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99.803 KB
  • 2024-10-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共(11)页,99.8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91f9488f1351ab844662b4818210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历史一、选择题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下列最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陶寺遗址C.良渚遗址D.二里头遗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

所学可知,姜寨遗址,是一处与半坡遗址同时期的原始社会部落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处于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A项正确;陶寺遗址、良渚遗址、二里头遗址时间都较晚,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

选A项。2.《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说的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A

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CD均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一·宗法制;必修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顾

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由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君主制B.加固边防的力量C.改革郡县制D.全面恢复分封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顾炎武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分封制的问题在于地方权力过大

,而郡县制的问题主要是地方自主权不够。所以他提倡将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起来,因此他的主张是改革郡县制,C项正确;顾炎武是主张改革郡县制,并不是废除君主制、加强边防力量,排除AB项;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所以不是全面恢复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

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保证人口繁衍B.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等都是为了能够

控制人口,保障国家赋税的征收以及兵役的来源,D项正确;ABC项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5.(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海外各国商人),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期()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极力维护官方朝贡贸易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重视外贸对增收的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市舶,利入甚厚”、“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和“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可知宋高宗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并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的官员,这可以用来说明重视对外贸易增收的价值,D项正确;宋朝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宋朝广东地区的对外贸易中民间贸易占据重要地位,排除B项;汉唐时期就存在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故选D项。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

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据此,明朝统治者治理思想体现了()A.礼法立教B.休养生息C.严刑峻法D.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朱元璋认为礼乐和邢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

应该以邢政辅助礼乐,由此可知明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体现了礼法立教,A项正确;题干强调形政辅助礼乐,并未体现休养生息和民贵君轻,排除BD项;邢政辅助礼乐,强调的礼乐,冰封废严刑峻法,排除C项。故选A项。7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

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B.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的的C.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答

案】A【解析】【详解】材料“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说明西方国家用白银购买中国的贸易产品,白银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流

入中国,起到了“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作用,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A项正确;价格革命主要针对的是欧洲,与菲律宾无关,排除B项;C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当时美洲的地位属于殖民地,生产方式较为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8.清朝《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

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又称玉米)洋芋”。《建始县志》的这一记载可以用来佐证A.建始县适合包谷、洋芋的广泛种植B.清朝建始县水稻总产量有所下降C.包谷、洋芋传入建始县的最早时间D.清朝建始县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又称玉米)洋芋”体现的是清朝建始县开始种植高产作物玉米、洋芋等,说明的是清朝建始县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地矛盾对高产作物种植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水稻总产量下降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最早的结论

,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9.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

端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依据题干信息,在近代以创办民族资本主义著名的张謇在谈及自己搬厂经历时感慨自己受尽折磨和屈辱,为了

企业的生存要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有时候还逼迫自己去做自己一辈子也不愿意做的事。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直遭受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处境艰难,张謇的感慨也正是这种社会背景的反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点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名师点睛】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可谓是深受打击,处处碰壁。最早受到封建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压,后来又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双重压迫,三座大山共同造就了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的妥协性和革命性交织存在。但是民族工业也有过短暂的春天,也有过迅速发展的时期。但这毕竟时间短暂,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10.“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A.洋务运动前后B.百日维新期间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答案】D【解析】【分析】“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大意为:政府是治理事务的机关,政府中的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该有非分的称呼。清朝官府根据官位等级,有大人、

老爷等称呼,这明显反映了封建的等级制度,落后而腐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共和国追求民主平等,如果再以大人、老爷等作为称呼,是对共和政体的玷污。而官职和先生、君作为称呼,既表示对人的尊敬,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当时的共和政体。故D正确;

ABC都是在清朝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详解】11.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

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C.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了现代交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83年国务院文件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工商户的

商业活动增强了城乡商品市场的活力,B项正确;个体工商户的贩运和销售是否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活动的内容方式等有关,并非一定提高劳动生产率,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贩现代交通发展推

动了运和批量销售,排除D项。故选B项。1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D.强调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强调“企业家”和他们的“资本”在欧洲“海外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正确答案是B项;材料没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企业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并不是要提高资本家的政治

地位,C项错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还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项不符合史实。【点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殖民扩张的时代特征和影响,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等史实。13.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如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课程直接保全自己生理学、解剖学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抚养子女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娱乐休闲文学、艺术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B.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C

.学校教育体系日益成熟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斯宾塞的课程中要么是自然科学,要么是历史文化科学(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或者是文学艺术(娱乐休闲),再结合题干时间19世纪,19世纪人

类世纪人类既要学习自然科学又要学会娱乐休闲,显然这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体现资产阶级的需要,排除B项;仅凭斯宾塞一个人主张的教育主张无法得出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排除C项;材料只是一定层度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对自然科学的需要,不能得出自然科

学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4.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罗马法()①是研究古代西亚历史的重要资料②维护以私有制为基础社会制度③对西方

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④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罗马古城位于地中海区域中的亚平宁半岛,属于欧洲,而非西亚,①错误;据材料“罗马法是纯粹私有

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可知,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维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②正确;据材料“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

成的了”可知,罗马法对欧洲中世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③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权有限原则,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5.唐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论封建》中记载了一场关于分封制的辩论,“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终赖宗室获安,

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下列对这段史料解读最正确的是,唐太宗当时认为()A.秦帝王暴政是导致秦亡原因B.玩弄权术将不利于国泰民安C.实行分封制更有利统治长久D.要实行仁政并重视人才选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唐太宗认为周朝实行分封制,维持了八百余年,秦朝

没有实行分封,二世而亡,汉代实行分封虽有吕后之乱,但在宗室的作用下没有危及刘氏统治,所以唐太宗认为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长久,C的项正确;唐太宗认为秦朝速亡的原因是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玩弄权术对国泰民安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实行仁政和人才选拔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

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

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分别概括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研究王安石变法问题,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价值。【答案】(1)材料一变法改变祖宗之法,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骚动不安。材料二免疫法等新法加重

了人民负担,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引起了民间不满。(2)材料一出自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书信,是研究王安石变法的一手史料;司马光是变法的反对派,其言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材料二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研究王安石变法,材料一、二都带有片面性,还需用其他史料印证。【解析】【小问1详解】问题:根据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

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知,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改变祖宗之法,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骚动不安。

根据材料二“……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出现了官

吏扰民现象,引起了民间不满。【小问2详解】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出处“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出自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书信,是研究王安石变法的一手史料;司马光是变法的反对派,其

言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根据材料二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最后总结得出:研究王安石变法,材料一、二都带有片面性,还需用其他史料印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

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摘编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材料二民国时期,

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

、自主婚姻。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

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发生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人人孝悌、勤快,家庭和睦、兴旺。(2)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冲击原有的家长制,家庭成员关系趋向平等;封闭的生活模式被打破(聚族而居的状态被打破)。原因:西方外来

思想文化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的推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六代同居”可知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根据材料“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可知宋代家庭实行家长制;根据材料“张氏世农者,不读书,耕田捕

鱼为业”可知宋代家庭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根据材料“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可知宋代家庭人人孝悌、勤快,家庭和睦、兴旺。为【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可知,民国时期,家庭规模小型化;根据材料“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

权的提倡,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可知民国时期原有的家长制受到冲击,家庭成员关系趋向平等;根据材料“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可知,民国时期封闭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民国时期,家庭中家长权威下降,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更多地讲究平等,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主要受到西方思想冲击,近代中国社会本身的一些思想解放运动,如新文化运动等,因此不难得出答案,西方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的推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等是民国时期家庭变化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

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

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论述:民族交往是从民族接触开始的,是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比如,古代中国长城沿线,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其在地域上与汉族邻近,为各民族间生活和社会交

往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多,各民族间必然要进行文化选择,由此形成包括资源、信息和语言交流在内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交流。比如,北魏教文帝改革实行说汉话、穿汉服等措施,通过加强民族交流进而促进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重在

文化交融、文化共享,通过血缘交融、习俗交融、信仰交融等,达到心理交融,心理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高层面。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互相通婚,少数民族政权还积极推进儒学教育,从而推动各民族形成对儒家文化信仰和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

总之,正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才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基础,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析】【详解】论述:首先,观察图片及相关文字解释,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紧扣图中所示一个

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三级结构和“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

知识,展开论述,可从民族交往、民族交融的角度展开分析;最后总结,正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才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基础,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