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A酶的效应。(4)由题可知,所转基因E与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如果插入位点导致A失活(记为A'),则其基因型为𝐴𝐴′𝑋¹,若A未失活,则为�
�𝐴𝑋ᵇ𝑋ᵇ。令其与𝑎𝑎𝑋𝐵𝑌杂交,若失活,则子代雄性基因型为𝛬𝑎𝑋ᵇ𝑌:𝛬′𝑎𝑋ᵇ𝑌,,表型为红色:黄色=1:1,若未失活,则子代雄性基因型为𝛬𝑎𝑋ᵇ𝑌,表型全为红色。20.【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受污染的土壤(2)蛋白胨和酵母粉(2
分)提高微生物的数量其将普通氮源置换为喹啉(2分)选择(3)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密集造成重叠【解析】(1)要筛选降解喹啉能力强的菌群,应该在被喹啉污染严重的土壤取样。(2)蛋白胨、酵母粉中含氮量高,可作为微生物培养的氮源。由题意可知,富集培养基可使土
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进一步增加。无机盐驯化培养基可通过将喹啉作为唯一氮源,筛选出能以喹啉作为氮源的微生物,因此无机盐培驯化培养基只能以喹啉作为唯一氮源,属于选择培养基。(3)要获得比较多的单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效果更好。当微
生物密度高时,培养时间过久会导致菌落过大出现重叠而导致菌落不纯,因此培养时间不能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