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化常识.pptx,共(61)页,1.74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9ef8fc559901a13153ac4d42be86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化常识一、文化常识考点新动向命题重视对必备知识得考查,稳中有新。例如:2022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阅读11题考查了“寡人”、“百乘”等常见文化常识,还关联了初中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考查文
言实词的含义,并要求与教材中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强调必备知识考查。2022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型变化试卷考察内容涉及课本文言文题型考查趋向2022全国甲卷“约”“宣言”“孤”“阴”词语含义《鸿门宴》《赤壁赋》《岳阳楼记》文言实词与课本比较古代文化常识的直接考查逐步淡化,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成为
重点,要求学生重视课本教材,在记忆基础上更强调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2022全国乙卷“食”“放”“靡”“悲”词语含义《短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风》文言实词与课本比较及文化常识“流放”2022新
高考Ⅰ“寡人”“百乘”“敲”“国门”词语含义《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化常识与文言实词课本比较2022新高考Ⅱ“衔枚”“差强人意”“尊重”“车驾”词语含义重要实词、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与修辞现象◼2022全国甲卷真题回顾◼文言文阅读○齐助楚攻秦,
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
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
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
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
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1.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
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②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③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④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
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
2.“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3.“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4.“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
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故选A。⚫2022全国乙卷真题回顾⚫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
,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
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
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
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下列对文中标记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一.“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二.“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
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三.“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四.“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
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
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
乎?”下列对文中标记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一.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二.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三.为赵蔽的“蔽”
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四.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
‘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与“赵蔽”的“蔽”不同。⚫故选C二、文化常识考点解析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
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注重课本,分类夯实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大部分与课本内容相关,所以考生掌握课
本上的基本文化常识,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对课本中出现的文化常识进行的分类梳理,来帮助考生掌握解答文化常识题的窍门。1.姓名称谓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一.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二.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三.刑于寡
妻,至于兄弟,则御于家邦。《齐桓晋文之事》四.吾不能早用子。《烛之武退秦师》五.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1.姓名称谓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一.是寡人之过也(诸侯谦称,寡德之人。)二.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敬辞,称对方。)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则御于家邦(正妻,一说为贤妻。)四.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五.夫子之谓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1.姓名称谓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六、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七、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八、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荀子·劝学》十、贱妾留空房。《孔雀东南飞》1.姓名称谓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六、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七、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八、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
通称。《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中的“君子”指当时的统治者,“小人”指当时的被统治者。春秋末年以后,“君子”泛指有道德的人。)十、贱妾留空房(古代妇女谦称自己。)◼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嫡母”,封建家庭
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古代嫡妻所生的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2.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为“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3.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4.
“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5.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也用庙号。()◼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
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嫡母”,封建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古代嫡妻所生的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2.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为“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3.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解析应该是“名”与“字”有关系,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瞻。4.“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
代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解析年号始于汉武帝,清朝之前,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5.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也用庙号。(×)•解析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2.
礼俗宗法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吾妻归宁。《项脊轩志》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⑤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⑥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孔雀东南飞》⑦申
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⑧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2.礼俗宗法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表标记词的含义。①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另外,男子回家省亲也可称归宁。)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③外无期
功强近之亲(穿一周年孝服的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天子的宗庙。)⑤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古代以东为上方、尊位。)⑥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⑦申之以孝悌之义(孝,善事父母为“孝”;悌,敬爱兄长为“悌”。)⑧伏惟启阿母(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
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2.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
》)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3.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体全牲畜和供盟誓、宴飨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4.上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
节日。()5.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
、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解析“封禅”专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的祭祀天地的典礼。2.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中的“祖”就是
“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3.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体全牲畜和供盟誓、宴飨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4.上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解析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5.七
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3.官职科举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晋侯、
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③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鸿门宴》④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孔雀东南飞》⑤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⑥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3.官职科举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
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之卿,类似丞相之职。)③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武官名。)④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⑤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⑥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六部
,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兵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兵部尚书。()2.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如张衡就曾经“公车特征拜郎中”。()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
,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4.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晋侯”比“秦伯”低一等。()5.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职名称不同,
职责也不同。()◼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兵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兵部尚书。(×)●解析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的是“吏部”。2.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
的制度,如张衡就曾经“公车特征拜郎中”。(√)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4.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晋侯”比“秦伯”低一等。(×)•解析“
晋侯”比“秦伯”高一等。5.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职名称不同,职责也不同。(√)4.天文历法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②岁在癸丑。《兰亭集序》③七月既望。《赤壁赋》④徘徊于斗
牛之间。《赤壁赋》⑤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⑥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并序》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⑧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⑨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4.天文历法一.课
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又名荒鸡,十二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②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③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④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⑤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这里运用了年号纪年法。)⑥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21时)。人定: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23时)
,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⑧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⑨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古人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循环组合,配成六十
对,称为“六十甲子”。()2.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3.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
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4.《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正热。()5.月亮的别称很多,如金乌、金蟾、玉兔、婵娟等。(
)◼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循环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2.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
月最后一天称“朔”。(×)●解析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3.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4.《诗经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正热。(×)•解析“暑气正热”错误,应是“暑气已退”。5.月亮的别称很多,如金乌、金蟾、玉兔、婵娟等。(×)•解析“金乌”是太阳的别称。5.古代地
理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②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③将军战河北。《鸿门宴》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⑤然后以六合为家。《过秦论》⑥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⑦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5.古代地理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②沛公欲王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③将军战河北。(黄
河以北。“河”特指黄河。)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⑤然后以六合为家。(天地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⑦序八州而朝同列。(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
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淮左,淮水西面。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淮左名都”表示扬州在淮水西面。()2.“
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3.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4.“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地,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
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时称府。()5.有些地方有古称或者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又称临安、维扬,杭州又称广陵、武林,苏州又称姑苏,福州又称三山,成都又称锦官城。()◼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淮左,淮水西面。如《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淮左名都”表示扬州在淮水西面。(×)●解析淮左,淮水东面。扬州在淮水东面。2.“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3.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
故得名。(√)4.“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地,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时称府。(√)5.有些地方有古称或者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又称临安、维扬,杭州又称广陵、武林,
苏州又称姑苏,福州又称三山,成都又称锦官城。(×)•解析扬州又称广陵,杭州又称临安。6.生活文化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②总角晏晏。《氓》③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④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⑥钟鸣鼎食之家。《滕王阁序》⑦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6.生活文化一.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后来也指地位低下的文人。)②总角晏晏(古代少年男
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③把吴钩看了(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④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
坐”或“相坐”。]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⑥钟鸣鼎食之家(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⑦槌床便大怒(古代的坐具。)◼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刺配,脸上刺了字,发配到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面部或
额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如“往来无白丁”;布衣、麻衣,借指平民。()3.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关于“五谷”的种类,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
、麦、菽。()4.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5.尊、壶、觥、筹、卮、缶,都是古代形状不一的盛酒器。()◼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刺配,
脸上刺了字,发配到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如“往来无白丁”;布衣、麻衣,借指平民。(×)●解析“往来无白丁”的“白丁”指没什么学问的人。3.五谷是古代
所指的五种谷物。关于“五谷”的种类,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4.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5.尊、壶、觥、筹、卮、缶,都是古代形状不一的盛酒器。(×)•解析“筹”是酒筹,不是酒器。7.文史典故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②死当结草。《陈情表》③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④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滕王阁序》⑤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归去来兮辞并序》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7.文史典故课内基础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记词的含义。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②死当结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
不忘。)③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对,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意思是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④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⑤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古
代隐士住处的代称。)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代指在位者礼贤下士。)◼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
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称,至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
历史。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清照集》;以官爵命名,如《范文正公集》。()4.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5.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
》、苏洵的《嘉祐集》、杜牧的《樊川文集》都是以帝王年号命名的。()◼课外提升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称,至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之名由此而定。(√)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诗文集的命名方
式很多,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清照集》;以官爵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解析《范文正公集》以范仲淹谥号命名。4.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5.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苏洵的《嘉祐集》、杜牧的《樊川文集》都是以帝王年号命名的。(×)•解析杜牧的《樊川文集》是以地点命名的。联系课本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古今异义词、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如“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可联系《张衡传》中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的注释来判断联系课外如“陛下”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来判断。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方法
”方法1:积累判断法该方法是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优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征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
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
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
,所司明为条例,定等级以闻。”⚫(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1.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区域内建立邦国。②“诸侯”是古代中
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③“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④“礼部”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以及文职官员的选拔、嘉奖等
事务。⚫【优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征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
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
,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例,定等
级以闻。”⚫(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①“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区域内建立邦国。②“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
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③“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④“礼部”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以及文职官员的选拔、嘉奖等事务。⚫解析文职官员的选拔、嘉奖等事务不属于礼部职权范围。◼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外夷”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文中指外族。2.“守”是郡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始置,后为太守、郡守的简称。3.“朝贡”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
朝,贡献财物;“宗室”,是对君主血亲的称呼。4.“丙辰”,丙为天干第三位,辰为地支第五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用以纪月。◼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1.“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外夷”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
人,文中指外族。2.“守”是郡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始置,后为太守、郡守的简称。3.“朝贡”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财物;“宗室”,是对君主血亲的称呼。4.“丙辰”,丙为天干第三位,辰为地支第五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用以纪月。●解析“文中用以纪月”错误,文中
用以纪日。⚫参考译文⚫当初,唐太宗让群臣讨论分封诸侯的问题。魏征发表意见,认为:“如果分封诸侯,那么卿大夫都依靠俸禄生活,一定会导致大量征赋(来供给他们)。再者,京郊地区的赋税不多,依靠的是京郊以外的地方。如果都分封给诸侯国,国家经费就会困顿缺乏。此外,燕、秦、赵
、代这些地区都管辖有外夷,如果有紧急情况,再从内地调兵,路途遥远,恐怕难以及时赶到。”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国家命运的长短,由上天决定,尧、舜是圣明之君,守卫国家却不能稳固,汉、魏的开国君主虽然地位低微,想拒绝王位却推辞不掉。现在让功勋、皇亲国戚的子孙都有自己的臣民和百姓,
几代以后,将会骄横淫逸,放纵无度,互相攻伐残害,祸害百姓更⚫为深重,不如太守、县令可以替换任用。”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不如分封亲王的嫡长子,不要让他们过于强大,藩国之间用州县间隔,错杂相居,互相牵制,使他们各自守卫自己的地方,同心协力就足以扶助京
师。并且给诸侯国设置的官僚,都由中央机构选用,除国家法律之外,不得擅自制定严刑峻法,朝贡的礼仪,要作具体的条文规定。一旦制定了这样的制度,就可保万世无忧。”十一月丙辰日(初一),(太宗)颁布诏令:“皇家宗室以及功勋贤臣,都可成为地方
藩镇,并传给他们的子孙,没有大的缘故不得随意罢免,有关部门要明文规定条例,定出不同等级,上报朝廷。”⚫方法2:结合语境法⚫揣摩文言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
推断。⚫【优练2】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唐仁祖字寿卿,少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诏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邪?聪明无疑也。”至元六年,
中书省选充蒙古掾。时丞相桑哥秉政,威焰方炽,仁祖论议不回,屡忤桑哥,人皆危之,仁祖自若也。迁工部尚书,桑哥以曹务烦剧特重困之,仁祖处之甚安。……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善书,特敕书册文。大德五
年,再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疾卒,年五十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节选自《元史·唐仁祖传》,有删改)1.中书省,元朝时总领百官的重要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2.迁,指官职的调动,可以指平调,也可以指升职或遭贬谪。此处的“迁
”指升职。3.成宗,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起的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继承者称“宗”。4.赠,指皇帝按照政绩优劣、功勋大小给在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祖等授予爵位、官职。⚫方法2:结合语境法⚫揣摩文言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优练2
】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唐仁祖字寿卿,少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诏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邪?聪明无疑也。”至元六年,中书省选充蒙古掾。时丞相桑哥秉政,威焰方炽,仁祖论议不回,屡忤桑哥,人皆危之,仁
祖自若也。迁工部尚书,桑哥以曹务烦剧特重困之,仁祖处之甚安。……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善书,特敕书册文。大德五年,再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疾卒,年五十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节选自《元史·唐仁祖传》
,有删改)1.中书省,元朝时总领百官的重要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2.迁,指官职的调动,可以指平调,也可以指升职或遭贬谪。此处的“迁”指升职。3.成宗,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起的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继承者称“宗”。4.赠,指皇
帝按照政绩优劣、功勋大小给在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祖等授予爵位、官职。⚫解析“在职的”错误。根据前文的“以疾卒,年五十三”可知,选项所说意思和前文矛盾,所以选项错误。“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本人或其先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有“生封死赠”的说法。◼
参考译文◼唐仁祖字寿卿,自幼聪颖。父亲去世后,由母亲教他读书,能通各方语言,尤精于音乐。中统初年(1260),诏令将诸贵族子弟作为人质。世祖亲自察看这些人,见仁祖问道:“你是唐古直的孙子吧?必聪明无疑
。”至元六年(1269),(仁祖)被中书省选为蒙古属官。当时,丞相桑哥主持国政,气焰正旺,仁祖敢于直言,多次违逆桑哥,别人为他担心,他却泰然自若。后调任工部尚书,桑哥有意把许多繁杂的事让他处理以为难他,仁祖却一一办得很好。……成宗即位,尊祖母元妃为皇太后,
因仁祖字写得好,特令他书写册文。大德五年(1301),再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不幸病逝,年五十三岁。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方法3:综合运用法⚫【典例】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
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注】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注】谏垣: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1.“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制度。“除”是免除犯了错
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对官员的提拔。2.“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3.“刑部”是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唐时与御史台、大理寺
合称“三司”,会审重大案件。4.“杖”是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技法演示]步骤释义第一步:调动积累初判断C项的“刑部”较常见,根据积累可以判定选项说法正确第二步:联想课文再审验文化常识词语绝大部分来自教材。由课内迁
移到课外联想是十分重要的。联系课内的文化常识,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对古代史书中常出现的官职、制度、礼仪、科举等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A项,“除”一词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苏武传》中的“扶辇下
除”,《陈情表》中的“除臣洗马”第三步:结合语境慎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文语境推断。“除”,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应理解为“清除、解除”;在“扶辇下除”中,作“台阶”讲;在“除臣洗马”中,可理解为“任命、授职
”。A项,结合上下文“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可知,这里的“除”解释为“任命、授职”意思通顺,所以选项中“‘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错误。B项,结合语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
严嵩格不予”可以判定选项说法正确。D项,结合语境“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可以判定选项说法正确⚫参考译文⚫沈束,字宗安,是会稽人。父亲沈尽,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
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像董旸、江瀚这些人,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奉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予或者剥
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在心,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
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替他说话了
。⚫【优练3】下列对文中标记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
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
,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
,盖天禀然。⚫(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A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B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C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D声律,既
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指后者。A.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B.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C.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
兄弟。D.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指后者。解析“本文中指后者”错误。根据前文“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可知,本文中的“声律”应该和读书相关,指的是诗赋的声韵格律。故选D参考译文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自恃才华,很少
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科、拔萃科都中了。……任杭州刺史,最初筑堤围钱塘湖,聚泄湖水,可以灌溉千顷良田。又浚疏李泌浚治过的六口大井,百姓靠这些井饮水。文宗即位,召白居易任秘书监,封晋阳县男
。……会昌六年(846)(白居易)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吊唁他。他遗嘱薄葬,不必请谥号。白居易受知遇于宪宗,遇事无不直言,许多意见被认可,但遭当道者所忌,遭到排挤,以致抱负不能实现,乃纵情于诗文美酒。在再度受重用以后,又都是
年少的皇帝,屈曲更不合宜,任职后往往受贬抑,就无意于功名了。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及从祖弟敏中友爱。在洛阳所居的履道里,疏理塘沼,种植树木,修筑石楼于香山,又凿通龙门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并写了传。白居易为文精切,然最善于写诗,当时被士人
争相传诵。他出生才七个月就能翻看书籍,九岁私下学声律。他深通文章,大概是因为天赋。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