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504.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3)页,50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d5882a267a70eaafd5ca46eae6a0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三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王名加帝,反映了A

.王权的至高无上B.王权的神化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统治的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说明当时将人王上升为神,这是神化王权的表现,B正确;王

权的至高无上是实现各种权力集于一身,商朝时期王权并未实现至高无上,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世袭制的相关内容,C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人王称帝的情况,没有涉及统治情况,D错误。2.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

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郎多由宗室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三省

体制已初步形成B.士族政治日渐式微C.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D.中央机构陷入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可知,中书省的实际事务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其目的

是抑制宗亲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题干中只提到了“中书省”,不足以说明三省体制的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排除;士族政治日渐式微是因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项并非最佳答案,排除;材料并未说明中书省职能混乱的问题,D项属于误读材料,排除。【点睛】本题考

查唐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尊重材料是提高分数的不二法门。3.以诗证史是历史研宄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

以用来说明唐代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C.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蚕蚁、计鸭雏、转谷、贩缯、菱藕、绮罗”等信息,既反映了农民副业的专业化,也反映了农民副业的商品化,这些都是农村经济商

品化发展的表现,D正确;A违背史实;材料中的诗句不能证明是草市贸易,B错误;材料没有农民副业收入与主业收入的对比,不能说明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C正确。4.下表为不同史料对明嘉靖年间宫人谋杀皇帝事件的记载。据此可知A.历史笔记有补正史不足之用B.历史笔记所记内容真伪杂揉,难以分辨

C.历史笔记抄袭正史,价值不大D.正史虽不及笔记全面但史料价值更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清代修撰的正史《明史》中记载了嘉靖年间宫人刺杀皇帝的事件,在明代历史笔记《万历野获编》中也有相关记载,

说明该笔记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这个笔记属于明代私人撰写皇家历史,利益关系少,且该历史笔记中还有许多正史不曾记载的信息,虽然不能确定其是否真实,但对正史之不足还有一定补充作用,A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历史笔记所

记内容真伪杂揉,难以分辨”,B错误;该历史笔记在正史《明史》修撰前就已经存在,故C说法错误;据表格信息可知,历史笔记中有许多信息是正史中所没有的,故不能仅就这一表格信息推知正史史料价值高,D错误。5.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这从本质上反

映了清朝后期A.汉族官僚势力上升B.天下大同观念产生C.中外和好局面形成D.外交观念发生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在其大门匾额上写有‘中外提福’(中外安福、平安之意)四个大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理衙门

是为适应列强需要而设,其作为晚晴重要权力机构之一,其匾额上不宣示四海臣服,而是祈求中外平安无事,可以推知清朝后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D正确;总理衙门的最高领导人是奕䜣,A说法错误;天下大同观念是中国传统观念,B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

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违背史实。6.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可知,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民众支持,C正确;材料

没有体现“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A与材料无关;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与材料的主题无关,B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而是销售市场扩大,D错误。7.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

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和准确解释的能力。难度中等。招贴画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有“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联合起来打到军阀

及一切帝国主义”,“农工商学大联合”。袁世凯于1912-1916年执政,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于1924年,故A项错误。同样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在中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主要靠中国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靠全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但也争取国际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的援助,这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不可缺少的条件,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不可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故B项错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故D项正确。【考点

定位】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8.下面材料说明当时A.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B.中美关系逐渐实现正常化C.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处于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间地带无

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据此可知,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并逐渐形成反霸统一战线构想,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据所学可知,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D正确。9.最初罗马法只适用于享有公民权的罗马市民,从屋大维开始,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逐渐享有罗马公民权。公

民权的普及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罗马化,越来越多的城市仿效罗马的宪政制度,建立起类似罗马公民大会、元老院的机构。公民权的普及A.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B.推动了代议制度的产生C.有利于境内各民族发展D.实现边

地各族的罗马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民权的普及体现了从公民法向万民法的演变。在帝国时期,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

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的普及对境内各民族发展的影响,没有涉及“爱国热情”,A不是材料主旨;公民大会体现的是直接民主,材料不能得出公民权的普及推动代议制的产生,B错误;D说法绝对

。【点睛】10.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己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

.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己在城市普遍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公民文化

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各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现象,而“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是本质,C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说法不

符合史实,D排除。11.193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向美国议员中学识最渊博的盲人参议员托马斯·戈尔询问对他废除金本位制的看法,戈尔冷冷地回答:“这是明显的偷窃,不是吗,总统先生?”下列阶层中,明显会支持戈尔的是A.大资本家B.中产阶级C.工人D.农民【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戈尔反对废除金本位,认为这是偷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金本位,会加速通货膨胀,破坏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加剧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最不利于大资本家的利益,A选项正确。废除金本位对中下层即中产阶级、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冲击小于大资本家,B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

意。12.某一画派“绘画最突出的视觉革命就是抛弃了学院派绘画最为重视的固有色观念,由光的变化来决定色彩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一场色彩的革命”。下列作品属于这一绘画风格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

“视觉革命”、“由光的变化来决定色彩的变化”、“色彩的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绘画风格符合印象派绘画的特征,《日出印象》属于印象派,C正确;《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A错误;《石工》是现实主义,B错误;《梦》属于现代主义,D错误。【点睛

】印象派绘画的特征是注重“光”和“色”。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

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

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薄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一兼谈西欧商人资本》材料二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

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

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摘编自张忡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

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答案】(1)原因: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较早确立资本

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贸易;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优越。(2)地位:全国经济中心(或“全国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时代特征: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

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半封建化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

难转型【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

;据所学可知,1581年的尼德兰革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雄厚的商业资本;据材料“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并结合所学可

知,荷兰商人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贸易;据材料“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可知,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优越。(2)地位:据材料“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

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可知,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时代特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

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半封建化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

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摘编自杜維

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华文明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不断进步和发展。阐述:古代中原汉族与周边

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共同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联系的纽带,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佛教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儒家学者援佛人儒,对理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

;近现代中国的转型和崛起都得益于中国打破了封闭、吸收了西方工业文明和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总之,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示例二论题:平等的文明对话是解决当前全球化问题的关键。阐述: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一系列人类

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组织,相互合作、平等协商,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必然造成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的混乱。总之,各国应保持开放心态,以平

等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各文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为世界文明共同繁荣做出努力,以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还可以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给世界文明带来巨大伤害”“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对全球化构成严重挑战”等角度设论题并阐述)【解析】【详解】据材料“

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并结合所学可归纳出“中华文明在

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不断进步和发展”。阐述可结合古代中原汉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共同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联系的纽带,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乃至近现代中国的转型和崛起都得益于中国打破了封闭、吸收了西方工业文明和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

果等方面回答。总之,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据材料“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

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并结合所学可归纳出“平等的文明对话是解决当前全球化问题的关键”。阐述可结合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等多边合作组织,相互合作、平等协商,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必然造成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的混乱。总之,各国应保持开放心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各文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为世界文明共同繁荣做出努力

,以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回答。15.材料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

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初期约法省刑,简易疏阔,以黄老之学为主;汉武帝时期,法律日渐严密,儒家学说和法律条文相结合。(2)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关注动机,主张原心定罪。善恶的标准由断狱官掌握。“

《春秋》决狱”的法律形式,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学化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古代中国法系的特点;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扩大了断案者的主观判断力影响,不利于法律公平【解析】【详解】(1)据材料“西汉初年实行约

法省刑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约法省刑,简易疏阔,以黄老之学为主;据材料“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可知,汉武帝时期,法律日渐严密;据材料“……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

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可知,儒家学说和法律条文相结合。(2)特点:据材料“……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

可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据材料“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可知,关注动机,主张原心定罪;据材料“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可知,善恶的标准由断狱官掌握。影响:据材料“……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

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决狱”的法律形式,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学化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但模糊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据材料“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

性。”可知,扩大了断案者的主观判断力影响,不利于法律公平。16.材料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暂时取得了制海权,日本海军头目制定了一个企图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当时盟国在这些地区防御薄弱,盟国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1942年4月,丘吉尔向罗斯福惊呼我必须重提印度洋的严重形势,没有理由

不认为日本人会成为西印度洋的优势力量,若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战争初期,日本统帅部虽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师团及在华航空队一部用于太平洋战场,但当时日本派往太平洋地区作战的兵力占陆军兵力的比重不到20%,而在中国战场却拥有超过其陆军兵力的80%

。日本海军头目提出的日德会师中东的战略计划终成泡影。法西斯侵略集团始终无法把欧亚战场连成一片。——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罗斯福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德会师中东战略计划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的意义。【答案】(1)原因:日本军事力量不足;盟国的重视与打击;中国战场的牵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2)意义:牵制了日军,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成为东方主战场;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力和凝聚力【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是小国,军事力量不足;据材料“1942年4月,丘吉尔向罗斯福惊呼我必须重提印度洋的严重形势,没有理由不认为日本人会成为西印度洋的优势力量,若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可知,盟国的重视

与打击;据材料“争初期,日本统帅部虽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师团及在华航空队一部用于太平洋战场,……而在中国战场却拥有超过其陆军兵力的80%”可知,中国战场的牵制;据材料时间可知,1942年4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2)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牵制了日军,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

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成为东方主战场;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力和凝聚力等角度回答。17.材料段绳武早年为行伍出身,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他目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迫切希望化戈为帛。…

…到绥西河套地区实地勘察后,他请求全师官兵解甲归田,开发边疆,为国防造一“活的长城”,但不为上级所准,愤而辞职。1933年至1935年,在社会各界人士赞助下,他先后四次从河北灾区移民一千人,在包头、五原建立“河北新村”。他变卖财产,把家眷搬到新村,与村民同甘共苦,“河北新村”建设蒸蒸日上,欣

欣向荣。段绳武弃官为民,甘愿到塞外荒原开发建设边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摘编自张世明《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段绳武致力于开发

边疆地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段绳武开发边疆的举动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理由。【答案】(1)原因:认识到军阀混战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亟待开发;巩固国防的需要。(2)理由:不愿意继续

参与军阀混战,弃官为民;变卖家财,建设边疆地区;与边疆地区人民同甘共苦;所建“河北新村”成效卓著。【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段绳武早年为行伍出身,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他目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迫切希望化戈为帛”可知,认识到军阀混战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

据材料“……到绥西河套地区实地勘察后,他请求全师官兵解甲归田,开发边疆,为国防造一‘活的长城’”可知,认识到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亟待开发;巩固国防的需要。(2)理由:据材料“段绳武早年为行伍出身,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他目睹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迫切希望化戈为帛”并结合所学可知,

认识到军阀混战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不愿意继续参与军阀混战;据材料“……但不为上级所准,愤而辞职。”可知,弃官为民;据材料“他变卖财产,把家眷搬到新村,与村民同甘共苦,河北新村‘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可知,变卖家财;所建“河北新村”成效卓著;据材料“段绳武弃官为民,甘愿到塞外荒原开发

建设边疆,”可知,建设边疆地区;与边疆地区人民同甘共苦。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