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304.500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0)页,30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408b687b701a7cfc67c6b28e3a17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

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B.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D.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大末小,是以能固”,但“本小末大”,即诸侯坐大、

王宝衰微,则分封制难以维持,分封制下天子和诸候间的权力结构关系,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褒微的因素,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天子和诸侯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非材料主旨,排除A;CD两项也非学者意在说明的主旨。故选B。2.在《左传》《国语》等文

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很多。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这主要反映了A.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B.周制在楚国得到有效执行C.楚国文化具有先进性D.儒家思想在楚国受到重视【答案】A【解析】【详解】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说明楚人对中

原文化的认同,体现了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周制在楚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排除B;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无法体现楚国文化的先进性,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排除D。3.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规定,国中“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由

乡长推荐,试用考核合格后就能参与政事。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打击了贵族特权C.加剧了诸侯混战D.瓦解了传统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齐国管仲改革,慈孝、聪慧质仁、有拳勇股肱之力的人都可以通过乡长推荐的途径,参与政事,一定程度上选拔出一些有品德、才能

的人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B;中央集权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选拔人才的改革与诸侯混战无关,排除C;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

独坐”的出现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属于监察官员,“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体现了政府对监察官员的重视,保证了监察官员

的权威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故选择A项;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监察官员只是整个官僚体制中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实现了思想统一,

排除D项。5.“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

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南北对峙B.推动了民族交融C.促进了儒学复兴D.导致了北人南移

【答案】B【解析】【详解】439年,北魏统一北方,494年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北朝四史中记载的历史人物,汉族约占总人数的68.72%,故选择B项;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南北对峙,统一全国,排除A项;五代以来伦常败坏,人们渴望统一,渴望

恢复纲常名教,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由此而来,排除C项;北方连年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是北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6.唐代开元以前,各宰相“午前议政于朝堂(政事堂),午后回本司处理政务”;开元后,“宰臣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这一变化A.削弱了宰相

的政治地位B.利于提高中枢行政效率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D.破坏了宰相的集体议政【答案】B【解析】【详解】开元前宰相是兼职的,开元后宰相是专职的,这一专职化有利于宰相专心政务,减少了行政环节,利于提高中枢行政效率,故选择B项;材料“始崇其任”

是宰相政治地位提高的表现,排除A项;宰相专职化容易导致相权膨胀,不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宰相专职化没有带来宰相集体议政的变化,排除D项。7.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属金币之类,“悉辇送京师”,不得占留。宋太祖此举意在A.削

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权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措施而非目的,排除;此举将大部分地方收入收归中央,

不能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加,C选项错误;此举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与中央财政的状况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A。8.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入阁前有关情况人数占总数的比例进士出身15796.9%入为翰

林官13985.8%任过地方职务2112.96%掌国子司业和祭酒3521.6%官至尚书或都御史5433.3%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6942.5%——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③

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进士出身的阁臣占绝大多数,说明阁臣选拔重视科举出身,①正确;家乡为南方的阁臣数量比例接近一半,说明明代阁臣多出身于南方,结合

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文教发达有关,②正确;担任过地方职务的阁臣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不一定要品秩高级才能入内阁,③错误;明代批红权由宦官掌握,阁臣没有批红权,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排除BCD。9.清朝制

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这些法规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

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因俗而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故选A;仅仅从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无法体现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材料信息与天朝上国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

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与民族间交流交融无关,排除D。10.1840年11月,美国《浸礼会传教杂志》在谈到英国商人走私鸦片时指出,“在孔子门徒的眼里,这种行为如何能提升基督教和欧洲政策的地位!”这种观点A.完全

肯定了孔子的外交理念B.抨击了英商走私鸦片的行径C.不利于正常中美贸易的发展D.否定了美商走私鸦片的史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种行为如何能提升基督教和欧洲政策的地位”可知,该杂志认为英商走私鸦片的行径,会给基督教和欧洲政策带来负面影响,故选择B项;“完全肯定”过于夸大,且材料没

有涉及孔子的外交理念,排除A项;谈及的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与中美贸易无关,排除C项;谈及的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没有涉及美商走私鸦片,排除D项。11.1864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就普鲁士公使李福斯扣押丹麦在

华商船事提出抗议,并拒绝在普国公使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最终迫使李福斯释放丹麦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这表明清政府A.着力改变弱国形象B.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C.完善朝贡外交体系D.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864年,奕以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名义,通过抗议、拒绝接纳李福斯普鲁士公使身份等方式,迫使其释放在华丹麦商船并支付赔偿金的斗争过程,表明清政府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D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清政府“着力改变弱国”形象,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以夷制夷”的策略,B项错误;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放弃了朝贡外交体系,D项错误。12.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

务运动A.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并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消除顽固守旧思想,故A排除;C项与戊戌变法没有必然联系,故C排除;实业救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D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

信息“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联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3.如图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A.揭露了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B.激

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C.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D.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华的野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文字“巴黎和会”、“青岛”、“日本”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中国国民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故选择B项;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失败,排除A项

;没有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排除C项;日本没有放弃侵华野心,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排除D项。14.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

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可知杜威和罗素的讲演在中国受到不同的待遇,主要原因是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感到失望,同时对学生自治,挑战教师的传统权威产生质疑;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符合知识分子的认识理念,因此受到欢

迎。平民教育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教育思潮和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提高平民文化知识水平,达到消灭不合理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ABC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15.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

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白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B.革命统一战

线的分化加速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答案】D【解析】【详解】一大代表从学习欧美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向是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D正确;A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不属于趋向,排除;材料与革命统一战线分化无关,

且当时尚未组建革命统一战线,B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排除。故选D。16.“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

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这一现象推动了A.工人运动走向新高潮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南方革命根据地巩固D.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答案】C【解析】【详解】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开展了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武装割据思想”,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故选择C项;1921年中共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排除A项;北伐战争时期没有“红军”,红军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排除B项;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D项。1

7.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B.八七会议召开C.遵义会议召

开D.中共七大的召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共内部依然对革命道路出现分歧,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使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并未解决题干中党内的道路分歧,排除A项;八七会议召开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排除B项;中共七大作了推动抗战胜利的政治动员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排除D项。故

选C。18.下面是近代美术家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的《三毛的大刀》该漫画A.继承了现代主义画作的基本风格B.表现了张乐平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C.描绘了农民积极参与抗战的场景D.旨在倡导民族团结共同抗日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抗战漫画》”及相关文字可知,在征

兵处,三毛以“年纪虽小只要有力”为由要求当兵打日本,表达了作者抗战爱国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故选择B项;该漫画风格不属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美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更趋于极端化,排除A项;三毛是农民或其他身份,漫画没有明确,排除C项;

漫画表现的是抗战爱国情怀,没有涉及民族团结,排除D项。19.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蒋介石等人决定扩大台儿庄战果,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胜利。据此可知台儿庄大捷A.导致轻敌心态有所滋

长B.并非抗战以来最大胜利C.扭转了持久抗战的态势D.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胜利”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有利于振奋中国军民的精神,但以此扩大台儿庄战果,进行决战,然后获得决战的

胜利不符合当时中国抗战的实际情况,说明台儿庄大捷导致轻敌心态有所滋长,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材料并非否认台儿庄大捷的历史地位,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但没有扭转持久抗战的态势,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不是

国共合作的成果,D项错误。2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A.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B.中共赢得了美国

的舆论支持C.中共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D.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在国共和谈破裂后,还能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延安,这表明美国在高度重视国共关系,因此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国舆论对中共的态度;C选项错误,谈判破裂不能体现中共在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支持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并向其提供援助,因此并未改变对国民党的支持。故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据材料信息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共相关情况分析选项内容可得出答案。21.据

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记载:1948年山西省潞城县张庄完成土改运动,部分农民加入共产党。如表为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农民入党动机折射出A.农村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B.农民党员比例很高C.农民个人入党动机十

分盲目D.土地改革进展顺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8位农民入党动机有8项之多,表明农民入党动机复杂,说明农民对土改和中共认识上存在偏差或误区,这就表明了农村工作具有艰巨性与复杂性,故选择A项;没有农民总数和党员总数,无法得出党员比例,排除B项;个别农民入党动机不

纯洁,不是盲目,排除C项;这是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农民党员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土地改革进展是否顺利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22.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时间概况1954年3月

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

人大的讨论稿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人民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1954年宪法是经过广大人民群众讨论并

提出意见,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故选择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排除B项;漫长一般是指延伸得很长,这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是中国特色的政党政党,排除D项。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

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C.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答案】D【解析

】【详解】由“爱国者为主体”“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可得出承认、肯定一个中国是港澳高度自治的前提,故这段话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故D正确;港澳不是政治实体,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和平统一、两种制度,故BC错误。故选D。24.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

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A.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C.坚持原则和

立足发展相结合D.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务实的态度,有利于台湾经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坚决反对“国际生存空间”,反对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

国际代表权”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AB两项说法忽略了党和国家对一些问题的斗争立场和不妥协的原则;D项与材料谈到的台湾与外国联系问题无关,不符合题意。25.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在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用“蛮族”一词指代所有的非希腊人。后来古罗马人征服地

中海周边地区,也把自己和希腊人之外的异族人统称“蛮族”。这反映了古希腊罗马A.一脉相承的文明B.世界领先的地位C.民主政治的偏见D.文化自傲的心态【答案】D【解析】【详解】希腊人把非希腊人成为“蛮族”,古罗马人把自己和希腊

人之外的异族人统称“蛮族”,反映了古希腊罗马认为自己文明先进的文化自傲心态,故选D;仅从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希腊人把非希腊人成为“蛮族”,古罗马人把自己和希腊人之外的异族人统称“蛮族”的说法体现了希腊罗马文明是一脉相承的,排除A;材料无法得出古希腊罗马地位世界领先的结论

,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26.公元前501年,雅典人为刺杀僭主的两个贵族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塑造雕像,树立在市政广场上。文献记载说,这是最早为凡人树立的雕像,之前的雕像都是为神和传说中的英雄塑造的。这充分说明古代雅典A.伯利克里改革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

的正式形成C.把僭主制看作实施民主政治的敌人D.贵族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僭主,是指在古希腊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深入人心,因此刺杀独裁

者的凡人被雕像,这也说明古代雅典把僭主制看作实施民主政治的敌人,故选择C项;伯利克里改革是在公元前5世纪,雕像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A项;人文主义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僭主制无关,排除B项;贵族政治与僭主政治没有必然联系,且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D项。27.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批准,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以非规定的方式,凭王权的借口,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这说明①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成为社会共识③国王在新政治

体制中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④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保护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权利法案》规定国王要征款须经议会批准,这说明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①正确;材料中的《权利法案》还不是特别完善,它保护的范围相对有限,更多地是保护

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故②中“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国王在1689年还保留行政权,当时的国王还不是虚君,③错误,排除;通过《权利法案》,国王不能随意征收赋税,因此保护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④正确;综上,故选D。ABC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

。28.1875年法国《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规定:“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中国的《临时约法》则回避了总统解散国会的问题,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由此可以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法国总统可以直接解散众议院B.参议院对总统具有制约作用C.中华民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D.《临时约法》有效保障了议员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方可解散众议院;中国的《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总统有质问、弹劾等权力,故两国参议院都对总

统具有制约作用,故选择B项;法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方可解散众议院,排除A项;中国的《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可见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议员对总统、内阁的权力,没有涉及对议员行使权力的保障,排除D项。29.新冠肺炎

疫情已经成为影响2020年春季美国总统选举的一大议题。沃伦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抨击政府的抗疫行动不力,而身为总统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则抨击沃伦行为是“政治闹剧”。材料中两大政党互相攻击()A.源于其政治利益的争夺B.损害了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C.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D.导

致美国政府管理效能低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两大政党互相攻击其实质是美国推行两党制的一个体现,源于不同党派间政治利益的争夺,故A项正确;两大政党互相攻击只是出于各自党派的利益,并不会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两大政党互相攻击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加剧政治危机,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管理效能问题,排除D项。30.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针对中国当时国情B.对马克思主义认识

不全面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宣传缺乏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可知李大钊、陈独秀的介绍偏向于唯物史

观而忽略剩余价值学说,原因在于剩余价值学说旨在解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原因,但中国工业并不发达,宣传阶级斗争学说更加适应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理论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信息反映陈、李二人结合中国实际有选择性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并非了解不全面,排除B项;陈、李二人如何选择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着重宣传阶级斗争学说说明当时中国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A。31.1918年,伊犁镇守使杨飞霞称,“逃来中国境内的俄国兵民约数万人口,大车三千余辆”“后来者仍络绎不绝,广义党(布尔

什维克)追击甚烈……边界拥挤不堪”。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俄国内乱B.社会主义革命传入中国C.苏俄巩固政权斗争胜利推进D.十月革命席卷俄国全境【答案】C【解析】【详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大量俄国人逃

往中国,“后来者仍络绎不绝,广义党(布尔什维克)追击甚烈……边界拥挤不堪”,说明苏俄巩固政权斗争胜利推进,C正确;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1918年苏俄已经建立,排除A;俄国人逃往中国不等于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中国,排除B;1918年十月革命已经结束,排除D。32.学

界关于1918—1919年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起源地主要观点法国医学专家们通过档案发现,1915—1916年间在法国西北部的军营中曾出现过一种严重的、神秘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档案材料表明,最早的流感于1917年春季爆发于澳

大利亚。中国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传播开来的。该观点缺乏有力证据的支撑,偏见的成分多于事实。美国最早的病例于1918年3月起源于美国的堪萨斯州,后又由美国军队传播到法国战场,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学

者认可这种观点。据此可知,这场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A.没有科学和历史的研究价值B.缺少对世界所有国家考察C.通过查找最早病例即可确认D.需要寻找更加科学的证据【答案】D【解析】【详解】学界关于1918—1919年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无论哪种观点都需要寻找更加科学的证据进

行证明,故选D;AC表述太绝对,错误;无论哪种观点只要能够寻找到更加科学的证据进行论证即可,不需要对世界所有国家考察,排除B。二、材料阅读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

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

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

令》等一系列法典。——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二中国近代留日教育起步较晚,然而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

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

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

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答案】(1)状况:人数多,留学生身份多样;留学生主要在国子监学习;学习内容以治国安邦的儒学经典为主;留学教育成果显著。原因:中国先进文明的强大吸引力;唐朝开放的国策;强大国力的支

持;水陆两途交通的空前发展;唐朝实施开明的留学生政策和对留学生的礼遇为留学教育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尖锐,政治不稳定,经济落后。(2)特点:起步较晚,人数却最多;多以革命救国为任,主要目的是猎取功名和革命排满;重视社

会科学,尤以法、政、军最为时髦;学习时间短,带有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多带有双重日本观,对日本爱恨交织,但多数反日;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谋和罪行,唤醒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民国时期许多留日学生归国后在政府的军政部门担任要职。影响: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留日学生

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和新文化的闯将,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反日者为捍卫民族国家利益而不懈斗争,归国后多数投入到了抗日的洪流中;揭露了日本侵略罪行,提高了国民的爱国意识,对政府改变对日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亲日者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往往会有些妥协之举,甚而陷入汉奸的深

渊;导致中国政府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对日关系中呈现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解析】【详解】第(1)状况,根据材料一“向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可知,人数多,留学生身份多样;根据材料“大部分留

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可知留学生主要在国子监学习;根据材料“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可知,学习内容以治国安邦的儒学经典为主;根据材料“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

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可知,留学教育成果显著。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唐代的科技水平分析可知,中国先进文明的强大吸引力;从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可知,水陆两途交通的空前发展;从唐代开放开明

的特点分析可知,唐朝开放的国策以及唐朝实施开明的留学生政策和对留学生的礼遇为留学教育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从大化改新的背景分析可知,强大国力的支持;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尖锐,政治不稳定,经济落后。(2)特点,主要

结合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而从规模、目的、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作答。至于影响则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34.红军公田制度1931年,鄂豫皖苏区正式实行“

红军公田制度”,先后颁布了若干文件,具体规定如下:“每乡留一石至五石为红军公田,分给红军中由白色区来的贫苦农民和俘虏哗变加入红军的士兵。”分配土地时应“首先把红军的田分好”,红军公田“不要山地,顶好路边的好田”;公田的耕种“由乡苏维埃负责召集当地群众举行会议讨

论代耕办法,顶好由代耕人公举一二人经常负看管责任”;收获的产品“代耕人得十分之三,红军得十分之七”等。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时间苏区人口总数苏区红军战士人数1931年4月250万人正规红军2万人1932年6月350万人正规红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

结合材料和所学,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的“红军公田制度”进行评析。【答案】示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由于红军队伍中陆续加入了非苏区的战士,鄂豫皖根据地实行了红军公田制度。该制度规定了红军公田的分配原则、分配数量、耕种管理以及收获产品的

分配等,通过地方苏维埃领导群众代耕、出产物主要归红军战士所有的方式,使外地红军战士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红军公田制度的实施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容,稳定和壮大了红军队伍,有利于提高红军战士的作战积极性,并推动了鄂豫皖根据地的

快速发展。【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鄂豫皖苏区正式实行‘红军公田制度’及内容”和“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红军公田制度”推行的评价可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土地革命内容及意义、维护革命果实及壮大红军队伍等方面

进行分析即可。35.材料针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1921年3月12日,德国外长西蒙斯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已经在和约上签署了一项表明德国唯一承担战争罪的声明,但并不意味着关于德国是唯一的战争罪犯的指责

是真实的。世界必须逐渐了解关于德国是唯一罪犯的说法是错误的,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和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26年德国在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从而洗脱了战争罪责的。——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

战的反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答案】(1)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英美推行均势政策,不愿

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在美国资本扶植下,德国经济快速复兴。(2)认识:一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交战双方都负有战争罪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是不公正的,但作为一战挑起者的德国承担最主要的战争罪责是不容置疑的;推卸战争罪责作为战后德国的错误反思

,推动了德国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的现实及材料中的“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美国的帮助”及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等信息可知,根据“针对《凡尔赛和

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可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根据“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根据“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可知,英美推行

均势政策,不愿法国过分削弱德国;根据“在……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可知,在美国资本扶植下,德国经济快速复兴。(2)认识,从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分析,一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交战双方都负有战争罪责;从《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分析,《凡尔赛

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是不公正的,但作为一战挑起者的德国承担最主要的战争罪责是不容置疑的;从德国战后反思分析,推卸战争罪责作为战后德国的错误反思,推动了德国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