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653.8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fe066951993bf8e329c1f12fa64c5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一七校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Cl-35.5Pd-106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
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B.随意排放污水,降低生产成本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提倡公共交通,减
少尾气排放【答案】B【解析】【详解】A.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A符合环保要求;B.随意排放污水,降低生产成本,会造成水体污染,B不符合环保要求;C.加强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C符合环保要求;D.提倡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可减少空气污染
,D符合环保要求;故选B。2.江津美食“酸菜鱼”闻名全国,下列制作“老坛酸菜”的流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芥菜B.装菜入坛C.加纯净水D.腌制发酵【答案】D【解析】【详解】A.清洗芥菜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选;B.装菜入坛过程没有新物
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选;C.加纯净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选;D.腌制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选;答案选D。3.江津四面山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重庆的避暑胜地,当地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是A.氧气B.氮
气C.氢气D.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A符合题意;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几乎不存在氢气,C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约占
空气体积的0.94%,含量较少,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古语有云:“五谷丰登,社稷安宁”,“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豆。“五谷”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A.油脂B.糖类C.无机盐D.蛋白质【答案】B【解析】【详解】“五谷”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
糖类;答案选B。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复合肥料:硝酸钾、碳酸氢铵、硝酸钠B.有机物:酒精、葡萄糖、碳酸钙C.碱性溶液:氨水、苏打水、肥皂水D.合成材料:塑料、尼龙、镁铝合金【答案】C【解析】【详解】A.硝酸钾中含有N、K,属于复合肥料;碳酸氢铵和硝酸钠中只含有N元素、不属于复合配料,A错误;B
.碳酸钙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C.氨水、苏打水即碳酸钠溶液、肥皂水的溶液都呈碱性,C正确;D.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D错误;故选C。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
硫酸B.称取药品C.滴加液体D.溶解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A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内称量,B错误;C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操作错误;C错误;D.量筒不能用于固体溶解,D错误。故选A。7.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钛和钛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B.钛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2C.钛原子失去电子可变为2Ti−D.钛原子质量为47.87【答案】A【解析】【详解】A.钛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则钛和钛合金都属于金属材
料,A正确;B.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也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所以钛原子中的22为质子数,B错误;C.钛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即可变2Ti+,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数
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D错误。故选:A。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B.福尔马林有防腐的作用,可以用于制作泡椒鸡爪C.生活中可以用小苏打发酵面粉制作馒头D.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
污【答案】C【解析】【详解】A.“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说明黄金很难与氧气发生燃烧,证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A错误;B.福尔马林有防腐作用,但是对人体有毒性,故不能用于制作泡椒鸡爪,故B错误;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等,故C正确;D
.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利用其乳化功能,不是溶解油污,故D错误;答案选C。9.2024年奥运会在巴黎召开,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世界上最小的五环——奥林匹克烯(1912CH)因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而得名(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林匹克烯由两个元素组成B.奥林匹克烯属于有机物C.奥林匹克烯由31个原子构成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用“个”描述,应该描述奥林匹克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B.奥林匹克烯属
于烃类,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奥林匹克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是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9:12,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121:=57:3,故D错误;答案选B。10.甲和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
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产量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C.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D.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答案】B【解析】【分析】甲物质是二氧化氮(NO2)、乙物质是一氧化碳(CO)
、丙物质是二氧化碳(CO2)、丁物质是氮气(N2)。通过图示分析可知,该反应是:2222NO+4CO=4CO+N催化剂。【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产量,A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的个数比为4:1。B正确;C.在化学反应前后,旧
分子被破坏生成新的分子,则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C错误;D.甲物质是二氧化氮,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2)=14:32=7:16,D错误。故选B。11.“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
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用火法炼镍,其原理是2C2NiO2NiCO++高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锈钢是铁的化合物B.体现了NiO的氧化性C.碳发生了氧化反应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
详解】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NiO在反应中Ni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体现了氧化性,故B正确;C.反应中C的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A。12.下列物质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的是A.2CaCl、3HNO、KClB.43NHNO、NaCl、24KSOC.23NaCO、24KSO、KClD.3KNO、4CuSO、NaCl【答案】C【解析】【分析】pH=11的溶液中存在大
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详解】A.3HNO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氢氧化钙微溶,Ca2+和OH-也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43NHNO中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三种物质
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D.氢氧根离子和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13.归纳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
的结构不同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C.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答案】C【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而是因为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故A错误;B.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大于蜡烛减少的质量,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故B错误;C.酸性溶液的pH<7,但pH<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硫酸氢钠属于盐
,但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C正确;D.相同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H2O)和氖原子(Ne),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B区别NaCl、43NHNO、3CaCO、4CuSO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测温度和观察现象C除去NaCl溶液中的2BaCl加过量23NaCO,过滤D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加入足量稀硫酸A.AB.BC.CD.D【答案】B
【解析】【详解】A.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即检验是否有碳酸钠存在,若所取样品中加入少量盐酸,则盐酸可能被氢氧化钠全部消耗、即使有碳酸钠存在也无法参与反应,则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A错误;B.分别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降低
的是NH4NO3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3CaCO不溶于水、4CuSO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C.加过量23NaCO能除去氯化钡,但多余的23NaCO是新杂质,不符合分离的要求,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无法制备硫酸铜,D错误;故选B。15.小明利用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整理出如图的反应“☆”图,图中“—”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与稀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B甲与碳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C.乙与碳反应的生成物难溶于水D.图中反应
只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能够与C反应,也能够与硫酸反应,所以甲为金属氧化物,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乙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也可以与C反应,推测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详解】A.甲(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若甲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在溶液中显示黄色,所以甲与稀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A正确;B.甲能够与C反应,也能够与硫酸反应,所以甲为金属氧化物,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
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减小,B正确;C.乙(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正确;D.图中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碳和甲(氧化铁)反应为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为化合反应,涉及3种基本反应类型,D错误。故选D。16.向一定质量23NaCO和2
4NaSO混合溶液中滴加2BaCl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时,改为滴加稀盐酸,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总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只发生反应一个反应B.b→c过程中沉淀中4BaSO的质量减小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最多同时含有3种溶质D.b、d点对应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碳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溶于酸。【详解】A.O→b段,产生
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发生2个反应,A错误;B.b→c过程中加入了稀盐酸,硫酸钡不溶于酸,不与稀盐酸反应,沉淀中BaSO4的质量不变,碳酸钡质量减少,B错误;C.O→b段,产生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滴入少量氯化钡时,Na2CO3和Na
2SO4未完全反应,又有氯化钠生成,则此时溶液中最多同时含有3种溶质,在碳酸钡恰好溶于盐酸时,溶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钠2种溶质,盐酸完全过量时,溶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钠、过量盐酸3种溶质,则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多同时含有3种溶质,C正确;D.b→d的过程中,碳酸钡
在不断滴入的盐酸中逐步溶解生成氯化钡,碳酸钡消耗完之后盐酸过量,均没有生成氯化钠,则b、d点对应溶液中NaCl的质量相等,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8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17.用化学用语填空:(1)水银_____;(2)硫酸铜溶液中
的阴离子_____;(3)医用酒精的溶质_____;(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答案】(1)Hg(2)24SO−(3)25CHOH(4)122HO−【解析】【小问1详解】水银是汞的俗称,由汞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g。【小问2详解】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根离子属
于阴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4SO−。【小问3详解】医用酒精的
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小问4详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
价表示为:122HO−18.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对长江水进行初步净化:使用装置①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2)在生活中既能消毒,又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3)图②为电解水的装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a试管收集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
__(填序号)。A.无色无味B.支持燃烧C.能够燃烧D.难溶于水【答案】(1)引流(2)煮沸(3)①.2222HO2HO+通电②.C【解析】【小问1详解】装置①是过滤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小问2详解】可溶性钙、
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加热还能消毒,故生活中既能消毒,又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小问3详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O2HO+通电,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管与负极相连,且a管气体体积约为b管气体体积2倍,则a管收集的是氢气,氢气
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气味、颜色、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故选C。19.2024年8月中旬渝昆高铁渝宜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江津北高铁站也即将投入使用,请根据问题做出
回答。(1)下列火车车身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A.合金车身B.玻璃车窗C.涤纶椅套D.塑料餐椅(2)为了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油漆的原理是_____。(3)高铁酸钠(24NaFeO)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
剂。下面是一种制备高铁酸钠的反应原理:233242FeO3NaNO4NaOH2NaFeO3NaNO2X++=++,X的化学式_____。(4)铁轨建设需要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来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5)桥梁专用钢含有锰(Mn)元素,已知锰的活动性位于镁和锌
之间,为了探究Mn、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___(填序号)。A.2CuCl溶液中加入足量锰粉后,再加入铁粉B.2FeCl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锰粉C.稀盐酸
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锰粉,最后加入铜粉D.向装有形状相同的Mn丝、Fe丝、Cu丝的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盐酸【答案】(1)CD(2)隔绝水和氧气(3)2HO(4)2323COFeO2Fe3CO++高温(5)BD【解析】【小问1详解】A.合金车
身由金属材料组成,不选;B.玻璃车窗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不选;C.涤纶椅套由有机合成材料组成,选;D.塑料餐椅由有机合成材料组成,选;选CD【小问2详解】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为了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油漆的原理是:
隔绝水和氧气。【小问3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233242FeO3NaNO4NaOH2NaFeO3NaNO2X++=++中,等号左右两边分别有2Fe、7Na、3N、16O、4H,则X的化学式为H2O。【小问4详解】工业上用CO在高温下还原赤铁矿来冶炼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2323COFeO2Fe3CO+=+高温。【小问5详解】已知锰的活动性位于镁和锌之间,为了探究Mn、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A.2CuCl溶液中加入足量锰粉后,若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生成铜和氯化锰、锰比铜活泼,再
加入铁粉,铁无法置换出锰,说明锰比铁活泼,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选;B.2FeCl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无变化,说明铁比铜活泼,再加入锰粉,锰置换出了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锰比铁活泼,选;C.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
后,有气泡生成,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再加入锰粉,在锰的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说明锰比铁活泼,若加的锰足量,则所得为氯化锰溶液,最后加入铜粉无反应,说明锰比铜活泼,无法验证铁与铜的活泼性,不选;D.向装有形状相同的Mn丝、Fe丝、Cu丝的三支
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盐酸,锰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铁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锰排在氢前,且锰比铁活泼,铜丝表面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锰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
活动性大于铜,选。故选BD。20.如图是甲、乙、内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物质在_____℃时溶解度相等;(2)3t℃时,把30克甲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g。(3)3
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降温到1t℃,所含溶剂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1t℃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
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丙对应的物质可能为气体或者氢氧化钙D.2t℃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温度到1t℃(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W、2W、3W,则:213WWW=【答案】(1)2t(2)75(3)丙>乙>甲(4)C【解析】【小问1详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
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在2t℃时溶解度相等。【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3t℃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把30克甲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5g
甲物质,所得溶液质量是50g+25g=75g。【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3t℃时,溶解度:甲>乙>丙,则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丙,降温到1t℃,溶剂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则所含溶剂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丙>乙>甲。【小问4详解】A.甲溶
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A错误;B.1t℃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温度下,等质量的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选项
中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质质量,B错误;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丙对应的物质可能为气体或者氢氧化钙,C正确;D.2t℃时,将甲、乙、丙三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温度到1t℃(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W、2W、3W,降低温度,甲、乙的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变为1t℃的饱和溶液,1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即12WW,降低温度,丙的溶解度变大,变为1t℃的不饱和溶
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t℃甲的溶解度大于2t℃丙的溶解度,则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丙,即213WWW,D错误;故选C。21.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
了原料的利用率,其工业流程大致如图:(1)上述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空气、焦炭、水、二氧化碳、_____等;(2)上述流程中,已知步骤⑤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则步骤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⑤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4)上述流程中,“一种氮肥”的化学式是_____。【答案】(1)氯化钠饱和溶液(2)323222NaHCONaCΔOHOCO++(3)二氧化碳、水(4)4NHCl【解析】【分析】液态空气分离出氮气,焦炭和水蒸气
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合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饱和食盐水中通氨气到饱和、继续通过量二氧化碳则可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反应为32243NaCl+NH+CO+HO=NHCl+NaHCO,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晶体,发生2NaHCO3
Δ=Na2CO3+CO2↑+H2O,即得产品碳酸钠,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过滤所得母液含碳酸氢钠、氯化铵,可用于生产一种氮肥:氯化铵。母液可循环利用。【小问1详解】由侯氏制碱法的工业流程图,用到的原料有空气、焦炭、水、二氧化碳、氯化钠饱和溶液等;小问2详解】步骤⑤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即碳酸氢钠固体加
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3222NaHCONaCΔOHOCO++;【小问3详解】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由侯氏制碱法的工业流程图,则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水;【小问4详解】二氧化碳与氨气、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氮肥
和碳酸氢钠,由质量守恒定律,该氮肥应是氯化铵,其化学式为:NH4Cl。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2.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内容,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2)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
_。若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B中使用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锥形瓶(2)①.232MnO2KClO2KCl3O+②.形成液封,节约药品【(3)①.3222CaCO2HClCaClHOCO+=++②.偏小【解析】【小问1详解】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小问2详解】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属于固体
加热制气体,采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加热分解得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32MnO2KClO2KCl3O+;若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B中采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小问3详解】实验室采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2HClCaClHOCO+=++,若E中无植物油,部分CO2会溶解在水中,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2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如图1所示,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分
别盛放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向两试管中滴加稀盐酸。(1)请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待充分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如图2所示,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可推断出,两试管中的物质混合前,A试管中的溶液呈__
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3)某小组同学对烧杯中充分反应的混合体系进行过滤,对滤液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分析与推理:①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提出问题:②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猜想与假设:
猜想1:溶质为NaCl猜想2:溶质为NaCl、2BaCl猜想3:溶质为NaCl、HCl猜想4: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讨论与交流:③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一定不正确;验证与探究:④取少量滤液于洁净试管中,只需加入一种试剂就可直接论证三种猜想,这种试剂的名
称为_____。现象与结论:观察到没有明显现象产生,则证明猜想1正确。【答案】(1)()2222HClBaOHBaCl2HO+=+(2)碱性(3)①.2233BaClNaCOBaCO2NaCl=++②.NaCl、23N
aCO③.3④.稀硫酸【解析】【分析】待充分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和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碳酸钠有剩余,B中盐酸有剩余,混合前A中溶质为碳酸钠、氯化钠,B中溶质为氯化钡、盐酸;混合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将盐酸完全反应掉,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小问1详解】B试管发生的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222HClBaOHBaCl2HO+=+;【小问2详解】待充分反应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
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和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碳酸钠有剩余,B中盐酸有剩余,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试管A碱性;【小问3详解】①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A中剩余的碳酸钠与B中生成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2233BaCl+NaCO
BaCO+2NaCl=;②由于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所以滤液中不含盐酸,反应过程中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盐酸完全反应掉,再与氯化钡反应,反应可能恰好完全,也可能某一物质剩余,结合其它猜想,故作出
猜想4:溶质为:NaCl、Na2CO3;③结合上面分析可知,滤液中不含盐酸,所以猜想3不成立;④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向滤液中滴入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猜想4成立;若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氯化
钡,猜想2成立;若无现象,说明两者都没有剩余,则猜想1成立,故这种试剂的名称为硫酸。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4.CO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因其无色无味不易被人察觉。2PdCl溶液可用于检验CO的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OP
dClHOCO2HClPd++=++,向124.4g某浓度的2PdCl溶液中通入5.6gCO气体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1)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__。(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__。(3)将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计算需加入水的质量_______。【答案】(1)21.2g(2)14.6%(3)192g【解析】【小问1详解】设生成沉淀质量为x、生成2CO质量质量为y
、生成HCl质量为z。222COPdClHO=CO2HCl.2847P3d564g106yzx++++285.6g44y=,得8.8gy=,285.6g73z=,得14.6gz=,285.6g106x=得21.2gx=,则产生沉淀的质量为21.2g。【小问2详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14.6g100%14.6%124.4g5.6g8.8g21.2g=+−−【小问3详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前溶液为124.4g5.6g8.8g21.2g=100g+−−,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4.6g5%10
0g19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