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验收检测语文试题.pdf,共(23)页,339.9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f7bbee8011f733752ef2cb0e97e2c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韩非子认为,“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问辩》),这一“功用”便是法
治,利于法治则大力提倡,反之则坚决反对。表现在语言运用上,法家要求语言必须毫不含糊地表达法律之意,不能留下艺术般的想象空间和因人而异的主观意会。因而在行文中,韩非子使用了大量的限定副词“必”和否定副词“未”“勿”“毋”等,一方面极为肯定,必须如此,一方面彻底否定,完全没有,语气十分果决。《韩非
子》现存55篇,有540处用到“必”字,其中528次均为此用法。如《爱臣》:“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大贵,必易主位……”为了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有时运用否定式祈使句,形成“不使”“不令”或“必……,不(不能,毋)……”的句式,这
使得《韩非子》充满居高临下的气势和不容置疑的意味。法治讲究齐一,因而韩非子反对“辩言”。他在《五蠹》中所列的危害国家法治的五种人中将学者和“言谈者”列在前二位。他认为这些人扰乱了国家的秩序,败坏了国家的风俗,是乱之征。在《显学》篇中,他还举例说明放任辩论给国家带
来的损害:“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他认为不同观点的论辩,是思想的不一致造成的,而维护己说,有时必然强词夺理,容易带来思想的混乱,造成“言无定术,行无常议”的局面。这与讲究齐一的法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他主张言意为一,方法一定,说者一言,听者一律。韩非子
认为文饰是一种恶习,常常是为投对方所好而进行的矫情之举,他称这种话叫“饰言”,称这种事“饰行”。“饰”成为一种伪装,一种矫饰,不能表达真意甚至有意识地隐藏真意,与“齐一”相违背。在韩非子看来,美好之意不需“饰言”,美善之质不必文饰。因而《韩非子》在论述时,往往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明主之所导
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二柄》);在行文中,《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多用“故”“是故”“是以”之类的词语;在句式上,多短句,且多以排比的形式言之。法治讲究接受,只有让民众知晓,才能够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因而
韩非子主张语言要明白晓畅。要达到明白晓畅,仅用简约流畅的语言和严谨明晰的推论是不够的,在《韩非子》中,寓言是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韩非子》是先秦诸子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全书有300余则寓-2-言从内容上说,有的是历史故事,如“和氏之璧”,有的是现实传说,如“郑人买履”;从形式上说,大都短
小精悍,有的是一则寓言明一个事理,有的是几则寓言共示一意。但不管取材于何种内容,采用何种形式,《韩非子》寓言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其意义有明确的指向性。他寓言中的言与意、事与理均构成一对一的直接联系,题旨单纯明确。《韩非子》的词语运用、句式构成、寓言形式
等话语方式,具有不容置疑、果决直接、明白晓畅等特点,这些是构成《韩非子》文章冷峻富赡风格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又无疑都取决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摘编自张庆利《韩非论法的话语方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认为,在表述法律的意思时,运用语言必须毫不
含糊,不能留下任何艺术般的想象空间和因人而异的主观意会。B.韩非子行文,语气十分果决,要么极为肯定,必须如此,要么彻底否定,完全没有,因而他多用“必”“勿”等副词。C.在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时,《韩非子》都采用否定的祈使句式,充满居高临下的气势和不容置疑的意味。D.韩非子反对辩言
,认为放任辩论会给国家带来损害,主张言意为一,方法一定,说者一言,听者一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韩非子之所以认为学者和“言谈者”是对国家法治危害最大的两种人,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人长于论辩,有时还强词夺理,
会带来思想混乱,影响法治的齐一。B.韩非子认为,美好的意思、美善的本质根本不需要“饰”,凡文饰均不能表达真意,与法治讲究齐一的精神是完全违背的,论述就应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C.《韩非子》的行文,多用“故”“是故”“是以”之类的词语,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和排比
句式,这主要是因为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D.《韩非子》大量使用寓言,且寓言中的言与意、事与理均构成一对一的直接联系,就是为了便于民众对法治的知晓和接受,从而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这些判断本身固然有些太过绝对,但这种彻底否定、完全没有的语气却强调了法治的不容置疑。B.“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韩非子通过这些历史-3-事实,论述了放任不同观点间的辩论会给国家带来损害。C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此例意在说明《韩非子》毫无文饰的特点。D.不容置疑、果决直接、明白晓畅等语言特点,构成了《韩非子》文章冷峻富赡的风格,而这些语言特点都是由《韩非子》强调法治的主题所决定的。【答案】1.C2.C3.A【解
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在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时,《韩非子》都采用否定的祈使句式”错误,原文第一段中说“为了表达必须制止的意思,有时运用否
定式祈使句”,是说有时用,大多时候不用,更不是“都采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
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和排比句式”不是因为“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根据第三段“在行文中,《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多用‘故’‘是故
’‘是以’之类的词语;在句式上,多短句,且多以排比的形式言之”可见,选项张冠李戴,把句式特点放进了行文特点内,二者其实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A项,“但这种彻底否定、完全没有的语气却强调了法治的不容置疑”错误,“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体现的是极为肯定,必须如此的语气。根据原文第一段“韩非子使用了大量的限定副词‘必’和否定副词‘未’‘勿’‘毋’等,
一方面极为肯定,必-4-须如此,一方面彻底否定,完全没有,语气十分果决”前后对照来看,“必”是表即位肯定,彻底否定是“未”“勿”“毋”这些词。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
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
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摘编自林芝罘《解
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补贴政策待完善》)材料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
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
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的产品。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
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大降》)材料三-5-(资料
来源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材料四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度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
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
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
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4.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B.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
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C.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6-D.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
负担。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B.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
能源汽车企业可以间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促进纯电动汽车提高技术。C.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D.相比2013年,2018年纯
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续航里程低的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6.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答案】4.C5.A6.①从补贴门槛等
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②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③补贴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④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
分’成本”错误,由原文“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可以推知C项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7-A项,内容源于材料一,“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既说明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又能证明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且材料
一明确指出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因此,A项中“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有误。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
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这几则材料都是基于“大而不强”而采取的各项政策。可以从这几则材料的时间界限以及这个时间区间内所采取的政策进行概括。据材料二“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
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概括出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可概括出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
税的期限;据材料二“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可概括出补贴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据材料四“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可概括出实施
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综合以上内容,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
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
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跛哥李世袭-8-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
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
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跛哥退学以后,就
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
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一天,跛哥
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
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
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快点,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
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
将来肯定会成大事,-9-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跛哥,
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
,像芦苇一样柔弱。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
说明跋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8.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
,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C8.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
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9.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
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
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10-【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像芦苇一样柔弱”错误。B项“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不合原文。D项“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错误。【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跛哥的性格特点,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朴实善良、有同情心;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
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内涵。理解标题的本义和象征义,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
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明确观点,结合文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
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
匹。其余六人老归家。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11-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
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
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B.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
人/C.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D.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亲,通常指两个对立民族出于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关系的目的所进行的联烟。以汉
代的汉匈和亲最为典型。B.足下,平辈朋友间的敬称,源于春秋时晋文公对介子推的称呼,与之相近的还有阁下、在下。而陛下则是对帝的敬称,殿下是对太子、亲王的敬称。C.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羊、猪各一叫作“少牢”。古代行祭前需先将牺牲养于
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D.典属国,来源于秦汉,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主要负责同周边的少数民族各国具体交往的事务,在秦汉时典属国的职权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12.下列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匈关系缓和后,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匈奴谎
称苏武已死,常惠与汉使者用计,说汉天子射到一只雁,雁的脚上就有苏武写给天子的信,匈奴这才放回苏武。B.苏武离开匈奴回国时,李陵曾设宴向他祝贺,席间李陵边舞边歌表达了自已的苦衷:曾经远涉万里越过大漠为朝廷奋力杀敌,但兵败母死,想报恩也没有去处。C.昭帝驾崩后,宣帝即位,因苏武以重臣的身份拥立
宣帝有功,因而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不过苏武将所得的赏赐全部分给兄弟朋友,自家没有多余的财物。D.苏武年老后膝下无子,宣帝问他在匈奴有无儿子,苏武面陈宣帝,离开匈奴时,自己的匈奴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叫通国,希望能将他
赎回,宣帝满足了他的请求。-12-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题译成现代汉语(1)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2)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异域之人,一别长绝!【答案】10.A11.B12.D13.(1)(汉朝使者)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环顾
左右而惊愕,向汉朝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2)即使是古代史书上所记载的,图画上所描绘的,凭什么超过子卿!身处异国他乡的人,这一次与你告别,将永远无法见面了!【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
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意为: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数行”修饰“泣下”,归于上句,其前不应断开,排除CD两项;“武官属”是“召会”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与之相近的还有阁下、在下”错误,“在下”是谦辞,用于称呼自己。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
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苏武面陈宣帝”错误,原文“武因平恩侯自白”可见,不是“面陈”,而是通过平恩侯告诉皇帝的。-13-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如:
按照;让:责备;视:看;谢:道歉;实在:确实还活着。(2)中,虽:即使;丹青:图画;何以:以何,凭什么;过:超过;异域:异国他乡;长绝:诀别。【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
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
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
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和亲。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
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已成
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
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14-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
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
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
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
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
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15-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诗人身处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感
到无尽的悲凉。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之愁:每
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诗人身处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错误,这一句是说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并非实写。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要抓住关键的情感词语“寂寞”“孤”“独”“愁”,抓住诗中
意象“月”“雁”等,从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逐一分析,理解每一联的意思,读出各联的情感表达,然后分条概括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一句中,先写明亮的落日和水,却马上转为萧瑟,接着写秋天城市的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一句,“高楼”有遥望故乡之意,“孤雁”南归,引发诗人归乡之情,“思家”一词更直接点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写千家万户捣衣声衬托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月下雁声如“绝漠笳”的凄
凉,更刻画出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我亦稻梁愁岁暮”一句写出诗人为“稻梁”而年年在外奔波,为又是一年结束而发愁,体现为温饱奔波不断的愁苦;“年年-16-星鬓为伊加”句中“星鬂”可知,诗人为自己增添白发而感慨,是在感慨年华老去。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两个地名巧妙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在
《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惶恐滩头说惶恐(2).零丁洋里叹零丁(3).月出于东山之上(4).徘徊于斗牛之间(
5).闻道有先后(6).术业有专攻【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
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
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惶、滩、零丁、徘徊、闻、术、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928年9月,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发现自己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因受到污染而发霉,实验室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它一倒了之
,但弗莱明没有________,他要看是哪种-17-霉菌在捣乱。于是他拿起培养皿来仔细观察,想了解为什么发霉的培养液就不能再用。对着亮光,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青绿色的霉花周围出现一圈空白——原来生长旺盛的葡萄球
菌不见了!弗莱明立即意识到,可能出现了某种了不起的东西,他兴奋地迅速从培养器皿中刮出一点霉菌,________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透过厚厚的镜片,他发现这种青绿色霉菌是终于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霉菌。1929年,弗莱明发表
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论文。接着,弗莱明制取了少量青霉素结晶,先后到两家医院,请医生临床试用于人体,但遭到拒绝,青霉素被打入冷宫。()。在这种既不能做临床试用也不能批量生产的情况下,青霉素从此________。弗莱明也只好在1931年暂时放弃了继续研究,
但是他一直在让那个培养皿上的青霉素________。直到生化学家钱恩和病理学家弗洛里成功分离出青霉素之后,青霉素才于1943年在美国投入量产。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循规蹈矩小心翼翼销声匿迹传宗接代B.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偃旗息鼓
休养生息C.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偃旗息鼓传宗接代D.安分守己谨小慎微销声匿迹休养生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发现这种青绿色霉菌是最终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霉菌。B.他发现青绿
色霉菌是最终能杀死这种葡萄球菌的青霉菌。C.他终于发现这种能杀死葡萄球菌的青绿色霉菌是青霉菌。D.他终于发现能杀死这种葡萄球菌的青绿色霉菌是青霉菌。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不能临床试用,弗
莱明发现的青霉素被打入冷宫B.弗莱明发现的青霉素被打入冷宫是因为不能临床试用C.提取太困难是青霉素被打入冷宫的一个重要原因D.青霉素被打入冷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提取太困难了【答案】17.A18.C19.D【解析】【17题详解】-18-本题考查正
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超出本分的事。句中强调弗莱明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做,用“
循规蹈矩”最恰当。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句中强调的是弗莱明十分小心,用“小心翼翼”更恰当。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偃旗息鼓:放倒
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句中是说青霉素从此不再公开出现,用“销声匿迹”更恰当。传宗接代:子孙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句中是
说弗莱明让青霉素不断生长,用“传宗接代”更恰当。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
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横线的句子出现的语病是语序不当。根据前文“从培养器皿中刮出一点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这一句应
该强调他“终于”发现“青霉素”,因此“终于”应该修饰“发现”,AB两项改为“最终能杀死”,改变了原文意思,“能杀死葡萄球菌”是青绿色霉菌的特征,不需要“最终”这个修饰语,排除AB;同时因为上文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青绿色的霉花”“从培养器皿中刮出一点霉菌”,可见“这种”应该限定“青绿色霉菌
”,排除BD。比较四个选项,C项修改正确。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项都具有一
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要注意前后贯通勾连分析。-19-括号前的内容表述的是青霉素被打入冷宫的第一个原因是不能临床试用,由后文的“也不能批量生产”等内容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该是青霉素被打入冷宫的另外一个原因,而不再是“不能临床
试用”,这样就排除了A、B两项。C、D两项都提到了青霉素“提取太困难”,从括号前后文的内容看,意思上都符合语段表述的内容,但D项的“还有”让前后句子语意更连贯,可知D项是最符合语段内容。故选D。【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
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
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某大学举办迎新晚会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以及语气等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为了招呼大一新生,我校打算举办迎新晚会,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牵手组织,经过精心走台,9月20日晚八点在学校万人体育场正式演出,恳请全体大一新
生按时参加。【答案】“招呼”改为“欢迎”;“打算”改为“计划”;“牵手”改为“牵头”或“联合”;“走台”改为“排练”或“排演”;“恳请”改为“希望”。【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中得体掌握的能力。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对有些谦敬
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语段中,“招呼”“打算”“牵手”“走台”等为口语,与“通知”的语体色彩不合,应改为书名语,如“欢迎”“计划”“
牵头”“排演”。“恳请”等不符合主办者的身份和语气,应改为“希望”。【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
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20-(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融失意生离情,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离与合的生命境遇。材料:今与昔家与国悲与喜诉惆怅写欢聚忆流年思往昔抒壮志绘蓝图年华消逝保家卫国他乡漂泊建功立业仕途失意家乡团聚【答案】年华消逝,仕途失意,忆流年思往昔,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今与昔的生命境遇。他乡漂泊,家乡团聚
,诉惆怅写欢聚,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悲与喜的生命境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两个四字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
。从句式来看,“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的生命境遇”是一个固定句式需要填充的是“生命境遇”前的定语。然后从语意上将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再进行仿写即可【点睛】仿写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审清
题意。即要明确试题要求仿写怎样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条件。明确话题(隐含型的),抓住语义中心。分析结构。即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形式,明确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要判断复句的类型。判断修辞。大多数仿写试题都涉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例句判断
仿句应该运用的修辞。美化语言。仿写题多是一些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语段,语言优美,生动,深邃,传神,所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仿写后仔细阅读,观察所写的与题目格式类型是否一致。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词性要相当。四、写作(60分)22.阅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1-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每两个月到护理院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给予200元“奖孝
金”;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首批发放达3万多元。自从“奖孝金”管理制度推出后,看望老人次数暴涨,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奖孝金”管理制度的推出来引发了热议。你的看法是什么?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答案】最温暖的提醒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而“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直被世人弘扬。为此,苏州一家护理院也顺应时代潮流推出了“奖孝金”制度,目的在于激
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看望父母长辈。此说法一经曝光,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议,大家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而就我而言,我却不禁为此拍手称赞,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做法。是为最温暖的提醒。在有人肯定护理院‘奖孝金’的善意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异议,认为这种公示子女探望
记录的制度会给子女带来某种道德压力来迫使他们尽孝,况且将孝心与金钱挂钩,会不会使本是高尚的孝心少了一份纯粹,多了一份利益杂质?其实不然。护理院并没有向社会公示记录名单,只是在小范围内公示记录,旨在提醒老人们的子女。再者,护理院设置的金额只有200元,而对于有能力
的子女将父母送进护理院进行赡养的子女来说怕是“微不足道”了吧!对于此举措下引起看望老人次数出现暴涨的结果,我想并不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而是子女自身对亲情的渴望吧!而在这之中,护理院起到了提醒作用。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人来提醒你,在你迷茫之时叫醒你,
在你险些误入歧途时及时拉你一把。由此观之,提醒尤为重要,在工作学习中也如此,在对待亲情中亦是如此。有些子女容易在繁忙的工作中迷失自我,甚至陷入无底黑洞,难以找到出来的路。这时,就急需一个温暖的声音,温柔
的提醒他们,该回家看看了!于是此时,他们晃然惊醒,不顾一切的挣脱羁绊,通向“提醒”指明的向阳大道。看见了吗?他们脸上是带着笑的啊!不仅子女感到身心愉悦,老人们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所以,这无疑是一种
正确的做法。同样起到温暖提醒作用的还有中国近期提出的“常回家看看”法,其意图并不是要将孝心与法律等同,不是想让孝心强制化,而是旨在用最有力的方式提醒世人该回家看看了!由此,我始终相信,孝道永存!这个在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优秀
文化传统,这个早已流于国-22-人血脉中,刻在骨髓里的孝道永不泯灭!而对此近期出现的一些不守孝道之事件,我想只是因为当事人少了一些温暖的提醒。由此观之,就让我们用最温暖的提醒,让孝道吹拂神州大地吧!【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材料为热点时事,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奖孝金”
的目的;第二“奖孝金”的具体操作规则;第三“奖孝金”制度的初期效果。其中第一、二点内容应该是我们解读材料的重心。显然,客观而言,“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提倡。但是,当“孝”为金钱所绑架的时候,我们便有了价值的“批判”与“呼唤”的需求。因而,
可以正面立意:对有孝之人实行奖励。同时也可反面立论:孝心不是奖励出来的;或孝心岂能用金钱来买。也可辩证来看待此举,一方面护理院设立奖金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换起更多子女抽空陪父母、与父母共享天伦的意识,但人的感情一旦和“利”挂钩,多半会变质。点睛:这
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思辩说理能力。要分析所发生的事情,或褒或贬,讲清理由,再由此及彼,生发开去。1、可赞成奖孝金制度,分析这一做法产生的原因、意义和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2、可批评做子女的不看望不关心父母的行为,领奖孝金是奖赏还是掴脸?分析不孝的表现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提
出建议。3、也可批评奖孝金制度,讲清理由,提出建议。-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