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815.655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共(22)页,815.65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7c417a14ebcea3fa8099be0f678e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

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

”“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举措旨在()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2.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

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3.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

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吸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人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B.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4.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官员的本来职

务,由另外被“差遣”的官员担任。同时,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宋统治者这样做的初衷是()A分散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控制D.完

善地方政府职能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

。其主张反映出他()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6.如表为190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年份生产资

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制190326.80.20.217.214.732.98.0191039.10.20.513.111.928.36.8192036.40.92.88.212.331.28.3193

045.11.23.43.512.227.17.4A.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B.出口商品的结构日益优化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近代企业发展历经曲折7.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

为《组织起来》的讲话,指出大会的核心就是四个字“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是为了()A.实现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B.构建新型劳动关系C.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D.落

实党的群众路线8.如表为1950—1952年上海商业销售情况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上海()国营与合作社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公私合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私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的1950年25.00.474.61951年27.90.372.81952年45.80

.353.9A.公私合营成为商业发展新风尚B.国营商业主导着商业发展趋向C.私营商业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D.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9.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

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10.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

,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A.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贡献B.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C.注重以文化发

展稳定城邦秩序D.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11.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这一发展()A.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B.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C.促进了人文主义

的传播D.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12.宗教改革后,英国国王通过议会法令,将主教的职能限制在宗教领域,免除其司法豁免权,规定国王拥有国王法庭和宗教法庭的最高裁决权。同时,主教对世俗事务的参与度也降低,开始专职宗教事务。英国通过这一改革()A.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建立B.建构了

有限君主的体制C.削弱了宗教的社会地位D.提升了国王的政治地位13.19世纪末,英国已婚妇女获得一定财产权,男子仍保留相当大的支配权。1926;年,英国议会制定《新财产法》,规定妇女取得与男子同样的财产权。1935年《司法改革法》规定,已婚妇女与未婚妇

女都可以立遗嘱处置自己的财产。英国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表明()A.战争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B.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共生C.女性逐渐成为家庭的主导D.社会成员平权地位已形成14.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

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B.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有限C.农业集体化进展速度十分缓慢D.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经济形式15.如图为英国画家迈克尔·卡明斯创作于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画中的骆驼脸者为英国首相

哈罗德·麦克米伦,拿剪刀者为美国总统肯尼迪,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作者意在表明()A.欧共体难以阻止英国欧洲领先地位B.美国成为欧洲发展的主要障碍C.欧洲国家普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D.法德试图通过欧共体对抗美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朝贡贸易:政治考虑抑或商业行为材料一(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爽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

——《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

)。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五杂组·卷四:地部二》材料二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

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O·海外诸番·人贡互市》就以日本来说,每次来朝贡的人员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数人,其他还有船员、水手以及搭乘的随从商人等。在朝贡初期,由于

朝贡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经营,故随从的商人还比较少。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

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2)有人认为,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结合材料二论证说明这一观点。17.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如表

为当时涉及到女性形象的部分学堂乐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作者名称歌词节选1905年沈心工《缠足苦》“缠足的苦,最苦恼,从小那苦起苦到老,未曾开步身先袅,不作草不作恶,暗暗里一世上脚镣。”1906年沈心工《学堂歌》“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我们不要。我

既要我学问好,我又要我身体好。操操二十世纪中,我辈也英豪。……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我们不要。我头顶天天起高,我脚立地地不摇。操操二十世纪中,我辈也英豪。”1906年佛哉《女国民歌》“明明明,20世纪大汉女国民。激吊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1907年秋瑾《勉女

权》“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1911华航深《女革命“女革命,志灭清,屏弃那粉黛去当兵。誓将胡儿来年军》杀尽,五种族,合大群,俾将来做个共和民。”提取材料信息,评述学堂乐歌塑造女性形象。18.根据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从1950年秋开始,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逐步展开。如表为关于土地改革的部分史料。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土改规定土改场景第一、将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护富农经济。第二、把没收地主全部财产的政策改为仅仅没收地主的土地、耕地、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财产均不予没收。第三、小土地出租

者的土地在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200%者均保留不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概括说明新中国土地改革政策呈现的新特点并解释其成因。(2)结合土改场景,以一位普通农民的身份为1952年底的《人民日报》写一封投稿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事清楚,表述成文)。19.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了支持代价高吊的战争,提高了关税税率。1862年和1864年,国会先后两次提高关税税卑,彻底扭转了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关税税率下降趋势。1861年时美国的关税免除条目上列有182种商

品,到1862年下降到99种,而到战争结束时,除了国内制造业所必需的原材料之外,几乎所有商品都被征收关税。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年,关税税率被升至平均47%,海关收入则从1861年的3960万英元上升至1864年的1.023亿美元。这两次关税税率上调虽然很大程度上源于战争的资金需要,但在恢复和平后

,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政府内外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各种临时性的国内税收被迅速取消,但关税税率不仅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反而继续攀高,保护主义政策逐渐被制度化。——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材料二如表为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

税率统计表。的。年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机税率1870一187244.2%1873-188342.3%1884-189045.3%1891-189448.9%1895-189742.6%——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体现出的政策倾向,并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关税政策产生的影响。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

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1.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举措旨在()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

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财政收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非常重要,因此各国陆续

改善了生产力,改革了赋税制度,D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轻徭薄赋、以民为本的理念,排除A项;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这些诸侯国推崇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袭贵族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

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长安为中心沟通关中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水利工程有利于将关中地区的粮食运往都城,进而保障政治中心的物资供应,B项正确;材料中的水利工程主要涉及农业和漕运,与军事防卫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这些水利工程客观上加强了关中的经济交流,但这不是主要作用,排除C项;据材料图片可知,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泾水、杜水、丰水、洛水等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黄河资源,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开元、天宝年间

,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吸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人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B

.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

可知,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崇尚奢华,注重炫耀,这明显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为奢华和炫耀奠定了经济基础,C项正确;没有经济基础,仅靠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和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并不足以崇尚奢华和注重炫耀,排除ABD项。故选C项。4.宋代,官员多数官

与职分离,官员的本来职务,由另外被“差遣”的官员担任。同时,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宋统治者这样做的初衷是()A.分散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完善地方政府职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及所学知识可知,宋

代通过官职分离和分割权力的方式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分散地方权力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方式,A项并非目的,排除A项;分散权力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官职分离和分散地方权力并非为了完善地方职能,而是通过分散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排除D项。故选C项。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A.有

了初步的反清意识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可知,郭嵩森认为与西洋

交往已经是不得不做的行为,也符合世界局势发展的需要,这体现了他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主张开放看待与西洋的交往,B项正确;郭嵩森是清朝官员,且材料仅涉及与西洋交往的态度,不涉及反清,排除A项;与西方交往不代表要改变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郭嵩森对传统文化

的态度,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如表为190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制190326.80.20.

217.214.732.98.0191039.10.20.513.111.928.36.8192036.40.92.88.212.331.28.3193045.11.2343.512.227.17.4A.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B.出口商品的结构日益优化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经曲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03年至1930年,虽然机器开采的撑场资料和机制的半制成品和制

成品所占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整体来看出口的农产品、手工制作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仍旧占据主要比例,体现了近代企业发展艰难和曲折,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口货物分类所含的比重,不能得知具体农产品出口的数量,排除A项;出口商品的结构中农产品和手

工制品一直占据主要比例,并没有日益优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商品经济没有取代自然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7.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组织起

来》的讲话,指出大会的核心就是四个字“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是为了()A.实现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B.构建新型劳动关系C.

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D.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把群众的

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此时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将群众“组织起来”是为了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应对民族危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将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与党的思想上的统一没有直

接关系,排除A项;将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此时期尚未产生新型的劳动关系,材料所述内容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排除B项;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组织群众的劳动是为了发展生产,进而增强抗日力量,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8.

如表为1950—1952年上海商业销售情况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上海()国营与合作社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公私合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私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1950年25.00.474.61951年27.90

.372.81952年45.80.3539.A.公私合营成商业发展新风尚B.国营商业主导着商业发展趋向C.私营商业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D.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时间1950—1952年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在发展国营工商业的同时,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使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私营商业发展,C项正确;

公私合营占比很小,排除A项;国营商业占比没有超过私营,未体现起主导方向作用,排除B项;根据材料商业所有制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9.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

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

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

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可知,邓小平主张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苏关系尚未恢复,苏联没有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排除A项;邓小平的主张强调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并非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国情,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改革与西方的关系,且中国的改革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支持与否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

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A.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贡献B.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C.注重以文化发展稳定城邦秩序D.文化

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为时空是:古代希腊。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希腊文明对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的借鉴,促进文明

的发展,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贡献,A项正确;据材料内容无法推知其中心地位,并且在古代,希腊文明也没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希腊对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的借鉴,没有信息反映希腊通过文化稳定城邦秩序,排除C项;据材料“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

学发展成了几何学”可知,希腊人对其他文化的学习并不是机械的模式,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

生。这一发展()A.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B.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C.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末(欧洲)。

根据材料“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人文主义传播,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和图书馆的发

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没有体现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和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没有体现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和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没有体现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12.宗教改革

后,英国国王通过议会法令,将主教的职能限制在宗教领域,免除其司法豁免权,规定国王拥有国王法庭和宗教法庭的最高裁决权。同时,主教对世俗事务的参与度也降低,开始专职宗教事务。英国通过这一改革()A.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建立B.建构了有限君主的体制C.削弱了宗

教的社会地位D.提升了国王的政治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国国王通过议会法令,将主教的职能限制在宗教领域,免除其司法豁免权,规定国王拥有国王法庭和宗

教法庭的最高裁决权”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宗教改革削弱了教权,提高了王权,进而提升了国王的政治地位,D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但此时尚未建立,排除A项;英国宗教改革提高了国王的权力,

而非限制,排除B项;英国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力,但没有削弱基督教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末,英国已婚妇女获得一定财产权,男子仍保留相当大的支配权。1926;年,英国议会制定《新财产法》,规定妇女取得与男子同样的财产权。1935年《司法改革法》规定

,已婚妇女与未婚妇女都可以立遗嘱处置自己的财产。英国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表明()A.战争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B.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共生C.女性逐渐成为家庭的主导D.社会成员平权地位已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据材料“19世纪末,英国已婚妇女获得一定财产权,男子仍保留相当大的支配权”“1926年,英国议会制定《新财产法》,规定妇女取得与男子同样的财产权”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女性经

济地位的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女性于男性拥有相同的财产反映了男女平权的趋势,体现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共生,B项正确;19世纪末“英国已婚妇女获得一定财产权”,此时英国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社会成员平权发展的趋势,但此时男

女平等尚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

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B.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有限C.农业集体化进展速度十分缓慢D.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经济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苏联春播作物9

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可知,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基础薄弱,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体现了当时苏联建设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基础较为薄弱,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当时已经停止,排除B项;1929年苏联农业集体化才开始,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苏联生产方式落后和产量不足的问题,看不出农业

性质,且小农经济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图为英国画家迈克尔·卡明斯创作于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画中的骆驼脸者为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拿剪刀者为美国总统肯尼迪,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

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作者意在表明()的A.欧共体难以阻止英国欧洲领先地位B.美国成为欧洲发展的主要障碍C.欧洲国家普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D.法德试图通过欧共体对抗美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及漫画信息可知,法德和解走上欧洲联合的道路,而此时期美

国在组织英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加入欧洲的联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在美苏冷战背景下,面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想要通过成立欧共体来实现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漫画内容与英国加

入欧洲联合有关,但并非组织英国在欧洲的领先,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美国,但其并非主要障碍,排除B项;1962年欧共体尚未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朝贡贸易

:政治考虑抑或商业行为材料一(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爽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谢学湖(浙)(1567—1624)认

为朝贡贸易)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五杂组·卷四:地部

二》材料二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O

·海外诸番·人贡互市》就以日本来说,每次来朝贡的人员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数人,其他还有船员、水手以及搭乘的随从商人等。在朝贡初期,由于朝贡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经营,故随从的商人还比较少。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

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2)有人认为,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

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结合材料二论证说明这一观点。【答案】16.不同:张瀚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谢肇浙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原因:从张瀚、谢肇浙所处时代不同,明

朝前期国力强盛,朝贡贸易有利于宣扬国威,明朝晚期国力渐衰,朝贡贸易增加财政负担。17.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明朝的朝贡制度是基于礼仪与外交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贸易制度。按照朝贡制度,周边国家的使臣或使者定期向明朝朝廷进贡特产和贵重物品,同时向明朝皇帝表达忠诚

和臣服。而作为回报,明朝朝廷会赏赐贡品的相应价值或回赐礼物给朝贡国家。朝贡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和宣扬国威的需要。但同时朝贡贸易推动了贸易与物资的流通,为明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与朝贡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朝得以获得稀缺的物品和贵重的商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朝贡国家也从明朝获得所需的物品和

商品,促进了双方的贸易繁荣。这种贸易关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网络。且其他国家来华朝贡的也主要是商人,如日本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

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整体上来看,朝贡贸易也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不同:据材料“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可知,张瀚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

富于民的角度;据材料“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可知,谢肇浙认为朝贡贸易

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翰和谢肇浙所处的时代不同,张翰生活在明朝初期,此时明朝国力强盛,朝贡贸易有利于宣扬国威。谢肇浙生活在明朝中晚期,此时期明朝整体衰落,朝贡贸易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

论证“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这一观点。在论证过程中,首先说明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推行的,其次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朝贡贸易也存在商业成分。据材料“即厚往薄来,所费不

足当互市之万一……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可知,国家对朝贡方物征税反映出朝贡是经济行为;据材料“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

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可知,日本对华朝贡活动中商业意味不断增强或商人成为朝贡贸易主体。整体来看,朝贡贸易也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分。可进行论述如下:明朝的朝贡制度是基于礼仪与外交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贸易制度。按照朝贡制度,周边国家的使臣或使者定期向明朝

朝廷进贡特产和贵重物品,同时向明朝皇帝表达忠诚和臣服。而作为回报,明朝朝廷会赏赐贡品的相应价值或回赐礼物给朝贡国家。朝贡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和宣扬国威的需要。但同时朝贡贸易推动了贸易与物资的流通,为明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通过与朝贡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朝得以获得稀缺的物品和贵重的商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朝贡国家也从明朝获得所需的物品和商品,促进了双方的贸易繁荣。这种贸易关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网络。且其他国家来华朝

贡的也主要是商人,如日本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整体上来看,朝贡贸易也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分。17.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如表为当时涉及到女性形象的部分学堂乐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作者名称歌词节选1905年沈心工《缠足苦》“缠足的苦,最苦恼,从小那苦起苦到老,未曾开步身先袅,不作草不作恶,暗暗里一世上脚镣。”1906年沈心工《学堂歌》“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我们不要。我既要我学问好,我又要我身体好。操操二

十世纪中,我辈也英豪。……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我们不要。我头顶天天起高,我脚立地地不摇。操操二十世纪中,我辈也英豪。”1906年佛哉《女国民歌》“明明明,20世纪大汉女国民。激吊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1907年秋瑾《勉

女权》“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

负。”1911年华航深《女革命军》“女革命,志灭清,屏弃那粉黛去当兵。誓将胡儿来杀尽,五种族,合大群,俾将来做个共和民。”提取材料信息,评述学堂乐歌塑造的女性形象。【答案】(一)信息提取举例:20世纪初;学堂、音乐课、学堂唱歌,缠足苦、顶天立地、英豪、女国民、自由

魂、男女平权、女革命、共和民等。信息提取不单独计分,以评述内容计分可(二)评述内容应包括(1)乐歌塑造新女性形象的背景,如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中如果有中国处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清末新政废科举创办新式学堂等也可适当得分。(2)乐歌塑造的新女性形

象的内涵,如倡导反封建,追求自由,积极融入革命大潮等;塑造形象的内涵如果提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思想解放、女性解放、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关键信息也可适当给分。(3)乐歌塑造新女性形象的时代影响,如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女性

解放,有利于反清革命的发展等。影响中如果有推动教育近代化,促进女性思想解放,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也可适当得分。示例:概述学堂乐歌所塑造女性形象的特点:顶天立地、英豪、女国民、自由魂、男女平权、女革命、共和民。分析乐歌塑造新的女形象的背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

的技术、制度和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深,加之国内此时正在进行清末新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不断变迁和转型时期。分析塑造新女性形象的内涵:新女性形象实质是倡导反封建,追求自由,积极融入革命大潮的

形象;是当时女性反抗旧秩序的枷锁,追求自身的解放,融入时代潮流的表现。的分析塑造新女性形象的时代影响:乐歌所塑造的新女性形象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女性解放,有利于反清革命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首先读题

干,题目要求是提取材料信息,并对学堂乐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评述;然后读材料,材料中五首学堂歌曲所反映的信息的在20世纪初的中国,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女性同胞积极倡导反封建,追求自由,积极融入革命大潮的时尚;可以在材料

中选取20世纪初;学堂、音乐课、学堂唱歌,缠足苦、顶天立地、英豪、女国民、自由魂、男女平权、女革命、共和民等信息;然后对乐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评述,可以分别从其背景、内涵和影响分别去谈,评述时要结合那个时代的史实去进行评述,史实要

准确,逻辑要清晰,言之有理即可。18.根据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从1950年秋开始,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逐步展开。如表为关于土地改革的部分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土改规定土改场景第一、将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护富农经济。第二、把没收地主全部财产的政策改为仅仅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地、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财产均不予没收。第三、小土地出租者的土地在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200%者均保留不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概括说明新中国土地改革政策呈现的新特点并解释其成因。(2)结合土改场景,以一位普通农

民的身份为1952年底的《人民日报》写一封投稿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事清楚,表述成文)。【答案】18.特点:从作出重大调整,从保护富农,放宽对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打击的角度作答;成因:从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土地改革经验等历史因

素角度作答;从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经济恢复等现实需要角度作答。19.标题:一封普通农民的信。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改。在农村占人口极少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一半以上,而占全国农户一半以上的贫、雇农,无地少地

。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灰飞烟灭,作为剥削者的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

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不再受地主压迫,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随着农民翻身得解放,他们更加拥护共产党,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质保障,为

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0年(中国)。特点:根据文字材料内容概括可得新中国土地改革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保护富农,放宽了对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的打击。成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

土地改革经验等历史因素角度;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经济恢复等现实需要角度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52年底(中国)。根据土改场景中人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分得土地的喜悦感,体现了

普通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实际土地,生活得以改善,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之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表述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生活变化以及对巩固新生政权的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了支持代价高吊的战争,提高了关税税率。1862年和1864年,国会先后两次提

高关税税卑,彻底扭转了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关税税率下降趋势。1861年时美国的关税免除条目上列有182种商品,到1862年下降到99种,而到战争结束时,除了国内制造业所必需的原材料之外,几乎所有商品都被征收关税。南北战争的

最后一年,关税税率被升至平均47%,海关收入则从1861年的3960万英元上升至1864年的1.023亿美元。这两次关税税率上调虽然很大程度上源于战争的资金需要,但在恢复和平后,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政府内外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各种

临时性的国内税收被迅速取消,但关税税率不仅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反而继续攀高,保护主义政策逐渐被制度化。——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材料二如表为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统计表。年份进口商

品的平均关机税率1870一187244.2%1873-188342.3%1884-189045.3%1891-189448.9%1895-189742.6%——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体现出的政策倾向,并对其成因

作出合理的解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关税政策产生的影响。【答案】19.倾向:从提高关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并逐渐制度化的角度作答。解释:从美国具有孤立主义传统的角度作答;从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的角度作答;从

满足战争需要等现实需求的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原因可增加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的需要;美国领土的扩张,西进运动,国内市场的扩大。20.影响①积极影响:从阻碍其他国家冲击,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其经济腾飞的角度

作答;如果答上“有利于美国国内工业发展”(或加速美国工业化进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可。②消极影响: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作答;从助长美国孤立主义情绪,不利于全球经济交流,对后来世界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角度作答;第一点美国角度,“不利于美国经济

长远发展角度作答”【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美国。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体现出的政策倾向:根据“联邦政府为了支持代价高吊的战争,提高了关税税率。1862年和1864年,国会先后两次提

高关税税卑,彻底扭转了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关税税率下降趋势”、“在恢复和平后,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政府内外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各种临时性的国内税收被迅速取消,但关税税率不仅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反而继续攀高,保护主义政策逐渐被制度化”得出是提高关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并逐

渐制度化。原因:可以从美国具有孤立主义传统、美国自然资源丰富、满足战争需要等现实需求的角度作答;也可以增加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的需要;美国领土的扩张,西进运动,国内市场的扩大等原因。【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美国。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答题呈现上升趋势,带来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阻碍其他国家冲击,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

进其经济腾飞;有利于美国国内工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消极的角度来说,则是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主张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不利于全球经济交流,对后来世界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