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解析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975.530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解析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解析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解析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押新高考卷18—20题 语言运用Ⅰ(解析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山东海南).doc,共(30)页,975.53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bf832452f2657586dc5e446af232c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押新高考(山东海南)第18—20题语言运用Ⅰ新高考背景下的语言运用这几年可以说是风生水起,精彩纷呈。尤其是语言运用Ⅰ,命题形式新,考点覆盖全。由以前的单一考点考查演变为语段式综合考查,由纯选择题考查演变为选择加简答考查。考点覆盖了标点、词语辨

析、语病修改、表达连贯、句式变换等等各个方面。由于考查灵活多样,考生十分比较严重,应予以足够重视。考点一:修改病句一、病句修改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违背原意,另起炉灶。2.针对性原则要针对病句的实际情况作修改。也就是说,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

3.经济性原则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要“多就少改”,如调整语序可以的尽量不增删;改一处可以的就不要改两处等。4.瞻前顾后原则因为高考修改病句这一项不是给一个孤立的句子让我们修改,通常是给一段文字,特别是给一段应用文

,让我们修改其中的语病,因此必须瞻前顾后,统揽全局,否则修改就会不合要求。二、病句修改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1.增补。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增补法,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2.删除。对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对自相矛

盾的逻辑病句,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23.调换。对搭配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对语序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的位置;对前后失却照应的病句,用此法作调整,以使前后照应。4.精简。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用此法作精简,以使语句表达方

式具有单一性,能用多种方法改的,选用最简便的一种。考点二:句式变换一、长短句互换长句与短句是相对的,并没有截然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修饰语较长、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长句短句A—1:人们把一块刻着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

了新的自由的先驱者的名字的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A—2:①一个先驱者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②这位先驱者的名字被刻入了石头。③这块石头被人们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B—1: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

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B—2:①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②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④他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长句是使用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的单句,它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如“A—1”的主干短句是使用词语少、形体短、

结构简单的单句,如“A—2”含有3个句子,“B—2”含有43是“人们把石头放在尽头”,“B—1”的主干是“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他都是它们的修饰语。长句的特点: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个句子,每个句子相比于“A—1”“B—1”都较

短。这些短句组合起来表达的内容与左栏一个长句所表达的内容相同。短句的特点: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一)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绝不是把一个长句子随意切割成几个短句这样简单,它是有严格的操作步骤的。第一步,找准主干句。“主干句”是指重要

的、中心的句子,不简单等同于“句子主干”,它可以包含部分修饰语。找到主干句后,把它暂放一边。之所以“暂放一边”,一是因为这个句子的位置待定——或放在段首,或放在段尾,一般不在中间;二是因为这个句子在整理成段时或需要“增删词语”。找准主干句就等于完成了长句变短句的三分之二。

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把长句的修饰语分别抽出,写成若干个完整的短句。并列型的修饰语可采用并列关系抽取,包含型的修饰语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出几个句子。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长句变成短句后,这些短句必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几个

独立句子,所以在操作时不要被题目中给出的序号、标点迷惑。所谓整合,就是通过合理排序、使用衔接词(借代词和关联词)、增删词语等手段把前两步分析出的短句整理成一段连贯的话。(二)短句变长句首先,确定长句的主干,分析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定为长句的主语,然后

再依次确定谓语和宾语。其次,组合附加成分,将短句中的其余内容合理转化为长句的定语、状语或补语。再次,复查验证排序,检查变换后的句子的主干成分、附加成分、并列成分等的语序是否恰当。二、句子重组句子重组就是根据

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句子重组题型,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三、整散句变换整句就是结构相同或相似,长短大体相同的一

组句子,一般指对偶句和排比句。结构不整齐,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1.散句变整句首先,定基准句。分析语句特点,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其次,仿基准句。把其他句子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

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整体形成对偶或排比修辞格。再次,顺调后句。调整理顺句子,检查有无语意变化。2.整句变散句整句改散句就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取消对偶或排比修辞,变整齐的句子为长短不一的句子。4四

、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于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有时为了突

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需要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后者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句

、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1)单句成分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①主谓倒置。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一般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变式句。这种现象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例如:常式句:你怎么了?变式句:怎么了,你?主谓倒置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

由于说话急促而先说谓语再说主语。变换方法是将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后面用逗号,主语放在谓语之后,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②定语、状语后置。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这是一般的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后置。变换方法是将定语或状语移到句子的后面,

在定语或状语之前用逗号,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2)偏正复句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复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只限于偏正复句,不涉及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是偏句在前,正句

在后。有时为了强调正句所表达的内容,就将正句放在前面,偏句放在后面,这就形成了特殊的次序。次序变换后,常将原来正句中表关联的词语去掉,原来偏句中表关联的词语予以保留。如果原来偏句中没有关联词语,有时还要补

出来。因果倒置的例子:常式句: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变式句:今年棉花减产了,因为虫害严重。转折倒置的例子:常式句:他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坚持学习。变式句:他还是坚持学习,虽然生病了。条件倒置的例子:常式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变式句: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无

论天气多么恶劣。考点三:补写句子补写句子这道题的考查目标,是表达连贯;如果从阅读理论的角度来看,它是在考查语境的限制与提5示作用;如果从思维规律来看,它毫无疑义是考查人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考查的都是中学生所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它受到高考命题组专家们长

久不衰的青睐。试题选文以说明文为主;行文结构一般有3种形式:总分(总—分、分—总或总—分—总)、承接、并列;常见句间关系有7种: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说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假设关系。一、分析语段特点补写句子的命

制就是命题人预先选好一个结构严谨、行文清楚的语段,人为挖去几个空格。所以,厘清语段的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一)3大常见结构类型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意,过渡

部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关系(总分结构又可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除较为常见的总分关系外,还有承接、并列等关系。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2.承接式各

段落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3.并列式并列式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二)7大常见句间关系语段内的句子之间以及句子内部存在着多种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上为因,一般要求补写果)、递进关系(填

写的句子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对比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等。句子之间往往有一些标志词。关系类型标志词示例转折关系但/然而(2017·全国卷Ⅰ)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2017·全国卷Ⅰ)然而..,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究其原因,就是/因此/(2019·全国卷Ⅰ)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

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6是因为压力与肥胖有联系。(2016·全国卷Ⅰ)这是因为..花青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解说关系比如/以……为例(201

6·全国卷Ⅰ)更令人称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仅仅……甚至(2016·全国卷Ⅱ)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

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并列关系并非……而是/既……又/还/也是/还能(2013·全国卷Ⅱ)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固定植株的位置,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承接关系就/从而(2017·全国卷Ⅱ)人们对此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假设关系倘若/如果(2019·全国卷Ⅱ)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则先叶后花。二、把握解题流程7考点三:语言得体一、语体转

换要得体语言,从语体形式分,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书面语一般用于正式场合,严肃、公正;口语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随和、轻松。1.首先,我们要明白如下四点:(1)“子”“儿”“头”词缀。如口语词:管子、房子、桌子、袋子、套子,头儿、官儿、花儿、眼儿、玩儿

,老头、上头、日头、年头、念头等。转换示例:管子→管道,房子→房屋;桌子→课桌(办公桌),袋子→胶袋;头儿→领导,年头→年份(岁月、光阴)……(2)动补结构表示动作完成或效果。如口语词:堵住、换掉、躲开、赶上、拿下、遇上等。转换示例:堵住→堵

塞,换掉→更换,躲开→躲避,赶上→正逢(正值)……(3)动词词头“打”。如口语词:打算、打听、打探、打坐、打量、打断等,当然也有打字头的书面语,比如“打击黑恶势力”。转换示例:打算→计划,打听→探听……(4)运用修辞成分的词语

。如:卖弄、扯皮、折腾、卡壳、草包、起哄等。转换示例:卖弄→炫耀,扯皮→纠纷……2.其次,我们要明白,汉语中,双音节词和四字词是比较端庄正式的,而单个字,尤其是动词,以及相当一部分三字词组(如动宾结构)都是不太正式的。转换示例:开车→驾驶汽车,看球赛→观看球赛,届时本公

司叫相关人员负责该活动(“叫”→“责成”或“安排”);请各位业主注意,小区泳池不是澡堂子,请勿在此洗浴(“澡堂子”→“公共浴池”);本人不慎丢掉钱包,内有×××,还有手机一部,型号为×××,望拾到者返还,本人一定当面重谢(“丢掉”→“遗失”,“还有”→“以及”)。3.最后,

要提及的是,口语和书面语都属于现代汉语语体,不要把过于古雅的谦辞、敬辞和书面语混淆起来。题目如果考书面语体转换,就不要考虑谦辞、敬辞。解答语体转换“3技法”技法1——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

式,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同样要到电视台应聘,假如你想应聘记者,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侧重于介绍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因为

这几方面的能力是作为记者必须具备的;如果你要应聘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突出自己口齿清晰、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相貌8端庄等特点,因为主持人既要用语言向观众传播信息,又要将个人形象展示在荧屏上。技法2——分清语体,用

语准确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于不同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满足交际需要。1.口头语体:(1)类型:日常谈话、演讲、辩论、广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等。(2)特点:亲切自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2.书面语体:(1)类型:书面语可以

分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其中,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2)特点:庄重典雅,严谨周密。①公文

事务语体:明确、简要、平实,程式化;②文艺语体:讲文采,语言生动形象,句式灵活;③科技语体:客观,平实,有逻辑性,多用长句;④政论语体:逻辑性与形象性并重,准确严密。3.词语选择(1)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语体,在公文中

使用。(2)方言和俚语简明、通俗,在口语或书面语的文艺语体中使用。技法3——注重场合,看准对象(1)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2)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

。(3)在与人促膝谈心时,不宜用外交辞令,故弄玄虚,拐弯抹角,因为面对面说话,说话人和答话人都处在一定的情境中,许多话都可以十分简短甚至省略,不必追求语句完整。(4)在娱乐场合,用语要生动、有趣,有时还需要一点幽默。二、谦敬用词要得体用语要做到礼貌得体,主要注意两

点:一是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例如:看望别人说“拜访”,陪伴朋友说“奉陪”,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等;二是注意用准谦敬辞。谦辞只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他人。备考前积累一些常用谦辞、敬辞并弄清它们的

含义及用法,很有必要。解答谦敬得体“3技法”9技法1——注意遣词,谦敬得当有些词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敬辞只能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辞只能用于称呼己方。2017年全国卷高考三套试题都对此进行了考查,积累一些谦

辞、敬辞的使用常识,是备考的一大捷径。技法2——看准对象,掌握分寸一指用语须符合说话者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教养、性格、学识、思想、生活阅历等特点;二指用语必须符合听话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

习惯、心理喜恶等特点。对象不同,措辞用语必须讲究说法和分寸。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技法3——分析语境,明确褒贬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

陋语为温情关怀语。生活中,一些常用谦敬辞也应该有所了解: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

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待字:女子尚未定亲,如“待字闺中”。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辞)。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技艺的人。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阁下

: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瑕疵:微小的缺点。10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

错。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三、引用名句要得体在日常表达交流中,我们为了表达生动形象的需要,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使语言生动富有文

采和内涵,意蕴丰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但是一定要符合语境和场所,不要弄巧成拙,造成不良影响。考点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了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句号①。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问号?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他叫什么名字?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难道你不了解我吗?叹号!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停止射击!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我哪里比得上他呀!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

用逗号。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

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分号②;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

事。11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冒号: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2.用于

“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外文图书展

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引号③“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

一点好。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括号④()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号(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

发12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省略号⑤……1.

用于引文的省略。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2.用于列举的省略。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我……对不起……大家,我…

…没有……完成……任务。”连接号⑥—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

接号。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间隔号·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书

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专名____用于人名

、地名、朝代名等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13号⑦专名下面。二、用法相近的标点符号区分1.括号与破折号的异同二者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又有区别:当解释说明内容比较重要,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要读出来

时,就应当在解释说明的内容的前后都用破折号(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括号),否则用括号。如:(1)中年人读书学“术”,做事讨巧,难以凭信念——如果他原先有的话——拼命做去。(2)拿一颗豆子(蚕豆、豌豆、黄

豆都可以)来说吧……分析:(1)可以把注释的内容都读出来,而(2)不必读出来。2.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当后面的内容是分项列举时用冒号,是解释说明时用破折号。如:几年来,她自学了以下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

。分析:本句冒号以下的内容是分项列举,而不是解释说明,所以只能用冒号而不能用破折号。3.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区别(1)一个远在异乡的人想起自己的家,就想起那景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分析:括号里的话注释的仅仅是

冒号后面的话,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因此,这里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应放在句号前、引号后。(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分析:本句中的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诗句出处的,并且诗句又是独立的,故此括号为句外括号。4.顿号与逗号用法的不同二者都可表示并列关系,但使用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1)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大雁的歌唱,使我们深深地陶醉了。(2)顿号表示词语间的停顿,但用作谓语、补语的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祖国啊,你伟大,富强!(3)并列成分较少,不用顿号也能自然显示并列关

系,则不必再用顿号。如: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4)词语加“呀”就变成了句子,表列举,用逗号不用顿号。如: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似乎把春的色彩都聚拢到这儿来了。14(5)表示突出强调用逗号不用顿号。如: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5.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与并列词语的区别(1)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不用阿拉伯数字而用汉字中小写的数字,中间不能加顿号。如:她有三十五六了,但看上去还像二十五六的样子。(2)在使用标点过程中,要分清用

相邻数字表示概数和并列的词语的区别。如:市长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们介绍了我市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析:“二、三线”是第二、第三线两个并列的词语,并非用相邻的两个数字表概数,中间应用顿号隔开。考点五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含逻辑推断)一、简明“简明

”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要”,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说多余的话。“明”即“明白”,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不让人产生误解。要做到语言简明,一要避免啰嗦,不说废话;二要避免歧义,防止误解。【解题方略】二、准确“准确”指在正确

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

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解题方略】15三、鲜明“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

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本考点一般出现在语段压缩,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请托拒绝以及致辞、演讲稿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或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解题方略】题型4:生动“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形

象可感。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语段和修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解题方略】16(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

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

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

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

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20.文中

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B19.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

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

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17【解析】18.本题考查辨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

析。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B项

,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转折,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相近,形成语意的跳跃。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

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故选B。19.本题考查鉴赏分析比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了解比喻的定义、常见类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

事物,常见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等。作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扣住题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可分析出“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状角度分析本

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从状态角度,扣住“黏稠”一词,分析车流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

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20.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

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

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

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

和谐。18一、(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

一下子奏成了黄昏。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

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1.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黄梅雨霏霏不绝,朝夕不断,旬月绵延B.黄梅雨霏霏不绝,旬月绵延,朝夕不断C.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D.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旬月绵延,朝夕不断2.“通感”能够突破感官局限,

丰富人的体验,增加审美情趣,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了进行简要分析。3.语段在描写雨时,运用了大量叠音词,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答案】1.C2.①“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化听觉为视觉,表现了雨声的缓急相间、

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②“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恰切地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3.①运用大量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这跟雨本身自然具备的节奏相吻合,更容易体现雨的特点;②可以生动地描摹雨丰富多变的音形情态,在对雨的

感受与体验上非常贴合人的思维习惯与生活经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句式上看,“霏霏不绝的黄梅雨……”下文“湿黏黏的苔藓……”保持一致,故排除AB;“朝夕不断,旬月绵延”,符合由少到多的逻辑顺序,排除D。19故选C。2.本题

考查学生赏析文段修辞手法作用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中,“各种敲击音与滑音”是听觉,“网”是视觉,本句化听觉为视觉,把“雨声”比作“网”,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连绵细密、缓急相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可感。“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按摩耳轮”是触觉,此处又把“雨声”比作“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语言特色的能力。本文在描写雨时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如“轻轻重

重轻轻”“潺潺”“冰冰”“滂滂沛沛”等叠音词,富有节奏感、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与雨本身自然具备的节奏相吻合,更容易体现雨的特点。“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

”中,“滂滂沛沛”“忐忐忑忑”“腾腾”“斜斜”等词的使用,既有对雨的声音的摹写,又有对雨的形态的描摹,作者对雨的感受与体验上非常贴合人的思维习惯与生活经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二、(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刚从北门走进大明湖,就被美景惊艳:远处的千佛山一片雾蒙蒙,湖畔的草地上是一层薄薄的白,中间的湖面上水汽氤氲,对岸的树木与高楼变得虚虚实实、()。虽然没有春的蓬勃,没有夏的热烈,没有秋的多彩,但大明

湖的冬景毫不逊色。如镜的水,枯柳残荷,加上几座朱梁画栋的楼阁,自成()。漫步湖畔,眼前的风景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远处起伏的山构成了柔软的线条,湖面的薄雾则是大自然的留白。缺少文化底蕴的景观即使能给人心灵

的震撼,也是短暂的,真正能触动人心的,还是文化。的确如此,①______。这里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晏公庙纪念着“齐天贤相”晏子,南丰祠诉说着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为济南百姓做的好事,稼轩祠吟咏着辛弃疾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豪迈情怀与人格魅力,秋柳

园()了王渔洋在大明湖畔写下轰动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此时,这些留下无数历史记忆的建筑,已完美融入北国的雪景中,在惟余莽莽的天地间默默不语。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让()在屋宇之间的人们倍觉自

己的渺小。我们不仅要对自然心生敬畏,②______。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5.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亦真亦幻格调见证穿行B.以假乱真情调见证穿梭20C.亦真亦幻格调目睹穿梭D.以假乱真情调目睹穿行6.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都不超过15个字。【答案】4.C5.A6.①大明湖恰是一例②更要仰望我们璀璨的文化【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中“莽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特征指代本体“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的雪”;“默默不语”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建筑以人的感情色彩。A.“座中泣下谁最多?”下一句有回答,是用了设问;“江州司马”是官名即使用了借代手法指本人;“青衫湿”是用了夸张手法。B.“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思是琵琶声错落有致,疾乱中自有章法,像珍珠掉落玉盘一样

清脆动听,珠落玉盘更是形容每一声都清脆悦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D.本句应译为:我下了马,

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管指管类乐器,如笛子、箫之类;弦指弦类乐器,如古筝、琵琶。“管弦”在这里代指与其密切相关的“音乐”,是借代中具体代抽象的用法。故选C。5.本题考

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亦真亦幻”形容真假难辨,难以理清思绪。“以假乱真”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由句中“虚虚实实”所提供的语境来看,第一空要填的词表达“难以辨别清楚”的意思,因此选用表示真假难辨的“亦真亦幻”,较为合适。“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

综合表现。“情调”指事物能引起人各种不同情感的性质和特点。从括号所在句子的语境来看,句子写的是大明湖的冬景具有自己的特点,无关人的主观感受,应选用“格调”。“见证”当场目睹可以作证。侧重于抽象地看见。“目睹”指眼见;亲眼所见;亲眼看见。侧重于具体地看到。由括号所在语境来看

,秋柳园对于王渔洋写《秋柳四章》应该是表示抽象地看到,故选“见证”。“穿行”指(从孔洞、缝隙、空地等)通过。“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游大明湖的游人只能是从屋宇中通过,而不是来来回回地频繁来往。故选“穿行”。21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情境补写要密切结合

句子所在的前后语境。第一个横线后的“这里”指的是大明湖,故横线上应填句子的主体应该是“大明湖”,而第一个横线前的“的确如此”则是紧承上句话,因此,横线上应填的内容应该是以大明湖为例来说明上一句所说明的道理,故第一个横线上应填“大明湖即是一例”或类似的内容。第二个横线前的“我们不仅要

对自然心生敬畏”是针对“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人们倍觉自己的渺小”而言,而本段文字主要谈的是文化,所以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对文化而言,在形式上要和横线前面的“不仅要对自然心生敬畏”相适应,故第二个横线上应填“更要仰望我们璀璨的文化”或类似

的内容。三、(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

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a)用它做过水罐(b)用它做过扁担(c)用它蒸过来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

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在小井烈士墓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曾志之墓”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同巍巍青

山作伴的树葬墓的主人是某位过世的乡下老人。实际上,1928年4月来到井冈山的曾志是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油蛉在

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把这诗篇埋在坝下,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9.文中(a)(b)(c)三处,有人认

为都用逗号,有人认为都用分号,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答案】7.C8.将“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修改为“一位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9.同意用逗号。前四个分句写竹子在生活方面的功用,第五个分句写竹子在战斗方面的功用,两

个功用之间用了分号,内部需要用逗号;同意用分号。此处写竹子的五个功用,属于并列关系,而第五个功用内部有逗号,引出并列分句之间22用分号。【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泼进来”运用了拟物的手法。

A.“低唱”“弹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一江春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生根发芽”运用了拟物的手法;D.后一个“李公朴”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

、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中“名副其实”“一位”语序不当,正确语序是“一位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如果认为用逗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水罐”“用它做过扁担”“用它蒸过来饭”可知,这是一组结构一致、内容

连贯的短句,再结合“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可知,最后一句与前面的四句内容发生了变化,前四句是生活方面,后一句是战斗方面,其前的分号标注了大的层次,由此可知,前四句中间用逗号停顿即可

。如果认为用分号,结合“用它蒸过来饭”后的分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水罐”“用它做过扁担”“用它蒸过来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这五个句

子保持了大体相同的句式,内容上都是写竹子的功用,具有连贯性,而第五个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五句话中间都用分号即可。四、(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骨文,直线多而圆角

少,首尾常露尖锐锋芒。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的章法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了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中国书法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

的缓急等有规律的变化,就像音乐艺术用强弱、高低、快慢等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作为线的艺术的书法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出乐音,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以其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创立中国书法艺术独

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10.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

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构造出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23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1.文

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国书法通过疏密的结构、轻重的点画、缓急的行笔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

】10.D11.示例一:可见,甲骨、金文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示例二: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是因为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

线条和结构。12.①原文强调疏密、轻重、缓急等变化,与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密。②原文运用类比,用音乐类比书法,形象地突出书法通过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形象和情感。【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修辞为暗喻。A.借代,“口舌”

代指辩说。B.用典,结草是典故,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

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C.夸张,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蛟龙起舞,寡妇落泪运用夸张写箫声凄凉。D.暗喻,比喻词是“为”,暗喻手法。故选D。11.本题考

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创立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道路的原因是”错误,结构杂糅,改为“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原因是……”。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的独特效果的能力。“结构的疏

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原文强调疏密、轻重、缓急等变化,与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密;24“疏密的结构、轻重的点画、缓急的行笔”,改后强调对象就变成了结构、点画、行笔,和原文意思不符合。“就像音乐艺术用强弱、高低、快慢等来表现形象和情感”,原文运用类比,用音乐类比书法,形象地突

出书法通过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形象和情感;“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形象和情感”,修改之后,没有类比,虽然句意相同,但是不形象,没有体现句子的美感。五、(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

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燎绕的树林,辽阔的海洋扫过,终逃不过天地以外去。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

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

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轻淡的情感,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1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牵扯撩动起伏悠远B.牵绕撩拨俯仰悠远C.牵绕撩动俯仰幽远D.牵扯撩拨起伏幽远1

4.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惊回首,离天三尺三。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上有些问题,

请修改。【答案】13.B14.A15.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改为:吹过遮天的山峰,穿过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过天地以外。)【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

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牵扯,牵连拉扯;牵绕,牵扯缠绕。依据前文“软的东西”,应选择“牵绕”。第二组,撩动,拨动,拂动;撩拨,惹逗、挑逗,招惹。依据“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可知,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应选用“撩拨”。第三组,俯仰,

向前屈身或低头;起伏,指隆起与低伏、兴盛与衰落。修饰“花儿草儿”应用“俯仰”。25第四组,悠远,时间久远;幽远,深远。依据前文“早晚”“四季”,这里应选“悠远”。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采用的比喻的修辞,将风比喻成了“猛兽”。A.比喻,将琵琶声

比喻为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B.拟人,“为谁生”赋予桥边红药人的情态。C.夸张,“离天三尺三”体现夸张的手法。D.借代,“吴钩”代武器。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问题有:第一,句式不一致,应将“辽阔的海洋扫过”改为“扫过辽阔的海洋”;第二,句式杂糅,“终逃不

过天地以外去”可改为“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后“终逃不过天地以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是怎样迷人的景色啊!暮霭沉沉下垂时,月亮尚未升起,萤火虫却已从夜帷里钻出来,就像从夜空里飘洒下来的星星,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无声地_____着,在瓜棚、瓜

园的周围飞舞起来了。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就像洒了一层银粉。远远的树林,近处的田陌、沙冈,_____出一派既清晰、明亮,又空灵、柔和的景色。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三老瘪

”——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偷瓜时,我们先派一个“侦察兵”,悄悄地溜进瓜棚,在他眯着眼打盹儿的时候,在他的鞋壳里放一把干蒺藜,然后,在瓜园小径上也____蒺藜。一旦他发觉有人偷瓜时,跳下床铺,脚一着鞋,就被扎得____,光着脚追我们,小径上的蒺藜又扎得他直吼直骂。叫骂声中,我们

早已抱着几个甜瓜或西瓜像小狗獾似地跑远了。于是,我们就躲在河滩里,趴在草地上,尽兴地享受“战利品”,吃饱了,打着饱嗝,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面不知何处

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漂浮表现撒横眉立目B.飘荡表现洒呲牙咧嘴26C.漂浮呈现洒横眉立目D.

飘荡呈现撒呲牙咧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带着满足、快意和甜蜜睡觉去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B2.D3.(1)改句只是一般叙述;原句的重点则落在“满足”“快意”“甜蜜”上,强调儿童吃过瓜之后的满足和幸福感。(2)相较

改句,原句停顿较多,节奏感强,富有艺术感染力。(3)原句中“宿窝”为方言,生活气息浓郁。(或:原句中“宿窝”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田野就像洒了一层银粉”运用了比喻,把“月光”比喻成了“银粉”。A.运用了拟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是: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赋予桃花人的动作“笑”。B.运用了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

: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把“湖面”比喻成“未磨的铜镜”。C.运用了拟人。“偷开门户又翻书”的意思是: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赋予“风”人的动作“开”和“掀”。D.运用了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与

“道是无情却有情”两句中“晴”与“情”谐音,运用了谐音双关。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处,“飘浮”“飘荡”都指物体的飘动,但“飘浮”侧重于物体的相对静止,“飘荡”侧重于物体的摇动、摆动,此处语境有“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的动作,故用“飘荡”。第二空处,表现:表示

出来。呈现:显出,露出。此处指景色的特点,用“呈现”更恰切。第三空处,“撒”“洒”在指人的动作时都有使东西分散落下的意思,但“撒”强调的是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而“洒”强调的是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地落下。此处儿童在路上扔的东西是“蒺藜”,故用“撒”。第四空处,横眉立目:

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眦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痛苦难忍的样子。此处指鳖三爷被扎得满脸痛苦的神情,故用“呲牙咧嘴”。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改句“带着满足、快意和甜蜜睡觉去了”只是一般叙述;原句“带着一种满足,一

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的重点则落在“满足”“快意”“甜蜜”上,强调儿童吃过瓜之后的满足和幸福感。相较改句,原句“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宿窝’去了……”停顿较多,“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节奏感强,富有艺术感染力。27原句“带着一种满足,一种快意,一种甜蜜

,‘宿窝’去了……”中的“宿窝”为方言,生活气息浓郁。二、(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大山里穿行,看到对面溪岸一棵老柳树边,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车一晃就过,(①)。阳光明丽,溪水干净。溪边的老屋木结构,三

重檐压着,负重上百年了。屋里的炊烟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再轻柔,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我的心头柔软,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里,这是最贴心地呵护着老屋的一缕炊烟了。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不知从哪天开始,乡村的炊烟就了,不

再赶集似的升起。偶尔也还有,一缕牵着一缕,一缕背着一缕,瘦骨嶙峋,慢慢升腾,似的,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山村曾经十分坚固,当它终于破碎时,摇落的尘埃又似,只在我的心头这些年,我一直在山村走,像走向一座无人的教堂。山村流传着很多的故事,(②)。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寥落离群索居若无其事惊天动地B.寥落销声匿迹满不在乎感天动地C.零落销声匿迹若无其事感天动地D.零落离群索居满不在乎惊天动地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和“炊烟在老屋中升起来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为什么?【答案】4.A5.①但那缕炊烟却在我的体内绕着出不去。②却再没有多少听故事的孩子出生。(意思对即可)6.①原句使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

,生动地描写了稀疏的炊烟慢慢地穿过老屋的情景,细腻地写出了炊烟轻柔、老屋破败的特点。②原句用词生动,如“小心翼翼”“脆弱游丝”“—……就……”,写出了作者对老屋与炊烟的眷恋感受。(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的能力。“寥落”,衰落,衰败。“零落”,散乱,散落。“乡村的炊烟”衰落,用“寥落”,排除CD。“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根据语境“飘在人世之外”用“离群索居”合适,排除B。2

8“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满不在乎”,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这里指“摇落的尘埃”不动声色,用“若无其事”。“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

意义极大。“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这里指山村流传着很多使天地惊动的故事,选“惊天动地”更符合语境。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车一晃就过”可知这里内容上应是与“一晃而过”相对,是转折关系,如萦绕心头等。结合前文“老屋冒

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可知萦绕不去的是那缕炊烟。可以填:但那缕炊烟却在我的体内绕着出不去。第二空由前文“山村流传着很多……的故事”结合整个文段透着对山村衰落的伤感,可知这里是语义的转折,山村的故事很多,却少了爱听

故事的孩子们,可以填:却再没有多少听故事的孩子出生。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原句“屋里的炊烟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刻画了炊烟慢慢穿过老屋的情景,细腻地写出了炊烟轻柔的特点

。原句“脆若游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屋破败的特点。原句“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屋破败的特点。原句“小心翼翼”“脆弱游丝”“一……就……”用词生动,写出了炊烟对老屋的怜惜与深

情,字里行间透露了作者对老屋与炊烟的眷恋感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

榴结百子,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①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

型别致,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紧密相关。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戴着白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人的口腹

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②戏曲是精神文化食品,而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佳肴,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究其原因,与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味蕾的诱惑。B.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C.其原因是味蕾的诱惑,也是乡土情结。29D.其原因是乡土情结,也是味蕾的诱惑。8.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9.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7.B8.C9.(1)“精细的制作和优

良的选料”改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2)在“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前加“让人们”。【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括号内的语句主要强调“乡土情结”。A.“与

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味蕾的诱惑”强调的是“味蕾的诱惑”;B.“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强调的是“乡土情结”;C.“是味蕾的诱惑,也是乡土情结”,用并列关系的连词,没有强调出“乡土情结”;D.“是乡土情

结,也是味蕾的诱惑”,用并列关系的连词,没有强调出“乡土情结”。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划线句“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是比喻修辞。A.“偷眼”“断魂”是拟人;B.“东南坼”“日夜浮”是夸张;C

.“千堆雪”是比喻,以雪喻浪花;D.“绿肥红瘦”,以“绿”“红”代“绿叶”“红花”,借代;“肥”“瘦”是拟人。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并列短语语序不当,按照食品制作的逻

辑应该首先选料,在进行制作,改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第二处,“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佳肴,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暗换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黄州烧梅”,后一分句的主语换了其它,这个时候主语就不能省略,

为了保持语意的连贯,应在后一分句前面加上“让人们”。30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