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第11课时 压强(可编辑word).docx,共(24)页,1.19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dd3ffee22f5f3f8b2da9ef27efed0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1课时压强夯基提能作业A组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8四川成都A,6,2分)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B.坦克的履带非常宽大C.铁轨下铺放很多轨枕D.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2.(2017河北沧
州东光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和压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p乙C.F甲>F乙D.F甲=F乙3.弧圈球是一种攻
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如图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流速小于球下方气体流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平衡力作用C.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D.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
落得快4.杨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25.(2018四川成都A,4,2分)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
,由大气压强引起的是()A.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B.塑料梳子吸引干燥的头发C.条形磁铁吸引小磁针D.两个铅块挤压后吸在一起6.(2018甘肃兰州,10,3分)如图所示,将高度和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B放在水平桌面上。A、B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压强分别为
pA和pB,下列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A<FB,pA<pBB.FA>FB,pA=pBC.FA>FB,pA<pBD.FA>FB,pA>pB二、填空题7.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
开过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选填“大”或“小”),气体压强(选填“大”或“小”),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火车的铁轨铺在枕木上,这是通过的办法,减小压强。8.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
,测得的大气压强等于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已知水银密度ρ=13.6×103kg/m3,g=10N/kg,则10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a。39.(2017广东广州,18,2分)如图所示,行驶中的汽车,车窗紧闭,当打开天窗时,天窗外空气流速车内空气的流速,天窗外空气的压强车内空气的压强(
选填“>”“=”或“<”),所以车内空气被“抽”到车外。10.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a;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后面两空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11.如图所示,重为1.5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10N/kg)12.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B重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
底面积为5cm2,则A对B的压强是Pa,B对桌面的压强是Pa。4三、实验探究题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①飞机在起飞和航行时机翼的仰角不同;②飞机越大其机翼越大。他们想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仰角、机翼面积有什么关系?”(注:机翼仰角为
机翼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机翼面积指机翼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面积)他们利用塑料泡沫等材料自制了三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面积不同的机翼模型,把圆柱形空心笔杆穿过“机翼”并固定在“机翼”上,将一根金属杆从笔杆中穿过并上下固定,确保“机翼”能沿金属杆在
竖直方向移动。将“机翼”挂在测力计的下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用鼓风机对着“机翼”吹风模拟飞机在空中飞行。当鼓风机向右吹风时,以气流为参照物,飞机向飞行。(2)为了探究“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他们对同一个“机翼”吹风,并保持风速不变
,只改变“机翼”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换面积不同的“机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每次吹风前测力计示数均为3.5N)机翼仰角机翼面积/cm2测力计示数/N2753955660°(水平)3.23.02.6较小3.02.92.4较大2.92.8
2.3最大3.12.92.7①在上述实验中,吹风前后测力计示数的即“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5②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质量、形状、机翼面积和风速相同时,仰角增大,获得的升力(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当质量、形状
、仰角和风速相同时,机翼面积越大,获得的升力。(3)实验时,“机翼”沿金属杆上升,金属杆对笔杆有向的摩擦力,因此测得的升力应“机翼”实际获得的升力。1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
侧液面的高度。(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
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填字母)A.酒精(ρ酒精=0.8×103kg/m3)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C.盐水(ρ盐水=1.1×103kg/m3)(4)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液面的高度差h
=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a。(ρ红墨水≈1.0×103kg/m3,g=10N/kg)四、科普阅读题15.阅读下列短文。三峡船闸我国的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最高达113m。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
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下游6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上游的船只驶往下游,又怎样让船只徐徐降落一百多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下图描述了一艘轮船由上游通
过船闸驶往下游的过程示意图。三峡船闸总长1621m,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船只在船闸中要经过5个闸室使船依次升高(或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超过20m,因此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高大,首级人字闸门高近40m,宽近20m,如果平放在地面上,有两个篮球场大。倘若门外的水压在闸门上,设想有1
0万人每人用1000N的力来顶着门,也挡不住水的压力,可见水对闸门的压力之大。为此,三峡船闸的闸门足足有3m厚,无愧是“天下第一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峡船闸是根据原理建造的。(2)船只从上游经过船闸到达下游,重力势能(选填
“增加”或“减少”)。(3)一艘总重为100t的船,在闸室中缓慢上升20m,此过程中浮力对船做功为J(g取10N/kg)。(4)若三峡大坝内蓄水深度为113m,请你估测一下,此时水对坝底产生的压强约为多少个标准大气压?(结果取整数)。五、计算题16.(2018江苏南京,27,
7分)2018年2月,一辆无人驾驶迷你巴士在南京试运行,如图所示。它是一辆“微型公交”,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科学发展理念。(1)巴士行驶过程中,以巴士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的。7(2)为了安全,
巴士设计的最大速度是20km/h。若它匀速行驶6km,耗时20min,则巴士行驶的速度多大?(3)满载的巴士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总质量为3000kg,若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600c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
多少帕?(g取10N/kg)17.(2017云南昆明,22,9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于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如图)。下水方式采用了漂浮式下水,这也是现代航母建造中普遍使用的下水方式。漂浮式下水是打开闸门让海水注入船坞(停泊、修理或制造船只的地方),船依靠浮力浮起后驶离船坞
。(g取10N/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问:(1)航母001A设计满载排水量约7万吨,那么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水面下4m处海水产生的压强是多少?(3)一位质量为60kg的歼15舰载机飞行员来到航母的水平甲板上,若双脚与甲板的接触
面积是0.04m2,则他双脚站立时对甲板的压强是多少?818.如图所示,将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甲是一个底面积为200cm2,且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里面盛有15cm深的水,乙是边长为0.1m、质量为2.4k
g的实心正方体,丙是边长为0.2m、质量为32kg的实心正方体。(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1)求物体乙的密度。(2)物体乙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3)为使乙、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小明与小红计算后发现将正方体丙沿水平方向切下厚度h1后叠放到
正方体乙上方,或将正方体丙沿竖直方向切下厚度h2后叠放到正方体乙上方都可以达到目的,求h1与h2。9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C.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D.奥斯特发现了通电螺线管极性的规律2.(2018北京,4,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带做得较宽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D.石
磨的磨盘做得很重3.(2017浙江温州,14,4分)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
生压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2017山东潍坊,13,4分)(多选)下列实验中,可以用来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瓶中燃烧浸过酒精的棉花,鸡蛋剥皮堵住瓶口,鸡蛋被吸入瓶中B.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
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10C.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将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橡皮膜向下凸出D.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5.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
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10-5m2,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
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A.1.26×105PaB.1.10×105PaC.1.01×105PaD.0.96×105Pa6.(2018天津,13,3分)(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上下两部分均为柱形的薄壁容器,两部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1、S
2。质量为m的木球通过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T,此时容器中水深为h(水的密度为ρ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球的密度为𝑚𝑔𝑇+𝑚𝑔ρ0B.木球的密度为𝑚𝑔𝑇-𝑚𝑔ρ0C.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量为TD.剪断细线,待木
球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量为𝑆2𝑆1T11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分别为h1、h2,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B.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会增大C.右边液体的密度ρ2=𝜌1ℎ1ℎ2D.右边液体的密度ρ2=𝜌1ℎ2ℎ18.(2018四川成都B,4,2分)(多选)圆柱形实心均匀物
体A、B高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A、mB,密度分别为ρA、ρB,两物体重叠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和乙所示。图甲中,设A对B的压强为p1,B对桌面的压强为p2;图乙中,设B对A的压强为p3,A对桌面的压强为p4。则下
列比例关系正确的是()A.p1∶p2=(mAρA)∶[(mA+mB)ρB]B.p1∶p4=mA∶(mA+mB)C.p2∶p4=(mBρA)∶(mAρB)D.p2∶p3=[mA(mA+mB)ρB]∶(𝑚𝐵2ρA)二、填空与作图
题9.如图所示,碗中有一枚硬币,人眼在A处初始看不到硬币,后逐渐加水,致使人眼能够看到硬币,这是由于光在传播时发生了折射。请在图中作出人眼看到水中硬币的光路图。在加水过程中,碗底受到的水的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10.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
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如果水平推力F一直保持不变,则木板受到的合力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如图所示,双手轻轻捏住一张
薄纸,将它放在下嘴唇底下,然后沿着纸片的表面用力吹气,纸片被“吹”了起来,这是因为纸片上表面气体的流速比下表面的要(选填“大”或“小”),纸片上表面气体压强比下表面的要(选填“大”或“小”),纸片所受向上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下的压力。1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
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0.02m2和0.01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a。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使两容器中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两容器内剩余的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m等于k
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g=10N/kg)13.如图所示,一冰块放入烧杯中,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一部分冰熔化成水时,冰块对杯底仍有压力,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冰块继续熔化,当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水对杯
底的压强为p3。则p1p3,p2p3。1314.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烧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
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则:(1)物体A的密度是g/cm3。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Pa。(2)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N,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N,台秤的示数为N,此
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Pa。15.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8×10-2m2,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10-2m2、重为20N的圆柱形物块,物块的密度为0.8×103kg/m3。则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Pa。向容器中缓慢注水使物块刚好离开容器底,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m。(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三、实验探究题16.学习了压强与浮力的知识后,小明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他先取了一空塑料瓶分别在瓶底、瓶侧壁的不同高度处扎了三个小孔,把
它放在水槽中如图甲所示,然后又设法在塑料瓶内装上浓盐水(ρ盐水>ρ水),再度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图乙所示。请仔细观察经各小孔射出的液体的路径,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由甲可知:。②由乙可知:。1417.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
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g取10N/kg)。(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Pa。(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她测量的值。(选填“大
于”或“小于”)(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选填“必须大于10m”或“可以小于10m”)四、计算题18.图甲所示是南京市的新景点——江面上的步行桥,人称
“南京眼”,该桥总长约800m,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图乙所示是一辆四轮观光游览车。(1)若游览车以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该桥约需多少小时?(2)已知游览车的质量为1200k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3)游客乘
坐游览车在水平桥面上观光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2,人的总重为8000N,则游览车对桥面的压强是多少帕?1519.如图是运动员小明自制的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杆AB长1.5m,其中OA=1m,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A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底面积为0.15m2、高为0.1m的圆柱形配重M,在B端施加竖直向上的600N的作用力时,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0,(g取10N/kg,杠杆重、绳重及摩擦不计)求:(1)配重的密度;(2)运动员将配重M匀速提升0.1m
时人对杠杆做的功;(3)人用420N的力向上推杠杆时,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16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A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坦克的履带非常宽大,是在压力一定
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铁轨下铺放很多轨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2.B因为液体的质量相
同,并且V甲>V乙,由ρ=𝑚𝑉可知,ρ甲<ρ乙;又因为高度相同,所以根据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A错误,B正确。由p=𝐹𝑆得,F=pS,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F甲<F乙,C、D错误。3.D惯性不是力,故A说法错误;乒乓球的运动状
态发生了变化,所以乒乓球在空中前进时不受平衡力作用,故B说法错误;球上方气体流速小于球下方气体流速,故球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球下方的气体压强,因此球因为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4.B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所以纸条就飘起来,选项A不符合题意;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项B符合题意;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此时中间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纸会向中间靠拢,选项C不符
合题意;将一个乒乓球对着漏斗的细管处,从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因为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所以乒乓球紧贴在漏斗上,选项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5.A拔火罐是减小火罐内部气体压
强,而外部大气压强不变,从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火罐吸在皮肤上,故A正确;由于摩擦起电,塑料梳子和干燥的头发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B错误;条形磁铁吸引小磁针,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C错误;两个铅块挤压后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176.B图中A、B
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同,VA>VB,材料相同,密度ρ相同,所以mA>mB,重力GA>GB,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所以FA>FB,故A项错误。两长方体都是柱状,所以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ρgh。图中两长方体高度h相同,所以对水平
桌面压强相同,故B项正确,C、D项错误。二、填空题7.答案大小增大受力面积解析靠近行驶的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远离火车处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产生的气体压力差容易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铁轨铺在枕木上,这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
小压强。8.答案7501.36×104(或13.6×103)解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或液柱的高度有关,与液柱的长度无关,所以测得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ρ
gh=13.6×103kg/m3×10N/kg×0.1m=1.36×104Pa。9.答案><解析汽车相对地面向前运动,天窗外的空气相对汽车向后运动,而车内空气相对汽车静止,所以天窗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空气流速,根据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车内空气压强大于天窗外空气压强
。10.答案588变大变大解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103kg/m3×9.8N/kg×0.06m=588Pa;将容器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放后容器内的水深变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变大;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𝐹
𝑆=𝐺𝑆,由于受力面积S变小,故压强变大。11.答案5005解析圆柱体漂浮在水面上,受力平衡,所以圆柱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所受重力,即F浮=G=1.5N。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圆柱体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0,所以圆柱体所受浮力等于其下表面所受水
的压力,则18F=F浮=1.5N,则水对其下表面的压强:p=𝐹𝑆=1.5N30×10-4m2=500Pa;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𝑝𝜌𝑔=500Pa1.0×10
3kg/𝑚3×10N/kg=0.05m=5cm。12.答案6×1049×104解析A对B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A的重力,实际受力面积为物体B的底面积;B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A、B的总重力,受力面积为物体B的底面积。三、实验探究题13.答案(1)左(2)仰角①变化量(或差值
、减小量)②不一定越大(3)下小于解析(1)鼓风机向右吹风,以飞机为参照物,气流向右运动,如果以气流为参照物,则飞机向左飞行。(2)若是探究“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我们应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改变“机翼
”仰角的大小。①吹风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机翼”重力的大小;吹风时,若不考虑摩擦,“机翼”受重力、拉力、升力三个力的作用,由平衡力知识知,吹风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差即“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②由表可知,当质量、形状、机翼面积和风速相同时,机翼仰角从0°到最大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可知获得的升力不一定增大;而当质量、形状、仰角和风速相同时,机翼面积越大,获得的升力越大。(3)实验时,“机翼”是沿着金属杆上升的,则金属杆对笔杆有向下的摩擦力,考虑到这一因素,测得的升力应小于“机翼”获得的升力。
14.答案(1)相同(2)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C(4)103解析(1)向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由于U形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2)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
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故选C。(4)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得p=ρ红墨水
gh=1.0×103kg/m3×10N/kg×0.1m=103Pa。四、科普阅读题15.答案(1)连通器(1分)(2)减少(1分)(3)2×107(1分)(4)11(2分)19解析(1)打开阀门时,船闸的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是一个连通器,水静止时水面相平,船顺利通过,船闸是利用连
通器原理工作的。(2)船只从上游经过船闸到达下游,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少。(3)船在闸室中漂浮,则F浮=G=mg=100×103kg×10N/kg=1×106N,浮力对船做功:W=F浮s=1×106N×20m=2×107J。(4)坝
底所受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113m=1.13×106Pa,n=1.13×106Pa1.013×105Pa≈11,相当于11个标准大气压。五、计算题16.答案(1)运动(2)18km/h(3)5×105Pa解析(1)以
巴士为参照物,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故路边的树是运动的。(1分)(2)t=20min=13hv=𝑠𝑡=6km𝟏𝟑h=18km/h(2分)(3)G=mg=3000kg×10N/kg=3×104NF=GS=600
cm2=6×10-2m2p=𝐹𝑆=3×104N6×10-2m2=5×105Pa(4分)17.答案(1)7×108N(2)4×104Pa(3)1.5×104Pa解析(1)F浮=G排=m排g=7×107kg×10N/kg=7×108N(3分)(2)p=ρgh=1×10
3kg/m3×10N/kg×4m=4×104Pa(3分)(3)p'=𝐹𝑆=𝑚𝑔𝑆=60kg×10N/kg0.04m2=1.5×104Pa(3分)18.答案(1)2.4×103kg/m3(2)2×103
Pa(3)0.028m0.035m解析(1)乙的密度:ρ乙=𝑚乙𝑉乙=2.4kg1×10-3m3=2.4×103kg/m3(1分)(2)甲容器的底面积:S甲=200cm2=2×10-2m2由于物体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把乙放入甲容器中静止后,乙将
沉底。甲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Δh=𝑉排𝑆甲=𝑉乙𝑆甲=1×10-3m32×10-2m2=0.05m(1分)20此时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0.15m+0.05m=0.2m所以,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
=1.0×103kg/m3×10N/kg×0.2m=2×103Pa(1分)(3)水平切:由公式F=pS以及S乙∶S丙=1∶4,p乙'=p丙',可得4F乙'=F丙',即:4(m乙g+ρ丙S丙h1g)=m丙g-ρ丙S丙h1g丙的体积:V丙=(0.2m)3=8×10-3m3丙的密度:ρ丙=𝑚丙�
�丙=32kg8×10-3m3=4.0×103kg/m3(1分)整理得:h1=𝑚丙-4𝑚乙5𝜌丙𝑆丙=32kg−4×2.4kg5×4.0×103kg/m3×4×10-2m2=0.028m(1分)竖直切:丙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变,可得𝑚乙g+𝜌丙𝑆丙ℎ2g𝑆乙=𝑚丙g𝑆丙
(1分)整理得:h2=𝑚丙-4𝑚乙4𝜌丙𝑆丙=32kg−4×2.4kg4×4.0×103kg/m3×4×10-2m2=0.035m(1分)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错误;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正确;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
在,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奥斯特首次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安培总结出了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故D错误。2.D书包带做得较宽、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大型平板车装很多车轮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
受力面积,减小压强,A、B、C选项错误;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是为了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D选项正确。3.B①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状态的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②若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密度不同,则应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状态的变化即可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③由于橡皮膜没有处于容器的底部,所以不能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强;④此装置可以在一侧倒21入液体,如果橡皮膜凸出,则表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若不凸出,则表明液体对侧壁没有压强,故可以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故选B。4.AB瓶中燃烧浸过酒精的棉花,用剥皮鸡蛋堵住瓶口,此时瓶内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吸入瓶中,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A符合题意;纸片托水,是大气压强支持着
纸片和水不掉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B符合题意;橡皮膜向下凸,说明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橡皮膜有压强,C不符合题意;玻璃板与水面接触,玻璃板下表面的分子与水分子相互吸引,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A、B。5.B活塞
刚开始向左滑动时,细线对活塞的拉力F=(880+100)×10-3kg×10N/kg=9.8N,这时有p0S+f=9.8N;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细线对活塞的拉力F'=(460+100)×10-3kg×10N/kg=5
.6N,此时有p0S-f=5.6N,解方程可得p0=7.7N𝑆=7.7N7×10-5m2=1.10×105Pa,选B。6.答案AD木球受到浮力、拉力、重力作用而平衡,即ρ0Vg=T+mg。而V=𝑚𝜌木,代入上式,解得
ρ木=𝑚𝑔𝑇+𝑚𝑔·ρ0,A项正确,B项错误。没有剪断细线时,F浮=T+mg,剪断后,木球漂浮F浮'=mg,浮力减少量ΔF浮=F浮-F浮'=T,则V排减少量ΔV排=Δ𝐹浮𝜌水g=𝑇𝜌0g,液面下降Δh=Δ𝑉排𝑆1=𝑇𝜌0g·
𝑆1。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减少量Δp=ρ水gΔh=𝑇𝜌0g·𝑆1·ρ0·g=𝑇𝑆1。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少量ΔF=Δp·S2=𝑇𝑆1·S2=𝑆2𝑆1T,故C项错误,D项正确。选择A、D。7.C由液体压强公式知ρ1gh1=ρ2gh2,得右边液体的密度ρ2=𝜌1ℎ1ℎ2,故C项正确,
D项错误。U形管内不一定抽成真空,液柱上方的气体压强相等即可,故A项错误;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不变,B项错误。故选C。8.BDA、B物体的高度相同,由公式V=𝑚𝜌,S=𝑉ℎ,p=𝐹𝑆=𝐺𝑆,可得SA=𝑚𝐴𝜌𝐴h,SB=𝑚
𝐵𝜌𝐵h,p1=ρAgh,p2=(𝑚𝐴+𝑚𝐵)g𝑆𝐵=(𝑚𝐴+𝑚𝐵)g𝒎𝑩𝝆𝑩𝐡=(𝑚𝐴+𝑚𝐵)g𝜌𝐵h𝑚𝐵,p3=𝑚𝐵g𝑆𝐴=𝑚𝐵g𝒎𝑨𝝆𝑨𝐡=𝑚𝐵g𝜌𝐴h𝑚𝐴,p4=(𝑚𝐴+𝑚
𝐵)g𝑆𝐴=(𝑚𝐴+𝑚𝐵)g𝒎𝑨𝝆𝑨𝐡=(𝑚𝐴+𝑚𝐵)g𝜌𝐴h𝑚𝐴,分别求出相关的比例关系式可知只有B、D正确。二、填空与作图题9.答案如图所示增大22解析人眼能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
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中,如答案图所示;在加水过程中,随着水深度的增加,碗底受到的水的压强随之增大。10.答案不变变大不变解析在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其重力,即压力不变;推动过程中受力面积减小,根据p
=𝐹𝑆可知,压强变大;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又水平推力F不变,重力和支持力也不变,故其所受合力大小不变。11.答案大小大于解析沿纸片的上表面吹气,加快空气流动,导致纸片上表面气体流速比下表面的要大,上表面气体压强比下表面的要小,由公式F=p
S可知,纸片上、下表面积相同时,纸片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F向下比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向上小,故F向上大于F向下。12.答案20004∶50.8解析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水=2000Pa。根据p=ρgh可知,两种
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的深度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h水∶h酒精=ρ酒精∶ρ水=4∶5。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比为S1∶S2=2∶1,因为是柱形容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即G=F=pS,容器内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有G1
∶G2=S1∶S2=2∶1,所以剩余液体的质量比m水'∶m酒精'=2∶1。设抽取的液体质量均为m,则水剩余部分的质量m水'=m水总-m,即:m=m水总-m水',同理m=m酒精总-m酒精',所以m水总-m水'=m酒精总-m酒精',m水总=ρ
水V水=ρ水S1h水=1.0×103×0.02×0.2kg=4kg,m酒精总=ρ酒精V酒精=ρ酒精S2h酒精=0.8×103×0.01×0.3kg=2.4kg,代入上式可得:4kg-m水'=2.4kg-m酒精',因为m水'∶m酒精'=2∶1,所以4kg-2m酒精'=2.4kg-m酒精',
解之得:m酒精'=1.6kg,故m=m酒精总-m酒精'=0.8kg。2313.答案><解析冰块未熔化时,冰块对杯底的压力等于冰块的重力,大部分冰熔化成水,剩余的冰漂浮在水面上时,水对杯底的压力不变,仍然等于原冰块的重力,但受力面积增大,根据p=𝐹𝑆可知p1>p3;冰块熔化越多,水的深度越深,
所以水的深度h2<h3,根据p=ρgh可知p2<p3。14.答案(1)2150(2)1.54.57.5750解析(1)ρ=𝑚𝑉=600g300cm3=2g/cm3此时V排=12V=150cm3则水面升高Δh=𝑉排𝑆容器=150cm3100cm2=1.5cm=1.5×10-2mΔp=ρ
水gΔh=1×103kg/m3×10N/kg×1.5×10-2m=150Pa(2)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50×10-6m3=1.5NF=GA-F浮=0.6kg×10N/
kg-1.5N=4.5NF示=G烧杯+水+GA-F=6N+6N-4.5N=7.5Np=𝐹示𝑆=7.5N0.01m2=750Pa15.答案10000.1解析物块对容器底面的压强p=𝐹𝑆物=𝐺𝑆物
=20N2×10-2m2=1000Pa当物块刚好离开容器底时,水对物块底部的压强与无水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由p=ρ水gh得h=p/ρ水g=1000Pa1.0×103kg/m3×10N/kg=0.1m三、实验探究题16.答案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②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解析①图甲中,在瓶底和瓶侧壁都有液柱喷入瓶中,且不同深度处液柱的喷射距离不同,可得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2
4大;②图乙中,同一小孔处于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时,盐水的液柱喷向水中,说明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17.答案(1)9.52×104(2)大于(3)可以小于10m解析(1)由题图可知,实验中水银柱高度是70cm,大气压强大小等于水银柱的压强,p水
银=ρ水银gh=13.6×103×10×0.7Pa=9.52×104Pa;(2)海平面上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水银柱的压强随水银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3)把水
银换成水后,液体压强大小不变,仍为9.52×104Pa。根据p=ρgh可知,h=𝑝𝜌水g=9.52×104Pa1.0×103kg/𝑚3×10N/kg=9.52m,所以可以选用长度小于10m的玻璃管。四、计算题18.答案(1)0.08h(2)12000N(3)
2.5×105Pa解析(1)t=𝑠𝑣=0.8km10km/h=0.08h(2)G1=mg=1200kg×10N/kg=12000N(3)p=𝐹𝑆=𝐺总𝑆=𝐺1+𝐺2𝑆=12000N+8000N0.08m
2=2.5×105Pa19.答案(1)2×103kg/m3(2)30J(3)600Pa解析(1)设绳子对A端的拉力为FA,人对B端的作用力为FB,则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A×OA=FB×OBFA=FB×𝑂
𝐵𝑂𝐴=600N×1.5m−1m1m=300N配重M的重力G=FA=300N配重的密度ρ=𝑚𝑉=𝐺𝑔𝑉=300N10N/kg×0.015m3=2×103kg/m3(2)人对杠杆做的功等于提升配重M所做的功W=GhA=300N×0.1m=30J(3)当人
用420N的力向上推杠杆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OA=FB'×OB可得FA'=210N配重M对地面的压力:F=G-FA'=300N-210N=90N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p=F/S=90N/0.15m2=60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