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7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987.968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7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7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7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7章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docx,共(17)页,987.9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fe3446412ef34301ebd40760f70a4d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展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及其效应,多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出动态分析。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

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

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4.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有

计划、有组织地人口迁移;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辨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

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流动现象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共同点空间上发生位移不同点①空间位移:必须改变定居地;②居住地变更:必须

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③不变更户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辨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

济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深化探究]1.如何判定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是人口迁移?每年

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属于人口迁移吗?提示(1)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

口迁移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吗?为什么?试举一例。提示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不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等发展中国家因石油收入大增,缺乏劳动力,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例如,印度等国家石油工人迁移到科威

特等西亚国家,就属于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

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热点快递]热点扫描高考多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聚焦“新型城镇化”“产业转移”“乡村振兴”“乡土情怀”等热点素材,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迁入地与

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影响,落脚到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上。[热点题型]1.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

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据此回答(1)~(2)题。(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①社会文化因素②经济因素

③交通运输④国家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C.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解析:第(1)题,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经济因素是外出务

工的主要原因;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是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故①②正确。第(2)题,我国大量中西部人口流向东部城市务工,每年春节期间这些人口返乡,导致东部城市大量人口流出而出现短暂空城化现象。“反向春运”可缓解东部城市空城化现象。答案:(1)A(2)C2.安徽

泗县地处皖北,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在外务工人员25万人左右。近年来,该县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南飞雁”归巢变身“城归族”。据此完成(1)~(3)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性别结构的均衡化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

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第(1)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

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B、D错。第(2)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A、B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

的提升,C错。第(3)题,“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错。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错。答案:(1)C(2)D(3)B3.读1986

~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1)~(3)题。(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A.1991~1992年B.1997~1998年C.2000~2001年D.2004~

2005年(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增加城市经济活力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3)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1)题,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期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第(2)题,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则主要是劳动力人

口,增加城市劳动力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但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第(3)题,图示2008~2009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急剧下降,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这可能是该城市产

业结构调整,使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产(企)业减少或外迁,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企)业就业人员失业而离开该市。答案:(1)C(2)B(3)D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4页考点一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海南卷)如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

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3)题。(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

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东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计算可知,为净流出区;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计算可知,南部为净流入区;中西部和西部为净流出区。选B。第(2

)题,材料信息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错误;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流,B错误,C正确;净流入区仍然还是南部地区,没有变化,D错误。第(3)题,美国南部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吸

引人口迁移的能力较高。选A。答案:(1)B(2)C(3)A2.(2018·高考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

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通过城市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考查中国四个直辖市人口数量及变化特征的差异人口统计图表或文字材料解读图表信息,结合相关知

识回答问题[解法指导]答案:(1)C(2)D[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形

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

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为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素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以我国为例):3.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1)产生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

城等一系列政策。(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

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3)“民工流”的变化近几年出现“回流”现象和“民工荒”。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

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读图,完成1~2题。1.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

岁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更不平衡趋势2.与2000年比,2016年中青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解析:第1题,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对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错。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错。第2题,与2000年比,2016年中青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C对。工程建设、交

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错。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D错。答案:1.A2.C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

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回答3~4题。3.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A.城市化B.逆城市化C.人口迁移D.经济

全球化4.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A.进行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B.2018年2月,多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C.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故乡建厂D.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乡愁产生的

地理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迁移离开故乡的结果,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都是人口迁移离开故乡的原因。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分析,新农村建设使乡村越来越好,没有体现乡愁,A正确;2018年2月,多条高速公路

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是因为春节回乡过年,体现了乡愁,B错误;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往往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故乡建厂,体现了乡愁,C错误;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都体现了乡愁,D错误。答案:3.B4.A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环

境的影响[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2019·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

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比重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C对。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A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错。第2题,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

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B对。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人均收入剧降。迁入人口使欧盟总人口增加,消费总额也增加,人均消费不会剧增。A、C错。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D错

。答案:1.C2.B3.(高考经典题)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

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

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

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统计图表或文字材料运用相关方法技巧回

答问题。[解法指导]答案:(1)A(2)C(3)D[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方法技巧]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

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经常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如引起各省的民工到广东务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民工原籍地的经济状况落后于广东;而“回原籍过春节”则是社会文化因素,即“回家过年”的传统文化导致。(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

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2.人

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1~3题。类别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45岁5

8.5%23.2%45~60岁25.2%43.6%≥60岁16.3%33.2%1.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

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2.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

的依赖性日益增强3.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多,这说明青

壮年很多外出打工了,该现象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选D。第2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

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进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选C。第3题,针对该地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

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选B。答案:1.D2.C3.B———————————————————————————————————学霸加餐‖培优提能*再下一城(原创题)人口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

位于中点那个人的年龄数值。下图示意2015年黑龙江省、东北地区与全国各类人口中位年龄。读图,完成1~3题。1.图中信息反映了黑龙江省()A.人口外流明显减缓B.高学历流出比例增加C.人口老龄化严重D.外流人口年轻化2.人口

外流对黑龙江省的积极影响有()A.加快技术型企业的发展B.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C.缓解资源枯竭带来的压力D.人口老龄化速度放缓3.每年50万到三亚过冬的老人中,哈尔滨市占了近一半。引起哈尔滨老人迁移的主要推力是()A.哈尔滨冬季寒冷漫长

B.三亚冬季温暖,阳光充足C.哈尔滨人口老龄化加剧D.哈尔滨冬季供暖,空气污染严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黑龙江省外流人口中位年龄比全国小1岁,比黑龙江省流入人口小2岁,比东北地区人口小6岁,因此黑龙江省外流人口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D对,A、B、C错。第2题,黑龙江省外流人口中年轻、高

学历人群增多,不利于技术型企业的发展,造成国有企业用工短缺,A、B错。黑龙江省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一定数量的人口外流会缓解资源枯竭带来的压力,C对。人口外流会使老龄化加速,D错。第3题,注意题干关键词“推力”,是指迁出的原因,B错。到三亚过

冬的老人中哈尔滨市占近一半,主要因为哈尔滨冬季寒冷漫长,不适宜老人养老,A对。我国北方其他省市大多在冬季供暖,也面临着老龄化问题,但到三亚过冬的老人相对较少,C、D错。答案:1.D2.C3.A(原创题)美国底特律市得名于连接圣克莱尔湖和伊利湖的

底特律河。该市曾经拥有185万人口,而现在已经不足70万,但近年来留在底特律的大学毕业生却增长了59%。下图为底特律市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4~6题。4.20世纪上半叶底特律人口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水陆交通便利B.粮食供应充足C.科技教育发达D.制造业的发展5.20

世纪60年代以来,底特律市人口变化特点是()A.老城人口持续下降B.大都市人口持续上升C.郊区人口出生率高于老城D.人口由老城迁往郊县6.近年来留在底特律的大学毕业生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①人才基础较好②生活成本低廉③汽车制造业回流加快④创业环境多样化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

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4题,20世纪上半叶底特律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加,吸引了美国南部的大量人口迁入,导致人口急剧增长,D对,A、C错。底特律市气候冷湿,不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B错。第5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后底特律老

城人口曲线较平直,人口变化很小,A错。20世纪70年代以来底特律大都市人口曲线较平直,B错。材料中没有显示人口出生率的有关信息,C错。20世纪50年代以来老城人口减少,大都市人口增加,据此推知人口由老城迁往郊县,D对。第6题,注意

题干限制词“大学生”,这显然不是制造业快速回流的结果,假如是汽车制造业快速回流,应该是各种职业人口都有所增长,③错。A对,B、C、D错。答案:4.D5.D6.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