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专用,鲁教版2019选必1+选必2第1~2章)(全解全析)(江苏专用).docx,共(13)页,4.55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ac5bdccc2cd8adccb4e40ac4481d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5章(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2章(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
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E4
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2.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3.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答案】1.D2.B3.C【解析】1.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
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2.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
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3.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
,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岩浆岩()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
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答案】4.A5.C【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
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5.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
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B.地形格局C.植被覆盖D.洋流性质7.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A.甲B.乙C.丙D.丁8.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墨西哥湾【答案】6.
B7.D8.B【解析】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中央大平原,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
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
D错误。答案选择B。7.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在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丙三附近均形成冷锋,ABC与题意不符;丁处位于低压中心东侧槽线附近,南面暖气团主动向北面冷气团推进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
最有可能发生降水,D正确。故答案选择D。8.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在反气旋与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中纬度地区,反气旋和锋面天气系统常表现为自西向东的移动趋势(由于大陆冬季冷高压的存在,反气旋常自西北向东南移动)
,因此造成3月25—30日降温的天气系统,由北美大陆北部向位于东南的大西洋移动。故选B。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
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下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域结冰少B.径流汇入多C.沿岸水蒸发少D.沿岸水积聚多10.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A.南进北出B.
北进南出C.中间进南北出D.南北进中间出11.与1月相比,推测7月()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答案】9.D10.
B11.A【解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南侧,且海域相对封闭,沿岸水在此积累较多,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该海域盐度较低,海水结冰较多,A错误;该地不是位于河流入海口,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低值中心,B错误;海水蒸发
不是影响近岸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月渤海海峡等盐度线北侧向渤海方向凸起,南侧向黄海方向凸起,说明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北侧黄海流向渤海,南侧渤海流向黄海,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1.根据河流入海口盐度
,分析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季风共同作用对海水性质的影响,推断7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该海域夏季受偏南季风的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向渤海中部扩展,低盐度沿岸水堆积作用减弱,夏季径流增加对海水盐度降低作用远低于沿岸水堆积作用对盐度值的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盐
度值相对1月增加,同时受季风等影响,渤海北部的高盐度舌向黄海退缩,甲海域低盐度中心向黄河口区移动,使该海域盐度增加更为明显,所以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减小,A正确,BD错误;由于受夏季风影响,海水向中部扩张,与黄海海水的北进南出相比,交换减弱,C错误。所以选A。读8月世
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2.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P沿岸降水增多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C.Q沿岸降水减少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13.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洋流、洋流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D.
洋流、径流【答案】12.D13.D【解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13.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
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图中显示,Q海域有河流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下图为
“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A.山地坡度B.上部林带C.山体海拔D.基带类型15.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
体顶部()A.面积小B.降水多C.风力大D.气温低16.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A.水分B.土壤C.温度D.光照【答案】14.B15.A16.D【解析】14.根据图示信息可
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
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B。15.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
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
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
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4省(市),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所在。现今“太行八
陉”已被公路、铁路替代,变成了通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太行山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①具有明确性特征②具有过渡性特征③大体与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一致④属于自然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18.“太行八陉”被公路、铁路替代,变成通途说明区域的界线()A.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B.先以联系功能为主,后向屏障功能转变C.只具有屏障功能,阻碍区域相互渗透D.只具有联系功能,促进区域相互联系19.“太行八陉”的变迁可以促进山脉东西两侧()A.自然地理特征趋于相似B.风俗习
惯日益接近C.农业地域类型趋于相同D.人口密度日益接近【答案】17.D18.A19.B【解析】17.太行山属于自然分界,具有过渡性,①错误、②正确;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大体沿秦岭分布,③错误;太行山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自然形成的,④
正确。综上可知,D选项正确。故选D。18.根据材料“太行八径”昔日是军事关隘,而今因铁路公路变成了区际联系的通途,说明区域界线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随着
“太行八径”的修建铁路和公路,促进了太行山东西两侧的人口流动,使得东西两侧的风俗习惯日益接近,B正确;自然地理特征不会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而趋于相似,A错;同理,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C错;人口密度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华北平
原经济较黄土高原更为发达,人口密度较黄土高原更大,交通的完善有利于促进人口由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迁移,因此东西两侧人口密度不会日益接近,D错。故选B。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左图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图为2000~202
0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20.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C.受到重度
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D.1990~1999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21.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A.矿区生态修复B.退耕还林还草C.沙漠裸地农垦D.生活环境治理【答案】20.A21.B【解析】20.读右图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可知
,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主要是由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A正确;30年间,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不会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明显,B错误;读图可知,30年
来,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1999~2010年土壤侵蚀面积下降最多,治理成效最为明显,CD错误。故选A。21.读右图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退耕还
林还草使得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正确;结合右图可知,30年来矿区生产面积和城乡生活用地在增多,但材料未体现出当地的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活环境的治理工作,且
两者对于当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针对性不强,故不是其生态建设的最主要措施,AD排除;沙漠裸地农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C错误。故选B。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该市在探索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下图示意其产业转
型优化升级路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2.榆林市的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主要得益于()A.资源禀赋优越B.现代技术先进C.产业部门齐全D.配套设施完善23.榆林市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路径可以概括为()A.夯实传统部门,巩固能源地位B.突破封闭经济,实现开放发展C.培育多
元产业,纵向延伸价值D.重视现代服务,替代重化工业【答案】22.A23.C【解析】22.矿产资源作为榆林市发展的基石,为榆林市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且图中显示的清洁能源发电、生物医药业等也是在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规划的,A正确;长期以来,榆
林市的发展以资源产业为主,产业部门并不齐全,现代技术也并不先进,BC错误;由图可知转型之后产业门类众多,转型之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源产业的配套设施未必适用于新兴产业,D错误。故选A。23.榆林市不应再进一步强化传统能源产业的地位,应该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降低对
单一产业的依赖,A错误;原本的资源经济也不是封闭的,而是将资源销往国内外市场,B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在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路径中,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同一产业下的产业链得以延长,C正确;榆林市资源条件好,并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应在原来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而不
是替代原有产业,D错误。故选C。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莱斯岛位于卡特加特海峡,面积仅118km2。中世纪以来,该岛开采地下卤水煮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漂浮来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
材,传统木屋慢慢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材料二图1为“莱斯岛周围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观图”,图2为“莱斯岛地下卤水形成与储存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图2(1)分析莱斯岛所在海域海水盐度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4分)(2)描述莱斯岛地下卤水储
存的地质条件。(4分)(3)解释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6分)(4)结合莱斯岛制盐方式和海草特点.说明岛内民居由本屋演变为海草房的原因。(4分)【答案】24.(1)莱斯岛入海径流量较多,注入海水可
稀释海水盐度;该海域是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流入北海的通道。(4分)(2)上砂砾层有利于海水入侵,卤水下渗;下黏土层有利于阻断下渗,形成卤水层。(4分)(3)海水入侵增加卤水来源;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蒸腾,盐度升高;卤水下渗经过砂土过滤,堆积在
黏土层上,形成卤水层。(6分)(4)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木材易腐,海草不易腐;制盐在高温条件下,木材易燃,海草不易燃;岛屿面积狭小,木材资源少,海峡处,海草漂浮量大,便于取材。(任答2点4分)【解析】(1)海水盐度受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淡水汇入、洋流、海
域封闭度影响。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海与莱斯岛所在海域地理位置临近,大的气候方面应形似,降水量与蒸发量应相似。而据图中的河流信息可知莱斯岛入海径流量较多,河流注入的淡水进入海水可稀释海水盐度;如图示莱斯岛海域是连接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通道,而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低盐度海水经莱斯岛海域流
入北海,使该海域盐度降低。(2)据图示莱斯岛上层岩层易砂砾层为主,砂砾沉积物颗粒大,彼此之间的缝隙大,有利于海水入侵,也能促进卤水下渗;下层黏土层质地致密,透水性差,有利于阻断下渗,形成卤水层。(3)地下卤水的来源是海水,当地临
海,易受海水入侵影响,海水入侵增加卤水来源;受蒸发作用的影响,还有地表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得地下卤水盐度不断升高;卤水在下渗过程中经过砂砾层的过滤,逐渐堆积在黏土层上,形成卤水层。(4)该岛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若建
筑使用木材,则木材易腐,不利于建筑稳固,而海草原来就是在海水环境中生长,所以以海草为建筑材料不易腐;随着制盐业的发展,而制盐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建筑物中的木材容易被点燃,但海草不易燃,有利于建筑的安全;岛屿面积狭小,森林资源少,木材资源来源少,而该岛附近海域海草漂浮量大,便于
取材,用材成本低。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黑土是指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征的黏质土壤,是肥力最高的土壤,由大量地表植物死亡后再经过很长时间的腐殖质积累演化而来。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是我国主要
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黑土分布区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百年来,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黑土不断遭受侵蚀而流失,对黑土进行保护刻不容缓,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保护黑土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图示意东北地区黑土区分布。(1)据图描述东北地区黑土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2)具体分析农田防护林对黑土地的
保护和改善作用。(6分)(3)不同季节,黑土遭受侵蚀程度存在差异。推测黑土遭受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原因。(8分)【答案】25.(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嫩江,松花江中上游地区;集中连片分布。(4分)(2)农田防护林带能
够降低风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量,)减轻土壤风蚀;农田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微气候环境,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及养分增加,并能增加水分下渗,进而减轻土壤盐渍化
。(6分)(3)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多大风天气;表层冻土融化,土质疏松;温度升高,积雪融水量大;植被新叶刚刚萌发,防风能力差;正值春耕时间,缺乏农作物对土壤的保护。(8分)【解析】(1)空间分布特征可从均匀程度、方位、形态特征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东北地区黑土的
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嫩江,松花江中上游地区;集中连片分布。(2)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主要面临风力侵蚀、流水侵蚀、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农田防护林带能够降低风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
量,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农田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根系固定土壤,减弱流水侵蚀,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微气候环境,植物的枯枝落叶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及养分增加;农田防护林可增加水
分下渗,减轻土壤的盐渍化。(3)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受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夏秋季节,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农作物覆盖地表,黑土不易遭受侵蚀;冬季地表封冻,黑土不易遭受侵蚀;故黑土遭受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
用强;表层冻土融化,土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新叶刚刚萌发,防风能力差,土壤易被风力侵蚀;正值春耕时间,人为翻耕等导致土质疏松,且缺乏农作物对土壤的保护,使土壤遭受侵蚀最严重。26.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18分)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南北狭长,是近代中国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山东第一个煤矿(淄川碳矿)、第一个火电厂都在淄博。新中国成立后,依托丰富煤炭资源带来的能源优势,高能耗的重工业在淄博迅速崛起,如:山东铝厂、金
领铁矿等。2010年后,淄博95%的煤炭、化工行业原材料需由外地供给。2017年在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建设中,GDP跌幅居全省第一。疫情结束之后的2023年五一期间“淄博烧烤”成为顶流,与之匹配的出现了“烧烤专列、烧
烤地图、烧烤公交、烧烤巡逻、烧烤协会、烧烤节、烧烤门票、烧烤半价酒店”等烧烤新生名词,与此同时,短视频的传播促使淄博烧烤持续走红。(1)简述淄博发展重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2)指出2023年“淄博烧烤”走红的主要原因。(6分)(3)从产业角度
,为重工业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答案】26.(1)位于山东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优越;淄川煤矿,矿产资源丰富,动力充足;有色金属冶炼、矿产资源开发等企业聚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起步较早,工业基础雄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
场广阔。(任答3点6分)(2)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到位、宣传力度大、信息网络助推。(任答3点6分)(3)开发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轻工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等基础产业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旅游等
第三产业等。(任答3点6分)【解析】(1)淄博地处山东中部,紧邻济南、青岛、烟台等重要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淄博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矿产资源,动力充足;工业产业基础好,起步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众多的有色金属冶炼、矿产资源
开发等企业聚集,重工业企业集聚效应明显。(2)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完善的管理和服务;其次是网络的宣传和推介,提高其知名度;再次是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最后是品质好,物美价廉,口碑好。(3)降低重工
业的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等基础产业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