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8)页,605.34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f0cbcec2522aad353415a55dbc76b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滁州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粪便DNA标记重捕
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来确定种群的密度。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物种的粪便数据中,随机选取某一粪便进行DNA检测(某个体),再将该区域获得的该物种粪便进行DNA检测,统计“某个体”的数量,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降雨、降雪等过程会
影响粪便DNA标记重捕法的调查结果B.用粪便DNA法辨别不同个体时需要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C.粪便中的DNA来自于动物消化道脱落的细胞,结果更准确可信D.粪便DNA标记法可用于调查警觉性高,不易被人类观察
到的兽类种群密度2.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和丙三个种群,某研究小组统计了这三个种群近30年的种群数量,并绘制了λ(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值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种群乙的数量增长
曲线为“S”形曲线B.在B点时,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可能为K/2C.第30年时,种群甲的种群数量比种群丙的种群数量多D.在30年之后,只有乙种群才能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3.在我国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的水椰,其种子较重,常掉落在母树周围形成水椰丛生的纯林,水椰也可与红树树种混合生长形成红树湿
地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水椰种群密度时应在母树周围取样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唯一因素C.水椰与红树树种根系深度不同,不能体现红树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D.红树湿地群落植物的垂直结构为
该地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生物兴趣研究小组从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物种类乌鳢河虾鲫鱼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鲫鱼、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90%、河虾10%)小球藻A
.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包含5条食物链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均需沿食物链进行C.若鲫鱼突然被大量捕捞,则短期内水蚤数量会上升D.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河虾、鲫鱼、乌鳢5.生活污水排放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人们以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相结合的方法对太湖富
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加快太湖生态系统的修复,可大量引进适应能力强的外地物种B.号召渔民停止捕鱼的同时还要考虑渔民的生活问题,体现了协调原理C.定期收割过量繁殖的沉水植物和
浮水植物可避免个体死亡后导致水体缺氧D.以降低水体污染物和增加溶氧量的方式改善太湖生物生存环境,体现了整体原理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N1、N2、N3表示分解者固定或同化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图中A表示“未利用”,该部分能量可能最终流向分解者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变的情况下,若N2/N1的值越大,则说明消费者从生产者中固定的能量越多D.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还田可促进植物吸收利用有机物,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7.2023年5月2
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高于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C.核污水入海会污染海洋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建立动植物园对濒危生物进行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8.
霉豆腐是利用霉菌将豆腐发酵腌制而成的豆制食品,被誉为“东方奶酪”。苏州的腐乳呈黄白色,口味细腻;北京的腐乳呈红色,略带甜味;四川的腐乳则香辣油润。下列有关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有酵母菌、曲霉和毛霉等
B.毛霉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C.发酵过程中豆腐坯上长出的“白毛”为毛霉的直立菌丝D.各地腐乳的色泽风味各不相同是因为腌制过程中添加的香辛料不同导致9.“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
枣酒的赞赏,枣酒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以红枣为原料酿成的枣酒汁稠粘手、香甜醇美,酿造技术流传至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鲜的枣采摘下来后需蒸熟才能酿酒B.酿酒过程中容器中需装满枣并压实C.枣酒发酵的菌种来源于枣表面的野生酵母菌D.酿酒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10.下列
关于实验室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室、超净工作台可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B.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物消毒法C.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灭菌处理后再丢弃D.金属接种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层灼烧灭菌11.
餐余垃圾的处理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为筛选出对抗生素有抗性且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小组将餐余垃圾粉碎后,加入装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成餐余垃圾浸出液,筛选过程如图所示,①~⑤为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X培养基是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并添加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B
.与X培养基相比,Y培养基中不含碘液和琼脂C.餐余垃圾浸出液在接种前通常需要先灭菌再进行梯度稀释D.②~⑤均为淀粉分解菌,其中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是⑤12.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以及密闭式发酵罐的设计成功,使人们能够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从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
是()A.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罐和培养基均需要严格灭菌B.发酵条件既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C.可以通过向发酵罐输入冷却水来调节发酵过程的温度D.传统发酵技术的菌种来源于自然界筛选,发酵工程菌种只来源
于诱变育种13.植物组织培养包含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脱分化是指使植物细胞失去分化能力的过程B.再分化指已分化的细胞直接分化为其他细胞的过程C.脱分化不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再分化需要添加植物激素D.脱分化的结果是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能形成胚状体14.研究人员以白菜(
2n=20)和甘蓝(2n=18)为材料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杂种植物,并对两种亲本和某个融合植株(待检测植株)进行体细胞DNA含量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未进行细胞分裂的白菜体细胞中DNA相对含量约为60B.植
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生成新的细胞壁C.待检测植株是由白菜—白菜细胞融合发育而来D.白菜—甘蓝融合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应为38条15.马铃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开花后20天左右块茎增长速度最快。研究人员发现马铃薯脱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与外植体的
大小有关,结果如图所示。佰分率/%下列关于植物繁殖及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的A.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B.选择马铃薯植株茎尖的原因是茎尖病毒极少C.茎尖大小0.27mm进行脱毒苗培育较合适D.不
能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马铃薯的新植株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中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在相同的培养液和培养环境中培养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酵
母菌在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为___________(不考虑代谢产物的影响),图中t₂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不同,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t1时曲线a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b种群
增长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刻曲线a种内竞争的强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b种内竞争的强度。(3)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估算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某同学进行的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
释,用无菌吸管吸取上层溶液滴在计数板上,后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①有同学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存在两处错误,正确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为的②若进行正确步骤观察到计数室(规格为25×16)的四边及中间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个。若想要只计数计数室内活的酵母菌,可以用___________染液处理计数室内的酵母菌。17.中国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是外来入侵物种。刚羽化的松
墨天牛会分泌信息素吸引松材线虫进入天牛气管,在天牛气管中的松材线虫能释放信息素,加速天牛羽化,缩短天牛从幼虫发育到成虫所需时间,进而提高松墨天牛数量,同时松材线虫借助松墨天牛会更容易入侵到松树中。科研人员探究了线虫入侵,过程与结果见图1和图2.回答下
列问题:(1)松材线虫与松树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分泌的信息素属于______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2)单一松树接种3次松材线虫时,松材线虫对______(填松树种群)危害更大,松材线虫在不同松树间转移时,繁殖能力________(填“上升
”或“下降”)。(3)图3是入侵到我国的松材线虫(中国线虫)与北美线虫中国线虫北美线虫的雌雄性别比,据此推测松材线虫成功入侵我国的原因是______提出一点防治松材线虫的方法______。18.红酸汤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三天不
吃酸,走路打蹿蹿”,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红酸汤的喜爱。红酸汤富含有机酸和益生菌,有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传统制作方法是选取鲜红成熟的野生番茄和红辣椒,去蒂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粉碎后装入干净的泡菜坛中,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糯米稀饭,之后加入适量的盐、白酒和生姜等,加盖
灌满坛沿水,密闭发酵一段时间后即可取用。回答下列问题:(1)红酸汤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生物,坛沿加水和密闭发酵说明微生物的呼吸类型为_______
。写出导致红酸汤发酸的相关反应式是_______。(2)装坛时加入适量的糯米稀饭的目的是_______,加入适量的盐、白酒和生姜的作用是______。(3)为了防止制作失败,有人建议往坛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你认为该建议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
______。(4)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对红酸汤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结果,据图说明取用红酸汤的最佳时间,并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19.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只有40%~60%能被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利用,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将
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不能发生这种反应,而是在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科研人员想从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用于分解农
作物秸秆,实验过程如下:①取样→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接种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⑤挑选菌落(1)步骤②中的选择培养基该如何设置才能发挥筛选作用____。(2)选择培养后若要进行计数,除了本实验的方法外还有____,该方法统计的菌数往往____(填“偏大
”或“偏小”),原因是____。(3)步骤③梯度稀释时,每个稀释梯度下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统计三个平板上菌落平均数,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个梯度下还需要设置一个____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做空白对照。(4
)与步骤②所用的选择培养基相比,步骤④的鉴别培养基中应额外加入的物质有____,步骤⑤应选择____的菌落即为纤维素分解菌。20.草莓芳香多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某科研团队用含有不同植
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下表(诱导率=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及结果123456789106-BA(mg·L-1)1NAA(mg·L-1)0.050.10.2030.5—————2,4-D(mg·L-1
)—————0.050.10.20.30.5不定芽诱导率(%)68757769598192837061(1)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利用了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的原理,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茎尖进行消毒处理,其具体过程为将冲洗后的
外植体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2)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在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过程中,应选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____________,且对
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6-BA属于______(填植物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3)若要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探究6-BA与NA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诱导草莓茎尖形成
不定根的影响,其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