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13)页,168.3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e2b3c01fe4bb21b51f660ab1d1da8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仁寿一中南校区高2024届理科综合期末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
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
致死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①
: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中原本为AA:Aa:aa=1:2:1,因此推测AA致死;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原本为BB:Bb:bb=1:2:1,因此推测BB致死。
【详解】A、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中原本为AA:Aa:aa=1:2:1,因此推测AA致死;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原
本为BB:Bb:bb=1:2:1,因此推测BB致死,A正确;B、实验①中亲本为宽叶矮茎,且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C、由于AA和BB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
基因型为AaBb,C正确;D、将宽叶高茎植株AaBb进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原本的9:3:3:1剩下4:2:2:1,其中只有窄叶矮茎的植株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故选D。2.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
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
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题干分析可知,全抗植株是A1A1,A1A2,A1a,抗性植株A2A2或者A2a,易感植株是aa。【详解】A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有六种交配情况:A1A1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是全抗植株;A1A
2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2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A错误,D正确;B、抗性植株A2A2或者A2a与易感植株aa交配,后代全为抗性,或者为抗性:易感=1:1,
B正确C、全抗与易感植株交,若如果是A1A1与aa,后代全为全抗,若是A1A2与a,后代为全抗:抗性=1:1,若是A1a与aa,后代为全抗:易感=1:1,C正确。故选A。3.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
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
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
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
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故选C。4.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关于基因型为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
性染色体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两种基因型D.该蝗虫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
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雄性蝗虫体内只有一条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雄性蝗虫细胞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A正确;B、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雄蝗虫的性染色体为X和O,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只有1个含有X染色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B正确;C、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离,若不考虑变异,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次级精母细胞,两种基因型,但该个体有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四种基因型,C错误;D、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
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个体产生的精子类型为AO、aO、AXR、aXR,D正确。故选C。5.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
∶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
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的说法错误的是()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二倍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属于测交;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则星眼为显性性状,且星眼基因纯合致死,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
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可知缺刻翅为显性性状,正常翅为隐性性状,且缺刻翅雄果蝇致死,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
则雌蝇中没有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详解】A、亲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星眼正常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则F1中星眼缺刻翅果蝇(只有雌蝇,基因型为AaXBXb,比例为2/3×1/3=2/9)与圆眼正常翅果蝇(1/9aaXbXb、1/9aaXbY)数/量相等,A正确;B、雌
果蝇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XbXb,在雌果蝇中所占比例为1/3×1/2=1/6,B正确;C、由于缺刻翅雄果蝇致死,故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2倍,C正确;D、F1中XBXb∶XbXb∶XbY=1∶1∶1,则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频率为1/(2×2+1)=1/5,D错误。故选D。6.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的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
【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
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
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
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7.图甲为某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模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体内
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1)图甲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2)图乙中Ⅱ阶段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行为变化主要有_____(写出三点)。(3)图乙含同源染色体是_____阶段。白色的直方图代表_____数量。的(4)图丙中
最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过程是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条染色体。【答案】(1)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①.Ⅰ、Ⅱ②.细胞(4)①.④→⑤②.8【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为某动物
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②细胞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动物,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均等分裂,且没有同源染色体,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⑤细胞为卵细
胞或极体。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模式图,细胞从Ⅰ到IV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减半,该过程是减数分裂。分析图丙:图丙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①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时期为减数第二
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④为卵细胞或极体,④→⑤过程为受精作用,⑤为受精卵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⑥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⑦为子细胞。【小问1详解】图甲中细胞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
次分裂前期,由于细胞②不均等分裂,该个体是雌性个体故细胞③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小问2详解】图乙中Ⅱ阶段的过程中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该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行为变化主要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彼此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小问3详解】图乙细胞从I到IV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减半,该过程是减数分裂,Ⅰ细胞染色体和DNA数相等,与Ⅱ相比DNA数目没有加倍,所以Ⅰ细胞是卵原细胞;Ⅱ细胞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为初级卵母细胞;Ⅲ细胞与Ⅱ细胞相比细胞加倍,染色
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减半,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Ⅳ与Ⅲ比细胞数目加倍,染色体和DNA都减半,为卵细胞或极体,所以含同源染色体是Ⅰ、Ⅱ,白色的直方图的变化为1→2→4只能表示细胞数目。【小问4详解】图丙中④
→⑤表示精卵细胞融合的受精作用,最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如④细胞所示。8.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
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F
2表现型及分离比①甲×丙不成熟不成熟:成熟=3:1②乙×丙成熟成熟:不成熟=3:1③甲×乙不成熟不成熟:成熟=13:3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_
____。(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答
案】(1)DNA分子上发生碱基的增添、替换、缺失导致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2)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3)①.AABB、aabb②.aaBB和aaBb③.3/13【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上发生碱基的增添、替换、缺失导致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小问2详解】甲与丙杂交的F1为不成熟,子二代不成熟:成熟=3:1,所以甲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显性,乙与丙杂交的F1为成熟,子二代成熟:不成熟=3:1,所以乙的不
成熟相对于成熟为隐性。即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故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小问3详解】由于甲的不成熟为显性,且丙为aaBB,所以甲是AABB;乙的不成熟为隐性,所以乙为aabb;则实验③的F1为AaBb,F2中成熟个体为aaB_,包括aaBB和aa
Bb,不成熟个体占1-(1/4)×(3/4)=13/16;而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3/16,所以不成熟中的纯合子占3/13。9.如图所示为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及物
质名称),基因和b的关系是________。(2)遗传物质主要载体是________(填字母及物质名称),基因和a的关系是______。(3)c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__,b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_(填字母)。(4)如果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上,则
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这就是__________。这种遗传方式既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又有特殊性。(5)b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若其中的(A+T)/(G+C)=0.25,则G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其中一条单链中(
A+T)/(G+C)=________。【答案】(1)①.b(DNA)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①.a染色体②.基因在a上呈线性排列(3)①.c是组成b的基本单位②.d、e、f(4)①.性染色体②.伴性遗传
③.基因分离(5)①.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②.40%③.0.25【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图,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b为DNA,c为脱氧核苷酸;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a为染色体,h为蛋白质;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因此d、e
、f为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g为C、H、O、N、P。【小问1详解】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b(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小问2详解】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a(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a(染色体)上呈线性排的列。【小问3详
解】c为核苷酸,b为DNA,c是组成b的基本单位,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d、e、f(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小问4详解】如果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这种遗传方式既遵循基因分
离定律,又有特殊性。【小问5详解】b(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C=G,若其中的(A+T)/(G+C)=1/4,则G+C=4/5,由于G=C,则G占总碱基数的比例=4/5÷2=2/5=40%;DNA分子的
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即该DNA分子中(A+T)/(G+C)=0.25,则其中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也为0.25。10.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
回答下列问题:(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
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
_。(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
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氨基酸密码子色氨酸UGG谷氨酸GAAGAG酪氨酸UACUAU组氨酸CAUCAC【答案】①.rRNA②.tRNA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
细胞质⑥.细胞核⑦.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⑧.UAUGAGCACUGG【解析】【分析】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场所:核糖体。3、条件:①模板:mRNA;②原料:氨基酸;③酶;④能量;⑤tRNA4、结
果: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蛋白质。【详解】(1)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外,还需要核酸分子有组成核糖体的rRNA和运输氨基酸的tRNA。(2)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后需进入细胞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RNA
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细胞核用于合成RNA。(3)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部分密码子表可知,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由于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
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则形成的编码序列为UAUGAGCACUGG。【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密码子的相关知识,结合实例准确答题。11.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常需要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蛋白质。某同学用凝胶色谱法从某种生
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甲、乙、丙3种蛋白质,并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的的(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_____(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2个条带,其原因是_____。(3)凝胶色
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_____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据图判断,甲、乙、丙3种蛋白质中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4)假设甲、乙、丙为3种酶,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____
_(答出1点即可)条件下保存。【答案】(1)从上向下(2)丙由两条肽链组成(3)①.相对分子质量②.丙③.乙(4)低温【解析】【分析】1.样品纯化的目的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除去;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
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2.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
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
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小问1详解】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电泳时,分子质量越大,迁移距离越小,根据题中给出甲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故甲的迁移距离相对乙
较小,可判断出迁移方向是从上到下。【小问2详解】题中给出甲、乙均由一条肽链构成,图示凝胶电泳时甲、乙分别出现1个条带,故丙出现2个条带,说明丙是由2条肽链构成。【小问3详解】凝胶色谱法主要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来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只能进入孔
径较大的凝胶孔隙内,故移动距离较短,会先被洗脱出来,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移动距离较长,会后被洗脱出来。据图判断,丙的分子质量最大,最先被洗脱出来,乙的分子质量最小,最后被洗脱出来。【小问4详
解】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酶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