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77.308 KB
  • 2024-1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ocx,共(10)页,77.30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fac15f7a8b8e3d60cad14d0011ae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下列选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①治:治理②运:运动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①乍:刚刚②入:掉进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②端:萌芽,发端D.若

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①始:开始②达:到达2.下列选项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谓其君不能者仁也者,人也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也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A.①②

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5.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

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孟子见梁惠王孟子

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

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齐宣王

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圈方七十里,刍荛④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

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节

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注】①梁惠王:魏惠王。因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tǐng):木棒。③耨(nòu):锄草。④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1.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以:有什么办法B.王,何必

日利必:必然C.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丢弃D.人以事其父兄事:侍奉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C.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

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B.“文王”姓姬,名昌,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C.“弑”在封建时代称君杀臣、父母杀子。如“放弑其君则残之”。D文中的“纣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又

称纣王,因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灭亡。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

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D.周文王方圆七十里

的狩猎场,百姓觉得小;齐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

其为民父母也?(3)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6.选文第2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

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以历史悠久、作家众多、作品丰富而著称于世的中国文学的深厚民族文化内蕴,远非主观的__________、简单的比较和一般的__________即可探寻完结。越是站在当代文化的制高点上鸟瞰灿烂多彩的中国文学,我们就越会发现它所包含的中

国文化传统的深沉与厚重。文学是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考虑,()。因为从现代人的文化视野上看,文学不是局限于文化之一隅的狭小门类,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层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语言艺术表达。它以语言为表现自己的载体,甚至其载体本身也是文化__________的产物。正因为如

此,当我们站在当代历史的高度俯视中国文学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文学本身发出的灿烂之光,还有它表达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中华文明。它本身就是一部艺术化了的绵长悠远的中华民族史。(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

的一项是()A.体悟评估凝结B.体会评估凝缩C.体会评论凝结D.体悟评论凝缩(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可以定义为“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归结”和“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表现方式”B.我们把它定义为“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归结”和“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表现方式”C.它可以被定义为

“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表现方式”和“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归结”D.我们把它定义为“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表现方式”和“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归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学本身发出的灿烂之光,还有它展现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中华文明。B.不仅仅我们看到的是

文学本身发出的灿烂之光,还有它展现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中华文明。C.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学本身发出的灿烂之光,还有它表达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中华文明。D.不仅仅我们看到的是文学本身发出的灿烂之光,还有它体现的

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中华文明。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②运:运转。B.①乍:突然。D.②达:流通,涌出。2.答案:C解析:A.之:结构助词,的/句末衬字,无实义。B.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C.介词,用。D.于:介词,在……中/介词,表被动。3.答案:D解析:A

.“内”同“纳”,结交。B.“要”同“邀”,求取。C.“然”同“燃”,燃烧。4.答案:B解析:③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

。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5.答案:C解析:“五经”应为“四书”。6.答案:1.B;2.B;3.C;4.C;5.(1)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

求仁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2)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做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3)(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

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6.先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亦有仁义而已矣。然后从反面分析“利”的坏处,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最后重申自己的立场:只要讲仁义就可以。解析:1.B.必:一定。2.“曰”后需

要停顿,所以排除C、D项;“往而征之”的主语应该是“王”,所以排除A项。3.“弑”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4.“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错,这是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的行为。5.(1)仁

、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遗,遗弃。后,这里是“轻视”的意思。(2)父母,父母官。行,施行。(3)东败于齐、南辱于楚:都是被动句兼状语后置句。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孟子先是回答“大王何必说‘利’?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及时抓住梁惠王的话题,说之以“仁义”之利。正是因为梁惠王怀有谋利

之心,孟子才说以“仁义”之大利,来消除梁惠王所贪图的眼前之小利。接着,孟子引出自己的观点,讲“仁义”的人不会抛弃自己的父母,不会轻慢自己的君王,因此,“仁义”足以立国。【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

来,将会为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万辆兵

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

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仁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率领野兽来

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做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就是因为它们像人却被用来殉葬。(土偶木偶殉葬尚且不可,)

又怎么可以使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

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方圆百里的小国便可以称王了。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

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棒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

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您别再怀疑了。”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说:“若是这样,不是太大了吗

?”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小呢。”齐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人去那里,措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百姓共同享用它。百姓认为小,不应该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

国郊外的地方,有一个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应该吗?”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

吗?”孟子回答说:“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杀君主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作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既残又贼的人,被称作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

事情。”7.答案:(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8.答案:(1)A;(2)B;(3)A解析:(1)体悟:体会、领悟。体会:①体验领会。②体验领会到的东西。评估:评价,估计。评论:批评,

议论。句中所说的是中国文学的民族文化内蕴的“探寻”方法,“体悟”比“体会”内容更丰富,“评估”比“评论”更符合“探寻”的要求。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其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等凝成新的东西。凝缩:凝聚,紧缩。根据语境,应用“凝结”。(2)从主语与上文一致的角度,排除A、C两项

。根据下文“文学……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层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语言艺术表达”可知,“语言艺术表现方式”应在后,排除D项。(3)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仅是”应放在“文学”之前;二是搭配不

当,“表达”可改为“体现”“展现”。只有A项完全修改正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487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