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联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3)页,38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e4556a2f28555e41c58f97bfb2e1d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遵义市南白中学2019-2020-2高三第六次联考试卷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A.在转录时DNA上会结合RNA聚合酶B.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功能C.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相同D.脱氧核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答案】B【
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纤维素;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详解】A、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上的识别位点结合,A正确;B、蛋白质的结
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C、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正确;D、脱氧核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
O,D正确。故选B。2.以下涉及酵母菌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B.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这样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化,只能利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D.酵母菌可用于酿制葡萄酒,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及CO2,同时合成少量的ATP【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
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
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详解】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
式,A正确;B、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有无是引起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的外界因素,在探究过程中,有氧、无氧属于对比实验,不是对照实验,B错误;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可以利用天然培养基如无菌马铃薯培养液,也可以利用合成培养
基如葡萄糖溶液等营养物质对酵母菌进行培养,C错误;D、酵母菌细胞内的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能量产生,因此不会合成ATP,D错误。故选A。3.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新鲜的羊血细胞作实验
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恩格尔曼使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材料不需要染色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
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应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故实验材料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水绵的叶绿体为带状,恩格尔曼通过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
的分布应该选择无色的细胞,另外羊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DNA,不适合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错误;B、恩格尔曼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水绵,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高度分化,不能分裂,不
适合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错误;D、已开放的豌豆花已经完成授粉,不适合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幼根生
长的机理相同C.乙烯能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D.生长素和脱落酸都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
幼根生长,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幼根生长,B错误;C、生长素浓度升高会引起乙烯的浓度的升高,乙烯会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C正确;D、高浓度的生长素会引起果实的脱落,脱落酸也可以促进果实的脱落,D正确。故选B。【点睛】熟记常见五类植物激
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5.某豌豆品种植株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一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其子一代出现高茎:矮茎=6:1,原因最可能是()A.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B.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C.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D.隐性个体有50%死亡
【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详解】A、如果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则Aa的植株自交,其子一代出现高茎:矮茎=5:4,A错误;B、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则Aa的植株自交,其子
一代出现高茎:矮茎=8:1,B错误;C、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则Aa的植株自交,其子一代出现高茎:矮茎=5:1,C错误;D、如果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Aa的植株自交,其子一代出现高茎:矮茎=6:1,D正确。故选D
。6.下列关于育种和遗传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育种过程通常伴随着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对于高等动物,可通过测交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C.为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一定要培育出纯种D.对于微生物的育种,可利用基
因突变原理来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
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育种过程通常伴随着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B、对于高等动物,由于雌雄异体,所以可通过测交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B正确;C、为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所以不需要个体一定是纯种,C错误;D、有的微生物不含染色
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对于微生物的育种,可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来进行,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7.研究不同浓度CO2对红掌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完善实验步骤:材料用具:
盆栽红掌幼苗100株,设施相同的塑料薄膜温室及供气的CO2钢瓶若干。第一步:取长势相似的红掌幼苗90盆,平均分为3组,编号A、B、C,各置于一个温室中。第二步:A组温室保持原大气CO2浓度,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在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0天。第四步:从每组选取相同部位、相同数量的叶片测量各生理指标,求平均值。(2)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试剂
检测。随着CO2浓度升高,红掌幼苗还原糖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较高CO2浓度有利
于红掌幼苗度过干早环境,据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4)Rubisco酶催化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过程,该酶的活性可用_____________指标来衡量。【答案】(1).分别向B、C组温室通入CO2气体至设定
值(2).斐林(3).高CO2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4).高CO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5).单位时间CO2的减少量【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为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菠菜幼苗各项生
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多,Rubscio酶活性逐渐升高,但气孔开度逐渐减小。【详解】(1)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取长势相似的红掌幼苗90盆,平均分为3组,编号A、B、C,各置于一个温室中。第二步:A组温室保
持原大气CO2浓度,分别向B、C组温室通入CO2气体至设定值。第三步:在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30天。第四步:从每组选取相同部位、相同数量的叶片测量各生理指标,求平均值。(2)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由于高
CO2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随着CO2浓度升高,红掌幼苗还原糖的含量也有所增加。(3)据图分析可知,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气孔开度逐渐减小,说明较高CO2浓度会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较高CO2浓度有利于红掌幼苗度过干早环境。(4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Rubisco酶催化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过程,因此该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CO2的减少量表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有些要点:A组作为对照组,所以保持原大气CO2浓度实验对照;对于还原性糖的检测通常用斐林试剂进行检
测;对于CO2固定的酶活性通常通过检测固定CO2量来显示酶的活性。8.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组别环境温度实验结
果BAT含量(g/100g体重)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pg/mg)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甲24℃0.3386.730.55乙4℃0.2763.620.76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状态。(2)请写出在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相
关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3)表2中BAT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_______。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
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寒冷刺激使________________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2).理化性质(3).寒冷→皮肤冷
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4).高(5).下丘脑【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寒冷时,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BAT重量减轻,抑制下丘脑合成TRH。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
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详解】(1)内环
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2)寒冷条件下骨骼肌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为下丘脑,效应器为骨骼肌,反射弧为: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3)据题表分析,环境温度较低,机体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乙组比甲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高。由于甲状腺激素
含量升高后会负反馈影响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其将T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所以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
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9.某农业合作社开发的“水稻与泥鳅共生养殖技术”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目标。稻田中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捕食水体中浮游生物、昆虫、田螺、
藻类和高等植物的碎屑等,被称为水体中的“清洁工”。据此分析回答:(1)稻田中泥鳅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泥鳅的粪便可促进水稻生长,原因是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水稻提供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水稻每年固定的太阳能,其中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这一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来自水稻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3)稻田中投放泥鳅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从能量流动的角
度分析,其原因是:若泥鳅数量过少,不能充分利用稻田所提供的__________;若泥鳅数量过多,就会造成稻田被破坏,____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泥鳅的产量下降。【答案】(1).捕食和竞争(2).无机盐和二氧
化碳(3).残枝落叶(4).初级(5).能量(6).生产者【解析】【分析】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
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详解】(1)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不仅能以昆虫为食,而且还与昆虫有共同的食物,因此,稻田中泥鳅和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泥鳅粪便中的有
机物能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无机盐可被水稻根系吸收,进而可促进水稻生长。(2)水稻每年固定的太阳能,其中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这一部分能量以水稻的残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需
要注意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分解者数量上的协调,因此稻田中投放泥鳅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因为当泥鳅数量过少时,不能充分利用稻田中过多的能量,进而造成能量的浪费;当泥鳅数量过多时,泥鳅会因为食物短缺而破坏稻田,最终导致生产者(水稻和其他植物
)固定的太阳能减少,因而泥鳅的产量也会下降。【点睛】熟知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关注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果蝇(2N=8)为XY型性别决定生物,某体色正
常的果蝇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体色透明的雄性突变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雄性突变体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已知控制体色的相关基因为常染色体
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让体色透明的雄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若F1全部表现为体色正常,则该突变为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若F1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或全为体色透明),则该突变为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3)若已知控制体色的相关
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且该突变为隐性突变。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实验探究该突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3+X或3+Y(2).隐性(3).显性(4).实验思路:让体色透明的雄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5).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正常体色∶透明体色=3∶1,则
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雌性个体均为正常体色,雄性个体中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分析】雌性果蝇染色体组成6+XX,雄果蝇染色体组成为6+XY,染色体组包含了其配子中的一组染色体;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其传递常和性别相联系。【详解】(1)雄性果蝇染色体组成是6+XY,所以其一个染色体组表示为3+X或3+Y。(2)雄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若F1全部表现为体色正常,则突变为隐性突变;如果F1全为体色透明,或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
1,则该突变为显性突变。(3)如果该突变为隐性突变,探究该突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型基因型XaY,野生型基因型XAXA,遵循伴性遗传的规律,性别和性状相联系,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突变型基因型aa,野生型
基因型AA,则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一致。实验思路:让体色透明的雄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正常体色∶透明体色=3∶1,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雌性个体均为正常体色
,雄性个体中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点睛】本题难点是(3)在设计实验探究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考生需要结合摩尔根的实验进行分析,找到二者的不同地方。[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
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如下:(1)样品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__________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
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______杂质。(
3)凝胶色谱法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_____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4)电
泳法是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__________,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常用的电泳法有_______________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答案】(1).生理盐水(2
).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胀破)(3).小分子(4).凝胶色谱技术(或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分配色谱法)(5).高(6).速率(7).琼脂糖【解析】【分析】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
和纯度鉴定。【详解】(1)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需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胀破,故可以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破碎红细胞。(2)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3)凝胶色
谱法又叫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该技术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4)电泳法是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而产生不
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常用的电泳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睛】常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一般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纯度。[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2.I、疫苗和抗体己被广泛应用于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③在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应在目的基因前后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所识别结合,以便于其催化转录过程。(2)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数目。II、下图表示通
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4)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
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启动子和终止子(2).RNA聚合酶(3).浆细胞(效应B细胞)(4
).胚胎细胞核移植(5).体细胞核移植(6).显微操作(去核法)(7).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解析】【分析】细胞核移植技术又叫克隆技术,是指用机械的办法把一个被称为“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被称为“受体”的去核
卵母细胞中,然后这一重组细胞进一步发育、分化成一个胚胎,这个胚胎最终会发育成为动物个体。核移植的原理是基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基因表达载体通常由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和
复制原点构成,目的基因需要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详解】(1)过程③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后启动子和终止子,从而能被受体细胞的RNA聚合酶所识别结合,以保证目的基因正
常的转录过程。(2)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获得更多的浆细胞,因为二次免疫过程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由分析可知,根据核移植过程中细胞核的来源可将哺乳动物核移植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4)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
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常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核。克隆动物的培育成功利用了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理。【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以及技术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克隆动物的原理和技术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二次免
疫的特点也是本题的考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