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008 M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共(20)页,1.00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a10c7b2e4fdf68280700dd2ad4ce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模块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S32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暖宝宝”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晒自来水养小金鱼利用的是勒夏特列原理C.在海轮船壳上镶入锌块保护海轮,利

用的是阴极电保护法D.先通入氯气,再加入硫酸亚铁处理水,能达到消毒杀菌和除去悬浮杂质的目的【答案】C【解析】【详解】A.“暖宝宝”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故A正确;B.用少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发生可逆反应:Cl2+H2O⇌H

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反应为:2HClO═2HCl+O2↑,则可促进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的化学平衡正向进行,减少氯气的含量,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C.在海轮船壳上镶入锌块,此时锌作负极,铁作为原

电池的正极而被保护,不易腐蚀,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另外氯气可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沉降净水,故D正确;故选C。2.下列操作能

实现相应目的的是A.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制备无水FeCl3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C.用饱和氯化铵溶液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D.用Cu作阴极,Fe作阳极,实现在Fe上镀Cu【答案】C【解析】【详解】A.将FeCl3

溶液在HCl的环境中加热蒸干制备无水FeCl3,A不能实现目的;B.NaClO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用干燥的pH试纸无法测定NaClO溶液的pH,B不能实现目的;C.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用饱和氯化铵溶液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C能实现目的;D.用Cu作阳

极,Fe作阴极,实现在Fe上镀Cu,D不能实现目的;答案为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证明硝酸铵水解吸热B.镀锡铁镀层破损后,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加快破损处铁的腐蚀C.2NO2(g)⇌N2O4(g)平衡后缩

小容器体积,NO2转化率增大,气体颜色变浅D.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越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答案】B【解析】【详解】A.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溶解不是水解,该过程可以证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A错误;B.铁比锡活泼,铁作负极,容易失去电子,故会加快破损处

铁的腐蚀,B正确;C.缩小容器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但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故气体颜色加深,C错误;D.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B。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L0.1mol·L-

1的NaF溶液中含有0.1NA个F-B.常温常压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时,转移电子数小于NAC.标准状况下,44.8L的NO与22.4L的O2混合后,分子数为2NAD.25℃时,1L0.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10-12NA【答案】B【解析】【

详解】A.1L0.1mol·L-1的NaF溶液中,F-水解生成HF,因此溶液中的F-小于0.1NA个,A叙述错误;B.常温常压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时,只有部分的氯气与水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数小于NA;且常温常压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小于

1mol,B叙述正确;C.标准状况下,44.8L的NO与22.4L的O2混合后,存在2NO+O2=2NO2、2NO2⇌N2O4,分子数小于2NA,C叙述错误;D.25℃时,1L0.01mol·L-1的C

H3COOH溶液中,CH3COOH为弱电解质,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0.01mol·L-1,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大于10-12NA,D叙述错误;答案为B。5.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酸与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

在测定中和热时,使用稀醋酸代替稀盐酸,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大C.在测定中和热时,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对测定结果无影响D.在测定中和热时,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答案】D【解析】【详解】A.

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B.稀醋酸是弱酸,放出的热量更少,则数值偏小,B错误;C.金属导热,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导致热量散失,C错误;D.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会导致在反应过程中部分热量散失,

故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D正确;答案选D。6.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铁做催化剂,可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和平衡转化率B.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C.合成氨采用2×107~5×

107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高D.合成氨工业采用高压,不仅能提高转化率,还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答案】D【解析】【详解】A.催化剂可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不影响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B.合成氨是放热反应,所以低温有利于平

衡正向移动,利于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但反应速率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所以温度是取在既保证一定速率,又保证反应尽量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还要确保催化剂活性,因为催化剂活性跟温度关系很大,一般合成氨反应500℃是保证催化活性最大,不是为了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

.合成氨的反应是分子数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能提高正反应速率,跟催化剂无关,故C错误;D.合成氨的反应是分子数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能提高正反应速率,故合成氨工业采用高压

,不仅能提高转化率,还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D。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没

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需要吸收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

O2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错误;C.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

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错误;D.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A。8.根据如图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s)与1molO2(g)的能量之和为393.

5kJB.反应2CO(g)+O2(g)=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由C(s)→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ΔH=-221.2kJ·mol-1D.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CO

热值ΔH=-10.1kJ·mol-1【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转化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ΔH=-393.5kJ·mol-1,转化Ⅱ反

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ΔH=-282.9kJ·mol-1,转化Ⅰ—转化Ⅱ得C(s)→CO(g)的热化学方程式2C(s)+O2(g)=2CO(g)

ΔH=-221.2kJ·mol-1。【详解】A项、由图可知1molC(s)与1molO2(g)的能量比1molCO2(g)能量高393.5kJ,故A错误;B项、由图可知反应2CO(g)+O2(g)=2CO2(g)为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错

误;C项、由图可知1molC(s)与O2(g)生成1molCO(g)放出热量为393.5kJ-282.9kJ=110.6kJ,则C(s)→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ΔH=-221.2kJ·mol-

1,故C正确;D项、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CO的热值为282.9kJ×128g≈10.1kJ·g-1,故D错误;故选C。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一定

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C.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D.NH4HCO3(g)==NH3(g)+H2O(g)+CO2(g)ΔH=185.57kJ·mol

-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G=△H-T△S判断,对于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时,△G<0,反应均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反应MgC

l2(l)⇌Mg(l)+Cl2(g)为分解反应,故为吸热反应,则ΔH>0,反应物无气体,生成物有气体,则ΔS>0,故B正确;C.该反应NH3(g)+HCl(g)==NH4Cl(s)的ΔS<0,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

,则△G=△H-T△S<0,则该反应的ΔH<0,故C正确;D.该反应的ΔH>0,由于该反应是固体反应物生成气体,△S>0,则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故D正确;故选A。10.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如图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该反应在8~10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5mol·L-1·min-1B.0.1mol·L-1·min-1C.0mol·L-1·min-1D.0.125mol·L-1·min-1【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

在8~10min内,H2的物质的量都是2mol,因此v(H2)=2mol-2mol2L2min=0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CO2)=13v(H2)=0mol·L-1·min-1,故选C。11.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编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号A室温下,用

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1Na2CO3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B室温下,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比较S、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

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探究FeCl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AB.BC

.CD.D【答案】C【解析】【详解】A.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用pH试纸测等浓度的碳酸和醋酸的pH,故A错误;B.亚硫酸不是硫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不能直接比较非金属性,B错误;C.探究探究

FeCl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宜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其他环境一样,C正确;D.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速率,故D错误;答案选C。12.工业上利用Ga与NH3高温条件下合成固体半导体材料氮化稼(GaN)

同时有氢气生成。反应中,每生成3molH2时放出30.8kJ的热量。恒温恒容密闭体系内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A.I图像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则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为升温或加压B.II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镓的转化率C.III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化学反应速率D.IV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体

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I图象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图象符合题意,A正确;B.Ga是固体,没有浓度可言,不能计算其转化率,B错误;C.Ga是固体,其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C错误;D.反应方程式为2Ga(s)

+2NH3(g)2GaN(s)+3H2(g)△H<0,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错误;答案选A。13.某新型锂电池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C6Lix+Li1-xLaZrTaO放电充电LiLaZrTaO+C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放电时,b极为正极,a极发生氧化反应B.b极反应为xLi++Li1-xLaZrTaO-xe-=LiLaZrTaOC当电池工作时,每转移xmol电子

,b极增重7xgD.电池充放电过程,LiLaZrTaO固态电解质均起到传导Li+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式C6Lix+Li1-xLaZrTaO放电充电LiLaZrTaO+C6以及装置图中Li+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

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正极反应式为Li1-xLaZrTaO+xLi++xe-=LiLaZrTaO,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a,阳离子移向正极b,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装

置图中Li+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a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放电时,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正极上Li1−xLaZrTaO得电子生成LiLaZrTaO,反应式为xLi++Li1-xLaZrTaO+xe-=LiLaZrTaO,

故B错误;C.当电池工作时,处于放电状态,为原电池原理,b电极为正极,反应式为xLi++Li1-xLaZrTaO+xe-=LiLaZrTaO,故每转移xmol电子,b极增加xmolLi+,质量为7g/mol×xmol=7xg,故C正确;D.由反应原理和装置图可知,

放电时,Li+从a电极通过LiLaZrTaO固态电解质移动向b电极,并嵌入到b极,充电时,Li+从b电极通过LiLaZrTaO固态电解质移动向a电极,并嵌入到a极,故电池充放电过程,LiLaZrTaO固态电解质均起到传导Li+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B。14.科

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为电池的正极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C.电路中

每通过2mol电子,在正极消耗22.4LH2SD.每17gH2S参与反应,有2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电极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可判断,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故A错误;B.电极b是正极,发生电极反应:O2+4H+

+4e-=2H2O,B正确;C.H2S是气体,在表明体积时要说明温度、压强,C错误;D.17gH2S参与反应,只失去1mol电子,对应移动的离子也是1mol,故每17gH2S参与反应,有1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错误;答案选B。15.将1molM和2molN置于体积为2L的恒

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H。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B.温度为T1

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40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A【解析】【详解】A.若X点P的体积分数40%,Y点P的体积分数小于40%,

X点P的含量高,P为生成物,产率越大,平衡常数越大,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故A正确;B.温度为T1时,设N的变化量为xmol,根据反应:M(s)+2N(g)P(g)+Q(g)初始(mol):1200变化(mol):xx2x2平衡(mol):2-xx2x2温度为T1时,X点

P的体积分数=2x2100%xx22x−++=40%,解得x=1.6mol。N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m1.ol6mol=80%,平衡常数K=22-1.61.61.6molmol222L2Lmol/L

2=4,故B错误;C.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体系,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故C错误;D.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但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

T2>T1,降低温度P的体积分数减少,反应向逆向进行,即放热的方向进行,反应物的转化率较低,故D错误;答案选A。16.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绿色化学合成、医疗消毒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1)室温下,过氧化氢的

Ka1=2.24×10-12,则H2O2的酸性________H2O(填“>”“<”或“=”),H2O2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2)研究表明,过氧化氢溶液中c(HO-2)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

快。常温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解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pH增大分解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3)100℃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h的分解率见表:离子加入量/(mg·L-1)分解率/%离子

加入量/(mg·L-1)分解率/%无—2Fe3+1.015Al3+102Cu2+0.186Zn2+1010Cr3+0.196由上表数据可知,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活化能降低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储运过氧化氢时,可选用的容器材质为________(填

序号)。A.不锈钢B.黄铜C.纯铝D.铸铁【答案】(1).>(2).H2O2⇌H++HO2−(3).pH升高,c(HO2−)增大,分解速率加快(4).Cr3+(5).C【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氢的Ka1和水的Kw比

较;根据图象以及已知信息,结合平衡移动分析;根据催化剂对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详解】(1)过氧化氢的Ka1>Kw,故H2O2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大于水,故H2O2的酸性>H2O;H2O2的一级

电离方程式为H2O2⇌H++HO2−;(2)pH增大,c(H+)减小,反应H2O2⇌H++HO2−正向进行,c(HO-2)增大,则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Cr3+的加入量最少,对应的H2O2的分解率最大,说明Cr3+对过氧化氢分解

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即使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降低最多;使用题述金属材质的容器贮运过氧化氢时,必然会有微量的相应金属离子的溶出,Al3+对H2O2分解的影响最小,因此可以选用纯铝容器来贮运过氧化氢,故选C。【点睛】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催化剂通过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效率越高的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越多。17.现有常温下的4种溶液:①0.01mol·L-1CH3COOH溶液;②0.01mol·L-1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

)4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2)将4种溶液同等程度稀释10倍后,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3)若将①④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c(CH3COO-)>c(H+),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溶液一定呈酸性B.溶液一定呈碱性C.溶液一定呈中性D.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4)若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_____③(填“>”“<”或“=”)。(5)若将②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0,则消耗②和④

溶液的体积比:V(HCl)V(NaOH)=_____。【答案】(1).①(2).③>④>①>②(3).D(4).>(5).99:101【解析】【分析】常温下,①0.01mol·L-1CH3COOH溶液的pH大于2,c(H+)小于0.01mol·L-1;②0.01mol·L-1HCl

溶液的pH等于2,c(H+)=0.01mol·L-1;③pH=12的氨水,c(OH-)=0.01mol·L-1;④pH=12的NaOH溶液是强碱溶液,,c(OH-)=0.01mol·L-1。。【详解】(1)水的电离受酸碱的抑制,酸碱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

其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就越大。4种溶液中,醋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最小,故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①;(2)将4种溶液同等程度稀释10倍后,①溶液的pH大于3,②溶液溶液的pH为3,③溶液的pH介于11和12之间,④溶

液的pH为11,则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④>①>②;(3)0.01mol·L-1CH3COOH溶液中,3cCHCOO())cH(-+,向其中加入少量pH=12的NaOH溶液后,c(CH3COO-)增大、c(H+)减小,可以保证所得溶液是

酸性的,且溶液中的c(CH3COO-)>c(H+);继续加入pH=12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c(CH3COO-)增大、c(H+)减小,仍能满足溶液中的c(CH3COO-)>c(H+);继续加入pH=12的NaOH溶液至两者恰好反应,可以得到醋酸钠溶液

,因CH3COO-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故溶液中的c(CH3COO-)>c(H+)。综上所述,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说法正确的是D;(4)若将②③两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后,所得溶液因氨水过量很多而显碱性,要使pH=7,则消耗碱性溶液的体积更少,故②>

③;(5)若将②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0,则溶液显碱性,pH=10时,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4mol·L-1,则-2-2(NaOH)(HCl)-4(HCl)(NaOH)10V-10V=10V+V,有(HCl)(NaOH)101V=99V,则消耗②和④溶液的体积比为V

(HCl)V(NaOH)=99:101。18.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医药、国防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1)NH4Al(SO4)2可用作做净水剂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相同条件下,0.1mol·L-1NH4Al(SO4)2中c(NH4+)________0.1mol·L-1NH4HSO4中c(NH4+)。(填“>”

“<”或“=”)(3)图所示是0.1mol·L-1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中符合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20℃时,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2c(SO

24−)-c(NH4+)-3c(Al3+)=_____mol·L-1。(4)若液氨中也存在类似水的电离(H2O+H2O⇌H3O++OH-),碳酸钠溶于液氨后也能发生完全电离和类似水解的氨解。①液氨的电离方程式为__

______。②碳酸钠的液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答案】(1).Al3++3H2O⇌Al(OH)3(胶体)+3H+(2).<(3).I(4).10-3(5).NH3+NH3⇌NH4++NH2−(6).c(Na+)>c(CO23−)>c(NH2−)>c(NH4CO3−

)>c(NH4+)【解析】【分析】(1)NH4Al(SO4)2为强酸弱碱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2)相同浓度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浓度小于NH4HSO4电离产生的氢离子;(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计算;(4)碳酸钠的液氨溶液中各

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与在水中类似。【详解】(1)NH4Al(SO4)2中的铝离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够吸附溶液中的粒子生成沉淀起到净水的作用;(2)0.1mol·L-1NH4Al(SO4)2中部分铝

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有抑制作用,但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小于NH4HSO4中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则0.1mol·L-1NH4Al(SO4)2中c(NH4+)小;(3)NH4Al(SO4)2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平衡向水解的方

向移动,则酸性增强,曲线I符合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根据溶液呈电中性,23c(Al3+)+c(H+)+c(NH4+)=2c(SO24−)+c(OH-),则2c(SO24−)-c(NH4+

)-3c(Al3+)=c(H+)-c(OH-)=10-3mol/L-10-11mol/L;(4)①液氨的电离类似水的电离,则电离方程式为NH3+NH3⇌NH4++NH2−;②碳酸钠的液氨溶液发生全电离与水解,Na2CO3=2Na++23CO−、23CO−+NH3⇌3HCO−+NH

2−(少量),则c(Na+)>c(CO23−)>c(NH2−)>c(NH4CO3−)>c(NH4+)。19.铬是常见的过渡金属之一,研究铬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在如图装置中,观察到装置甲中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装

置乙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Cr________Cu(填“>”“<”或“=”);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2)CrO3和K2Cr2O7均易溶于水,它们是工业废水造成铬污染的主要原因。要将Cr(Ⅵ)转化为Cr(Ⅲ)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电

解法。将含Cr2O27−的废水加入电解槽内,用石墨和铁做电极,在酸性环境中,加入适量的NaCl进行电解。①铁做________极(填“阳”或“阴”)。②Cr2O27−转化为Cr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③阴极上Cr2O27−、H+、Fe3+都可能放电。若Cr2O27−放电,则阴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若H+放电,则阴极区形成Fe(OH)3和Cr(OH)3沉淀,已知:常温下,Cr3+--6-1(OH)10molLcCr(OH)3--4-1(OH)10molLcCrO2−,则阴极区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答案】(1).>(2).NO3−+2H

++e-=NO2↑+H2O(3).阳(4).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5).Cr2O27−+6e-+14H+=2Cr3++7H2O(6).8<pH<10(或10>pH>8)【解析】

【分析】(1)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原电池中电极的反应现象分析;(2)结合电解的目的,根据电解原理分析解答。【详解】(1)原电池中,负极上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装置甲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说明金属铜是正极,铬为负极;装置乙中铜电极上无

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则硝酸得到电子产生二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则金属铬是正极,铜作负极,由装置甲知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由装置乙知常温下铬在浓硝酸中钝化;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2H++e-=NO2↑+H2O;(2)要将Cr2O

27−转化为Cr3+,需要有还原性物质,因此铁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Fe2+,在酸性环境中,Fe2+将Cr2O27−还原为Cr3+,①由以上分析知,铁作阳极;②在酸性环境中,Fe2+将Cr2O27−还原为Cr3+,故Cr2O2

7−转化为Cr3+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③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若Cr2O27−在阴极放电,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27−+6e-+14H+=2Cr3++7H2O;若H+放电,则阴极区形成F

e(OH)3和Cr(OH)3沉淀,根据Cr3+--6-1(OH)10molLcCr(OH)3--4-1(OH)10molLcCrO2−,要生成Cr(OH)3沉淀,则10-6mol/L<c(OH-)<10-4mol/L,则阴极区溶液pH的范围为8<pH<10(或10>pH>8

)。【点睛】第(2)问在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时,需要根据电解的目的:要将Cr2O27−转化为Cr3+,因此需要产生还原性物质,从而确定铁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Fe2+,在酸性环境中,Fe2+将Cr2O27−还原为Cr3+。

20.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NOx、SO2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其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问题:I.NOx的消除(1)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2NO(g

)+2CO(g)⇌N2(g)+2CO2(g)ΔH。若已知:①CO的燃烧热ΔH1=-283.0kJ·mol-1②N2(g)+O2(g)⇌2NO(g)ΔH2=180.5kJ·mol-1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

H=________。(2)T℃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g)和CO(g),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g)和CO(g)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45c(NO)/×104mol·L-110.04.50c11.501.001.00c(CO)/×103mol·L-13

.603.05c22.752.70270则c2合理的数值为________(填序号)。A.2.80B.2.95C.3.00D.4.20(3)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CO、NO转化的影响。将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

量逸出气体中NO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曲线Ⅱ中催化剂脱氮率比曲线Ⅰ中的高B.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C.曲线Ⅱ中的催化剂适用于450℃左右脱氮D.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活化能,但ΔH不变II.SO

2的综合利用(4)某研究小组对反应NO2(g)+SO2(g)⇌SO3(g)+NO(g)ΔH<0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n0(NO2)∶n0(SO2)]进

行多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α(NO2)]。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②如果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③图中C、D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C和TD,通过计算判断:TC________TD(填“>”“<”或“=”)。【答案】(1).-746.5kJ·mol-1(2).A(3).CD(4).0.25(5).降低温

度(6).=【解析】【分析】I.(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根据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的变化分析;(3)根据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的影响分析;II.(4)①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列三段式计算;②根据外界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③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

定义,列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再根据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分析。【详解】I.(1)已知:CO的燃烧热ΔH1=-283.0kJ·mol-1,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①CO(g)+12O2(g)=CO2(g)ΔH1=-283.0kJ·

mol-1;②N2(g)+O2(g)⇌2NO(g)ΔH2=180.5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①×2−②得到2NO(g)+2CO(g)⇌N2(g)+2CO2(g)△H=-283.0kJ·mol-1×2-180.5kJ·m

ol-1=−746.5kJ/mol;(2)该反应4s时达到平衡状态,在平衡之前,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因此1s到2s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2s到3s的平均反应速率,即3.05−c2>c2−2.75,解得c2<2.9,故选A;(3)A.曲线

Ⅱ中催化剂脱氮率与曲线Ⅰ相比,不一定高,和温度有关,图像中低温下曲线Ⅰ脱氮率较高,故A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脱氮率增大,故B错误;C.根据图像知,曲线Ⅱ中催化剂在450℃左右脱氮率最高,则曲线Ⅱ中的催化剂适

用于450℃左右脱氮,故C正确;D.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ΔH不变,故D正确;II.(4)①A点的原料气配比为0.4,NO2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可列出三段式(单位为mol/L):()()()()2230.41000.20

.20.20NOgSOg.20.20SOgNO.80.0.2g2++,故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322(SO)(NO)0.20.2=0.25(NO)(SO)0.20.8ccKcc==;②C点和B点原料气配比相同,B点N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C点,说明将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是正反应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③C点的原料气配比为1,NO2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可列出三段式(单位为mol/L):()()()()22311000.50.50.50NOgSOgSOgNO.50.50.50.0.

g55++,故TC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322(SO)(NO)0.50.5=1(NO)(SO)0.50.5ccKcc==;D点的原料气配比为1.5,N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可列出三段式(单位为mol/L):()()()()2231.5

1000.60.60.60NOgSOg.60.90SOgNO.40.0.6g6++,故TD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322(SO)(NO)0.60.6=1(NO)(SO)0.90.4ccKcc==;TC和TD温度下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又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TC=TD。【点睛】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也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这是同学们的易错点。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