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联考 语文含解析.docx,共(15)页,2.7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01b9f5cc5d5ae3980b852c00055fc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绝密★启用前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五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
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
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
散发。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
变化而作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
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2-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
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更重要的是,经
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的变成
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
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
,具有现实温度的。(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
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
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
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
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3-赵淼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
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1.下列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
作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C.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
认识已被打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B.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
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烈的家国情怀。C.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百姓的心声。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
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C.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D.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
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象。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6分)-4-(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
一:一个偏见钱钟书①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
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譬如说,博马舍《趣姻缘》里的丑角说:“人是不渴而饮、四季有欲望的动物。”我们明知那是贪酒好色的小花脸的打诨,而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偏宕之论的确说透人类一
部分根性。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那又何妨?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唯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就是独处一室、无与酬答的时候,他可以开留声机,听无线电,甚
至睡眠时还发出似雷的鼻息。语言当然不就是声音,但是在不中听、不愿听,或者隔着墙壁和距离听不真的语言里,文字都丧失了圭角和轮廓,变成一团忽涨忽缩的喧闹,跟鸡鸣犬吠同样缺乏意义。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聚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喉舌,抵不上
两个人同时说话的喧哗,至少从第三者的耳朵听来。唐子西的《醉眠》诗的名句“山静如太古”,大概指着人类尚未出现的上古时代,否则山上住和尚,山下来游客,半山开饭店茶馆,决不容许那座山清静。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却能和寂静溶为一片。寂静似乎太厚实了,又似乎太流动了,太富于弹性了,给禽鸟啼破的浮
面,立刻就填满。慢慢地,我们忘了鸟啭是在破坏寂静;似乎寂静已将鸟语吸收消化,变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此时只要有邻家小儿的啼哭、楼上睡人的咳嗽或墙外早行者的脚步声,寂静就像宿雾见了朝阳,破裂分散得干净。在更阑身倦或苦思冥想时,忽闻人籁噪杂,最博爱的人道主义者,也许有时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以博耳根
清静。天籁能和寂静相安相得,善于体物的古诗人早已悟到。《诗经》:“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下文就说明“有闻无声”;可见马嘶而无人喊,不会产生喧闹。《颜氏家训》也指出王籍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噪,反添静境。雪
莱诗里,描写啄木鸟,也说鸟啄山更幽。柯律立治《风瑟》诗云:“海声远且幽,似告我以静。”假使-5-这个海是人海,诗人非耳聋头痛不可。寂静并非是声响全无。声响全无是死,不是静;所以但丁说,在地狱里,连太阳
都是静悄悄的。寂穆能使人听见平常所听不到的声息,使道德家听见了良心的微语,使诗人们听见了暮色移动的潜息或青草萌芽的幽响。你愈听得见喧闹,你愈听不清声音。人籁还有可怕的一点。车马虽喧,跟你在一条水平线上,只在你周围闹。惟有人会对准了你
头脑,在你顶上闹——譬如说,你住楼下,有人住楼上。不讲别的,只是脚步声一项,已够教你感到像《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有人在踹你的头。每到忍无可忍,你会发两个宏愿。一愿住在楼下的自己变成《山海经》所谓“刑天之民”,头脑生
在胸膛下面,不致首当其冲,受楼上皮鞋的践踏。二愿住在楼上的人变像基督教的“安琪儿”或天使,身体生到腰部而止,背生两翼,不用腿脚走路。你存心真好,你不愿意楼上人像孙膑那样受刖足的痛苦,虽然他何尝顾到你的头脑,顾到你是罗登巴煦所谓“给喧闹损伤了的灵魂”?叔本华《哲学小品》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
。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那时候,你忘掉了你自己也是会闹的动物,你也曾踹过楼下人的头,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顾不得旁人在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文本二: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
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随
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
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注]①钱钟书(1910~1998),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收录1939年2月以前写的十篇散文。文本一《一个偏见》为
其中之八,文本二为作者自撰《序》。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说偏见是在思想缺席以后产生的,表现出偏见的主观性。-6-B.造屋没有卧室、在浴室里照镜子做出摄影机头前姿态的
比喻,说明偏见是丰富多样的,是轻松随意的。C.文章以睁大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狗只见肉骨头不见其他狗的情况与偏见作对比,突出偏见的普遍性。D.在夜深或苦想时受人声烦扰就“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用夸张笔
法写出难以忍受的心情,令人忍俊不禁。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子西《醉眠》中说“山静如太古”,是说行在山中,远离尘世,周围一片清净,似乎进入上古时代,没有人声喧扰。B.《诗经》中说“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又说“有闻无声”,可见在古诗人看来,只有自然界之声而无人声,不算喧闹。C.作者用《红楼梦》里赵姨娘缺少自知之明,向探春无理取闹时所说的有人在踹她的头来形容受人声干扰的感觉。D.《山海经·海外西经
》中说刑天争位于黄帝,他因头颅生在胸膛下面而无被砍掉的危险,舞动干戚,勇猛交战。8.钱钟书自评书里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的散文的特点。(4分)9.如欲以“以偏见
说正见”为题写一则关于《一个偏见》的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短评的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骞,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
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
使月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转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7-于.死,
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匈奴西边小国也。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
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骞因分遣副使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B.骞因分遣副使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C.骞因分遣副使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
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D.骞因分遣副使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用称号,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B.庶人,古代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与百姓、黎庶、庶民、黔首、布衣等意思相同。C.蛮夷,古代对华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一种称呼,具体指南蛮、北狄
、东戎、西夷。D.外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文中指归附汉朝的外族部落或政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骞坚韧不拔,心系国家。张骞以郎官身份出使月氏,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其间
他即使有了匈奴家室,也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B.张骞机智勇敢,不忘使命。当匈奴的监管渐渐宽松时,张骞趁机和他的随从逃出匈奴,到达-8-大宛后,他又因势利导,让大宛帮助使团抵达大月氏。C.张骞富有远见,善于谋划。张骞建议天子用财物贿赂乌孙以招引他们的部落往东迁移
和汉朝结为兄弟,并认为此计若成便斩断了匈奴的右臂。D.张骞功绩卓著,影响深远。张骞出使后,汉朝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来取信于外国,从此,西北各国便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
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4分)(2)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4分)14.张骞第一次出使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此次出使历时多久后张骞归汉?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冉溪①柳宗元少时陈
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②,种漆南园待成器③。[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至永州已历五年。②寿张,地名;樊敬侯,东汉人樊重,封寿张侯,死后谥号为“敬”,故又称樊敬侯。③樊重想做器物,但没有
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少时、公侯、许国”等词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志在家国天下而非个人荣辱。B.“风波一跌”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被贬官至偏远的永州任职的坎坷遭遇。C.“无余
事”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也是下句“愿卜湘西冉溪地”的重要原因。D.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感有起有伏,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16.全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
”两句,强调了学习在人的智慧和行为方面的重大作用。(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两句描写了琵琶声时而婉转流利、顺-9-滑自然,时而冷涩低沉、呜咽断续的美妙。(3)在《赤壁赋》中,苏轼在问客为什么洞箫吹得凄婉哀怨之前,用“,”两句对自己的
神态和动作进行了刻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各自为政
、、多头治理等问题。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很容易,生态就难免会遭到破坏。生态环保无论处于哪个环节,人们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生态环保大局,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统
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旨在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是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今天,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更应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下大力气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让美丽中国多元之美、系统之美。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八
仙过海顾此失彼促进表现B.八仙过海捉襟见肘推进表现C.九龙治水捉襟见肘促进呈现D.九龙治水顾此失彼推进呈现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花、有树、有群莺B.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在那些流传千古的
诗句中,有树、有花、有群莺C.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有花、有树、有群莺D.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树、有花、有群莺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
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地上涨,这一现象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①?研究发现,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②。纳木错地处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
10-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通常情况下,③。然而,研究表明,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湖水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归根结底,这种
情况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22.请用四个关键词提取这段话的主要
信息。(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结合下列其中一部作品确
定某一主题,谈谈你所获得的美的启迪。《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红岩》《家》《平凡的世界》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11--12--13--14-
1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