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精准解析】.docx,共(21)页,86.5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3069ce035b358e1937ae1e5dfe66a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
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
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
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举例言之,京剧《秋江》“行船”一场,老艄翁摇桨渡陈妙常追赶赴考远行的潘必正,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
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
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话剧向戏曲借
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此外,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
作情景,增强了戏剧的写意性;话剧《万家灯火》“停电”一场巧妙运用京剧“夜深沉”的曲牌烘托气氛;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戏剧理论家马少波说:“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相信话剧与戏曲的虚实互补、诗化“联姻”必将为百年话剧撑起一片朗朗
晴天。(文章来自搜狗百科)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话剧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B.话剧导演在继承“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即将实现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融合。C.中国戏曲沿
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而来,“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D.戏曲舞台是写意的,表演是虚拟的,唱念做打中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
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B.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很逼真: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中国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C.写实的话剧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
事”的心理反应,写意的戏曲能使有限的舞台空间具有灵动飘逸之美,所以话剧和戏曲应是泾渭分明的。D.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3.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话剧不断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就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
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B.《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话剧本身所具有的。C.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作情景,就是话剧和戏曲结合的典型事例。D.戏剧理论家马少波所说的“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是在强
调话剧与戏曲的虚实互补、诗化“联姻”的意义。【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即将实现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融合”曲解文意,变已然为未然,从原文第1段“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
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可知已经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综合分析的能力。C项,“所以话剧和戏曲应是泾渭分明的”分析错误,综合原文第3段内容可知,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
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原文信息,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项,“都是话剧本身所具有的”偷换概念,理解错误。从原文第4段“《茶馆》中舞台
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可知,“都是话剧本身所具有的”理解错误,应改为“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故选B。【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1.
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
”。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
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7.指代不明——指
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
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接力奋斗,成就辉煌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毗邻京、津、内蒙,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坝上山
地,地势分为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米。坝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从康熙20年(公元1681年)到嘉庆25年(公元1820年)的13
9年间,这个地方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清代后期,国势日衰,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不复
存在。到解放初期,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60年代初,为了“建成华北地区中小径级用材林基地,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经验,研究积累大型国有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原林业部决定建立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首先在这里扎下了恢复森林、重涂一片绿的梦想。也许来此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过这块荒无人烟的塞
外高原。塞罕坝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平均海拔1500多米,降雨少、低温、多风,无霜期年均仅为62天,年积雪长达7个多月。在气候高寒的坝上地区育苗造林,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建场之初,创业者们以“先治
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实际行动开始了创业历程,吃的是全麸黑莜面,酸菜、土豆和咸菜是他们最好的副食;住的是干打垒和土石结构的草房。造林季节,创业者们几十天吃住在野外。由于当时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粮食奇缺,创业者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边
造林一边种粮,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保证了林业生产。正是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队伍,在与世隔绝的的生存环境,无数次的失败以及一场场的自然灾害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摸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育苗和造林全套技术,填补了国内林
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1977年10月28日,一场罕见的雨凇灾害袭击了林场,受灾面积40万亩,占当时有林地面积一半以上,损失成林5000多万株。1980年,林场又遭遇特大干旱,旱死树木12.6万亩。面对这一切,创业者用“坚持恢复生产,加快造林绿化”作为回答。从1962
年至198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共造林96.08万亩,总计3.2亿株,按株距1米计算,可绕地球8圈;保存67.93万亩,保存率70.7%,创下全国造林保存率之最。20世纪80年代后,林场在继续石质山地、干旱沙荒地造林攻坚的同时,突出以防火、防治有害生物为主的森林资源保
护工作,加强森林抚育,积极发展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种苗花卉等产业,在突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开始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如今这百万亩林海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防止了该地区森林退化为草原、草原再向沙漠退化的演替进程,保护和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水源,每年
向两水系输入淡水400多万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塞罕坝,已被人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
为储蓄财富的绿色银行。据专家测算,林场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达200亿元,每年可向滦河、辽河输水近400万立方米。建场以来,林场向当地财政纳税7000余万元。目前,林场森林覆盖率75.6%,林木资产18亿元,每年林木蓄积增长62万立方米,每
年增加林木资产近2亿元。林场累计为社会提供造林绿化苗木2亿株,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9500多万元。森林旅游、山野资源采集等产业的发展,每年可给当地社会提供收入5000多万元。1993年5月8日,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林场总场及6
个林场先后进入楼房办公,全场用上了现代的视频会议新技术,开通了局域网;新建了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应用了现代森林防火监控设备;修筑林区公路530多公里,架设通讯线路300多公里。昔日的旷野荒郊,成为美丽的塞外新城。而今当我们穿行于这片一望无
垠的林海时,在领略美景、聆听鸟鸣的同时,更应向那些我们记得的和无数不记得的造林人深表敬意。(材料搜狗百科《塞罕坝机械林场》)补充材料: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
士奖”,在“地球卫士奖”全部6个奖项中,来自中国的机构与个人获得了3个奖项。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会场内,当中国的环保成就被一次又一次提及,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这是联合国和世界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高度肯定。来自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中国展现了环
保领域的全球领导力。”(材料2017年12月7日《人民日报》)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清康熙时于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开围放垦,从此森林遭到砍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始森林荡然无存,美丽的高岭变成茫茫塞外荒原。B.为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
水土,原林业部决定建立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塞罕坝自然条件恶劣,荒原上的树苗能否经得起风雨,让人怀疑。C.建场初期,创业者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摸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育苗和造林全套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D.历经几十年的
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美好图景,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5.阅读材料,谈谈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创业者们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品格。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有何意义。【
答案】4.C5.困难:高寒气候,低温多风,降雨少,雨凇袭击,粮食奇缺,住宿条件恶劣,造林育苗的技术难题等。精神品格:吃苦耐劳,持之以恒,接力奋斗,乐观情怀,真抓实干,崇尚科学,责任担当,超前理念,等等。6.(1)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百万亩林海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防止了
该地区森林退化为草原、草原再向沙漠退化的演替进程,保护和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水源,每年向两水系输入淡水400多万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
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也已成为储蓄财富的绿色银行。(3)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填补
了国内外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填补了国内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是“国内”不是“国内外”。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注意本题有两问,一是问面临的“困难”,可以在文章前半部
分筛选;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现的“精神”,这需要考生自己结合他们克服困难的经历总结概括。由“塞罕坝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平均海拔1500多米,降雨少、低温、多风,无霜期年均仅为62天,年积雪长达7个
多月”“在气候高寒的坝上地区育苗造林,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吃的是全麸黑莜面,酸菜、土豆和咸菜是他们最好的副食;住的是干打垒和土石结构的草房。造林季节,创业者们几十天吃住在野外。由于当时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粮食奇缺……”“1
977年10月28日,一场罕见的雨凇灾害袭击了林场,受灾面积40万亩,占当时有林地面积一半以上,损失成林5000多万株。1980年,林场又遭遇特大干旱,旱死树木12.6万亩”可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创业者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既有环境上
的如高寒气候,低温多风,降雨少,雨凇袭击;又有生活上的如粮食奇缺,住宿条件恶劣;还有技术上的如造林育苗的技术难题等。由“在气候高寒的坝上地区育苗造林,在当时是一个创举”体现了他们理念的超前;“建场之初,创业者们以‘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实际行动开始了创业历程”他们的实干
精神令人钦佩;“吃的是全麸黑莜面,酸菜、土豆和咸菜是他们最好的副食;住的是干打垒和土石结构的草房”“造林季节,创业者们几十天吃住在野外”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当时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粮食
奇缺,创业者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边造林一边种粮,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保证了林业生产”,即使在最艰苦时期,他们也努力克服困难,自力更生,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在与世隔绝的的生存环境,无数次的失败以及一场场的自然灾害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摸
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育苗和造林全套技术,填补了国内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可知他们崇尚科学、接力奋斗、真抓实干。“一场罕见的雨凇灾害袭击了林场,受灾面积40万亩,占当时有林地面积一半以上,损失成林5000多万株。1980年,林场又遭遇特大干旱,旱
死树木12.6万亩。面对这一切,创业者用‘坚持恢复生产,加快造林绿化’作为回答”,经过重重困难造的林,却被天灾毁坏无数,可是创业者们却并没有气馁,而是坚定加快造林,体现了他们的乐观情怀。【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些内容提出独到见解和个性化表
达的能力。文章开头部分解释了造林的背景,后面部分阐述了造林的意义。考生可以从文章这两部分寻找答案,当然除了结合材料还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文章第九段主要阐述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意义,“如今这百万亩林海阻滞了
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防止了该地区森林退化为草原、草原再向沙漠退化的演替进程,保护和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水源,每年向两水系输入淡水400多万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
直接作为答案。“如今的塞罕坝,已被人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为储蓄财富的绿色银行”可以知道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也已成为储蓄财富的绿色银行。“建场以来
,林场向当地财政纳税7000余万元。目前,林场森林覆盖率75.6%,林木资产18亿元,每年林木蓄积增长62万立方米,每年增加林木资产近2亿元。林场累计为社会提供造林绿化苗木2亿株,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9500多万元。森林旅游、山野资源采集等产业的发展,每年可给当地社会提供收入5000多万元”
“昔日的旷野荒郊,成为美丽的塞外新城”“中国展现了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导力”,林场的建设为当地人们带来经济收入,也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二、古代诗文阅
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
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湣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
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
,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
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
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
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7.下列对曲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B.田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D.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
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B.反间计,出自《三十六计》。意思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攻击对方。《
三国演义》中就有周瑜反间曹操与蔡瑁张允的故事。C.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现在引申为缄口不言。D.古人除有名、字之外还有号。号有自号、赠号、谥号。“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中“安
平君”就是谥号。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是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湣王时代,田单为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B.燕国军队攻打安平时,齐人奔逃,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
脱。C.在与燕军作战时,田单使用反间计激起齐军的斗志。自己亲自拿着筑板和铁锹参加修建防御工事。D.田单善于用兵,他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多。他乘胜追击,燕军天天败逃,终于退到了黄河北岸。而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为了齐国的领土。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令甲卒皆伏
,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答案】7.B8.D9.C10.(1)田单令披甲的士兵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幼登上城墙,派遣使者向燕约定投降,燕军
都高呼万岁。(2)燕军纷乱逃走,齐人追赶逃跑的敌人,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新回归齐国。【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画以五彩龙文”中“文”是通假字,通“纹”,“龙文”指龙形花纹,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
项、D项;“束兵刃于其角”和“灌脂束苇于尾”是两个并列的结构,在它们前后断开,排除A项。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
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五千多名壮士跟随在牛的后面。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安平君’就是谥号”说法错误,“安平君”是赠号。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田单使用反间计”说法错误,这里未用反间计。文中是说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后,对燕国施用反间计。不是这里。故选C。【10题详解】本
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伏”,埋伏;“乘城”,登上城墙;“约降于燕”,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燕约降”,向燕约定投降。(2)“亡”,“北”,这里指逃亡败北的人;“畔”,通“叛”,背叛;“归”,回归。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政权)。齐湣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使者乐毅攻败齐国,齐湣王逃走了,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
指没有遇到抵抗)平定齐国绝大部分地区,而田单逃奔安平(城邑名),让同一家族的人把轴两头的尖端部分统统锯断,再用铁箍包住。不久燕国军队攻打安平,城墙倒塌,齐人奔逃,抢路逃跑,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
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往东逃到即墨,据城坚守。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齿已经在莒城杀死湣王,因为坚守抵抗燕军,数年没被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战败而死。城中共同推
举田单,说:“安平之战,田单宗人因为铁笼(包住车轴)得以保全,熟悉兵法。”(即墨人民)拥立(田单)做将军,凭借即墨城来抵御燕军。过了不久,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后,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齐王已死,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两座了。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用攻打齐国做幌
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附,所以暂且缓攻即墨来等待即墨一带的人慢慢归附乐毅。齐人害怕的,是只怕别的将领来了,那样即墨城就毁灭了。”燕王认为这是对的,派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燕国)于是回到故国赵国去,燕国将士(因此感到)气愤。田单于是扬言说
:“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下了。”燕人听说了它,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愤怒,坚守城邑,只怕被活捉。田单又施用反间
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大了十倍。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
作战了,就亲自拿着筑板和铁锹参加修建防御工事。和士兵分担辛劳,把妻妾编在军队里服役,要他们把饮食全都拿来犒劳将士。令披甲的士兵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幼登上城墙,派遣使者向燕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黄金得到千镒,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燕国将领,说:“即墨马上投降,希望不要掳
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答应他。燕军由此而更加松懈。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五千多名壮士跟随在牛的后面
。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燕军非常惊异。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见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龙纹,被它冲撞的不是死就是伤。五千人衔着枚趁机攻击燕军,而城中人擂鼓呐喊追击燕军,老弱都击打家中各种铜制器具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
。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齐人接着诛杀对方的将领骑劫。燕军纷乱逃走,齐人追赶逃跑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新回归齐国。田单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多,乘着胜利的威势(追击),燕军天天败逃,终于退到了黄河北
岸(燕国的境内。河上:指齐国的西北界)。而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为了齐国的领土。于是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进入临淄处理政事。襄王封赏田单,封号为安平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
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只叙事实,感慨自深。B.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
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C.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
》的风格特点,也暗寓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全诗写景写情,虚实结合,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12.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答案】11.D12.尾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杜甫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虚实结合”错,诗中写漂泊西南,写三峡、五溪之景,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均属诗人亲身体验,没有虚写。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
解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先对诗句做表面的解释,抓住“庾信”“萧瑟”“暮年”“诗赋”“动”等词语进行解释,可得出答案“尾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
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联系作者生平,结合诗句“漂泊西南天地间”“词客哀时且未还”,诗人借古伤己,写庾信其实是在写诗人自己,借庾信晚景的凄凉写诗人漂泊的哀痛,不得归的悲伤,可以得出答案“杜甫自己飘泊异地
,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小题,9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
己的志向,其中“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滕王阁序》中王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人烟阜盛、富庶祥和的气象
。(3)《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回自然、欢快舒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闾阎扑地,(3).钟鸣鼎食之家;(4).舸舰弥津,(5).青雀黄龙之舳(6).舟遥遥以轻飏,(
7).风飘飘而吹衣(8).臣无祖母,(9).无以至今日;(10).祖母无臣,(11).无以终余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抟”“闾阎“鼎”“
舸舰”“舳”“飏”“飘”“臣”“无以”“终”。【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
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_________,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从2004年1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________,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
连战连捷,________,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
开展月面巡视勘察,(),也把中华民族_______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年,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
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底嫦娥五号将发射升空,在月面预定区域着陆后,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等过程。这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映成趣披星戴月高歌猛进卓尔不凡B.交相辉映披荆斩棘高飞远翔无出其右C.交相辉映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卓尔不凡D.相映成趣披星戴月高飞远翔无出其右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月球上刻下了玉兔号的足迹B.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C.玉兔号的足迹被留在了月球上D.
把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1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B.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环节,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C.经
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D.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答案】14.C15.B16.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相映成趣:互
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语境中,用来陈述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应使用“交相辉映”。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披荆斩棘:指拨开荆,砍
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语境中,十五年的探月历程中应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里应选“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高飞远翔: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根据上文的“矢志不移,连战连捷”可知,应选“高歌猛进”。卓尔不凡:超乎寻常,与
众不同。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语境中,用来陈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作力,应使用“卓尔不群”,我们还没有达到“无出其右”的水平。分析可知,C项的成语全部恰当。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根据语境可知,补写的句子
主语是“嫦娥三号”,根据下文“也把”,这里应使用“把”字句,可排除AC两项。“留”与“刻”,用“刻”更显得意义重大,不可磨灭。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B项补写最恰当。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根据语境可知,划线句子的主语是“嫦娥五号”,根据工作顺序,应先“采集月球样
品”,可排除CD两项;“将它安全送至地面”是最后的环节,可排除A项。B项修改正确。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
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
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7.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为此学校要准备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来开启这次朗诵会。要求:1
.要引用毛泽东诗词;2.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3.不少于60字。【答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下面
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之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结合题干进行分析总结。应结合“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开场白”等关键词,进行作答。注意语言环境及词语的运用
。明确要求:“1.要引用毛泽东诗词;2.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并注意字数的控制。【点睛】开场白的解题技巧:关注对象,表达意思清楚,用语简练,准确得体;针对主题,中心明确;文采斐然;激情澎湃,具有鼓动性、号召力;要注意表达技巧,最好开门见山,写出称呼
、事由,最后要引出发言人。四、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
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
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
高。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
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
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
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
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略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
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
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单一,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深度
解读,对于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命题内容看,本题避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选择了数学家勒内·托姆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的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实际上是引导考生将逻辑思辨与现实生活构建关联。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
干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由此,考生既可以根据材料先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实用和审美各自的意义、作用。然后,选择“谈美”的一方,围绕材料引申说理:“人不是只靠吃米活着”。此外,要求“选好角
度”,说明考生不管是从材料的哪个角度出发立意,均应视为“符合题意”。行文,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的立意,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
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审题】本题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指向。其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题目故意省去了命题常式“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
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权衡比较,说出你的看法”这些写作导引语句。这一省略,无疑增加了审题难度。另外,某些语言的直白性和含蓄性的互换,也成了考生审题上的拦路虎。比如,两位古人类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
质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哪位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哲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总之,“活”,是这道题的做大特点。不管怎么说,相信“活”一点的考生应该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来!材料梳理。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双方看法:第一类人“古人类
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材料的立意难点:厘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
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供选立意有:1、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2、从数学家角度: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
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3、从辩证说理的角度: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
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总分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总说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素材:1、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
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古希腊·普洛丁2、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3、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4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5、“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6、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7、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
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古希腊·柏拉图8、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
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
,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