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46张.pptx,共(46)页,698.71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75c17ef8d068ad68c390a803015c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文言文句式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题型:断句和翻译题考点分析: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重点是宾语前置)、省略句四种。【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全国乙召太
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奈……何”,把……怎么办。固定句式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带有随文命题特点。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2021全国乙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状语后
置句(以法)、判断句(乃)2020新高考Ⅰ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被动句(为……所)文言句式(句法)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谓语前置)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谓语前置)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飞曰:“⑤吾
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
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案]①者……也,判断句②为……所,被动句③省略“于”,省略句④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⑤以,状语后置句⑥于,状语后置句⑦唯……是,宾语前置句⑧于,状语后置句⑨之……者,定语后置句⑩被、见,被动句⑪为,被动
句⑫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试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判断句是对主语的性质、情况等作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表示判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在文言里,表示判断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往往用“也、者”等帮助判断。判断句有肯定性判断、否定性判断。肯定性判
断:表示主语是什么或属于某一类。否定性判断:表示主语不是什么或不属于某一类。一、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优秀课件,精彩无限!(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主语+者+谓语+也”)例:①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主语+者+谓语”、“主语+谓语+也”)例:①夫战,勇气也。②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3)“者也
”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莲,花之君子者也。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宾之间加判断词“是”。☆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用副词“乃”、“则”、“即”
、“皆”、“耳”、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此亡秦之续耳。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翻译时“乃”、“则”、“即”替换成“是”;“皆”、“耳”后要添加判断词“是”。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
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是寡人之过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翻译时要把“为”替换为是;“是”表判断的则保留。翻译时,要用“不是”。4、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例:
吾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例:①刘备,(是)天下枭雄。②秦,(是)虎狼之国。③此人(是)力士。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
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翻译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基础检测把下面的句子译成文言判断句,句式使用正确即可。信达雅是古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者,古文翻译之标准也。信达雅,古文翻译之绳也。信达雅者,古文翻译之绳。信达雅古文翻译之绳者也。信达雅乃
古文翻译之绳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是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无标志的被动
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有罪受贰。(因有罪不被信任。)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受…
…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施动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
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翻译:生下来才六个月,父亲便丢下我死去。府吏见丁宁。(我)翻译:府吏嘱咐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4、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
要讥笑我。[温馨提示]你心里如果还惦记着我,不久盼望你来.录,记取,收留,这里可译为“惦记”。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属今为之虏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虏。不用翻译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较少见)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被动词)。王之蔽甚矣。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把下面的句子译成文言被动句,句式使用正确即可。翻译题,我不会被它难住。翻译题,吾非为之所难。翻译题,余不为所难也。翻译题,吾未见难于之也。翻译题,予弗受阻于之也。……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
谓语或谓语动词。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后的宾语。5、省略介词。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乃入。”公蒙后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余余余余余自述省对话
省公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例:(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例: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追之(3)共喻省略,即
根据上下文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候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任例: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给)之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之有志者,不随以止也。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例:竖子不足与(和)谋。之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之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
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之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人人我等5、省介
词。(较常见的有“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例: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于于于于以……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以6、
复杂的省略。(有些句子省略了较多的成分要联系上下文仔细加以辨别)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成名将其饲之以于促织之之以例:省略句的翻译:例(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卷)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
补充翻译出来。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您看廉颇将军跟秦王相比那一个更(厉害)?(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像
水一样)能够承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应当谨慎地对待。四、倒装句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宾语前置2、主谓倒置(也叫谓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1、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
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我们分(1)动词宾语前置(2)介词宾语前置两部分分析学习。(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分别如下: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例:(1)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石钟山记》)(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知己(《论语》)(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不与我(《论语》)动词宾语提前之一:动词宾语提前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它还有
“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谓语之前。例:大王来何操?操何(《鸿门宴》)沛公安在?在安(《鸿门宴》)3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
是……”或“唯(惟)……之……”等格式,要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要”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例: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有何功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惟听命动词宾语提前之三:(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介词
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例:微斯人,吾谁与归?与
谁君何以知燕王?以何例:余是以记之。以是一言以蔽之。以一言宾语前置句(及其它倒置句式如: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置等)的翻译:1.首先辨别该句的倒置类型及倒置的地方。2.调整顺序,把该句还原成合符现代汉语语法的常用句式。按翻译一般句式的程式进行翻译。把下面的句子译成文言的宾
语前置句,句式使用正确即可。1.翻译题,我不怕它?翻译题,吾未之惧?……考试大纲未提及的其它特殊句式类型2、主谓倒装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
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2.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例:3.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都有“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情况。古代定语后置有以下
几种格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知其事之宾客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可使报秦之人(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之马42(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使定语位置更加突出,构成“中心
词+之+定语”的格式。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高之庙堂、远之江湖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涉江》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4、状语
后置例: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把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于孙将军求救、于长勺战、于南亩之农夫多(1)、介词结构“于……”放在谓语动词或形
容词之后。例:1、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2、何不试之以足?3、道(导)之以礼这种用法并不多,多数情况是介词结构“以……”置于动词前,动词后加“之”。所以这三句也可说成“以帷幕裹之”、“以足试之”、“以礼导之”。(2)、介词结构“以……”,常
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小结文言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判断句要见是被动句要现被倒装成分归位省略成分补足【解题方略】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4、掌握句式特点,准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