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pdf,共(5)页,314.94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b9f8effe5e05c0cc1f565bcc294bb9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2345678910BCABDCBBCA11121314151617181920CBDBCCCAAA
21222324252627282930ABCDBCDDAC3132333435DDDBD二、选择题(每10分,共30分)36、(1)(4分)D和H(可互换);吸收、散射(不可换)(2)(2分)地面、对流(3)(1分)B(4)(2分)
DB(不可换)(5)(1分)C37、(1)(2分)D(2)(3分)莫霍面自东向西增加(自西向东减少)地壳(或岩石圈)(3)(2分)C(4)(3分)BD+EABC38、(1)(4分)冲积扇(洪积扇);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
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评分细则:地势和堆积物颗粒变化要强调自扇顶至扇缘,否则不得分)2(2)(2分)(3)(4分)A816附上原创题的命题意图【答案】第34题B第35题D【解析】第34题:由实验步骤②可知,该实验的因变
量为土壤含水量;由实验步骤④可知,该实验以风蚀(吹风机吹风)30min后平底盘的重量差异来代表风蚀量的大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土壤含水量对风蚀作用的影响”,B项正确。第35题:步骤①“将泥沙暴晒后分为4份(100g/份),平铺于平
底盘”,暴晒的目的是为了去除采样土壤中的水分,消除原本土壤中含水量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①步骤无误;3步骤②“分别向4份样本中加入0g、4g、8g、12g蒸馏水”,设置一组对照组、三组实验组,以模拟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加入蒸馏水,可
减少水中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②步骤无误;步骤③“搅拌并露天静置24h,以充分混合”,据实验装置图可知,样本土壤在静置过程中未作任何防护,如覆盖塑料薄膜,很可能使得导致加入4份样本中的蒸馏水在静置的24h内早已蒸
发殆尽,从而使实验结果失效;步骤④“用吹风机向平底盘吹风30min后,称重平底盘”,吹风30min后的平底盘重量仅能代表各样本中土壤受蚀后的残余量,考虑到加水后四份样本土壤的重量差异,该值无法代表风蚀量的大小,即无法说明风力侵蚀的强度。说题稿命题依据学科型
专业依据●课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学科知识: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区分风蚀作用与风化作用●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步骤,推断实验目的
、判断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地理实践力)。教育测量学依据●难度预估:0.5教学经验型依据●高考依据:“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选考的高频考点:201904T22、201811T23、201804T23、201704T3、201704T25都曾对此
考点加以考察。●学情依据:许多学生难以区分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故在第1题设置C、D两个干扰项;学生动手实验,模拟分析地理过程与地理现象的能力非常薄弱,学习往往单纯依靠记忆理论与规律。●教学依据:缺少实验教学的安排,难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考察、调查等
途径,动手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素材科学性依据●来源:林艺,李和平,肖波.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因素及其数量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04):44-50.命题意图考察意图●知识:分析影响风蚀作用
强度的因素、区分风蚀作用与风化作用●能力:通过实验解决地理问题、评价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导向意图●学习导向: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通过实验、调查、考察多种途径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
;要区分风化作用与风蚀作用。●教学导向:重视实验教学、区分风蚀作用与风化作用。●核心素养:“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是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灌输,难以发挥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本题以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为立足点,设计实验,要求学生依据题干
分析实验目的、评价试验步骤,4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与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命题过程立意近年来的选考试题,几乎没有从实验的角度考察“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仅在2017年4月的选考试题中设计“水淋花岗岩的实验”,要求学生判
断实验目的,难度较小,且该题没有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察。地理实践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2020年使用的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实验类的活动题,这说明利用实验、调查、考察等多样的形式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新时期地理教学与地理学习的方向,因而笔者
设计了这一组实验题,目的在于引起对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视,同时也期待本题能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内容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素材实验装置图系笔者根据命题意图利用软件绘制而得设问与干扰项第1题从实验目的切入,设置
C、D为干扰项;第2题从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切入,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实验目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打磨过程技术处理第一稿:1.该实验可用于模拟A.风速大小对风蚀作用的影响B.土壤含水量对风蚀作用的影响C.风速大小对风化过程的影响D.土壤含水量对风化过程的影响第二稿(定稿):1.该实
验可用于模拟A.风速大小对风蚀强度的影响B.土壤含水量对风蚀强度的影响C.风速大小对风化强度的影响D.土壤含水量对风化强度的影响变化及原因:将A、B选项中的“风蚀作用”修改为“风蚀强度”;将C、D选项中的“风化过程”修改为“风化强度”。修改理由:风蚀作
用包含风蚀作用的形式、风蚀作用的强度等多重意思,指向不明确,故将选项修改为“风蚀强度”;同理,风化过程包含风化过程的类型、风化过程的强度等诸多含义,故而将选项修改为“风化强度”,以使指向更明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