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专用,必修1第1_4课)(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4第1~4课】(北京专用).docx,共(10)页,34.01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e0713ee9d1b208cb6af861acdeb74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北京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1全册。4.难度系数:0.7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在对三星村
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玉器、石器、陶器、骨器以及碳化稻。其中,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云雷纹豆和带骨瑁、骨镦的石钺。据此可以推测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最有可能的是()①生产工具改进推动经济生活转向生
产性经济②开始出现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③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④生产工具、牲畜、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9世纪初,面对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资产阶级学者竭力掩饰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
矛盾和种种弊端,为剥削的存在辩护,为资本主义的存在辩护,大肆宣扬私有制自人类出现起就已经存在,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下列说法能够反驳这一观点的是()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
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原始社会末期,由部落联盟演化出的最早的国家才开始出现④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存在将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经过碳-14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①私有制
确立和贫富分化加剧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③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氏族大事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对诗中现
象理解正确的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③封建社会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④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缓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3年12月,汉文帝的
地下苑囿(即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霸陵和南陵周围的大型外藏坑中出土了各类陶俑、陶器、铁器、铜器、金银器、马骨等大量汉代珍贵文物。下列关于汉文帝时期说法正确的是()①地
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农民②农民有少量土地和生产积极性③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
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说明这一理论()①目的是从经济角度指明资本家如何创造价值②通过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③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④解决了无产阶级如何进行阶级斗争的问题A.①
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近年来
,英国各地罢工活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这场危机表面上由通胀高企导致的实际工资缩水引起,实际上却是英国社会不平等持续加剧的结果折射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社会现实。这场危机()①总根源在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②要
想被彻底破解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③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表现④预示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指日可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
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生产的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④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消费意识有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
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资产阶
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并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②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③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④资本主义社
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
,都联合起来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开篇的第一句话中,把共产主义比作“幽灵”,对“幽灵”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它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演变的必然趋势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它“游荡”的根本原因③十月革命是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早
尝试④它曾被旧欧洲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茶馆》中,秦仲义是维新变法后出现的民族资本家,他企图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工厂被当作“逆产”没收。以他为代表的各阶层之所以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们()①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
正的敌人斗②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没有提出自己的方案火强赣紧曲百强员③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持久的群众运动年④人数太少,分布太广,不能集中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两者所属的革命范畴和结果相同②两者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前途相同③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④两
者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023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在青年成长、思想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校团委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举办学习讨论会。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有了主心骨②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
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18.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开创了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19.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回顾共建“一带兴路”10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这说明()①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我国实行
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④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农村土地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
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到现在的“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这一变革()①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④从根本上变革了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202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
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说明()①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中国共产党就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领导
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
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激发活力、增添动力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党的二十大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①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完全不同②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先进性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回答了时代
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解决一切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中国梦同世界梦息息相通③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实现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26.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十四个坚持”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四梁八柱”③“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成就和经验④三者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构成了系统全面、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文化层面的内容B.“十个明确”的内容C
.“十四个坚持”的内容D.政治层面的内容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落实这一思想,应()①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统筹布局,使全国各地同步推进现代化发展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梦想以永葆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立时代之巅、展真理之旗、扬复兴之帆,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实现强国复兴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最为核心
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三个方面成就”③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把握了时代脉搏,科学地回答了时代课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0.新时代,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①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再版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④中
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此时,古老的中国正遭遇大变局。诞生在当时环境下的党,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自己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结合材料,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
首创精神寻找三条注脚。(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材料一这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
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6分)材料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24年6月,《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通道,让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引领中国经济活力迸发;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擦亮民主法治的底色;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正是因为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锚定改革总目标,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才
形成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开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4分)材料三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
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
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所学,谈谈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
8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文脉传承、文明交融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文
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6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我国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