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七课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docx,共(5)页,119.0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4644250598cc695a47d2796eafd6c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合格考达标练1.舞台剧《汉字时间》把汉字的故事和其蕴藏的智慧搬上舞台,再现了上古“仓颉造字”,通过“人言”为“信”、“止戈”为“武”,诠释了中华民族对和平与信义的人文追求,映射着中国人的生活图景和价值观。《汉字时间》可以使观众感受到()①
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②汉字智慧决定着中国人的追求③中华汉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④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故①错误;②夸大了汉字智慧的作用,排除;③④符合题意。2.《四库全书》
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从中能够透视
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四库全书》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
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而是重要见证,故③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中国古代文明时说,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
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说明()A.中华文化能够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中华文化历经沧桑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答案D解析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说明了D项符合题意;A项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历经沧桑,C项不符合题意。4.作为东亚文化的中心,中国史学曾对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史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史籍在周边国家一直广泛流传,《史记》一直被这些国家视为编写史书的范本。中
国的史馆制度也不同程度促进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对官方修史的重视。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也在中华文明圈内被广泛模仿。这些文献典籍()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家园②是中华文明得以传
播的重要手段③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④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文献典籍为我国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家园,故①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
要手段,故②错误;中国史籍在周边国家一直广泛流传,中国古代史书也在中华文明圈内被广泛模仿,这说明我国的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故③正确;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故④错误。5.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
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此我们应()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吸取各种外来文化②尊重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应吸取
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①错误;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③④符合题意。6.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所有那些衰落的民族没有一个能够复兴的,所有那些中断的文明没有一种能够涅槃重生的。但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成为人类史上唯
一的例外,只有中国敢于做民族复兴的梦。要实现复兴梦,必须()A.全面抛弃古代传统文化B.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D.复兴中国古代衰落和中断的一切文化答案C解析A项中“全面抛弃”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作用”说法错误;D项中“一切文化”说
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7.桂花酿酒、手工织布、古法造纸……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题,以唯美古风的镜头重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带给无数人治愈的力量。这种文化作品()①来源于生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展现出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④具有
影响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文化作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源于生活,具有影响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故①④入选;本题强调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未体现文化软实力,②排除;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不相互决定,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决定,③错误且不符合题意。8.某班到颐和园开展“中国园林文化”研学活动,面对这座经典的东方园林,同学们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视角看,下面的评价与颐和园的特点相符的是()甲:既有北方山川雄浑的气势,
又有江南水乡婉约的风韵乙:既有帝王宫殿的宏大气魄,又有民居小院的精巧别致丙:既有皇家园林的优秀传统,又汲取江南私家园林艺术丁: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记忆,又有现代建筑的别样风格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
丙丁答案A解析甲、乙、丙都认为颐和园兼收并蓄,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A项符合题意;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体现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涉及文化的包容性,故丁的评价不合题意。等级考提升练一、选择题9.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引用中华文化之经典,并创
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整合于治国理政方略之中,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信、思考和传承。这启示我们要()①运用经典,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指导我们治国理政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包容互鉴,要借鉴一切外来文
化的优秀成果④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善用中华文化经典,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治国理政方略之中,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
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①观点过于绝对,缩小了传统文化的价值;题干没有体现借鉴外来文化的内容,且我们应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排除③。10.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
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①辩证地认识
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②认为它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③运用其去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利用其精华的同时也要克服其糟粕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可知①④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财富,落后的消极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包袱,不能笼统地说传
统文化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也不能笼统地说运用它去促进社会发展,②③表述不科学,排除。11.漫画《任重道远》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这种底气源于()任重道远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A解析漫画《任重道远》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这种底气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与题目要求不符;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能说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更优越,③说法错误。12.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在这双轻轻的筷子里窥得一二。婴
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这表明筷子()①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承载着中国人民数千年的丰富情感③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①夸大了筷子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在这双轻轻的筷子里窥得一二”,表明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民数千年的丰富情
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②③符合题意;“全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夸大了筷子的作用,④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戏曲是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
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生旦净末丑、手眼神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戏曲发展体现
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答案①“我国戏曲是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生旦净末丑、手
眼神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4.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汉字繁简之争由来已久,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大量古代典籍重新翻印,有些专家学者,再次捡起识读繁体字的老话题。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
保留程度就越高。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汉字历经千古演变,与时俱进,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有人认为,了解历史,阅读旧籍,让孩子们认识一些繁体字,未尝不可;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大可不必弃简从繁。结合材料,运
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识繁用简,不必弃简从繁”的合理性。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繁体字彰显出汉字丰富的文化
内涵,印证中华悠久历史文明。简化字作为国家法定规范汉字,是对繁体字的科学简化而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识繁用简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