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学案)-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2).docx,共(10)页,288.46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68d8226922dfd04d3258acf2f169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学案)一、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二)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危害,归纳人类早期防治疫病的经验,体会人类的智慧和勇气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及取得成
就的原因3、梳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二、知识梳理(一)历史上的疫病1、疫病的概念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历史上疫病爆发的情况(1)天花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
。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过天花。④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2(2)鼠疫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②1
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3、影响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
治、经济的变动。①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的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将军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②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他一手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③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
及大量民众染病,患病者发高烧,脖子肿大,大批患者死亡。④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这些疫病给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4、近代以来,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①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②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5、疫病的防治(1)古代①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a.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b.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
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3掩埋尸体,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②防治疫病的方法a.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b.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朝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③建立疫病的救治
机构a.中国: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b.古罗马:医院收治疫病患者。(2)近现代①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②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
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二)中医药的成就1、中国古代医药成就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1)战国时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3)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4医学家张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伤
寒,立志从医,积累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4)针灸在中医治疗
中发挥很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5)本草典籍数量巨大的中药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①《唐本草》: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②《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成就(1)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
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传承①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②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3)成就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
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三)西医在
中国的传播1、西医的特点5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西医的成就(1)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
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2)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这些医院分科
完备,技术先进。医生凭借医疗设备,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广受欢迎。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3)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4)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
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三、课堂小结6四、随堂练习1、在古代疫病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古人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列属于古代疫病防治经验的是()①修建饮水道工程②发明针灸铜人③接种牛痘防天花④设立隔离机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修建饮水道,有
利于减少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预防疫病,①正确;针灸是古代中医的成就,但与防疫无直接关系,排除②;③是近代的发明,排除;“隔离”有利于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④是古代防疫的经验。故选D项。2、下列能够体现出对疫病进行预防的是()A.“避之之法,庭堂房室,洒扫光明”B.“疫
者,鬼神所作”C.“若夫疫气,则不论贫富贵贱……人无得免者”D.“岁时不和……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7【答案】A【解析】重视家庭环境卫生有利于预防疫病,A项正确。B、D两项是关于病因的说法,C项强调疫病的传染性,均排除。3、下列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黄帝内经》是药物学的奠基之作②《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④《本草纲目》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史实,故选D项。4、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
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A.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B.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D.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
论【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文明紧密联系,但材料不能体现,A项错误;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排除。5、如图为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
官方赠匾,这反映了()8A.清朝末年西医开始传入B.国人开始接受西方医学C.西医技术得到官方肯定D.沿海民众容易接受西学【答案】C【解析】材料“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西来扁鹊”说明西医技术得到清朝官方肯
定,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西方医学已开始传入中国,A项错误;由“官方赠匾”并不能断定民间是否接受,故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沿海民众更容易接受西学,D项错误。6、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
亚医药的中心。“太医署”教授的内容可能涉及()①儒家思想②道家思想③治疗疟疾的方药④人体经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中医的特点包括以人为中心,体现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涉及道家思想;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涉及治疗疟疾的药方;汉代《黄帝内经》涉
及人体经络,奠定中医理论基础,这些都发生在唐朝以前,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项。7、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肘后备急方》②《伤寒杂病论》③《本草纲目》④《黄
帝内经》A.②①④③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C9【解析】《肘后备急方》成书于东晋;《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编写;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是在明代;《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因此按时间排序是④②①③,故C项正确。8、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
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状态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以儒家的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答案】D【解析】医学的主要
目的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教化病人,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对行医的积极影响,而非“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B项错误;儒家的思想不是医学的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由“仁术”“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一方济之,德
逾于此”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对行医有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9、下列关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A.西医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B.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医学开始传入中国C.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即产生极大影响D.教会医院
完全是为西方殖民侵略服务的【答案】A【解析】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其客观积极影响包括推动了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等,故A项正确。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把西方近代医学带到中国,但影响有限,B、C两项错误;教会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慈善救济作用,D项
表述绝对,排除。10、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0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
国的传播B.较大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答案】A【解析】“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有利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中北京协和医学院作用的夸大性解读,排除;C、D两项与材料没有必
然因果关系,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