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九)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1.8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b4517dd2ea86401149648c89f608d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践出真知。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B.观察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
,使用低倍镜不能观察到细胞壁C.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时,观察到细胞呈长方形,但观察不到染色体,是因为解离时间过长D.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滤纸条尖端剪得太窄,可能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答案】D【解析】【分析
】光学显微镜下放大的倍数较小,可看到较大的结构,如细胞壁,液泡以及绿色的叶绿体,线粒体的内膜等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详解】A、水绵叶绿体呈螺旋带状,A错误;B、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细胞壁,B错误;C、
细胞呈长方形,观察不到染色体,是因为细胞为伸长区,不分裂,C错误;D、滤纸条尖端剪得太窄,会导致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不足,使色素带重叠,D正确。故选D。2.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酶将一种底物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的过
程(见图)。这种反应与膜无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的发生有利于释放底物中的能量B.该过程的物质变化涉及水的生成C.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中都能发生该过程D.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均可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
,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B、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DP变成ATP的
过程,进行呼吸作用过程会发生该过程,故该过程的发生有利于释放底物中的能量,ADP形成ATP,有水生成,AB正确;C、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DP变成ATP的过程,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时,会产生ATP,故能发生该过程,C正确;D、这种反应与膜无关,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
阶段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会合成ATP,可可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但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故可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D错误。故选D。3.下图是某种植物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之间的代谢过程。该植物维管束鞘细胞
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但有Rubisco(是叶绿体基质中参与睹反应固定CO2的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无Rubisco,但有对CO2亲和力远大于Rubisco的PEP酶,PEP酶可催化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四碳酸,其中PEP可在叶肉细
胞的叶绿体中由丙酮酸消耗1分子ATP而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叶肉细胞与维管束细胞之间很可能有着丰富的胞间连丝B.图中叶肉细胞在光照下无法完成光合作用C.该植物可能没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D.图中光反应产生A
TP和NADPH全用于维管束鞘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在叶肉细胞中PEP(C3)将CO2固定成C4(草酰乙酸),C4的进一步反应产物可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去释放出CO2,同时产生C3(丙酮酸),丙酮酸加入叶肉细胞的
叶绿体进一步反应生成PEP;而释放出的CO2,又可与RuBP(核酮糖二磷酸)结合生成C3。【详解】A、由图可知,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之间有着频繁的物质交换,所以推断两者间很可能有丰富的胞间连丝,A正确;B、图中的叶肉细胞叶绿体有类囊体,但无Rubisco,因此只能进行光反应,无法进行
暗反应,B正确;C、由于PEP酶也能固定CO2,且对CO2的亲和力远大于Rubisco,所以当气孔大部分关闭后,即使胞间CO2浓度很低,也不影响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C正确;D、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还用于自身PEP的合成,D错误。故选D。4.秀丽隐杆线虫是多细胞真
核生物,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有131个细胞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被去除。研究发现EGL-1、CED-3、CED-4、CED-9是控制线虫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端粒学说不
能用于解释秀丽隐杆线虫的细胞衰老B.秀丽隐杆线虫不同细胞含有的RNA和蛋白质完全不同C.发生凋亡的细胞内ECL-1、CED-3、CED-4基因表达产物的含量均会增加D.CED-9基因发生突变而不能表达,易引起秀丽隐杆线虫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分
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它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的成的。【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有细胞核与染色体,同样存在端粒,端粒学说可以解释其细胞衰老的
机制,A错误;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秀丽隐杆线虫不同细胞含有的RNA、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C、EGL−1、CED−3、CED−4、CED−9等基因参与细胞凋亡,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发生凋亡的细胞内EGL−1、CED−3、CED−4基因表达水平高,表达产物的含量均会增加,C正确;
D、若CED−9基因发生突变而不能表达,则CED−4基因的表达产物含量增加,促进CED−3活化,最终发生细胞凋亡,不易癌变,D错误。故选C。5.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究人员从重庆市彩云湖中取水样分别设置菖蒲、
鲫鱼、“菖蒲+卿鱼”的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每隔10天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的水体中肯定含有水生生物B.第2~4次检测结果显示菖蒲单独处理不能降低总磷浓度C.由检测结果可推测,检
测期间有含磷污水向湖泊中排放D.“菖蒲+卿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优于菖蒲单独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高引起的,根据题意,该题研究了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可见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各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因变量是水体中
总磷浓度的变化,其他均为无关变量。【详解】A、对照组的水体应保证就是原湖泊中的水,所以肯定含有相应的水生生物,A正确;B、根据对照组与菖蒲组的磷含量对照可知,菖蒲组在第4次就已经表现出总磷含量下降了,B错误;C、根据对照组第1~6次,其含磷
量在逐渐增加,表面有外来磷的加入,C正确;D、由题图可知,“菖蒲+鲫鱼”的处理方法组总磷浓度,则降磷效果最佳,D正确。的故选B。6.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可攻击蛋白质、生物膜和DNA等多种成分。自由基衰老理论认为自由基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氧化损伤累积,而导致细胞衰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常温、常压、电离辐射下不会产生自由基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不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下降C.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会导致正反馈效应D.自由基攻击DNA,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干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
有三条:(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详解】A、水在电离辐射下会产生自由基,A错误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下降,B错误;C、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C正确;D、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7.酶和激素都
是动植物体内必不可少高效微量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醋酸菌是需氧菌,其呼吸作用直接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B.无论是体内DNA的复制,还是体外DNA进行PCR扩增,都需要解旋酶参与C.通过反馈调节,一定导致激素含量的相
对稳定D.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答案】D【解析】【分析】1、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
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2、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详解】A、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B、DNA通过PCR扩增不需要解旋酶,只是通过加热导致解旋,B错误;C、激素的产生量一般是负反馈调
节才能保证其含量相对稳定,C错误;D、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D正确。故选D。8.科研人员对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阿拉善左旗采样点,海拔1560米左右,辐射强)锦鸡儿属4种植物叶的
适应性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草原(锡林浩特市采样点,海报990米,辐射相对低)的小叶锦鸡儿作了对照。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5种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特征比较地点种类形态被毛厚度(mm)面积(mm2)阿拉善左旗柠条锦鸡儿平展密娟毛0.2828.54狭叶锦鸡儿瓦状多灰白色
柔毛0.1658垫状锦鸡儿卷筒状密娟毛0.3894荒漠锦鸡儿平展密直立娟毛0.2266.36锡林浩特市小叶锦鸡儿平展少柔毛0.21537.8A.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
繁殖B.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垫状锦鸡儿叶片呈筒状,均一定程度减少了水分散失,适于干旱环境C.狭叶锦鸡儿的叶片厚度比小叶锦鸡儿小,说明前者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不如后者D.调查发现阿拉善左旗采样点的锦鸡儿叶绿素a/b比值相对较高,由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推测,这可减少强辐射的伤害【答案】C【解析】【
分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的不是定向的
;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详解】A、生物的适应含义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A正确;B、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垫状锦鸡儿叶片呈筒状,缩小了受光面积,均一定程度减少了水分散失,适于干旱环境,B正确;C、狭叶锦
鸡儿的叶片厚度比小叶锦鸡儿小,但其叶面积比小叶锦鸡儿更小,相对来讲,前者更适应干旱环境,C错误;D、叶绿素b对蓝紫光的吸收力大于叶绿素a,对红光的吸收力小于叶绿素a。锦鸡儿叶绿素a/b比值相对较高,这利于高海拔地区的锦鸡儿减少对辐射的吸
收,避免强辐射的伤害,D正确。故选C。9.高山蝴蝶(性别决定为ZW型)颜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甲组:黑毛(♀)×白毛(♂);乙组:黑毛(♂)×白毛(♀)。结果显示,两组杂交实验的后代均为灰毛,雌雄比例为1:1.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组杂交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B.对F1中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灰色个体占1/2C.让F1自由交配后产生的同种毛色个体再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色个体所占比例是1/6D.将F
1自由交配后产生的白色个体淘汰再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1/9【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甲组和乙组为正反交实验,但后代性状相同,说明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F1均为灰毛,基因型为Dd,测交后代中灰毛个体(Dd)所占比例为1/2,B正确;C、F1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4DD、1/
2Dd、1/4dd,同种毛色个体再自由交配,相当于同种基因型个体自交,则后代中灰毛(Dd)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4,C错误;D、F1随机交配,后代中DD:Dd:dd=1:2:1,dd表现为白毛,淘汰白毛个体后,基因型为DD(1/3)和Dd(2/3)的个体自由交
配,后代中dd所占比例为(2/3)×(2/3)×(1/4)=1/9,D正确。故选C。10.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应用原理如图,若样品中有新冠病毒,则样品中新冠病毒通过胶体金垫与新冠特异性抗体1((足够多)结合,形成抗原抗体Ⅰ复合物
(无色),复合物继续向右扩散,通过T线时与固定于此的新冠特异性抗体2结合,形成双抗体复合物呈现红色带,过量的抗体1继续向右扩散,和固定在C线的抗抗体1的抗体3形成复合物,呈现红色带。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中各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了动物细
胞培养技术B.制备抗体1、抗体2和抗体3都需要用新冠病毒作为抗原C.若检测呈阳性,则T、C线都显红色,共发生3种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D.若检测呈阴性,使用过的试剂盒也不可以随意丢弃【答案】B【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
备: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
获得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A正确;B、制备抗体1、抗体2是以新冠病毒作为抗原,制备抗体3是以抗体1作为抗原,B错误;C、本试剂盒涉及3种抗体(抗体1、抗体2、抗抗体1的抗体),若出现阳性反应,则会发生3次抗原抗体反应
,C正确;D、试剂盒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若检测呈阴性,使用过的试剂盒也不可以随意丢弃,D正确。故选B。11.植物体产生的一种内酯激素(GR24)是近年来发现的主要由茎分泌的新型植物激素,为了研究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
如图I。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又用野生型植株进行实验,结果如图Ⅱ。据实验结果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GR24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侧枝产生,但对侧枝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B.GR24对突变体不起作用,可能是突变体细胞中
缺乏GR24受体,导致信息传递缺陷C.根据题意可知:GR24与生长素两者的主要产生部位相似D.根据图Ⅱ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分析能力,根据图Ⅰ可知,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据实
验结果推测:GR24浓度越高,野生型侧枝数目平均值越小,可推知GR24的作用是其抑制侧枝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出现了GR24信息传递缺陷;据图Ⅱ分析,与对照组比较,GR24处理以后对侧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明显,而NAA与NAA+GR24处理后对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
为明显。【详解】A、据图Ⅰ可知,GR24处理后野生型大豆的侧枝数目明显减少,从图Ⅱ可知,GR24处理对侧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A正确;B、据图Ⅰ可知,GR24处理后突变型大豆的侧枝数目无明显变化,因CR24是一种激素
,发挥作用时需相应的受体识别,说明突变型大豆缺乏相应的受体,无法识别CR24,导致信息传递缺陷,B正确;C、生长素主要由幼嫩的芽和叶还有发育中的种子产生,而GR24主要是茎产生,C错误;D、由图Ⅱ可知:而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的处
理组,综合上述结果推测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D正确。故选C。12.少数植物(如烟草、莴苣)的种子有光才能萌发,科学家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的方法,对一批莴苣种子进行处理,然后置于暗
处。一段时间后,这些莴苣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组别光照射处理方式发芽情况对照组无光照不发芽组1红光发芽组2红光→红外光不发芽组3红光→红外光→红光发芽组4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不发芽A.莴苣种子
的萌发需要光为其提供能量进行光合作用B.莴苣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黑暗之前最后一次是否照射红光C.该实验表明环境因素可以调节种子的萌发D.光照可能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种子的萌发【答案】A【解析】【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发芽情况。分析表格可
知,1组和3组均发芽,2组和4组不发芽,可推测莴苣种子发芽与否,与最后一次照射的是红光还是红外光密切相关,最后一次是红光,则会发芽,最会一次是红外光,则不发芽。【详解】A、莴苣种子萌发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照光提供的是一种信号,A错误;B、组1和组3黑暗之前最后一次照射红光,莴苣种子萌发,组2和
组4黑暗之前最后一次照射红外光,莴苣种子不萌发,说明莴苣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黑暗之前最后一次是否照射红光,B正确;C、分析表格可知,种子发芽与否与最后一次是否照射红光有关,说明环境因素可以调节种子的萌发,C
正确;D、光照作为信号,可能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种子的萌发,D正确。故选A。13.崇民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
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沙砾甲壳类其他绿翅21206703352.816.70121305.5鸭绿头鸭1513981178.
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2525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A.青脚鹬觅食生境范围最宽,表明其适应环境能力最强B.从四种鸟的食物种类分析,绿翅鸭
和绿头鸭种间竞争最为激烈C.四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出现率不同可能与其食性密切相关D.绿翅鸭和鹤鹬的觅食生境高度一致,表明二者的生态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
生态位。【详解】A、青脚鹬在三种觅食生境中均有出现;鹤鹬和绿翅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和生境3;绿头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故4种水鸟中,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绿头鸭的觅食生境范围最窄,A正确;B、绿翅鸭和绿头鸭的食物来源最相似,则种间竞争最为激烈,B正确
;C、决定动物分布的因素是其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分布,所以四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性密切相关,C正确;D、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其生态位有差异,D错误。故选D。14.人类很早就能制作果酒,并用果酒进
一步发酵生产果醋,用果酒发酵生产果醋时,果酒中的酒精含量对果醋的醋酸产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某技术组配制发酵液研究了初始酒精浓度对醋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酒发酵生产果醋过程中,酒精为醋酸菌提供碳源B.用果酒发酵果醋需要接种醋酸菌,并将发酵温度升至30
~35℃即可C.据图可知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使产酸量下降D.醋酸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少量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最是生长温度为30~35℃。微生物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详解】A、微生物生长基本营养物质:氮源,碳源,水,无机盐等,果酒发酵生产果醋过程中,酒精作为碳源,A正确;B、醋酸菌是好氧菌,酒变醋的过程中除了接种醋酸菌、提高发酵温度外,还应通入氧气,B错误;C、据图可知,酒精浓度为6%时,醋酸含量
最高,是发酵的最适浓度,酒精浓度为10%时醋酸含量最低,则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使产酸量下降,C正确;D、醋酸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醋酸中,D正确。故选B。15.猴属于非人灵长类动
物,其基因组和人类高度同源,对其研究有利于助推人类医学发展。图是我国科学家培育克隆猴的流程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注:Kdm4d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基因,TSA是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A.灭活病毒能使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膜打开,诱导细胞融合B.去核
常采用显微操作法,即将卵母细胞中具有完整结构的细胞核去除C.为确保移植的胚胎能正常发育,需用孕激素对代孕母猴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组蛋白低甲基化和高乙酰化水平均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答案】B【解析】【分析】培育克隆猴的流程涉及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胚胎移植技
术等。其中,核移植是核心技术。图示中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是整个体细胞,而不是供体细胞核。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能促使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供体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成功后获得重构胚,重构胚需要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激活才能完成细胞分裂和
发育进程,发育至桑葚胚或者囊胚期,选择其中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胚胎,就可以转移至生理状态合适的代孕母猴体内,生出与供体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克隆猴。【详解】A、灭活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互相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
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所以,灭活病毒能使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膜打开,诱导细胞融合,A正确;B、MⅡ期(减数分裂II中期)的卵母细胞中的“核”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所以“去核”是去除该复合物,B错误;C、为确保移植的胚胎
能正常发育,需用孕激素对代孕母猴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代孕母猴的生理条件达到孕育胚胎的所需条件,C正确;D、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可以表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该酶能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
剂TSA可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作用,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低甲基化和高乙酰化水平均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16.在细胞呼吸中,氧化过程所获得的能量主要以NADH形式储存,它必须转化为
ATP的形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这个转化过程可在线粒体的内膜上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来实现。(图中Ⅰ、Ⅱ、Ⅲ、Ⅳ为电子传递复合体。)(1)在细胞呼吸中,NADH来源于_____(细胞结构),NADH被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电子,电子的最终受体是_____。(2)据图推测ATP合酶的作用是_____
_(答出2点)。图中Cytc携带电子在膜的外侧移动,不能在膜内部移动,推测Cytc很可能具有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氰化物能抑制复合物Ⅳ的活性,导致细胞产生ATP减少,原因是_____。(3)线粒体中ADP和Pi的浓度是控制呼吸的重要因素,当细
胞对ATP需求高时,线粒体中ADP的浓度高,质子进入内膜的速度变______(填“快”或“慢”)。【答案】(1)①.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②.氧气(2)①.转运氢离子的通道;催化合成ATP的酶②.水溶性③.该过程抑制了质子通过复合物Ⅳ从线粒体基质
转运到膜间隙,使膜两侧质子浓度差变小,膜间隙中质子通过ATP合酶回流减少,使ATP合成减少(3)快【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NAD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
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NAD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气直接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
个阶段产生的[H](NAD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小问1详解】在细胞呼吸中,产生NADH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从图中可知,NADH被氧化的过程
中产生电子,电子的最终受体是O2。【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ATP合酶既可以催化ATP的合成,又可以作为氢离子运输的通道。图中Cytc携带电子在膜的外侧移动,不能在膜内部移动,因膜的外侧是亲水基团,膜的内侧是疏水基团,所以Cytc很可能具有水溶性。复合物Ⅳ的作用是将质子从线粒体基质转运
到膜间隙,膜间隙的质子通过ATP合成酶通道进入到线粒体基质,促进ATP的生成,氰化物能抑制复合物Ⅳ的活性,会导致运输到膜间隙的质子减少,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减小,导致通过ATP合成酶进入膜内的质子减少,从而导致细胞产生ATP减少,因此细胞产生ATP减少原因是氰化物抑制了质子通
过复合物Ⅳ从线粒体基质转运到膜间隙,使膜两侧质子浓度差变小,膜间隙中质子通过ATP合酶回流减少,使ATP合成减少。【小问3详解】线粒体中ADP和Pi的浓度是控制呼吸的重要因素,当细胞对ATP需求高时,线粒体中ADP的浓度高,质子进入内膜的速度变快。17.重度抑郁
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因5-羟色胺(5-HT)为主的神经递质缺失,使相关神经元活动不足。为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组别数量miR-16相对含量SERT相对
含量对照组10只0.840.59模型组10只0.650.99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1)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
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且得不到缓解引起的。除了情绪以外,大脑还有学习、记忆、语言、_______(只需答1点)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5-HT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上的_____(结构)发生变化
,进而引发电位变化。(3)该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抑郁症患者的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4)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能______(填“促进”或“抑制”)SERT的作用,除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也会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的SERT。研究发现中缝背核(DRN)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5-HT神经元核团,也是5-HT的主要来源,模型鼠的DRN中nNOS-SERT复合物高度特异性表达,nNOS表达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区别,故______(填“促进”或“抑制”)nNOS
-SERT相互作用可以治疗抑郁症,目前已研发出药物“ZZL-7”能特异性作用于nNOS-SERT复合物。据此分析“ZL-7”相较于“氟西汀”的主要优点是______。【答案】(1)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活动(2)离子通道(3)miR−16含量减少,与SERT基因的mRNA
结合减弱,使mRNA降解减少,从而有利于SERT的合成,增加了突触间隙5−HT的回收(4)①.抑制②.抑制③.靶向性强(或特异性强)【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完成传递,其中需要信号分子-神经
递质的参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移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释放之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之后才可以发挥作用。【小问1详解】除了情绪以外,大脑还有学习、记忆、语言、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活动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问2详解】5-HT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进而引发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结合题意可知,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据表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miR-16相
对含量降低,而SERT相对含量升高,据此推测,抑郁症患者的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减少,与SERT基因的mRNA结合减弱,使mRNA降解减少,从而有利于SERT的合成,增加了突触间隙5−HT的回收。【小问4详解】抑郁症患者突触
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药物氟西汀可用于治疗抑郁症,推测氟西汀可以抑制突触间隙5-HT的回收;分析题意可知,模型鼠的DRN中nNOS-SERT复合物高度特异性表达,nNOS表达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区别,而模型鼠出现抑郁症状,故抑制nNOS-SERT
相互作用可以治疗抑郁症;由于“氟西汀”除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也会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SERT,而“ZL-7”能特异性作用于nNOS-SERT复合物,故“ZL-7”相较于“氟西汀”的主要优点是靶向性强(或特异性强)。18.“月宫
一号”是我国创建的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完成了为期370天的实验。在“月宫一号”中,志愿者栽培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饲养了动物(黄粉虫),还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废物。回答下列问题:(1)“月宫一号”中的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___
_。志愿者在实验初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体重变化可反映_____(填“生物量”或“同化量”)的变化。(2)在完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月宫一号”植物舱内需提供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人工光源,若选用单色光源,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的角
度考虑,最有效的是______(填颜色)光。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除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外,其余能量的流向是_____。(3)志愿者的食物蛋白主要来自动物养殖场中养殖的黄粉虫,黄粉虫可以以塑料为唯一食物来源,原因是黄粉虫体内有些微生物
能分泌分解塑料中化合物的酶,这些微生物可在以塑料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此推测,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这些微生物属于______。(4)志愿者根据不同作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分别对其进行授粉,该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信号。
【答案】(1)①.生物群落②.生物量(2)①.红光(或红光和蓝紫光)②.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分解者(4)物理【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小问1详解】“月宫一号”中的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包括了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
系统的群落。初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体重变化可反映生物量的变化,而同化量是指固定有机物的总量,还包括以呼吸作用散失的有机物。【小问2详解】由于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所以补充红光(
或红光和蓝紫光)是最有效的光源。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即植物的同化量,除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外,其余能量的流向是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小问3详解】微生物的食物来源为有机碎屑,则这些微生
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小问4详解】【人们根据不同作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分别对其进行授粉,其中光照属于物理信号。19.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REP)是由Parkin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通常在40岁前发病,经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
0000.图甲是某家族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系谱图,患者Parkin基因中的某个区域X存在序列异常。图乙显示图甲中部分个体的区域X用限制酶Mwol处理后的电泳结果。(bp表示碱基对,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1)该病遗传方式为______遗传,原因是______。与正常人相比
,患者的Parkin基因区域X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发生了碱基的______。(2)I-2的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的Parkin基因是()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3)Ⅲ-1与人群中某
一正常异性婚配,生出患帕金森症女儿的概率为_____。(4))Ⅱ-2的工作中经常要接触汞,但其同种工作的同事并没有出现帕金森症状;另有一帕金森症患者,有一氧化碳中毒史,其家系其他成员无明显毒物接触史,也不是帕金森症患者。结合本题信息推测,帕金森症发病是______作用的结果;若Ⅲ-1未出现帕金
森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②.根据Ⅰ−1和Ⅰ−2正常,Ⅱ−2患病,判断为隐性遗传病,又因Ⅰ−3和Ⅰ−4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或据图乙中Ⅰ−4的电泳结果,可知其为杂合子,又据图甲可知其表型也正常,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缺失(2)A(3)1/606(4)①.基因和环境共同②.基因正常,且未接触环境毒物;基因正常,接触环
境毒物未患病;基因异常,但未到发病年龄【解析】【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据图分析,I-1和I-2表现正常,儿子II-2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I-1和I-2表现正常,儿子II-2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再结合电泳条带分析可知,I-3和的I-4都含有三条电泳带
,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电泳结果可知,突变基因上的碱基对为272bp,而正常基因上的碱基对为:181+97=278bp。因此,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Parkin基因区域X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发生了碱基的缺失。【小问2详解】I-2表现正常,由电泳结果可知,该个体携带
致病基因,而初级卵母细胞是由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体积变大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该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卵细胞是成
熟的生殖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因此,一定含有致病基因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故A正确,BCD错误。【小问3详解】假设该病用A、a表示。由于II-2患病基因型为aa,I-3和I-4都含有三条电泳带,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为Aa,II-3的基因型为1/3AA,2/3Aa,III-1表现正常,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Aa。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即aa=1/10000,则a=1/100,A=99/100。因此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
的比例为:Aa/(AA+Aa)=(2×1/100x99/100):(99/100×99/100+2×1/100×99/100)=2/101,III-1与人群中某一正常异性婚配,生出患病女儿的概率为:2/101×2/3×1/4×1/2=1/
606。【小问4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帕金森症发病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若III-1未出现帕金森症状,可能的原因是未到发病年龄或未接触环境毒物。20.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杆菌病,科学家在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时,发现该菌的Ipp20
基因能合成其特有的蛋白质。图甲是Ipp20基因的编码链(编码链为转录时所用模板链的互补链),图乙是四种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图丙是两种待用的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基因进行转录之前,首先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Ipp20基因的启动子应该位于图甲的____(
填“非编码区1”“编码区”或“非编码区2”)。(2)通过PCR技术可以大量获取Ipp20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请根据图甲设计一对合适的引物______(书写方向为5'-3',写出5'端6个碱基即可)。据图甲、乙、丙分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
_,最适合用作载体的质粒是______。(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如果只有下图所示的质粒丙可用,为了确保Ipp20基因编码区序列正确插入载体,需要将PCR过程中使用的引物进行改造,请写出新的引物设计方案____(4)利用质粒丙成功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且对
大肠杆菌做了转化处理。为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将大肠杆菌先接种到含______的1号固体培养基上,再将1号培养基上的菌落“原位接种”到含______的2号培养基上,最终2号培养基上____(填“存活的”或“
消失的”)菌落就是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答案】(1)非编码区1(2)①.5'−CTCGAG−3'、5'−TCTAGA−3'②.XbaⅠ、XhoⅠ③.质粒乙(3)将引物5'−CTCGAG…−3'的5'端加上PstⅠ的识别序列(4)①.
青霉素②.四环素③.消失的【解析】【分析】1、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上游,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2、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或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小问1详解】在真核细胞的基因
结构中,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又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基因的非编码区存在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和终止子都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属于基因的非编码区,分别位于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所以Ipp20基因的启动子应该位于图甲的非编码区1。【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图甲是Ip
p20基因的编码链(编码链为转录时所用模板链的互补链)”可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模板连互补,所以转录前8个碱基序列为’5'-CTCGAGAT−3'和5'−AGATCT−3',利用PCR技术扩增过敏基因的编码区段时,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过敏基因编码区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按照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与已知链对应的引物序列应为5'-TCTAGAGG−3'和5'−TCTAGA−3'。据图甲、乙、丙分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XbaⅠ、XhoⅠ。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等,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且不破坏目的基因和
标记基因,图丙中质粒甲上XbaⅠ、XhoⅠ的酶切位点会破坏抗性基因,Pstl酶切后的黏性末端与XhoⅠ酶切黏性未端相同,可能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因此质粒甲不适合做载体的质粒。质粒乙上XbaⅠ、XhoⅠ酶切位点位于启动子和终止
子之间,Xho和Xbal酶切后的黏性未端不同,可避免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故质粒乙是适合做载体的质粒。质粒丙上有XhoⅠ酶切位点位于终止子中,会破坏终止子,可能使质粒中的终止子丢失,Pst的酶切位点会破坏抗性基因,BamHI和XbaⅠ切可能会导
致终止子丢失。故质粒乙是适合做载体的质粒。【小问3详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如果只有质粒丙可用,可以使用PstⅠ和XbaⅠ切割质粒,为了确保Ipp20基因编码区序列正确插入载体,需要将PCR过程中使用的引物进行改造,由题图分析可知:目的
基因上没有PstⅠ的识别序列,所以新的引物设计方案是:将引物5'−CTCGAG…−3'的5'端加上PstⅠ的识别序列。【小问4详解】利用质粒丙成功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说明质粒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仅保留一个青霉素抗性基因,即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
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为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将大肠杆菌先接种到含青霉素的1号固体培养基上,再将1号培养基上的菌落“原位接种”到含四环素的2号培养基上,最终2号培养基上消失的菌落就是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
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