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秘籍二 非选择题大突破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2 页
  • 大小 4.220 M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秘籍二 非选择题大突破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秘籍二 非选择题大突破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秘籍二 非选择题大突破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9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新高考新教材) 秘籍二 非选择题大突破.pptx,共(72)页,4.22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b1bda281a71eebcf5abb53016d32b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籍二非选择题大突破题型一特征描述类技法解读1.题型解读描述型试题的设计一般是将地理事物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于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

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特征描述类试题的设问形式: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

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2.答题技巧(1)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首先应在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自然特征和人

文特征的综合分析,并在调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梳理组织语言,正确使用地理术语,对该区域地理特征进行简洁而准确的描述。(2)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内容地理要素描述方向自然地理地形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殊地貌气候气温:高低、年较差、日较差;降水:多少、空间

和时间分布、季节分配;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水文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是否有凌汛)、流速水系源头、流程、注入海洋、支流多少、流域面积等(一般描述其最突出的特征)资源分布、储量、种类、开采条件地理要素描述方向人文地理城市分布、规模、密度、体系、内部

结构、城镇化水平农业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生产经营方式工业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工业中心、工业化水平典题

验证(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坦桑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辐射点,是东非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坦桑尼亚城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达累斯萨拉姆位于大陆东部沿海,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

商业中心。坦桑尼亚政府从1973年开始计划将首都从达累斯萨拉姆搬迁到多多马,由于历史和财政等原因迁都工作一直未能彻底实施。下图为坦桑尼亚城市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坦噶尼喀湖位于赤道多雨区内,水位变幅约0.7米,集水面积约24.5万平方千米,是非洲第二大湖,湖水最终汇入刚果河。(1)简述坦噶

尼喀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2)说出影响坦桑尼亚城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3)说明坦桑尼亚将首都从达累斯萨拉姆迁往多多马的战略意义。答案(1)狭长;岸陡;水深;淡水湖;断层湖。断裂凹陷,积水成湖。(2)水源(河湖)、地形(地质、海拔)、气候(气温、降水)、交通。(3)缩小内陆与沿

海经济差距;减轻大城市压力;凸显首都政治职能;加快城镇化进程。解析第(1)题,结合坦桑尼亚城市分布示意图可以得出,坦噶尼喀湖湖体狭长,位于东非大裂谷之上,水位深,湖岸陡,属于典型的断层湖;坦噶尼喀湖位于赤道多雨区内,水位变幅约0.7米,集水面积

约24.5万平方千米,是非洲第二大湖,湖水最终汇入刚果河,该湖为外流湖,故为淡水湖,其形成过程为随着东非大裂谷发育,地壳断裂凹陷,大量雨水汇入,积水成湖。第(2)题,结合坦桑尼亚城市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坦桑尼亚城市空间分布大多沿水系、海岸、交通线路分

布,再结合该地位于赤道附近,高温炎热,高原有利于保持相对凉爽的气候条件,故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水源、地形、气候和交通。第(3)题,坦桑尼亚将首都从达累斯萨拉姆迁往多多马,即从沿海迁往内陆,主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城镇化、缓解城市压力等角度。迁都一方面可以缩小内陆与沿海经济差距;同时可以有效

减轻达累斯萨拉姆的城市压力;另一方面,凸显首都政治职能,进行功能的差异化布局;同时,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快国家各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题型二原因分析类技法解读原因分析类试题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

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述”等,并要确定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定正确的分析思路。(1)获取地理信息,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认真研读题干材料,根据题目问题的要求,弄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

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2)明确分析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

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分析。第三步,简洁、准确作答。在做好作答准备工作后,要精心组织语言,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规范书写。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常用答题角度设问角

度答题角度太阳辐射强弱的原因①纬度位置;②天气状况;③地势高低与坡向(阳坡、阴坡)某气候现象成因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③人类活动;④下垫面(地势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挡、洋流、海陆分布)某地降水多少的原因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原因①纬度位置(东西向);②海陆位置(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设问角度答题角度水能资源丰歉的原因河流的落差(看地形分布和地势起伏)、河流

的水量(看流域降水量大小)渔场成因抓住以下区域:①大陆架海区;②河流入海口处;③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④温带海区(从饵料丰富程度上分析)人口迁移原因①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②政治;③社会文化;④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工业集聚原因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②节省运费和能源消耗;

③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交通选线原因①线路施工难度,投资多少;②沿线的人口、城镇、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③线路里程等典题验证2023·福建泉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尼日利亚的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北方地

区有旱作农业、放牧业和捕鱼业,中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木薯。1971年在东北部哈代贾河修建了蒂加大坝用于上游的灌溉、城市用水和水力发电。随着哈代贾河和贾马里河全流域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两河交汇处的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12月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立,帮助尼日利亚提

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地理位置。(1)比较尼日利亚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蒂加大坝建成后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主要原因。(3)当地计划在哈代贾河流域大力

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是否可行?请从农业技术角度说明理由。答案(1)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与南部相比,东北部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原因:南部主要受赤道低压带与西南风影响,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变化较小;东北部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

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北部干季气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2)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

(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3)可行。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支持,中国援助淡水养殖研发技术、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

的不断完善,改善水产养殖条件;保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的培育技术逐步推广。或不可行。产业基础: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捕鱼方式,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劳动力技术:(中方仅提供示范),当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洪水泛滥,缺乏水利

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解析第(1)题,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与南部相比,东北部降水表现为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气温表现为气温年较

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南部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主要受赤道低压带与西南风影响,西南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

变化较小;东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东北部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北部干季气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第(2)题,洪积平原

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从泥沙淤积、洪水期河道蓄洪能力弱等角度分析。大坝修建后,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泥沙量增大,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

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第(3)题,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可行主要从养殖技术、保鲜技术较好,选育良种角度分析。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成立可提供技术支持,有着中国

水产养殖技术支持,加上中国援助淡水养殖研发技术、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改善了水产养殖条件;科学技术发展,保鲜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的培育技术逐步推广,水产养殖品质不断提升,所以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

殖业可行。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不可行主要从产业基础、劳动力技术、自然灾害角度分析。从产业基础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捕鱼方式传统,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培训难度较大;从劳动力技术角度分析,中方仅提供示范,当

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学习困难,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当地洪水泛滥,缺乏水利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题型三对策措施类技法解读对策措施类试题答题“三步

法”第一步,把握设问词确定问题类型。从设问中找准设问词,结合材料确定要针对的问题类型,常见问题类型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

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第二步,结合材料,寻求原因进行措施分析。(1)措施总是针对现象而提出的,因此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地理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分析措施。(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应主要从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上寻找措施;

二是所提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不要太局限,要点应尽量全面。第三步,简洁、准确、全面分析。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答题思路分析角度答题要语外流湖面积变化①中上

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③合理利用水资源应对干旱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发展节水农业;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等防治洪涝①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②修建水库;③退耕还湖;④修建分洪、

蓄洪工程;⑤加固防洪大堤;⑥疏浚河道;⑦河道裁弯取直等分析角度答题要语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发展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节水意识;防止和治理

水污染河流流域开发①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②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③开发水能及其他自然资源;④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①加强勘探开发;②能源的地区调配或进口;③开发新能源;④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⑤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能工

业发展分析角度答题要语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区的治理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②扩大林、草地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④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⑤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①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地区产业升级;②构建区域城市群建设;③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传统工业区振兴①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发展技术,推进产业转型;③完善交通网络;④治理环境污染典

题验证(2022·湖南卷)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种植多种

类型的水生植物,根系吸附溶解氮;通过泵站抽水,提高水体流动性;河道蜿蜒布局,延长水体停留时间,增强净化效果;修筑拦水坝,保证水净化后方可有序流入水库。解析图中显示,人工强化湿地中有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溶解氮的作用;人工强化湿地中,同一种水生植物分散到多区种植,

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从而增强脱氮效能;图中设置了拦水坝,面积较大的湿地,弯曲的水道等,起到延长水体停留时间,起到充分净化的作用。题型四影响意义类技法解读影响、意义、作用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第一步,审图文获

取关键信息。细读图文材料,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意义、作用类的关键语言,准确获取相关地理要素的位置、分布等空间信息,明确其分析主体与内容。第二步,瞄准要素主体进行归类分析。(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第三步,巧作答。结合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准确

切入,把握关键词,合理运用地理学科语言,简洁明了地组织答案。注意要善于从题干文字中寻求答题语言。答题思路类型答题要语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调节不同地区间的热量;③使陆地水不断更新;④海陆间联系的纽带;⑤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矿产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实现

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地理界线的意义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类型答题要语修建交通线的意义①有利于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加强地

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③增强民族团结;④巩固国防;⑤合理布局交通网发展旅游业的意义①拉动经济发展;②扩大就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①对输出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

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②对输入区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进步等方面意义重大类型答题要语产业发展(或优化)的意义①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②社会:增加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③生态:生态环境改善,减轻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灾害等典

题验证(2023·广东深圳第一次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内华达山脉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最高峰海拔348.6米,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降水量从500毫米增加至1000毫米,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的降水约75%为

降雪。在8—15世纪,当地先民在内华达山脉南坡开发多个古老的灌溉系统,在高山地区沿着等高线开挖集水沟拦截坡上春季的积雪融水,再通过高度风化的碎屑带下渗,以地下水形式向下运移,激活山腰部位的若干泉水,实现“春水夏用”。在夏季,关闭山坡溪流上的水闸,将河水导入明渠,为沿线农田、牧

场提供水源。目前,该灌溉系统仍然在发挥其价值。下图示意内华达山脉南坡灌溉系统景观及位置。(1)说明沿等高线修筑集水沟的作用。(2)分析该灌溉系统采用渗流式引水的益处。(3)简述当地夏季需要将山坡溪流导入明渠

引水灌溉的原因。答案(1)汇集集水沟以上的坡面径流,增加集水量;集水沟内蓄水,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增加下渗深度,可激活更多的泉水;减轻集水沟坡下的侵蚀,保持水土。(2)将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潜流,减缓运移速度,可将春季的积雪融水延滞到夏季;减少坡面的蒸发损失,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提升地下水位,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地下潜流对土壤侵蚀弱,有利于保持水土。(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集水沟坡上有积雪区,沿等高线修筑该集水沟可以汇集坡上春季的积雪融水,增加集水量;集水沟内蓄水

后,可以延长下渗时间,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下渗深度,还可以激活更多的泉水;集水沟拦截坡面径流后,可减轻集水沟坡下碎屑带的侵蚀,保持水土。第(2)题,该灌溉系统可以将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潜流,减缓水的运移速度,可将春季

的积雪融水延滞到夏季;坡面径流通过下渗转为地下潜流,可以减少坡面的水分蒸发,提升地下水位,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且地下潜流对土壤侵蚀作用弱,有利于保持水土。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紧挨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关闭山坡溪流上的水闸后,将河水导入明渠,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题型五区域比较类技法解读区域比较类试题答题“三步法”第一步

,精准审题,确定设问角度。先审比较对象及题意要求,是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等,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再审考查的知识点,看比较的点是什么,如气候类型及特征、生物多样性等,避免跑题;后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

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第二步,密切联系,确定思维模式。要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能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依据类型确定答题模式。(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

式: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2)区域特征比较类。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第三步,定要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

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常见区域比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在地理要素的差异比较方面,地理特征、成因、措施类比较是考查热点,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第一,思维过程的比较性,例如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下都有多年冻土分布,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天温度低,冻土不易消融,多年冻土广布;第二,区域位置仍然是比较思维的切入点,例如比较南非和巴西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特点和成因的差异,从地理位置比较,南非纬度较巴西高,受副热

带高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雨季短;巴西纬度低,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多,雨季长。常见地理要素的差异比较分析分析角度比较要素河流水系特征比较流向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落差或峡谷分布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水位、流量、含沙量、径流变化状况、结冰期、水能

分布状况地表环境特征比较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河流发育程度气候特征比较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分析角度比较要素气温差异比较年均温大小、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状况

区域特征比较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典题验证(2023·广东揭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澳大利亚西北部干湿季分明,干季漫

长,易出现极端高温干旱现象,湿季降水集中,多风暴,典型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也存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使其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的“天然实验室”。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西北

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纬度变化带来的热量差异。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量分布。(1)简述澳大利亚西北部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天然实验室”的条件。(2)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热量差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推测图中区域南北向植被

特征的差异。答案(1)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2)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南北差异小;

西北部,自北向南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小;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3)自北向南稀树草原的树木减少;自北向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解析第(1)题,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热带稀树

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内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植被分布典型;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植被保护完好

。第(2)题,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澳大利亚西北部热量南北差异小;澳大利亚西北部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受西北风影响逐渐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小;澳大利亚西北部是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第(3)题,图中区域自北向南水分减少,逐渐变为沙漠

,稀树草原的树木会减少;图中区域自北向南由草原演变为荒漠,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题型六辨析评价类技法解读评价设问的评价要素及评价方向评价设问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水利工程有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生

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诱发地震、滑坡下游及河口三角洲: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

蚀加重,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评价设问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河流航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大,航运不便;径流量大,水位深,水量稳定,河网密布,通航能力强;结冰

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人文条件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从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价值城镇化的影响正面影响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城市成为主要的科

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便于城市经济、技术和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距负面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沉降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评价设问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区域发

展条件优势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农业、旅游业;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三大产业劣势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业发展;劳动力素质低,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交通不便,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生态退耕有利影响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

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促进水循环;有利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利影响导致耕地减少、粮食不足评价设问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产业转移有利影响有利于促进转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转出区的产业升级不利影响给承接区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有利影响改善了人口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了人口迁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缓解人口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不利影响迁入区:加大交通、环境压力,带来一些

城市问题。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典题验证(2023·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莱索托是非洲南部经济落后的多山国家。在东部山区,居民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从事传统农业生

产活动,保留有独特的文化习俗。莱索托国内电力供应短缺,南非面临水资源不足问题,两国合作开启了莱索托高地水利项目。项目通过多座大坝拦蓄森谷河40%的水量,库区存水由隧道向北输送,流经莱索托境内发电站后,进入南非供周边城市和工业区使用。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莱索托倾向于持续输水,南非则希望更多水量能存储在莱索托境内水库中。部分莱索托山区居民、政府官员和地质学家对该项目持反对意见。下图为莱索托高地水利项目示意图和莱索托高地气候资料图。(1)从地形、气候角度,评价莱索托高地水利项目的建设条件。(2)说明该项目对莱索托经济发展的有利

影响。(3)分析莱索托和南非在项目运行中产生分歧的原因。(4)从莱索托山区居民、政府官员和地质学家等角度,说明反对该项目的原因。答案(1)地形:多峡谷,便于大坝选址;山地广布,不利于工程设备和建筑材料运输。气候:降水总量大,水源充足(或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库区水量损失少

);降水季节变化大,供水不稳定。(2)促使当地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变;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源和能源;增加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3)持续输水才能保证水电站稳定发电,莱索托为增加发电量,保

持电力供应稳定,倾向于持续输水;南非为保障干季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希望输水源头能有更大的水量保障,倾向于库区多储水。(4)山区居民:水库建设容易导致谷地被淹没,人口和农业被迫转移到更陡峭的山坡;旅游业的发展将改变原住民的文化和生

活方式。政府官员:莱索托被南非环绕,随着项目的推进,经济可能将更依赖于南非。地质学家:库区储水,增加地层压力,可能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解析第(1)题,要求从地形、气候角度评价水利项目建设条件,有优势也有劣势。从地形角度来看,优势条件:山体水库建设,坝体选址在谷窄岸陡的峡谷地带,莱索托

高地多峡谷,便于大坝选址;劣势条件:山地地形,地形起伏大,不利于工程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运输。从气候角度来看,优势条件:根据气候资料图可以得出,该地年降水量大,水源充足;劣势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第(2)题,大坝的修建会使上游形成大型山体水库,这样会兼顾防洪、发

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效益。发电可以提供能源,促使当地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变;库区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源;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外汇收入。第(3)题,

根据材料可知,莱索托为了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莱索托倾向于持续输水;南非考虑到降水的季节变化,库区下游干季水量得不到保障,倾向于库区多储水,以保障干季库区强大的供水能力。第(4)题,山地大坝的建设对于库区居民来

讲:建设容易导致谷地被淹没,人口和农业被迫转移到更陡峭的坡地,不利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将改变原住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原住民部分难以接受。对于政府官员而言:莱索托的地理位置特殊,整体被南非环绕,该项目由于极大地依赖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该项目的推进,经济可

能将更依赖南非。对于地质学家而言:库区储水,增加地层压力,可能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题型七填图绘图类技法解读1.答题思路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条件,明确要求绘制的是哪一类图形,是绘制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地理事物分布图还是统计示意图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1)设定准确的图

例,把握好绘图的基本要求。(2)注意利用题目设定的底图,充分研究底图的构成特点,结合绘图要求,明确绘图方向。(3)绘图时注重细节方面,如绘制折线图时,一定要注意转折点的描点、折线的转折;而绘制曲线图时,则一定要注意曲线的平滑顺畅,同时还要注意坐标轴的补绘完整等。2.常见的绘图类型(1)绘制地

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主要遵循以下步骤:(2)绘制地球运动的相关示意图示意图类型绘图注意事项地球运动的昼夜分布图注意绘出极圈、回归线、地轴、昼与夜的范围(昼与夜分别使用不同的图例且要标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必须绘出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主要的节气点(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示意图注意一定要绘制成折线图,转折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必须依据所求点的纬度去求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绘制热力环流与天气系统相关示意图示意图类型绘图注意事项热力环流示意图注意气流运动的方向,受热处气流上升,变冷处气流下降,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锋面系

统示意图标明冷气团、暖气团的名称,不能写成冷锋和暖锋。绘出代表冷气团运动方向的箭头,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要画出地面和锋面等压线分布图中某点风向的绘制依据等压线数值的分布变化,确定出气压由

高到低的变化方向,用虚线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确定所在的半球,确定出偏转的方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偏转30°到40°,用实线绘出风向(4)绘制气候统计图绘制月降水量变化曲线图的具体步骤:(5)依据统计资料,绘制相关统计图制作折线图的基本步骤:典题验证(2022·

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根据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答案整体中部高,中部自(东)北向(西)南地势升高,向

西(北)、东(南)两侧地势降低。绘图如下:解析河流应由高处向低处流,根据河流的流向一般可判断地势的走向。从该地区河流分布来看,其东部河流向东流,西部河流向西侧流动,说明其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从中部山峰高度来看,其北部山峰为1200—1

300米,其南部山峰为1400—1500米,中部地区南高北低。河流应由高处向低处流动,M流域与N流域其支流的源头的中间地带应为山地分水岭,将中间地带连接成线,即M河流域和N河流域的分水岭。题型八地理论文类技法解读1.成因分析类小微论文

试题的应对策略(1)领会考纲: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2)把握关键: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该地理事物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方面,进而从各方面进行分析。(3)思维建模:思维建模是答题技巧的总结、升华,是知识、规律的概括提炼,故科学地构建模板、运用模板,在成因类问题分析作答时,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2.成因分析类小微论文试题的答题规范结合高考对成因分析能力的具体要求,应对这种小微论文式成

因探究题,在答题时,要注意答案的有理有据,还要将思维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化作书面语言,有因有果、重点突出、逻辑条理地进行作答。如此才能在阅卷采分时,不丢分。有理有据理: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据:试题文字、图表中的信息有因

有果因:区域所处的位置、纬度、地形、植被等地理环境,如纬度高、海拔高果:基于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不可只罗列事实,无果;也不可只下结论,无因全面条理全面:识人之所不能识,想人之所不能想,答人之所不能答条理:分条、分点,避免一

逗到底、正误掺杂、无法采分的现象结构:总分式结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重点突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放在第一条,其余以重要程度依次罗列作答语言规范语言简洁利索,不可文白掺杂,口语作答3.成因分析类小微论

文试题的答题技巧——“分解、分步、分点”三分式答题法针对此类试题综合性强、分值高的特点,首先要对试题设问进行分解,找出问题的突破口。依据分解,分步作答,依据分值,分点作答。既能避免作答时的无从下手,又可避免因漏答要点而失分的现象。(1)分解:将宏观的、整体的设问,分解为

数个子设问,是破解宏观设问式综合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特别注意,完整地提取试题信息,结合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全面解读设问包含的各层、各项意思,是下一步答题的关键。分解不全,会导致后面回答不全而直接丢分。同时,在第一步分解时,就要结合设问,分清作答的主次,对主要问题可充分分析,对次要问题要一带

而过。(2)分步:依据对试题设问的分解,有针对性地逐步作答,尤其要注意回答的条理性与全面性。(3)分点:从实际阅卷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因设问得宏观,在答题时,往往采用记叙文式平铺直叙的答法,这种答法,既不利于形成条理且完整的思路,且要点不

明、关键点遗漏,也不利于阅卷评分时的按点采分。综合题的实质,是一篇微型的论文,故在答题时要借鉴议论文中先论点再论据的方法,充分而完整地进行论述,要点清晰,思路明确。典题验证(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

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

中获取。)(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

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答案(1)15.8(或-15.8)。(2)通过材料中的香蒲生产模式可以看到,通过种植香蒲,而非单一还草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土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

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稳定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发展经济,对此我们可持续利用湿地

资源,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全球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并将通过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安全的生计支撑可持续经济,可以促进固碳并应对气候危机,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三江平原为我国农业重点开发地区,是我国粮仓,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

种植面积,可能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改善了生态环境,能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a模式与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或者36.3-52.1=-15.8。第(2)题,答题角度:从碳

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