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141 M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1.14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621615f9dd6b45a02a6d80d3babf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已知,离子化合物甲是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阳离子是一种5核10电子微粒;Q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最大的;乙为上述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丙、丁、戊三种物质,其中丁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丙和戊的混合物一定显酸性C.丁一定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原子半径:X<Y<Z<W【答案】A【解析】【分析】短

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离子化合物甲是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阳离子是一种5核10电子微粒,该阳离子为NH4+,则X为H元素;Q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

族元素中最大的,则Q为Na元素,因此Y、Z、W均为第二周期元素,阴离子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Na,则阴离子为碳酸氢根离子,则甲为NH4HCO3,因此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乙为上述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丙、丁、

戊三种物质,则乙为氢氧化钠或硝酸,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氨气,碳酸钠和水或硝酸铵、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丁在常温下为气体,则丁为氨气或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Q为Na元素,甲为NH4HCO3,乙

为NaOH或硝酸,丁为氨气或二氧化碳,丙、戊为碳酸钠或硝酸铵和水。A.甲为NH4HCO3,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铵根离子、HCO3-中还含有共价键,故A正确;B.丙和戊的混合物可能为碳酸钠溶液或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水解后溶液显碱性,故B错误;C.丁可能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X<W<Z<Y,故D错误;答案选A。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1m

ol·L-1的NaH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NAB.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8NAC.常温常压下,22.4L的37Cl2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0NAD.硝酸与铜反应生成0.1molNOx时,转移电子数为0.2NA【答案】B【解析】【详解】A.HSO3-属于弱酸

酸式阴离子,在溶液中既存在水解平衡又存在电离平衡,1L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不是3NA,故A错误;B.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为CH2,5.6g的混合物中含CH2物质的量为0.4mol,

所以含C—H键数目为0.8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L的37Cl2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0NA,常温常压下中子数不为40NA,故C错误;D.NOx可能是NO或N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生

成0.1molNOx转移电子数介于0.1~0.3mol之间,故D错误;答案:B。3.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B.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

Fe2(SO4)3溶液C.亚铁是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D.《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答案】B【解析】【详解】A.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

接氧化H2S,A选项正确;B.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Fe2(SO4)3为催化剂,该脱硫过程不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B选项错

误;C.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C选项正确;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D选

项正确;答案选B。4.流动电池可以在电池外部调节电解质溶液,从而维持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浓度稳定,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u为负极B.Pb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C.甲中应补

充硫酸D.当消耗1molPbO2,需分离出2molCuSO4【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Cu反应生成CuSO4,铜的价态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A正确;B.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

SO4+2H2O,B正确;C.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硫酸,所以甲中应补充硫酸,C正确;D.当消耗1molPbO2,转移2mol电子,1mol铜失去2mol电子生成铜离子,则需分离出1molCuSO4,D错误;故答案选D。5.对甲基苯乙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下列对其结构与性

质的推断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910CHB.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分析】对甲基苯乙烯()含有甲基、苯环和碳碳双键,具有苯、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详解】A项、对甲

基苯乙烯()含有9个碳和10个氢,分子式为C9H10,故A正确;B项、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C项、含有两个支链时,有邻间对三种结构,含有一个支链时:支链为-CH=CH-CH3、-CH2CH=CH2、-C(CH3

)=CH2,除了本身,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项、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分子中含有-CH3,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

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有机物的结构、苯环与H原子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6.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H2O2H++HO2-、HO2-H++O2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⑤中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②、⑤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D.通过③能比较酸性:HCl>H2O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探究可以看出,试管①过氧化钠与

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②中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产生气体,溶液褪色,则体现了过氧化氢的还原性;试管③中过氧化氢与氯化钡发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钡沉淀与稀盐酸,试管④中过氧化钡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硫酸钡沉淀,试管⑤中探究过氧化氢在二氧

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试管①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⑤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产生的气体均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项正确;B.①中的反应机理可以认

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④中过氧化钡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硫酸钡沉淀,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因此两个试管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

项正确;C.②中KMnO4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KMnO4体现氧化性,而⑤中MnO2则起催化作用,两个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均由过氧化氢的量决定,因溶液是等分的,但②中过氧化氢全部被氧化⑤中的过氧化氢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产生气体的量不相同,C项正确;D.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而盐

酸属于一元强酸。试管③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钡沉淀,不是可溶性的盐溶液,则不能证明盐酸与过氧化氢的酸性强弱,D项错误;答案选D。7.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1mLpH=2某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时,pH随溶液总

体积的变化曲线,说明该酸是强酸B.图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温度,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中n(CH3O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说明反应平衡常数KⅠ>KⅡC.图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lgc(H+)、-lgc(OH-

)变化曲线,说明T1>T2D.图丁表示1molH2和0.5molO2反应生成1molH2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说明H2的燃烧热是241.8kJ·mol-1【答案】B【解析】【详解】A.图甲表示1mLpH=2某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时,pH随溶液总体积的变化曲线,当体积为100m

L时,溶液体积增大100倍,pH<4,说明存在电离平衡,则该酸是弱酸,选项A错误;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曲线Ⅱ反应速率快,温度较高,升高温度,平衡时n(CH3OH)较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Ⅰ>KⅡ,选项B正确;C.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

离,c(H+)、c(OH-)增大,-lgc(H+)、-lgc(OH-)减小,图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lgc(H+)、-lgc(OH-)变化曲线,说明T1<T2,选项C错误;D、在温度为25℃,压力为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图中表示的是生成气态水,不是稳定氧化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B。8.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88)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补铁剂,可由乳酸[CH3CH(OH)COOH]与FeCO3反应制得。I.碳酸亚铁

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实验操作如下:打开k1、k2,加入适量稀硫酸,关闭k1,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2)接下来要使仪器C中的制备反应发生,需要进行的操作

是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仪器C中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得到FeCO3沉淀,检验其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Ⅱ乳酸亚铁的制备及铁元素含量测定(4)向纯净FeCO3固体中加入足量乳酸溶液,在75℃下

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经过滤,在______的条件下,经低温蒸发等操作后,获得乳酸亚铁晶体。(5)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案进行铁元素含量测定:①甲同学通过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2+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在操作均正确

的前提下,所得纯度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②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后改用碘量法测定铁元素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称取3.000g样品,灼烧完全灰化,加足量盐酸溶解,取所有可溶物配成100mL溶液。吸取25.00mL该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

0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已知:I2+2S2O32-=S4O62-+2I-),当溶液______,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滴定3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1).蒸馏烧瓶(2).生成4FeSO溶液,且用产生的2H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3).关闭2K(4).23322Fe2HCOFeCOCOHO+−+=++(5).取最后一次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

过量稀盐酸酸化,滴加一定量的2BaCl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洗涤干净(6).隔绝空气(7).乳酸根中羟基(OH)−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溶液偏多(8).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9).95.2

%【解析】【分析】I.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B制备硫酸亚铁,C装置中硫酸亚铁和NH4HCO3发生反应:23322Fe2HCOFeCOCOHO+−+=++,利用生成氢气,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

将B装置中的氯化亚铁溶液压入C中;(1)根据仪器结构判断书写仪器名称;实验开始时打开kl、k2,加入适量稀硫酸,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2)待装置内空气排出后,再关闭k2,B中容器内压强增大,可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排到装置C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3)检验FeCO3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就是检验洗涤FeCO3沉淀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存在2-4SO,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Ⅱ.(4)Fe2+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获取乳酸亚铁晶体过程中应减小空气中氧气的干扰;(5)①乳酸和亚

铁离子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②I2的淀粉溶液显蓝色,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后蓝色会变浅,最终褪色;已知2Fe3++2I-=I2+2Fe2+、I2+2S2O32-=S4O62-+2I-),找相关粒子关系式、根据滴

定时参加反应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出Fe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样品纯度;【详解】(1)由仪器图形可知B为蒸馏烧瓶;实验中打开k1、k2,加入适量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关闭k1,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可使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C内的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答案为:蒸馏

烧瓶;生成4FeSO溶液,且用产生的2H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二价铁被氧化;(2)待装置内空气排出后,接下来要使仪器C中的制备反应发生,则需关闭2K,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排到装置C中,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23322Fe2HCOFeCOCOHO+−+=++;答案为:关闭2K;23322Fe2HCOFeCOCOHO+−+=++;(3)检验FeCO3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就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存在2-4SO,取最后一次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

酸酸化,滴加一定量的2BaCl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表明洗涤液中不存在2-4SO;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酸化,滴加一定量的2BaCl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洗涤干净;(4)乳酸亚铁晶体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则制备

乳酸亚铁应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答案为:隔绝空气;(5)①:乳酸亚铁中亚铁离子以及乳酸根中含有的羟基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为羟基的反应导致消耗高锰酸钾溶液偏多,故结果偏大;答案为:乳酸根中羟基(OH)−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溶液偏多;②碘的淀粉溶液显蓝色,滴加硫

代硫酸钠溶液后蓝色会变浅,当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即可判断为滴定终点;答案为: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样品,灼烧完全灰化,加足量盐酸溶解,则铁元素转变成铁离子,取所有可溶物配成的100mL溶液中吸取25.00mL,该溶液中所含铁离子可按下列关系式计算:32-2

232Fe~I~2SO220.02480L0.100mol/Lmolmolx+,得x=0.00248mol,则所有可溶物配成的100mL溶液中铁离子为100mL0.00248mol25mL=0.00992mol,按铁元素守恒可知,样品中乳酸亚铁的物质

的量为0.00992mol,则样品的纯度为0.00992mol288g/mol100%3.0000g=95.2%;答案为:95.2%9.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1)H2S的转化Ⅰ克劳斯法2O2HSS⎯⎯→Ⅱ铁盐氧化法3+e2HSSF⎯⎯⎯

→Ⅲ光分解法22HSH+S⎯⎯⎯⎯→光、某溶液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②反应Ⅱ:____+1H2S==____Fe2++____S↓+____(将反应补充完整)。③反应Ⅲ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O。结合原子结构解释

二者稳定性差异的原因:_______。(2)反应Ⅲ硫的产率低,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低。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H2,电子转移过程如图。过程甲、乙中,氧化剂分别是______。(3)按照设计,科研人员研究如下。①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

图。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n极区产生Fe3+的可能原因:ⅰ.Fe2+-e-=Fe3+ⅱ.2H2O-4e-=O2+4H+,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经确认,ⅰ是产生Fe3+的原

因。过程乙可行。②光照产生Fe3+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p极产生H2。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______。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S所得,H2S不能直接放电。过程甲可行。(4)综上,反应Ⅱ、Ⅲ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其工作原理如图。

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外,I3-/I-也能实现如图所示循环过程。结合化学用语,说明I3-/I-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的原因:________。【答案】(1).2222HS+O=2HO+2S↓(2).2Fe3+(3).2(4).1

(5).2H+(6).O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O,非金属性S<O,氢化物稳定性H2S<H2O(7).3+Fe、+H(8).2++3+224Fe+O+4H=4Fe+2HO(9).将4FeSO溶液换成2HS溶液(10).-I在电极上放电:---33I-2e=I。-3I在溶液中

氧化2HS:--+32I+HS=3I+S+2H。-I和-3I循环反应。【解析】【分析】(1)H2S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S,据此分析;(2)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易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据此作答;(3)根据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讨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4)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正负极反应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转化关系作答。【详解】(1)①H2S在氧气氧化作用下生成S,其化学方程式为:2222HS+O=2HO+2S↓;②H2S为Fe3+氧化为S,依

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1H2S==2Fe2++S↓+2H+,故答案为2Fe3+:2;1:2H+;③O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O,非金属性S<O,氢化物稳定性H2S<H2O;(2)过程甲中,S元素化合价

从-2价升高到0价,Fe元素从+3降低到+2价,则氧化剂为Fe3+;过程乙中,Fe元素从+2升高到+3价,H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则氧化剂为H+;(3)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则n极为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p极发生了还原反应是原电池的正

极,负极区,除了Fe2+失电子生成Fe3+以外,也可能是水失电子生成的氧气将Fe2+氧化成Fe3+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2H2O-4e-=O2+4H+,2++3+224Fe+O+4H=4Fe+2HO;②为了研究S是由于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避免溶液

中其他离子的干扰,需要将将4FeSO溶液换成2HS溶液,进行验证。(4)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可知,I3-/I-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主要是因为-I在电极上放电:33I2eI−−−−=。3I−在溶液中氧化2HS:32IHS3IS2

H−−++=++。I−和3I−循环反应。10.氨气和氯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它们的某些性质。实验一: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并测定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1)使图中装置Ⅱ产生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三颈烧瓶中未充满水(假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原因是______。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喷泉实验后的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

500mol·L-1的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应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B.当pH=7.0时,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D.当pH=11.0时,K(NH3·H2O

)约为2.2×10-5实验二:拟用如下装置设计实验来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3)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图中的装置连接顺序为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用大写字母表示)。若按照正确顺序连接实验装置后,则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5)写出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6)反应完成后,F装置中底部有固体物质生成。请利用该固体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H3·H2O为弱碱(其余实验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2).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3).碱式滴定管(4).AD(5).2NH4Cl+Ca(OH)2CaCl2+2NH

3↑+H2O(6).D(7).E(8).C(9).无尾气处理装置(10).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11).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明NH3·H2O为弱碱(或其他

合理答案)【解析】【分析】(1)使装置I中产生的氨气溶于水,三颈烧瓶内形成气压差;(2)集气时有空气混入,空气中氧气、氮气不溶于水,则三颈烧瓶未充满水;氨水溶液呈碱性;依据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432cOH

cNHcNH()HO;(3)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制取氨气;(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根据气体的制备、除杂、混合反应及尾气吸收的顺序安装反应装置;(5)根据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

氮气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可证明NH3•H2O为弱碱。【详解】(1)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进而使装置II中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2)氨气极易溶于水,全

为氨气可充满烧瓶,若混有空气,则水不能充满;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氨水至锥形瓶中;A.酸滴定碱,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则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A项正确;B.NH3•H2O为弱碱,若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则溶液生成的氯化铵盐溶液显酸性,pH<7,则

当pH=7.0时,氨水过量,B项错误;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由c(NH3•H2O)=()()()32cHClVHClVNHHO分析可知,V(HCl)大,则测定结果偏高,C项错误;D.设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c×20mL=0.05000mol/L

×22.40mL,解得c(NH3⋅H2O)=0.045mol/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432cOHcNHcNH()HO,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c(OH−)≈c(NH4

+)=0.001mol/L,则:K(NH3⋅H2O)=()()-+432cOHcNHcNH()HO=0.001mol/L0.001mol/L0.045mol/L=2.2×10−5,D项正确;故答案为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碱式滴定管;AD;(3)可用装置A制取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H2O;(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用来干燥氯气

,然后在F中混合反应,则连接顺序为A→D→F、C←E←B,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5)根据氯气与氨气反应8NH3+3Cl2=6NH4Cl+N2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是

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设计证明NH3⋅H2O为弱碱实验方案为: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明NH3·H2O为弱碱(或其他合理答案)。11.[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Ti(BH4)3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TiCl4和

LiBH4反应制得。①基态Ti3+的未成对电子数有__________个。②LiBH4由Li+和BH4-构成,BH4-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③某储氢材料是第三周期金

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I1/kJ·mol-1I2/kJ·mol-1I3/kJ·mol-1I4/kJ·mol-1I5/kJ·mol-1738145177331054013630M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判断理由为_________

______。(2)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____________。(3)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A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②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③己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己知该晶体中Cu原子和A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1/4,则该晶体中Cu原子和A原子之间的最

短距离为________pm。【答案】(1).1(2).正四面体(3).sp3(4).Mg(5).第3电离能比第2电离能大很多,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6).面心立方密堆积(7).CuCl(8).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或配离子)(9).[Cu(NH3)4]2+(10)

.34×1010【解析】(1)①基态Ti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其未成对电子数是1;②BH4-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不存在孤对电子,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③该元素的第3电离能比第2电离能大很多

,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属于第IIA族,为Mg元素;(2)铜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密堆积;(3)①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A是Cl。铜与Cl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铜全部在晶胞中,共计4个。

氯原子的个数是8×1/8+6×1/2=4,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②由于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或配离子),因此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即亚铜离子转化为铜离子,因此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Cu(N

H3)4]2+。③设晶胞的边长是acm,根据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Cl可知a3ρ=4×99.5/NA,己知该晶体中Cu原子和Cl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1/4,则该晶体中Cu原子和Cl原子之间的

最短距离为1033499.5104ApmN。12.盐酸金刚烷胺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药物,可用于抑制病毒穿入宿主细胞,从结构上看是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可以利用环戊二烯(CPD)来制备合成,流程图如下:(1)下列关于X和金刚烷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_。A.金刚烷和X互为同分异构体,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B.金刚烷和X均可以使溴水褪色C.金刚烷和X均具有与芳香烃相似的化学性质D.金刚烷和X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Y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写出Y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机物Z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氮肥,在核磁共振氢谱谱图中只有一个峰,写出Z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PD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写出其所有可能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6)参照上述流程图,并用流程图中出现的试剂和为原料合成,设计其合成路线_________。【答案】(

1).A(2).加成反应(3).Br2,光照(4).3(5).(6).CO(NH2)2+2H2SO4(浓)→CO(NH2)2·2H2SO4(7).(8).【解析】【详解】(1)X为,金刚烷为。A.金刚烷和X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10H16,

互为同分异构体,能够燃烧,属于氧化反应,能够与氯气等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B.金刚烷和X均不存在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金刚烷和X均不含有苯环,与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D.金刚烷和X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故D错误;故选A;(2)根据流程图,反应①存在C=C→C-C的变化,应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金刚烷与溴的取代反应,反应条件为光照,故答案为加成反应;Br2,光照;(3)Y为,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4)根据流程图,Z为尿素,CO(NH2)2中的氨基具有碱性,可以与浓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H2)2+2H2SO4(浓)→CO(NH2)2·2H2SO4

,故答案为CO(NH2)2+2H2SO4(浓)→CO(NH2)2·2H2SO4;(5)CPD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发生1,4-加成或1,2-加成或完全加成反应,生成的所有可能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6)根据上述流程图,合成,可以由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再与氢气加成生成,最后与尿素反应即可,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