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29.721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429.7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b1db5351003fb39acc6442bb7491b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生物问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

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

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A错误;B、艾弗里实验为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小鼠,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

误;C、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D、赫尔希与蔡斯对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D错误。故选C。2.下列与遗传物质探究有关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烟草

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侵染烟草,能在烟草中获得子代病毒B.由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以推测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C.经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D.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和DNA均有放射性【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用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侵染烟草,不能在烟草中获得子代病毒,A错

误;B、结合分析可知,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以推测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B正确;C、经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C错误。D、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而少数的子代噬菌体

的DNA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B。【点睛】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C.DNA分子的双

链需要由解旋酶完全解开后才能开始进行DNA复制D.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由两条母链、两条子链分别结合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中,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但是DNA分子两条链中各有一只连着一个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为m,则另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为1/m;DNA复制

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分子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

的比值互为倒数,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1条母链,故最终

有2个子代DNA各含15N一条链,而含有14N的DNA分子为24=16个,含15N的DNA数与含14N的DNA数之比为2∶16=1∶8,D错误。故选B。4.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4∶2∶3∶1,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

值为()A.3∶1∶4∶2B.3∶4∶1∶2C.4∶3∶2∶1D.1∶3∶2∶4【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

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已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4∶2∶3∶1,根据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另一条链的A=已知链的T,另一条链的C=已知链的G,另一条链的T=已知链的A,另一条链的G=已知链的C,因此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3∶1∶4∶2,BCD错误,A正确。故选A。5.将一个DN

A分子的一条链用3H标记,让其在不含3H的环境中连续复制4次,在形成的DNA分子中,不含有3H的DNA分子占()A.1/2B.3/4C.7/8D.15/16【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

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1个,占子代DNA总数的1/2n。【详解】将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用3H

标记,让其在不含3H的环境中连续复制4次,在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H的DNA链1条,连续复制4次,形成的DNA分子=24=16个,故含3H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24=1/16,则不含有3H的DNA分子=1-1/16=15/16。故选D。6.下列关于基因、染色

体、基因型、表型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③相同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就相同④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⑤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

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A.①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⑤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

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详解】①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了“基因可能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①错误;②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组成,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正确;③相同

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对应的表型相同,③错误;④杂合子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④错误;⑤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如AA和aa产生的子一代(Aa)

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⑤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及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B.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均有氢键的形成与

断裂C.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三叶草状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

】A、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6个碱基的位置,2个tRNA的结合位点,A正确;D、DNA复制和转录时双链打开,氢键断裂,合成子链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氢键;翻译过程中mRNA与tRNA之间有氢键的形成与断裂,B正确;C

、DNA复制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转录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翻译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因此三个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D、tRNA是由若干个核糖核苷酸

组成的三叶草状的结构,有一个反密码子,反密码子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

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两条链都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的核苷酸序列,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

的基因也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D、只有模板链作为转录的模板,其转录出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D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B

.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能够存储遗传信息,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

遗传信息,B正确;。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通常表现为多因一效或一因多效的情况,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A.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符合中心法则,但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无关C.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由噬菌体的DNA控制,利用细菌的原料和核糖体合成的D.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其所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答

案】D【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2、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蛋白质。【详解】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

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A正确;B、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与其无关,B正确;C、噬菌体属于病毒,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是由自身的DNA控制,利用细菌的原料和核糖体进行合成的,C

正确;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发生突变,其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D错误;故选D。11.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多种酶活性低B.不是所有细胞的凋亡都受到基因的控制C.

细胞癌变不一定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D.所有细胞都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详解】A、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细胞体积

缩小,多种酶活性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导致头发变白,A正确;B、一些特殊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等,分化过程中细胞核消失,不再含有基因,因此,这类细胞的凋亡不是由基因决定的,B正确。C、细胞癌变的原因可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或原癌基因

高甲基化等,C正确;D、癌细胞具有了连续分裂的不死亡性,失去了正常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D错误。故选D。1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B.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C.m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D.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

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详解】A、血液中的红细胞容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即基因突变,B正确;C、m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D、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

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在后代中进行积累D.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详解】A、人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体细胞的线粒体中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A正确;B、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的是基因,并不

是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无子西瓜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无子西瓜的发育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C.无子西瓜无性繁殖的后代仍结无子西瓜D.无子西瓜不能

产生配子,属于单倍体【答案】D【解析】【分析】无子西瓜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

子西瓜。【详解】A、无子西瓜为三倍体,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因此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正确;B、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无子西瓜的发育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B正确;C、由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无子西瓜无性繁殖的后代仍结无子西瓜,C正确;D、无子西瓜属于三

倍体,D错误。故选D。15.人类的许多疾病与基因有关。下列疾病中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A.21三体综合征B.白化病C.青少年型糖尿病D.原发性高血压【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详解】A、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正确;的C、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D、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1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

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C.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适合用来调查遗传病发病率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和治疗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

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详解】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分为单基因遗传

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错误;C、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影响因素多,调查难度大,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应选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并不能治疗遗传病,D错误。故选A。1

7.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然而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却能揭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下列说法不能为“生物有着共同起源”提供证据支持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的B.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C.几乎

所有生物几乎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货币”的【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有着共同起源的细胞水平的证据:1、细胞代谢:都是通过细胞呼吸提供能量;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代谢都需要酶

,且酶的种类相似;细胞都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2、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在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基本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生物有着共同起源没有必然的联系,且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养的,A

符合题意;B、细胞都以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细胞,属于生物共同起源的细胞水平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C、翻译过程中几乎所有生物基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属于生物共同起源的分子水平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D、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货币”,属

于生物共同起源的分子水平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下列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基因

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

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A错误;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正确;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19.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45%,则基因a的频率为()A.15%B.35%C.45%D.5

5%【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在该种群中所有的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的(2)A的基因频率=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加二

分之一的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加二分之一的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详解】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已知某种生物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45%,则该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1-45%=5

5%,即D正确。故选D。20.在远足活动中,小明脚掌上磨出了水疱,一段时间后又自行消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疱是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到组织液后形成的B.水疱中蛋白质含量和氧浓度高于血浆和淋巴液C.水疱中液体的pH和渗透压均大于血浆和淋

巴液D.水疱消失主要是因为液体逐渐渗入到毛细血管【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而形成,A错误;B、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低,B错误;C、水疱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双向联系,组织液部分回流到淋巴液中,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中,组织液的pH和渗透压应于血浆和淋巴液相差不大,C错误;D、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

液,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也有少部分会流向淋巴。因此,水疱消失主要是因为其中的液体逐渐渗入毛细血管,D正确。故选D。2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进行B.pH、温度、渗透压都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C

.人体内部的液体叫作细胞内液,又称内环境D.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

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进行,需要在细胞内进行,A正确;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指渗透压、酸

碱度和温度等,B正确;C、人体内部的液体叫作体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C错误;D、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在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D正确。故选C。22.小王在体检采集手指端血液时,针刺手指后手并没有立即缩回,但他感觉到了疼痛,采血完毕后他将手缩回。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王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遭到破坏B.疼痛感觉产生的速度比缩手反射的快C.采血完毕后小王将手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D.兴奋能从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答案】D【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

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详解】A、体检采集

手指端血液时,针刺手指后手并没有立即缩回,是由于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而不是反射弧结构遭到破坏,A错误;B、采血时手不缩回是由于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题干信息并不能说明疼痛感觉和缩手反射的快慢,B错误;C、采血

完毕后手的缩回主要是受大脑皮层控制的行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也就不属于反射,C错误;D、题干信息说明针刺产生的兴奋能由脊髓低级中枢传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而形成感觉,D正确。故选D。23.反射是神经

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B.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发生反射D.所有生物都可对刺激做出反应,

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

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

抑制效应的信号。【详解】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未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A错误;B、非条件反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髓)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大

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故条件反射的消退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C、只有反射弧的结构、功能都完整,才能完成反射,C错误;D、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对刺激作出的

反应,才可能具有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B。24.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的游泳。某冬泳爱好者初入水后感觉冷,训练过程中他感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训练后他感觉饥饿、口渴,但教练说属于正常现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口渴是因为训练过程中机体排

汗量大量增加B.初入水后一段时间因散热加快体温明显降低而感觉冷C.训练过程中,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D.呼吸急促与2CO对呼吸中枢的调节有关,这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寒冷环境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通过传出神经控制骨

骼肌收缩,相关神经兴奋后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与此同时,通过相关神经控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详解】A、冬泳是寒冷环境下的运动,通过调节减少散热,机体排汗量减少,A项错误;B、初入水后因水温和体表温度相差较大,导致散热加快而感觉到冷,但体温仍能维

持相对稳定,B项错误;C、快速、高强度训练过程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导致产热增加,C项正确;D、训练中呼吸急促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有关,CO2属于一种体液调节因子,呼吸急促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D项错误。故选C。25.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有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和呼吸测代谢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通过鼻咽拭子采集样本B.核酸检测的原理是核酸分子杂交C.抗原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D.呼吸测代谢成分的原理是新冠感染者呼吸中包含其它主流病症没有的气体【答案】A【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检测的方法可采用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法,其原理是抗原与抗

体特异性结合,若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体内存在抗体,可能是新冠患者,也可能是新冠康复后的健康人。【详解】A、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均可采用鼻咽拭子采样,抗体检测采用血清或血浆采样,A错误;B、核酸检测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利用核酸分子杂交,B正确;C、由于抗

体具有特异性,所以抗原检测的原理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可根据生物特定的代谢成分进行呼吸测,所以呼吸测代谢成分的原理是新冠感染者呼吸中包含其它主流病症没有的气体,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26.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

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肠杆菌DNA复制开始时,双链DNA分子通过_____等酶的作

用,使子链延伸。(2)实验过程中提取亲代、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的DNA,离心分离后得到的结果依次是_____。本实验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_____。(3)若大肠杆菌的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需要消耗_

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氢键而打开双链,现在有两条等长的DNA分子甲和乙,经测定发现甲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案】(1)解旋酶、DNA聚合酶(2)①.⑤②①③②.半保留复制(3)2600

(4)甲分子中C-G比例高,氢键数目多【解析】【分析】1、验证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2、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和边解螺旋边复制的特点。【小问1详解】DNA复制开始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

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细胞中的原料合成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延伸,称为边解旋边复制。【小问2详解】实验过程中提取亲代(全部被15N标记,显示为重带),子一代(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每个DNA分子有一条链被15N标记

,显示为中带),子二代(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有一半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显示为中带,另一半未被15N标记,显示为轻带),同理子三代的DNA(由1/4的DNA一条链被15N标记,显示为中带,3/4的DNA未被15N标记,显示为轻带),离心分离后得到的结果依次是⑤②①

③,本实验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小问3详解】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则胞嘧啶有1000-350=6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第三代增加23-1个DNA分子),所需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为23-1×650=2600

个。【小问4详解】由于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故C-G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热稳定性越高。若甲和乙等长,但甲的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较高,则可能是甲分子中C-G比例高,氢键数目多。27.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3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的(1)甲过

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期。乙表示_____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2)丙过程通过_____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核糖体上。(3)DNA复制完1次后,2个子代DNA分子共有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

】(1)①.分裂间②.转录③.核糖核苷酸(2)tRNA(3)4【解析】【分析】DNA复制所需条件:DNA聚合酶、引物、能量、模板、DNA解旋酶。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

mRNA。【小问1详解】甲过程是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乙表示转录,所需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解】丙过程是翻译,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核糖体上。【小问3详解】每个DNA分子两

端各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个DNA分子共有4个。28.一块农田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该种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_,该种害虫全部个

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________(“前”或“后”)。由于同种杀虫剂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定向的。(3)在对该种害虫的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

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害虫群体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

化,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当然,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答案】(1)①.种群②.基因库(2)①.前②.变异③.自然选择(3)①.否②.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4)①.基因频

率②.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③.协同进化【解析】【分析】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综合;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基因库;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较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

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小问1详解】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种群;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

,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小问2详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害虫的变异发生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使用后,农药对变异起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进而使生物发生进化,因此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小问3详解】第一年DD和dd所占的比例10%和70%,则Dd20%,D基因

频率为10%+1/220%=20%,d基因为70%+1/220%=80%;第二年DD和dd所占比例为4%和64%,则Dd为32%,D频率为4%+1/232%=20%,d为64%+1/232%=80%,基因频率没

变,没有进化。【小问4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着协同进化。29.左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右图

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左图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2)填写左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___;E___________。(3)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4)右图②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①④⑥中的_______处。④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5)如果右图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

式图,则④⑥⑦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处。【答案】(1)①.内环境#细胞外液②.血浆(2)①.消化系统②.泌尿系统(3)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②.组成成分③.理化性质(4)①.①⑥#⑥①②.无机盐、蛋白质

(5)⑦【解析】【分析】1、分析左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分析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2、分析右图:①表示淋巴液,②表示毛细淋巴管,③红细胞,④表示血浆,⑤表示毛

细血管,⑥表示组织液,⑦表示组织细胞。【小问1详解】虚线内A、B、C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都是细胞外液,三者总称为内环境。【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营养物质需要通过D进入血液循环,所以D是消化系统;尿素、尿酸、

水等通过E系统排出体外,所以E是泌尿系统。【小问3详解】内环境稳态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组成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神经系统、体液的调节和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所以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小问4详解】②表示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即①⑥;④表示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5详解】④表示血浆,⑥表示组织液,⑦表示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

于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故⑦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30.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其症状为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如图所示为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

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细胞________(填相应字母),不能识别抗原的原因是__________。(2)人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

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3)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细胞_________(填字母),其名称是___

________,可以分泌产生_____________,该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4)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________和______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答案】(1)①.体液免疫②.D③.浆细

胞膜上没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2)④→⑦→⑧(3)①.B②.辅助性T细胞③.细胞因子④.胸腺(4)①.免疫自稳②.免疫监视【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淋巴细胞,细胞E为记忆

B细胞,细胞D为浆(效应B)细胞。【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⑧可知该过程为浆(效应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发生抗原一抗体反应,形成沉淀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所以图中所示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根据图示可知:细胞A为吞筮细胞,细胞B为T淋巴细胞,细胞C

为B淋巴细胞,细胞E为记忆B细胞,细胞D为浆(效应B)细胞,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细胞D,名称为浆(效应B)细胞,其不能识别抗原的原因是浆细胞膜上没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小问2详解】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引起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

比普通的B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④⑦⑧。【小问3详解】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细胞B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产生细胞因子,在胸腺中分化、发育

、成熟。【小问4详解】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