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周六检测(语文)(20200704)(试卷).doc,共(8)页,5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39c90873df68971d40a861e5978e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年级下学期周六检测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00分检测限时:90分钟检测时间:2020-07-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
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
段时间。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2022年。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潜伏期
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假如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能会使近6万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些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
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播。已经有证据显示,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摘
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有多重要?》)材料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繁琐或不
周。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
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
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物,可谓“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
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
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材料三:据媒体报道,4月4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他乘客不满,引发双方冲突。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要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的微妙
变化。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坐高铁进食也就很难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但从防疫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引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道理。这种模糊的界限,其实更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如列车员就
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并且在进食前与周边乘客进行沟通。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食的复杂性,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至冲突。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等。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亲密”关系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
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次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们通常
所理解的“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就有过这样的论断: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学事件,而且被当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一个道德事件。我们或可将之理解为,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战,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是
“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引发争议。再比如,疫情可能加剧群体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像个别地方对于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也不啻为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应该明确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并不等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是社会各个单元、个体的互
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伤害。(朱昌俊《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1.根据材料,下列有关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几率。B.保持社交距离的可行性
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C.保持社交距离突破了对“亲密”关系的原有界定。D.保持社交距离需要人们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从科学与简便出发,提出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B.材料二的倡议可从侧面印证
疫情防控可能带来社交距离变化这一观点。C.材料三认为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问题,不能依据规定评判。D.材料三由时事开篇,并紧扣当下疫情评述,这与文体和写作意图有关。3.下列社会现象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行
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两口新鲜空气,结果引来几道异样的目光。B.在楼道遇见老家是湖北的邻居,邻居开口说“今年我们可没回老家过年。”C.公交车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车必须戴口罩,上车必须先扫健康码,再刷公交卡。
D.某地商场在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体温过高者及疫区返回人员不得入内。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5.2020年3月底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6分)拱手礼(节选)曲波右拳握如日,左掌弯
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
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
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注:洛夫,台湾诗人。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B.白鹭“飞
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情感强烈的诗句形成一种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诗人对抒情节奏的控制。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
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
情绪的回环。8.“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4分)答:9.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
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
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
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
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
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
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
抑强扶弱/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
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D.受戒,指佛教
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他遭到反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
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
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
所领归有司。(4分)答:(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4分)答:14.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
。(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睦州乌龙山禅居方干(唐)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人世驱驰方丈①内,海波摇动一杯中。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注】①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
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天色破晓后的月光冷湿、居所逼近天宫,极言禅居之所地处湿寒,山势高峻。B.山上已日照东墙,山下晨鸡还未报晓,表明两处差异悬殊的同时,也为后文抒情张本。C.诗人虽有出家禅居的想法,但又恐禅师不会应许,
无奈还得回到令人烦忧的世俗之中。D.这首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借寻常物象传达出真实的感受,语言清丽而又含蓄隽永。16.诗的颈联有什么含意?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
中的空缺部分。(11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杜牧
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5)《离骚(节选)》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
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春
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
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
,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
顾上谁哩。月亮已经升了上来。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节选自阁连科《黑猪毛白猪毛》)18.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B.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C.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D.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19.文中画波
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似着深巷里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
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两个多月来,白衣战士奋战在无数抗疫前线,争分夺秒,片刻不歇;②数千万能源人坚守在电力、油气保供一线,恪尽职守,全无懈怠。③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得疫情形势出现积极的变化,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④战“疫”也打开了“两条线”同时作战的全新局面:⑤在“抗击疫情前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⑥在“经济发展前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⑦并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武器”和“弹药”。⑧“两条线”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答:2
2.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新冠肺炎疫情让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租赁活动或将收缩。然而某些产业却觅得商机。由于日常航班减少,私人飞机业务出现了80%至90%的业务增长。而私人飞机的高收费标准
令一些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加入了包机的行列以弥补损失。除了私人飞机,网上办公蓬勃发展。2月3日,美国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股价上涨近15%,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与普通上班族居家办公一样,教师也将原本的线
下课堂搬到了线上,线上教育平台大热。同时,独立游戏平台、视频网站打破了此前最高在线用户数量的历史纪录,出现了“挤到崩溃”的状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