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7)页,5.83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d277fc8016a9d91e2edafad92cb39d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培根曾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是欧美工
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2.以下是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时间公元前6世纪——前1世纪公元前1世纪——公元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所占比例50%62%71%58%对该表
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连续性特点C.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D.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生产经验的总结3.有学者指出,《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共分为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
粟米(按比例交换各种谷物)、衰分(确定依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据此可知,《九章算术》A.重视理论推导和证明B.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体现了数学的经济工具化倾向4.“中国最早发现
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材料认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
特点是A.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B.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5.《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
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6.日本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文化现象是A.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的出现B
.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D.《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7.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
;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8.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
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
阶段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9.梅森在《自然科学史》中说:“近现代科学的产生缘于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结合,伽利略的科学工作正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能支撑该观点的是,伽利略A.发现了众多天文学
奥秘B.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推理C.否定了中世纪的地心说D.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10.《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
……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11.读下
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该项统计可以看出A.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B.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12.1900年,
普朗克在对热辐射的研究中第一个窥见了量子,提出了量子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进一步发展了量子概念;1924年,在爱因斯坦光量子概念的启发下,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1925~1926年间,定量描述物质量子特性的最初理论——量子
力学诞生。材料意在说明A.科学理论推动了技术的发展B.科学理论在矛盾中不断发展C.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连续性D.假说是科学理论诞生的前提13.在解释自然界各种生物为适应周围环境而练就一些奇特本领时,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法则。按达尔文的理解,这一法则可以A.推翻上帝造物论的地位B.增强生物的生存能力C.解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14.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
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D.世界市场最终确
立的全过程15.1893年,特斯拉交流供电系统把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照耀的灯火通明,向全世界展示了交流供电的优越性。这一事件的意义是A.物理理论获得历史性突破B.德国率先进行了电气革命C.电气革命
取得了重大进展D.拉开了近代技术革命先河16.《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B.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
于信息革命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17.鸦片战争,中西会面,三千年一大变局,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如林则徐的《四洲志》、
梁廷桐的《海国四说》、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A.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动向B.积极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C.全面展现救亡图存的热情D.着力提升民众素养的意愿18.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这一主张A.囿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隐含思想观念有了新突破C.提倡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D.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技术19.19世
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体现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体西用是维新派宗旨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
民智D.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20.“(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
想启蒙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21.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角度矛头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个人层面批判孔子之礼为伦
理专制的先导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22.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中说:“文化运动,所以化扬民族之特性,一民族之特性,在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是谓文化,然则所谓新文化,应不
应该脱离吾国民族数千年固有之特性?欧洲文化,亦自有其历史上之特性,中国人能否一概搬运过来?有无力量运用之于中国?”这表明,章士钊A.主张用民主科学精神唤醒国人B.顽固坚持“中体西用”的旧观念C.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D.赞同“旧瓶装新酒”式思想革新23.20
世纪20年代初,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已从原理的介绍转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于是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和革命史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了。这说明此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处于萌芽和初生的阶段B.更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C.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与三民主义思想已趋同24.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A.《变法通议》——《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D.《各国律例》——
《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25.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
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A.强调经济落后时节制资本的必要性B.借鉴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C.倡导国共合作实行“耕者有其田”D.放弃了以暴力革命方式进行斗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50分)二、材料
解析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计50分)26.(16分)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一兜售赎罪卷“卡诺莎之辱”“异端”裁判--《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6分)材料二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因为称义和得救都赖上帝的怜悯,这点只有在信的行动中才能领受。人的伦理性活动的“善行”在此无任何地位。它们既不会给我们带来拯救,也不会为我们保住拯救。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
(德)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四条主张(4分)。材料三宗教改革以后,路德派、加尔文派等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加强,《圣经》被翻译成当地的文字…
…各国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加尔文宗教改革成了日内瓦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幕的发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
知识,说明宗教运动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7.(18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
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
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6分)材料二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
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4分)材料三农
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
的食品出口国。——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3)据材料三,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
《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重新颁布
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
,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二俄国1863年
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古典文科学校教育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
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参考(2)根据材料
一二,概括俄、日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点。(4分)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C2.B3.D4.A5.B6.C7.D8.D9.B10.
D11.A12.C13.C14.B15.C16.A17.A18.B19.D20.B21.B22.C23.B24.B25.A二、材料解析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计50分)26.(16
分)参考答案:(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回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主张: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结婚生子;《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
神圣权威;世俗统治者的权力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等。(写出四点即可,一点一分,共计4分)(3)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推动欧洲社会变革和历史的进步,促进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政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欧洲资
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经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文: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欧洲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从三个不同角度,写出三点即可得6分)27.(18分)参考答案:(1)政治上农民骚动;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失败。(回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一点一分,2分)原因: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一点一分,2分)(3)影响: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扩大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成为最
大粮食出口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回答出4点即可得8分)28.(16分)参考答案:(1)特点: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强化国民效忠观念;改革较
为系统完善。(回答出3点即可得6分)影响:积极: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巩固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完善了教育制度,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日本国民素质的提高;消极: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等等。(两个角度回答出3点即可得6分)(2)同:重视实
业教育、忠君报国思想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回答出2点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