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03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中外历史纲要下)(解析版).docx,共(18)页,425.46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d3edee741f9ff57ca542258a69f36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03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二期中)赫梯人的冶金技术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这一绝对优势,一度
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A.铁器技术推进社会制度变迁B.生产力的传播推动民族扩张C.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D.对外征服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答案】B【详解】材料“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这一绝对优势,一度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反映的是亚述人利用赫梯人的先
进技术迅速征服了近东地区,说明的是生产力的传播推动民族扩张,B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变化,A排除;文明传播不一定会导致战争,C排除;对外征服对经济发展具有破坏作用,D排除。故选B。2.(2021·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1
566年8月,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一些城市发动起义,人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历史上称之为“破坏圣像运动”。该运动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极为
残暴B.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令人反感C.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动摇【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爆发的“破坏圣像运动”原因有: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资本主2义经济有一定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下
层人民所受剥削压迫惨重;天主教会实行宗教迫害。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3.(2020·四川遂宁市·射洪中学高二期末)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
,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A.蕴含着自然法精神B.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C.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D.使妇女获得了充分的公民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早期罗马法规
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可得出,随
着时代发展,罗马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是自然法精神中“公平”等理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罗马帝国建于公元前27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万民法,故C项错误;“使妇女获得了充分的公民权”说法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4.(
2021·北京高三二模)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①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②揭
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③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详解】《航海日记》属于文字史料,而非口述史料,①错误;根据“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
为西班牙臣民”可知反映了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的动机和背景,②④正确;哥伦布抵达的是美洲,因此不能用于研究非洲的殖民史,③错误。故选B,排除ACD。5.(2021·河北高三其他模拟)据统计,1600~1609
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3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40~164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比1600~1609年的年均产量明显下降,比同期的英、法相比,毛纺布的年均产量也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商业和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即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至大西洋沿岸,原来的商业中心威尼斯、热那亚和米兰等相继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安特卫普等港口开始崛起,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指的是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这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无关,故D项错误。6.(20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有学者指出,在1500年,世界站在了一个人类新时代的边缘。世界主要区域的人们已经准备着进入永久而持续的互动之中。他们互动的结果对有些人有利、有益,但是对其他的人来说是困难或灾难。世界进入这
一“互动之中”主要是因为A.文明区域的连接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B.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C.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D.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500年”“
世界主要区域的人们已经准备着进入永久而持续的互动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新航路开辟导致的,使文明区域的连接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C排除。故选A。7.(2021·渤海大学
附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华盛顿特区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这样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4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了最高立法机构—国会、最高行政机构—总统府及联邦行政部门、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院的相互关系,即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的原则。其中,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
山”上,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体现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共和意识指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不要世袭制,这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说法错误,美国各州虽有很大权力,但仍在联
邦政府统一管辖之下,故D项错误。8.(2021·山西阳泉市·高三三模)和以往的史学著作不同,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撰写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
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A.史学观念受到时代的影响B.教会的神权统治已经瓦解C.人们的宗教观念逐渐淡漠D.科学理性精神已成为主流【答案】A【详解】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中的“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
生活”说明他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史学研究,反映出史学观念受到时代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教会神权统治发生的变化,排除B项;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仍然浓厚,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理性精神还没有成为主流,其成为主流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排除D项。9.(2021·浙江金华市·高三
二模)西方某哲学家提出:“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些思想A.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B.被视为人类自我意识
的第一次觉醒C.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的人文主义理论D.标志着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答案】A【详解】5材料“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强调的是理性精神,这主要和启蒙运动有关,A正确;智者学派被视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排除;C是斯多亚学派的意义,排除;材料
与文艺复兴无关,D排除。故选A。10.(2021·宁夏高三月考)1851年,英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工会在手工业行会工人中产生;1868年国会大选,第一次投票的工人们集中把票投给同情工人的议员;1900年组建劳工代表委员会后改称工党;19
24年组阁,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这表明英国A.工人阶级至此登上政治舞台B.工人政治权利得到充分的发展C.工人政治斗争方式与时俱进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逐渐完善【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业行会中产生现代工会,工人们从参加国会大选,到组建工党,再到参与组阁,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等,表明英国上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即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逐渐完善,D项正确;英国工人阶级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中
已登上了政治舞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工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了充分发展,B项错误;工人政治斗争方式与时俱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11.(2021·江西鹰潭市·高三二模)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占领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如下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年份面积(百万平方公里
)人口(百万人)18602.5145.118807.7267.918999.3309.0191412.9393.5A.工业优势的垄断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军事实力的强大D.世界市场的基本确立【答案】C【详解】根据表格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
殖民地面积和人口逐渐增加,这可见实6力增强,推断出军事实力强大,故C正确;通过土地面积和人口的增加无关判断工业优势的垄断,故A错误;英国在1689年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基本确立,故D排除。12.(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三模)斯文·贝克特在其著作《棉花帝
国》中指出,自1809年利物浦棉花交易所正式成立后,“利物浦价格”成为全球棉花贸易的晴雨表,英国成为了世界棉织品贸易的领头羊,而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这反映了A.技术力量改变经济格局B.国际贸易开始出现制度化趋势C.棉纺织业推动工业革命D.自由贸易政策
的效果颇为显著【答案】A【详解】根据“英国成为了世界棉织品贸易的领头羊,而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可得出这要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说明技术力量改变经济格局,A正确;
“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棉纺织业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排除C;此时还是重商主义,排除D。13.(2021·广东高三月考)18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劳资关系领域第一部仲裁法案《棉纺织业仲裁法》规定:“若雇主和劳工之间产生争议时,
争议双方均可各自提名一位仲裁人,仲裁人将就争议做出仲裁或裁决。如果仲裁人无法就争议达成一致意见,须提交给治安法官做出裁决。”这表明A.工业革命推动劳资关系调整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英国议会的权力得到了强化D.此时工人运动蓬勃
发展【答案】A【详解】材料中“1800年”“劳资关系领域第一部仲裁法案”“仲裁人将就争议做出仲裁或裁决”等信息,折射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劳资关系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促使政府首次通过立法对劳资争议仲
裁做出规定,故A项正确。法案规定劳资争议由双方优先自行仲裁,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才提交给治安法官做出裁决,表明政府对劳资关系的指导,而非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排除D项。14.(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三模)下图所示为《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车间》,当时,大量妇女被雇佣。该图反映了7A.女性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力量B.工业革命导致阶级分化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答案】A【详解】题干所示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纺织女工工作的场景。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使得更多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故A项正确;题干信息中并未涉及阶级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工业革命提升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更多女性获得了劳动的权利,但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和图片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和史实不
符,排除D项。15.(2021·江苏盐城市·高一期中)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A【详解】柱状图中
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
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点睛:这一题以新航
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8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
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6.(2021·全国高三月考)1927年10月,苏联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全会讨论了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规定发展速度为年增4%。在12月的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又把年增长率提高为9%。斯大林对这一发展速
度仍不满意,最后确定工业产量每年增加19%—20%。这反映出A.高速度高积累的特征B.应对经济大危机的需要C.对新经济政策的贯彻D.苏联加强对经济的控制【答案】D【详解】材料能反映苏联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但是无法反映高积累的特征,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开始于1929年,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
调市场、货币关系的作用,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国家通过提高增长速度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和控制,故选D项。17.(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下边漫画中拥抱在一起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斯大林手边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奸笑着的希特勒正往斯大林背上插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
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该漫画意在A.展示现代主义艺术手法B.说明战争的残酷性C.批评苏联的消极备战D.揭示苏德协议的实质【答案】D【详解】漫画中的希特勒趁着斯大林不备,向其动手,这说明德国与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德国的缓兵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打消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意图,D正确;
漫画带有讽刺性,而且明显写实,不属于现代主义特征,排除A;漫画主题不是批判战争残酷性,排除B;漫画讽刺的是苏德两方,排除C。18.(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三模)以下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9位:万人)。据此可知1880年1890年1900年1
910年1914年俄国79.167.7116.2128.5135.2法国54.354.271.576.991.0德国42.650.452.469.489.1奥匈帝国24.634.638.542.544.4意大利21.628.425.532.234.5A.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两大军事集团势
均力敌C.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D.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巨大【答案】C【详解】由表格信息看出,1880-1914年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都在扩军备战,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故选C;仅仅从法德两国的陆海
军人数数据无法得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英德竞争是主要矛盾,排除A;表格无法体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排除B;从表格数据看,俄国、法国、英国家陆海军人数一直超过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D。【点睛】19.(2021·辽
宁沈阳市·沈阳二中高三其他模拟)漫画是最鲜活的历史,观察下列一组时政漫画,分析导致漫画现象出现的原因①美苏矛盾②华沙条约组织成立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④柏林危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0【答案】C【详解】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
的形成,与德国分裂有关,故②正确;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柏林墙修建,故④正确;美苏矛盾与漫画无直接联系,故①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故③与材料无关;综上,C正确,ABD错误。20.(2021·河南高三月考)1948~1951年,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实现了主要
战略目标,竭力将德国西部纳人美国主导下的关贸总协定机制,借以加强美国领导下的冷战同盟体系。关贸总协定发表的《乌拉圭回合协议评估报告》估计乌拉圭回合将使全球每年收人增加510亿美元,其中美国年收人增加122
0亿美元,欧盟增加1640亿美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仅增加1160亿美元。对其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B.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C.关贸总协定已消除了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D.关贸总协定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追求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有力
工具【答案】D【详解】关贸总协定在规范和稳定国际贸易秩序、降低关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尽管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关贸总协定一定程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但最终受益的却仍然是发达国家,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追求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有力工具,故D正确
;收益最大的是发达国家,排除A;“作用有限”和“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21.(2021·河南郑州市·高三三模)19世纪,美国开始对拉美地区进行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对拉美国家奉行“睦邻政策”,表
示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A.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C.拉美地区国际地位提高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答案】A【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从19
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政策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与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说明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故11选A;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政策,和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变化以及拉美地
区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BC;材料反映的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排除D。22.(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1989年,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美国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转向突出以经济
援助为诱饵,推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自决与独立”,“促进各种思想和民主价值观在苏联的自由交流”。布什政府进行的战略调整主要是基于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推动B.苏联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C.美国长期的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D.美苏两国国家实力对比
差距明显【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89年是苏联解体前夕,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困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美苏两国的国家实力出现差距,因此此时的美国侧重以经济手段与苏联对抗,故选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排除A
;此时的苏联没有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排除B;布什政府的战略调整本质上来说还是与苏联的对抗,所以主要是由于两个国家国家实力的差距,而非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排除C。23.(2021·四川德阳市·高三三模)1960年,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成员国通过采取集体行动,干预被控制的世界石油市场,从中获取合理的利润。从1960-2019年,在欧佩克的推动下,石油价格上涨了15倍之多。欧佩克的行动A.使世界石油市场混乱失序B.确立了世界多极化格局C.冲击了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答案】C【
详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采取集体行动,干预被控制的世界石油市场,从中获取合理的利润,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这一举措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C正确;欧佩克采取集体行动,有助于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排除A;世界多极化是趋势,排除B;D脱离
材料主旨,排除。2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三模)如图所示为21世纪以来世界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据此可知,当今世界12A.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动力B.新兴市场国家主导着国际经济格局C.发达国家
丧失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D.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收效明显【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21世纪以来世界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21世纪初期,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整体的经济增速要高
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可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动力,故A正确;当今世界全球化之下,新兴市场国家不是国际经济格局的主导者,故B错误;C项丧失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表明的是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趋势,无法体现发展中国
家经济体制转型收效是否明显,故D错误。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52分)25.(14分)(2021·海城市高级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在用时,计时、宁时等习惯上
比较随意和模糊。钟表普及之前的中国人常用“掌灯时分”“日上三草”等模糊说法来表示时间。“掌灯”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树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然而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开没有
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借时的社会风尚。材料二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隨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13如时,愿国人均
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宣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
: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社会背景。(8分)材料三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
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审民的人身安全,确
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教,通过上帝栋远,每
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2)根据材料三,概括
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6分)【答案】(1)变化:时间观念精准化;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时间观念近代化。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解体;政府推动;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2)“自由”:在城市里
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详解】(1)第一小问的变化,据材料二“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得出时间观
念精准化﹔据材料二“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得出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得出时间观念近代化;据材料二中“沿海地
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得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本问的第一小间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14从政治、经济、思想、工具方面来归纳。(2)根据“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
,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内容可知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包括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根据“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
条件的,毋庸置疑”得出日耳曼人的观念;根据“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得出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根据“这种观
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得出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26.(16分)(2021·重庆高三其他模拟)世界历史是各民族文明的发展史,也是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50年到1918年的历史是复杂的,这主要在于西方军
事和工业实力的增长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其一是融入扩大中的西方文明。随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强大的移民国家在19世纪的出现,西方世界扩大了。这些移民国家对西方模式各自作出了重要的修改。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内部改革,他们模仿了西
方关键性成就,但并没有完全西化。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都遭到西方帝国主义掠夺。但是这两个国家在内部积弱、外患频仍,徘徊于如何有效对抗西方挑战的诸多选择时,都保持了一定形式上的独立。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也跟上了改革的潮流,但是却受到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世界上其余大部分地区
则被彻底殖民化了。对工业化的帝国主义西方的不同反应影响到各传统文明之间的关系。——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1)撰写一段关于美国在1750—1918年逐步成为“强大的移民国家”的文稿。(要求:首先写出主题,主题要紧扣材料及所学知识确定;文稿要结合主
题展开,能反映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过程完整,观点鲜明,逻辑清晰。)(10分)(2)文明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结合材料,谈谈你对1750—1918年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6分)【答案】(1)主题:美国是不断崛
起的移民国家。内容:印第安人本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但16世纪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之后,大肆杀戮印第安人,其中在北美东部地区形成了以英国移民为主的英属殖民地,各国移民经过融15合成为新的美利坚民族。由于英国的殖民压迫,美利坚民族经
过独立战争建立起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统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20世纪初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入世界强国的行列。(2)俄日实行改革,模仿西方关键性成就,建立近代化国家,并
保留一定传统;中国、奥斯曼帝国既被动学习西方,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建立移民国家,在结合当地民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西化。文明间的交流是普遍的历史现象,西方文明有侵略扩张性,存在对其他
文明的侵略与掠夺,并造成严重后果。【详解】(1)本题有时间限制(1750—1918年),有思维指向(如何成为),有问题定位(强大、移民国家),应结合这些要求,紧扣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来回答。即美国是不断崛起的移民国家。其中16世纪欧
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之后,大肆杀戮印第安人,其中在北美东部地区形成了以英国移民为主的英属殖民地,各国移民经过融合成为新的美利坚民族。由于英国的殖民压迫,美利坚民族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起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统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20世纪
初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入世界强国的行列。(2)根据材料中不同文明的交流方式得出认识,如俄日实行改革,模仿西方关键性成就,建立近代化国家,并保留一定传统;中国、奥斯曼帝国既被动学习西
方,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建立移民国家,在结合当地民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西化。由此可知文明间的交流是普遍的历史现象,西方文明有侵略扩张性,存在对其他文明的侵略与掠夺,并造成严重后果。27.(10分)(
2019·河南高三一模)材料一:1904-1905年,在中国的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无辜死难者达2万人,损失财产价值银6900万两,战后双方和谈,更是置中国的损失于不顾。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立宪的东洋小
国打败专制的中华帝国;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行立宪的日本又打败了专制的沙皇俄国,这两件事绝对不是历史的巧合,有心的中国人开始反思。尤其是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使中国民众的危机感日益加深,从而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
础。——摘编自丁大武《浅论日俄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材料二:1904年发生日俄战争,这一时代的历史学家勇敢地记录到,该事件标志着日本进入国际大家庭。而这真正标志的是中国的觉醒而中国的觉醒给了其众多人民不16只是自由,而且是无限制地获得劳动的机会,也获得了最高级之科学机械劳动力的权利。返
老还童的中国,这只是中国复兴的第一步。——摘编自肖杰克・伦敦《黄祸》(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杰克・伦敦对日俄战争影响的认识,并概括两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5分)【答案】(1)影响:领土上进行战争,践踏了中国的领
土主权,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践踏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强的情结,通过日本战胜俄国,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推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2)认识:标志着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中国的觉醒。相同之处:认为日俄战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激
发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希望。【详解】(1)影响:根据“在中国的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无辜死难者达2万人,损失财产价值银6900万两,战后双方和谈,更是置中国的损失于不顾”得出日俄战争领土上进行战争,践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
命财产,践踏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根据“尤其是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使中国民众的危机感日益加深,从而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得出通过日本战胜俄国,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推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2)根据材料二“该事件标志着日本
进入国际大家庭。而这真正标志的是中国的觉醒”,得出作者认为日俄战争标志着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中国的觉醒。根据“使中国民众的危机感日益加深,从而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真正标志的是中国的觉醒”得出两则材料都认为日俄战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中华民
族复兴的新希望。28(12分).(2021·全国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美国学者斯文·贝克特认为“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
棉花帝国》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棉花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12分)【答案】示例一观点:棉花传播历程是一部控制和剥削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美
洲的发现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美洲开始种植棉花,大西洋三角贸易后,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奴隶卖到美洲,棉花种植历程成为黑人奴隶的血泪史,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带去了黑人奴隶制,成为后来欧美种族歧视传统的渊源。由于棉花带来的巨大收益,1600年
英国建立了专门的贸易机构东印度公司,棉纺织品在其中是绝对的大宗交易品。它使得欧洲的商人成为了武装商人,最后变成了彻底的殖民者。因为棉花贸易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抢夺、征服和垄断。因此这一体系有他自己的名字战争资本主义,棉花帝国正式产生了。而这个帝国的首都就是1780年的英国利物浦。1
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棉织品凭借特权倾销到中国,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人在纺织机器的节奏下生活着,最普遍的现
象就是雇佣童工。在这种情况下,这群人逐渐形成了一个阶层,区别于殖民者的奴隶群体,他们的名字叫工人阶级。全球棉花工业依靠无产阶级劳动,处于受剥削、压迫、奴役和被控制的地位,工人阶级不断反抗,工人起义不断发生。示例二棉花传播的历程客观上是一部关于“自由和创造”的历史。全
球棉花工业依靠无产阶级成产,棉花帝国盘剥着本国劳动力,人员集中化,劳动强度高,加之大量雇佣童工,从而刺激了欧洲范围内劳工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18工人起义,欧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部经济的繁荣是数百万黑人奴隶劳动的结果。1861年美国内战,林肯政府颁布了
《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黑人奴隶制废除,维护了联邦统一。1765年哈格里夫妻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技术革新,而这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美国内战后,棉花帝国中心转移到印度,由于大
面积种植棉花,导致1876年印度大饥荒。印度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国棉织品,最终促成了印度在1947年独立。【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中的时间所涉及到的事件阐述棉花的发展历程。如观点:棉花传播历程是一部控制和剥削的历史。论述时主要从新
航路的开辟、早期对外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再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进行概括其发展历程。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