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第1_2章)(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2.421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苏教版2019,第1_2章)(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苏教版2019,第1_2章)(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苏教版2019,第1_2章)(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苏教版2019,第1_2章)(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docx,共(20)页,2.42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dd2fdda5f911e8120963a8e67986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

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苏教版2019必修1第1~2章。5.难度系数:0.76.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脂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B.生物细胞内微量

元素有Fe、Mn,Cu、Z,Ca、Mo等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其作用不可替代D.同一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元素种类都是相同的【答案】C【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在

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微量元素。【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由C、H、O、N、P元素组成,A错误;B、Ca是大量元素,B错误;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其作用不可替代,C正确;D、同一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元素种类是有一定

差异的,D错误。故选C。2.水和无机盐是细胞中的无机物,在生命活动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水常温下维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B.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C.

人体血液中Ca2+过多,会出现抽搐等症状D.人体内Na+过多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答案】B【分析】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

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A错误;B、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正确;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

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C错误;D、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故人体内钠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故选B。3.核苷酸长链的局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图

中b为一个完整核苷酸B.图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C.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D.核苷酸长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基团都有2个【答案】C【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

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和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连接在五碳糖的1号位,磷酸基团连接在五碳糖的5号位,故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而b不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单位,A错误;B、图示核苷酸可能是核糖核苷

酸或脱氧核苷酸,故图中的五碳糖是核糖或脱氧核糖,B错误;C、一条核苷酸长链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即图中③,C正确;D、由题图可知,只有核苷酸链的末端五碳糖与1个磷酸相连,其余均与2个磷酸相连,故核苷酸长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基团有1或2个,

D错误。故选C。4.巯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一SH)氧化形成二硫键(一S—S一)。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B.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肽键的变化C.抗冻植物的抗巯基氧化能力较强D.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未结冰有所下降【答案】B【分析】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

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2、图示巯基(一SH)氧化形成二硫键(一S一S一),失去了2个H。【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

巯基(-SH)中含有S,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A正确;B、从图中看出,结冰和解冻没有涉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或者蛋白质的肽键断裂,因此没有涉及肽键的变化,B错误;C、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

-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C正确;D、结冰后产物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一SH)氧化

形成二硫键(—S—S—),失去了2个H,所以分子量减少,D正确。故选B。5.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下图为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反应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核酸

B.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C.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不可进一步水解【答案】D【分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

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正是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详解】A、图中若是核

酸的一条链,则可能是DNA或者RNA的一条链,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只有4种,故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核酸,A正确;B、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

基本骨架的,B正确;C、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它们都要被消化成细胞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些小分子都要在人体细胞内重新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执行不同的功能;可见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C正确;D、组成

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可进一步水解,如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可以进一步水解成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D错误。故选D。6.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魏尔肖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

结构的多样性【答案】D【分析】细胞学说:(1)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

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详解】A、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A正确;B、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

的重要补充,B正确;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正确;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D错

误。故选D。7.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

中央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C.低倍镜视野中看到256个细胞,高倍镜视野下能看到64个细胞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C【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

比例;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详解】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视野中细胞位于右上

方,应该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正确;B、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将④换成镜头③,B正确;C、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平

方成反比,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放大倍数增加4倍,因此高倍镜视野下看到细胞为256/(4)2=16个,C错误;D、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同时还需要调亮视野,D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多糖、核酸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C.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信息传递等功能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的“基本支架”【答案】B【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

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生物

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蛋白质、多糖、核酸都是由单体组成的多聚体,因此,蛋白质、多糖、核酸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正确;B、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能维持细胞

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B错误;C、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有维持细胞形态、信息传递等功能,C正确;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中所有膜的基本支架,即构成了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的“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B。9.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B.蛋白质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分布是对称的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答案】B【分析】

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详解】A、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

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这些糖蛋白和糖脂在细胞间的识别、信号传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不是在内外两侧对称分布的。实际上,许多蛋白质具有特定的功能定位,它们会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外侧或者嵌入

到膜中。这种非对称分布对于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B错误;C、细胞膜的功能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功能越复杂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往往越多,这些蛋白质能够执行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

、信号识别与传导等,C正确;D、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控制作用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结构实现的,它们能够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D正确。故选B。10.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中心体,单层膜细胞器,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组成B.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内膜上酶种类多,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C.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内膜上附着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D.④是内质网,是单层膜构成的连续内腔相通的管

道系统,与蛋白质合成加工有关【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叶绿体、④是内质网。【详解】A、①中心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A错误;B、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并不是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含有,比如哺乳动物

成熟红细胞,B错误;C、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D、④内质网,是单层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管道系统,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运输

有关,D正确。故选D。11.核纤层以网络形式分布于核膜内侧,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纤层的结构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B.核纤层参与构成细胞骨架C.组成染

色质的蛋白质由结构①进入细胞核内D.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答案】D【分析】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核纤层由1至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核纤层与中间纤维、核骨架相互连结,

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结构体系。【详解】A、图中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细胞核骨架由核纤层蛋白与核骨架构成,B正确;C、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合成后由结构①核孔进入细胞核,C

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可知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不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D错误;故选D。12.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构成

高尔基体的膜囊有顺面、中间和反面三部分。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图示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型分泌可能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B.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

交流C.M6P受体数量减少会抑制衰老细胞器的分解D.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时需要膜上大量转运蛋白的参与【答案】D【分析】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动植

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完全同,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然后转移至高尔基体做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经细胞膜排出。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功能。【详解】A、高尔基体通过组成型分泌的蛋白质与细胞膜结合,形

成膜蛋白,有些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所以组成型分泌可能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A正确;B、可调节性分泌需要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进行调控,所以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高尔基体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所

以溶酶体酶的包装和分选涉及到M6P受体,M6P受体减少会影响溶酶体酶的形成,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的,所以M6P受体减少会抑制衰老细胞器的分解,C正确;D、高尔基体顺面接受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

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两区膜的功能不同,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数量不相同,有些蛋白质只在高尔基体的顺面,有些蛋白质只在高尔基体的反面,所以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时不一定需要膜上转运蛋白的参与,D错误。故选D。13.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

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答案】C【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

膜以及这两层生物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膜、液泡膜及原生质层均为选择透过性膜,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存在于液泡膜内的细胞液中,因此,只有当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才能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详解】A、细胞壁本来

就是全透性的,A错误;BD、花青素存在细胞液中,加温涉及不到它的溶解度问题及发生反应的问题,BD错误;C、在清水中液泡膜和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花青素不能通过生物膜进入水中;紫色萝卜加温处理,高温使生物膜的选择透

过性降低甚至失去选择透过性,紫色萝卜的细胞液中红色的物质进入清水,清水变红,C正确。故选C。14.3NO−和4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4NH+的吸收由根细胞质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3NO−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

。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4NH+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NH+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3NO−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增

加细胞外的3NO−会加重铵毒D.载体蛋白NRT1.1转运3NO−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答案】B【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的协助。【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NH4+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所以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来自ATP,A错误;B、由图上

可以看到,NO3-进入根细胞膜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C、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错误;D、据图可知,载

体蛋白NRT1.1转运NO3-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关系;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D错误。故选B。15.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

进行着物质交换。图1中①~⑤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甲~戊表示不同的物质或细胞结构,图2为蔗糖分子进入某植物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图1中戊为药物的运载体,则药物A属于水溶性分子B.图2中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蔗糖进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低温处理法对左图中物质

进出细胞方式都有影响,细胞呼吸抑制法则对④⑤方式有影响D.除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左图中甲方式进出细胞外,离子的跨膜运输须借助于膜蛋白【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⑤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协助扩

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详解】A、若图1中戊为药物的运载体,则药物A属于水溶性分子,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A正确;B、图2中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因为有能量和转运蛋白的参与,蔗糖进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能量

来自H+的浓度差,B错误;C、低温处理法会影响膜的流动性,进而对左图中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有影响,④⑤的运输方式都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所以细胞呼吸抑制法则对④⑤方式有影响,C正确;D、除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左图中甲方

式进出细胞外,离子的跨膜运输须借助于膜蛋白,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如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

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中丙的种类有5种B.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

,乙中含有的甲一般不超过21种C.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D.如果甲中的R为H3C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答案】BCD【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所示的结构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乙图所示化合物为

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该多肽共含271个氨基酸、4个二硫键(-S-S-),每个二硫键是由两个巯基(-SH)脱去一分子氢形成的;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苷酸的结构简式,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

基形成。【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含有核苷酸的种类共有8种,A错误;B、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21种,B正确;C、已知组成乙的氨基酸有271个,含有3条肽链和4个二硫键,因此在该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

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2×4=4832,C正确;D、如果甲中的R为H3C5H3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H的个数=2×(4+5)-2=16个,D正确。故选BCD。17.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

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拟核中的DNA是一种环状DNA分子B.拟核中没有核膜和染色体,只有细菌细胞中有拟核C.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D.绿色开花植物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最主要的区

别是有无叶绿体【答案】BD【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

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拟核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一种大型环状DNA分子,A正确;B、细菌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拟核,B错误;C、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C正确;D、绿色开花植物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他

们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故选BD。18.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表示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图甲中b过程表示脱水缩合B.在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不变的有②和④C.与图甲中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图乙中的②③⑤D.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依赖④的流动性【答案】ACD【分析】1、据图分

析,a表示主动运输,b表示脱水缩合,c表示加工和分泌;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细胞膜,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游离的核糖体先合成一小段肽链,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加工→内质

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A正确;B、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高尔基体,④细胞膜面积增大

,B错误;C、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同时需要线粒体供能,图中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⑤表示线粒体,C正确;D、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属于胞吐,依赖细胞膜④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ACD。19.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铁离子的过程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亚铁血红素可用于口服补血B.蛋白2能降低生化反应活化能C.蛋白3运输Fe2+消耗的能量来源于H+的电化学势能D.蛋白1、4运输Fe2+的方式为不相同【答案】ABC【详解】A、亚铁血红素可通过

口服方式进行补血,A正确;B、蛋白2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Fe2+通过蛋白3逆浓度差进入细胞,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源于H+的电化学势能,C正确;D、蛋白1、4运输Fe2+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能量,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计58分。20.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血压调节具有密切关系,图1是神经肽Y的部分氨基酸组成示意图和谷氨酸(Glu)的结构式。图2是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1)图1中4

种氨基酸的不同是由决定的,各氨基酸通过反应形成神经肽Y,其中连接Leu和Alu的化学键称为。已知组成神经肽Y的11种氨基酸中,Glu有4个,其他氨基酸仅含有一个羧基,则该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有个,一分子神经肽Y至少含有个氧原子。(2)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均是三十六肽化合物,但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

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最可能是(3)图2中2的名称是,(用图中称号1、2、3、4回答)构成一个核苷酸,该核苷酸链(填“能”或“不能”)存在于新冠病毒中,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种,其寄生的细胞中T、C、G可参与合成种核苷酸

。【答案】(1)R基脱水缩合肽键5/五45(2)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3)脱氧核糖123不能6/六5/五【分析】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

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2、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详解】(1)由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知,不同的氨基酸的区别

主要在于侧链基团(R基)不同,因此图中4种氨基酸的不同是由R基(或侧链基团)决定的,各氨基酸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连接的化学键是肽键;分析题意,组成神经肽Y的11种36个氨基酸中,Glu占4个,该氨

基酸的R基中有一个羧基,其他氨基酸分子中都仅有一个羧基,形成多肽后,一条多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则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有4+1=5个;多肽链中的氧原子主要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羧基中,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形成的

一条肽链,其中肽键数目为36-1=35个,则该多肽中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35+5×2=45个;(2)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均是三十六肽化合物,说明组成两者的氨基酸数目相同,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其生理作用却彼此不同

;(3)分析图2,其中1磷酸,2脱氧核糖和3碱基(胞嘧啶),三者可构成一个核苷酸;图示碱基有T,T是D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而HIV属于RNA病毒,不含DNA,所以该核苷酸不可能存在于HIV中;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核糖、4种含N碱基,即RN

A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化合物,其寄生的生物是细胞生物,由T、C、G这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有5种,两种核糖核苷酸、三种脱氧核苷酸。21.下图1为某池塘内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的示意图,图2是从被污染的水体中检测到的几种生物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该池塘中存在

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图1池塘中,水草与鱼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方面存在的差异是。(2)图1的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有,水绵(属于不属于)真核生物。(3)图2中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单独存活

,必须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菌细胞,在细菌中进行繁殖,推测噬菌体是一种,4幅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填字母),判断的依据是。(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d”,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字母。(5)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

、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是。【答案】(1)生态系统水草没有系统层次,而鱼有系统层次(2)浮萍、水绵、水草属于(3)病毒AC没有以核模为界限的细胞核(4)p(5)乙和丙【分析】分析题图:A为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为

水绵,属于真核生物;C为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D为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详解】(1)该池塘中存在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水草与鱼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方面存在的差异是水草没有系统层次,而鱼有系统层次。(2)分析图可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有浮

萍、水绵、水草等植物;水绵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3)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单独存活,必须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菌细胞,在细菌中进行繁殖,由此可推知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分析可知,A为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B为水绵,属于真核生物;C为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D为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4幅图中A、C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d”,则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p。(5)甲,乙

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则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甲为高倍镜,乙为低倍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因此丙为低倍镜,丁为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因此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是乙和丙。

2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诞生于1931年,下图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5种细胞结构的亚显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属于/不属于)物理模型。结构A~E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基质中,

而是由(结构)支持着,可用法分离结构A。(2)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填字母),其中酵母菌具有的是(填字母)。(3)睾丸细胞中含丰富的B,有利于合成。心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A,有利于其。(4)溶酶体直接来源于图中的(填字母),参与溶酶体酶合成、加工的细胞结

构除图示相关结构外还有。(5)结构E中的4是,下图是物质出入该结构的三种方式,解旋酶通过该结构的方式属于(选填甲、乙、丙),图示表明不同物质通过该结构的方式取决于。【答案】(1)不属于细胞骨架差速离心(2)A、C、EA、E(3)

(雄)性激素为(节律性)收缩提供能量(4)D核糖体(5)核孔(复合体)丙物质的分子大小和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线粒体,B是内质网,C是叶绿体,D是高尔基体,E是细胞核。【详解】(1)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画图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如DNA双螺

旋结构。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属于实物图,不属于物理模型。由题图可知,结构A是线粒体,结构B是内质网,结构C是叶绿体,结构D是高尔基体,结构E是细胞核,这些结构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基质中,而是由细胞骨架支撑着。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常用差速离心法来分离各种细胞器。(2)具有双层

膜的细胞结构为A线粒体、C叶绿体和E细胞核。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含有的双层膜结构为A线粒体、E细胞核,酵母菌不含叶绿体。(3)内质网能合成脂质类激素。睾丸细胞中含有丰富的B内质网,有利于雄性激素的合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

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心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A线粒体,有利于其为节律性收缩提供能量。(4)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形成,即溶酶体直接来源于图中的D高尔基体。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其合成、加工相关的结构为核糖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即除图示结构外还有核糖体。(5)分析结构E可知,4是核孔。甲方式为小分子物质直接进出核孔,不需要中央栓蛋白的转运,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乙方式为大分子物质通过中央栓蛋白进出核孔,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丙方式为大分子物质通过与核蛋白受体结合,然后通过中央栓蛋白进出核孔,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解旋酶通过核孔时需要与核运输蛋白结合,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属于图中的丙方式。图示表明不同物质通过核孔的方式取决于物质的分子大小和结构。23.蛋白质的降解是细胞不可或缺的

生理过程。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膜蛋白和胞内基质蛋白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过程如下图。其中蛋白酶体是一种蛋白质复合体,也是一种细胞器,能识别与待降解蛋白结合的泛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质网、高尔基体可对(“膜蛋白”或“胞内基

质蛋白”)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该过程离不开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2)膜蛋白被泛素结合后会内吞并形成早期内体,(细胞结构)可为此过程提供能量。早期内体会对蛋白质进行分选,未去泛素化的蛋白质则会通过一系列转变并经过晚期内体最终被运输到进行降解,这体现了生物

膜具有的结构特点。(3)胞内基质蛋白的降解过程中,泛素的作用是。待降解胞内基质蛋白进入蛋白酶体前,泛素会与其分离,其意义是。(4)科研人员根据蛋白质降解过程原理研发新型药物,如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可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

骨髓瘤细胞起源于浆细胞,会合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据此推测,该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是。【答案】(1)膜蛋白核糖体、蛋白酶体(2)线粒体溶酶体流动性(3)识别并标记待降解蛋白,并被蛋白酶体识别有利于泛素循环利用(4)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不能被降解,使得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分析】由图可知,膜蛋白被泛素结合后会内吞并形成早期内体,早期内体会对蛋白质进行分选,去泛素化的膜蛋白可以重新运输到细胞膜上,未去泛素化的蛋白质则会通过一系列转变并经过晚期内体最终被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胞内基质蛋白被泛素识别并结合后,会被蛋白

酶体降解。【详解】(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对某些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如膜蛋白、分泌蛋白和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核糖体和蛋白酶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为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提供能

量。膜蛋白被泛素结合后会内吞并形成早期内体,该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图可知,早期内体会对蛋白质进行分选,未去泛素化的蛋白质则会通过一系列转变并经过晚期内体最终被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3)

由图可知,泛素能识别并结合待降解的胞内基质蛋白,蛋白酶体能识别与待降解蛋白结合的泛素,从而将蛋白质降解。待降解胞内基质蛋白进入蛋白酶体前,泛素会与其分离,其意义是有利于循环使用。(4)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起源于浆细胞,会合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借助蛋

白酶体进行降解,从而促进肿瘤生成。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可以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不能被降解,使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24.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和葡

萄糖转运蛋白2(GLUT2)有关。为探究肠腔中不同浓度条件下葡萄糖主要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两种类型;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方式进出细胞,其过程(填“需要”或“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2

)据图1分析,人体在饥饿状态下,肠腔内的葡萄糖浓度很低,GLUT2的活性也很低,主要通过SGLT1吸收葡萄糖,SGLT1可同时结合葡萄糖和Na+,此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判断依据是,SGLT1转运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3)进食后,小肠肠

腔微绒毛局部葡萄糖的浓度升高,IM的作用是。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后,激活蛋白激酶βⅡ,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原因是。细胞通过GLUT2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属于。(4)分析图2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当葡萄糖浓度较低

时,;当葡萄糖浓度持续升高时,。【答案】(1)通道蛋白胞吞、胞吐需要(2)主动运输葡萄糖是借助SGLT1逆浓度梯度运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外Na+浓度差(电化学势能)(3)催化麦芽糖水解激活GLUT2的活性,促进更多的GLUT2向微绒毛处移动协助扩散(4)小肠

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详解】(1)转运蛋白可

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吞、胞吐方式

进出细胞,其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2)人体在饥饿状态下,主要通过SGLT1吸收葡萄糖,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SGLT1可同时结合葡萄糖和Na+,Na+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产生的电化学势能为葡萄糖的运输提供能量,因此SGLT1转运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外Na+浓度差(电化学势能)。(3)据图可知,在IM作用下,麦芽糖转变形成葡萄糖,推测IM的作用是催化麦芽糖水解。图中显示,葡

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后,激活蛋白激酶βⅡ,进而激活GLUT2的活性,促进更多的GLUT2向微绒毛处移动,GLUT2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GLUT2向微绒毛处移动,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内葡萄糖通过GLUT2运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因此

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

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方式的3倍,即结论是: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当葡萄糖浓度持续升高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协助

扩散。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