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4.125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docx,共(6)页,34.1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ee31d67255a46b8d3bb3360a3a004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南高三期中)《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这()A.揭示了鸦

片战争的败因B.说明各界对条约内容漠不关心C.反映了国人的愚昧无知D.表明晚清仍具有“天朝上国”观念2.(2023山东枣庄二模)1859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对此,清政府解释海河既为中国领河,

中国自有设防权。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近代海防兴起C.闭关自守不断强化D.主权观念萌发3.1842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50卷,“夷之长技”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之后他将其扩充到100卷,增加了西方

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A.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B.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C.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真正败因D.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4.(2023广东湛江一模)1885年

,盛宣怀改组轮船招商局,颁布“用人十条”,取消了招商局内部事务由众商会议协商的条款,规定招商局督办由北洋大臣专派,招商局人事任命、重大公事,皆需向北洋大臣请示。这一改组对轮船招商局的影响是()A.洋务派的影响力大大增强B.官股所占比例明显上升C.官商勾结影响了企业效率D.经营管理

呈官僚化趋势5.(2023河北唐山一模)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缓解财政危机,被迫允许地方政府铸造大钱(大面额铜钱),由此带来了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的趋势。这说明此时()A.地方割据兴起B.通货膨胀加剧C.民族危机严重D.传统

秩序失衡6.下表是晚清时期在华开设较早的几家外资银行。这反映了()行名国别总行所在地在华分支机构丽如银行英国伦敦(1845年)1845年,设香港分行,设广州分理处有利银行英国伦敦1854年,设上海代理处麦加利银行英国伦敦1858年,设上海分行法兰西银行法国巴黎1860年,设上海代理处汇丰

银行英国中国香港1865年,设上海分行A.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B.英法紧密合作扩张在华势力C.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D.中国商业经营形式发生变化7.(2023河北沧州一模)中法战争期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如法国“犹不从,则示以战,照《万国公法》,闭关绝约,撤回

彼此公使、领事,照会有约各国,告以暂与决战,法人虽强,当亦不敢违诸国公论,或可不战仍归于好”。据此可知,左宗棠主张()A.通过“闭关绝约”以对抗法国B.以战争形式对抗法国的侵略C.运用国际法抵制法国的侵略D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中法冲突8.(2023湖南益阳期末)1894年夏,中日关系恶化,朝廷选帅备战。淮系刘铭传为首选,李鸿章五次电请刘铭传,终是“和局可成,病重不出”;朝廷次选湘系刘锦棠,但遭李鸿章拒绝;8月下旬朝廷任命淮系的叶志超为帅,前敌诸将不服,旁观者也感慨:

“可笑之至!”据此可推知()A.清朝国力的衰微B.派系之争殃及国家安危C.李鸿章专权恣肆D.将帅矛盾埋下失败隐患9.(2023湖南长沙一模)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

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10.(2023福建莆田二模)1890年至1894年,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1.4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亿

多海关两。而1895年至1900年,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2.1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5亿多海关两。这种变化()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突出了西方资本输出的需求C.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D.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

产11.(2023广东名校一模)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A.清政府固守传

统经济政策B.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C.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D.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12.(2023福建莆田二模)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

入立储事务。这说明()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13.(2023湖南怀化期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种“灭洋”是全方位的,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

A.深受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B.源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是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的自觉行动14.“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

反映了()A.天津市的经济日益得到发展B.城市往往沿线路呈对称发展C.天津市的发展缺乏科学规划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格局15.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

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16.(2023山东聊城一模)1911

年,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成立医学堂,重点研究流行传染性疾病,并决定将传统的奏折上报形式改为电报,规定“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这些举措()A.建立了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B.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C.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D.意在提升政

府的行政效率二、非选择题17.(2023广东梅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交通和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清政府迫切需要创办电报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在朝廷的支持下,直隶总督李鸿章在1877年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

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1880年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之后还开设了电报学堂,中国近代电信事业也由此开始。1881年11月,随着津沪电报线开通,中国第一条电报干线形成。此后历经近十年建设,形成了连通江苏、浙江

、福建和广东四省的沪粤线,上海至汉口的“长江电线”,汉口经四川到云南蒙自的第四条干线和保定经太原、西安、兰州到嘉峪关的陕甘电报线等五大通信干线。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除西藏等少数边陲地区外,大部分省和重要商业城市都已通电报,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电信网。——摘编自邓

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等材料二近代中国面临西学冲击,中国向何处去?很多读书人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说:“英国电报设于王家,商民欲通信者收其费,岁以所入济局用,往往致赢……普、法构兵,普人行军处遍设电线,而尽毁法人所设,遂以败法。盖兵贵神速

,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莫电线若矣……夫轮船、枪炮等物,中国仿行有年,损益犹或参半,电报则有益无损,何不一试之耶?”进一步考察其立论基础,其中“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出《汉

书》,皆为中国之历史智慧。一份1896年的报纸云:“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举之神主牌……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事实上,即便是到了民国年间,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者仍是常事。这说明,现代文化在中国

的成长必将是渐进的、缓慢的乃至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摘自夏维奇《电报的引入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电信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以下一个问题作答:①以郑观应论电报为例,说明近代中国人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是“回头看

与向外看并存”的。②结合清末电报事业的发展,说明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是渐进的过程。18.(2023广东汕头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全集》第一卷变法通议(1892—1898)第二卷瓜分危言(1899—1901)第三卷新民说(1902)第四卷新大陆游记(1902—1903)第五

卷开明专制论(1904—1905)第六卷王荆公(1905—1910)第七卷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1911)第八卷新中国建设问题(1910—1912)第九卷伤心之言(1912—1915)第十卷欧游心影录(1916—1920)第十一卷墨子学案(1920—192

1)第十二卷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第十三卷翻译文学与佛典(1920—1924)第十四卷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1925)第十五卷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第十六卷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3—1927)第十七

卷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6—1928)——据《梁启超全集》(注:“王荆公”即王安石。)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拟定一个论题,撰写一篇关于梁启超思想述评的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第五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D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不愿意公布《南京条约》是因为条约严重冲击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地位,D项正确;清政府刻意隐瞒条约内容,与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无关,

排除A项;正是因为认识到条约内容冲击了其统治,清王朝才不愿意公布条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国人对条约的态度,无法得知国人的认知水平,C项错误。2.D据材料可知,对于僧格林沁狙击英法军队,清政府的解释是海河是中国的领河,清政府对其

有设防权,说明主权观念萌发,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官员对外来侵略的抗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的主权思想,不是“海防”,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闭关自守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排除C项。3.B根据材料“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可

知魏源意识到了中西方制度的差异,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而不是以此改造中国,A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鸦片战争败因的信息,C项错误;维新派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改革,D项错误。4.D据材料可知,改组后,政府强化了对轮船招商局的控制,经营管理呈现官僚化趋势,故选D

项;A项不属于对轮船招商局的影响,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轮船招商局的管理制度,并不涉及股份的变化,排除B项;北洋大臣管理权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官商勾结,C项错误。5.D材料中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铸钱导致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可知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体现了传统

秩序失衡,故选D项;材料只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不能说明地方割据兴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通货膨胀的问题,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体现,排除C项。6.D从材料中看,从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60年代,

英法两国在中国设立银行,说明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式,故选D项;这些银行是外资银行,不属于中国金融企业,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英法两国在中国分别建立银行,没有体现英法合作,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7.C据

材料可知,左宗棠主张运用国际法来应对法国的侵略,将希望寄托于“公论”,故选C项;左宗棠认为“闭关绝约”仅仅是迫使法国和谈的手段,左宗棠并不主张以战争的形式对抗法国,但是,左宗棠也认识到战争手段的准备是必要的,A、B

、D三项错误。8.B据题干可知,在当时军队统帅人选问题上,李鸿章极力举荐淮系人员,而所任淮系的叶志超又为前敌诸将所不服,由此可知清廷的派系斗争成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故选B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朝国力有所增强,排除A项;“李

鸿章专权”不符合史实,当时清廷最终决策权在慈禧太后,排除C项;“将帅矛盾”不符合题意,题干侧重“淮系”“湘系”间存在矛盾,排除D项。9.C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所述

,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项。10.D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清朝的进出口大量增加,城乡手工业产品无法与西方工业产品竞争,加速了其破产的速度,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

除A项;材料中数据为进出口货物的总值,体现的是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的程度加深,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11.C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推广新式农机具缺乏配套的动力机械和使用这些机械的专业人才,说明中国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而不是清政府固守传统经济政策,故选C项

,A项错误;改革的失败说明清政府的经济模式没有改变,B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已经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排除D项。12.A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民间社会反应强烈”反映了民间社会对于清政府决策的不满,“列强则介入立储事

务”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决策的干预,这些都体现出清廷统治危机的加剧,故选A项。13.B“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体现了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的现象,这一点说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

选B项。14.D根据材料可知,天津的发展是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展开的,即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格局,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呈现“对称发展”,排除B项;天津

市的空间布局与交通发展相一致,有一定的合理性,并非缺乏科学规划,排除C项。15.B北洋大学堂是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其毕业生与选官相联系,体现了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B项正确。此类官吏选拔不同于科举考试,A项错误。

北洋政府统治的基础是封建经济和封建军阀,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16.C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但是,距离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尚有不小的距离,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介绍这些防疫措施的效果,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意在控制疫情,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7.参考答案(1)原因: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民族危机加深之际清政府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的需要;电报学堂的开设培养了大量人才;电报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巨大优势。(2)问题①:郑观应以英国电报事业为例说明

电报的经济价值,用普法战争电线电报的作用说明电报的军事价值,主张在中国引进试用电报。其立论基础是古代中国历史智慧,主张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②:清末有识之士如郑观应等认识到电报的经

济军事价值,力主引进电报通信,清末全国电报网初步形成。但这个过程中也有人因封建迷信思想而阻挠电报发展,不少乡民仍不知电报为何物,发展极不平衡。18.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梁启超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述评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维新变法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撰写了《变法通议》《瓜分危言》《新民说》等作品,宣传维新思想和民权学说,反映了当时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思想潮流。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

实行专制统治,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资本主义造成巨大冲击,梁启超撰写《伤心之言》《欧游心影录》,对中国社会现状和西方制度进行批判反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此时,梁启超思想

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反映。示例二论题:变法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述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试图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运动的核心是进行制度变革,建立君主立

宪制。梁启超在这一时期撰写了《变法通议》《开明专制论》等,主张变法,实行开明君主制;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改革,梁启超撰写《王荆公》,其主要意图也是鼓吹变法。《梁启超全集》中涉及政治的著作大多以变法为核心,体现了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制度变革的特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