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窦娥冤(节选)》课件32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32)页,4.30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cba832ed921fab4774dd3e229046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导入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
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元杂剧※【文体知识】元杂剧和元曲元曲散曲杂剧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散曲+“科”+“白”】※【文体知识】元杂剧和元曲➢结构形式: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音乐组织的单元、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
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折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楔子➢结构形式: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jué)、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
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曲牌➢剧本构成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合效果的舞台指示角色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
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
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
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白朴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
伟大的戏剧作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请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窦娥冤》剧情简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成
婚后不久,又作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窦娥和蔡婆婆,窦娥坚决反抗。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反诬窦“毒死公公”,并因此逼窦娥成亲。窦娥仍誓死不从,不忍心婆婆受刑而
屈打成招被处死刑。刑场上发出三桩誓愿。※《窦娥冤》全剧介绍《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序幕):窦父赶考,留下孤女。第一折(开端):父子威逼,窦娥拒婚。第二折(发展):窦娥蒙冤,被判斩刑。第三折(高潮):窦娥怨恨,死前发誓。第四折(结局):窦父巡查,冤情昭雪。研读课
文(第三折)1、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段描写突出了法场上的阴森、紧张和杀气,为窦娥的出场渲染了肃杀的气氛。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1层是[端正好][滚
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第三折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3、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独立思考后回答,并请
说出理由。统治者。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①自己
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②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③因此,
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
治邪恶。5、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结合典故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6、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呢?独立分析。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
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7.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情况下能够应验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能。首先情节上,由于政治的黑
暗,窦娥蒙受奇冤,三桩誓愿一桩桩应验了,“冤”“怨”贯串第三折始终的。其次主题上,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第三人物形象上,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四审美上,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这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第五艺术效果上,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因植根于现实生活,所以能激起读者强烈的爱与憎。读者更加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痛恨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奸民恶
吏的滔天罪行,达到戏剧效果。窦娥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冤/怨悲恨(总)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①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为丈
夫服孝,侍奉婆婆,不忍心婆婆受刑而屈打成招;赴法场的路上不愿让婆婆看见伤心绕后街走。②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坚决抵制婆婆含糊应允的婚事;张驴的父亲死后,对张驴的要挟毫不畏惧;在公堂上受审时,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③最精彩的还是她的反抗
精神:赴法场受刑时,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临行前,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但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8.请概括窦娥和其他人物的形象。人物形象分析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
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张驴儿: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9、请概括本课的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
庸残暴,歌颂和赞美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反映了人们对受害的劳动妇女不幸命运的深深同情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美好愿望。10、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①讲究“一折一宫”,第三折正宫的音乐特点——惆怅雄壮。②语言本色,大量运用来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有表现力的口
语。如【鲍老儿】明白如话。③灵活运用成语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既有“一腔怨气”这样的俗语,也有“素车白马”“古陌荒阡”这样的成语,更有“东海孝妇冤”这样的典故,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④大量运用对比,如“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比喻,如“一腔怨气如火”;夸张,
如“枉将他气杀也末哥”;反复,表现人物情感,如指斥天地的两声“天地也”是愤力激昂的声讨,与蔡婆婆相别时四声“念窦娥”和两声“婆婆也”是凄怆婉转的泣诉。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融合。10、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
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口语化。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如【
二煞】【鲍老儿】。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
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
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探究式阅读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鲁迅先生对“悲剧”曾有过这样的
诠释——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学习目标Contents123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了解《窦娥冤》的情节结构,理解剧作的内容。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