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性地理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2.339 M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性地理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性地理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性地理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性地理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2.33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3f2ed7023fef8665c2104453dc5c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阶段性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中①②③三处小圆圈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E、F点所在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读图,完成

下列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②处B.此时太阳高度②>③C.E点所处的虚线为昏线D.此时60°W时间为0:002.此时新的一天约占全球比例为()A.1/3B.2/3C.1/6D.5/6【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图中①②③处小圆圈中有一处为太阳直

射点,则120°E该日被直射的经线,即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根据“东+西-”和“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60°W和120°E处于同一经线圈,经度相差180°,时间相差12小时,因此60°W地方时为0:00

,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E、F点所在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且120°为被直射的经线,因此图示虛线以内的区域为白昼,结合所学知识“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因此E点所处的虚线为晨线,F点所处的虚线为昏线,C错误。由图可知,

该日晨昏线并不与经线重合,赤道以北昼长夜短,由此可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①点,即15°N,A错误。①②③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均为正午12:0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纬度差遵循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计算可知③地H=90°-|15°-0°|=75°,②地H=90°-|15°+15°|=60°,所以此时太阳高度②<③,B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

错误,故选D。【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120°E时刻是为地方时12:00,60°W地方时为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约180°经线)为新的一天,自0时经线自西至国际日界线(约180°经线)

为旧的一天”,所以此时从60°W往东到180°为新的一天,经度跨度为240°,约占全球比例为2/3,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日期界线有两种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自然界线是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人为界线是指国际日界线,国际上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自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约180°经线)为新的一天,自0时经线自西至国际日界线(约180°经线)旧的一天。因此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下图示意小明同学到重庆旅游时,于

2023年07月14日某时拍摄到的太阳从缙云山上(约106°E,29°N)的缙云塔后方落下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3.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A.西北——正北——东北B.东南——正南——西北C.西南——正北——东南D.正

西——正南——正东4.下图中与地球上晨昏线最接近该日的是()A.B.C.D.【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7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之外,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地纬度为29°N,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方天空。日影方位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断出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7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A正确。BCD选项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BC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时: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时: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当地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北方照射而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要根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北位置关系进行确定。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同学们测得的该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

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5.观测结果表明()A.甲日杆影朝向西北向B.甲日为冬至日C.乙日该地昼最长夜最短D.图示右侧为北方6.推测该地的经度大致是()A.110°EB.115°EC.12

0°ED.125°E【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同学们测得的该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至日时我国日出杆影的偏转角度最大,因此甲乙两日代表二至日。由图可知,甲日日出早,因此甲日为夏至日;乙日日出

晚,为冬至日,B错误。夏至日,日出东北,且最偏北,杆影朝向西南;冬至日,日出东南,且最偏南,杆影朝向西北。甲日为夏至日,杆影朝向西南方向,A错误。乙日为冬至日,该日我国昼短夜长,C错误。甲日(夏至日)杆影朝向西

南,乙日(冬至日)杆影朝向西北,由此可推测图示上侧为西方,图示下侧为东方,图示右侧为北方,图示左侧为南方,D正确,故选D。【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一地方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日出时间关于二分日的日出时间(二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均在当地时间6:00日出)

对称。图中该地的日出时间均采用北京时间,由此可计算出该地二分日日出时的北京时间,根据时间差倒推经度差。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日出关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6时18分对称,即春秋分时,120°E地方时为6:18,当地为6:00。根据“东+西-”和“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的方

法计算,两地相差18分钟,因此经度相差4.5°;当地比北京时间晚,所以位于120°E以西4.5°,所以该地经度为115.5°E,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升

,西北落。直射南半球时: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时: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当地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向南或向北偏转越大。乍得B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多条裂谷交会部位,盆地整体呈近东西走向,油气资源丰富。在反转构造作用下,乍得B盆

地产生褶皱现象。下图为乍得B盆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乍得B盆地形成原因是()A.板块挤压坳陷B.板块张裂沉降C.岩浆熔蚀塌陷D.风力侵蚀搬运8.在反转构造作用下,乍得B盆地主要发育有()A.向斜B.地垒C.背斜

D.地堑9.与形成之初相比,乍得B盆地与周边地区高差变小,可能是因为()A.周边侵蚀、盆地沉积强B.盆地隆起加快C.周边沉积、盆地侵蚀强D.周边下陷加快【答案】7.B8.C9.A【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乍得B盆地位于非

洲中部多条裂谷交会部位,由此说明乍得B盆地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经地壳沉降形成,B正确,A错误。岩浆熔蚀塌陷形成的是火山口,C错误。风力侵蚀搬运形成的是风蚀地貌,D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材料“在反转构造作用下,乍得B盆地产生褶皱现象,且油气资源丰富

”,由此说明乍得B盆地是适合储油气的背斜构造,向斜构造主要适合储水,C正确,A错误。地垒和地堑属于断层构造,不利于储油气,B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随着断层运动逐渐稳定,盆地由于地势低,沉积作用强,会导致盆地的海拔有所升高

,周边高处地区受外力侵蚀较强,从而导致盆地与周边地区高差变小,A正确。若盆地受侵蚀,周边沉积,则会导致高差变大,C错误。乍得B盆地形成之初受到内力作用影响,位于板块张裂处,以地壳沉降为主,周边地区相对抬升,后期地壳运动逐渐

趋于稳定,B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点睛】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褶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容易发生张裂,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这是内力作用基础上受到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风化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岩石(或矿物)在原地破

碎、崩解、分解。风化作用与温度、水、生物等存在较强关联性。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受到风化作用,棱角剥落后形成的“石蛋”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化地貌。下左图为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要素关联示意图,右图为“石蛋”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0.地壳表层

被风化的部分,被称为风化壳。下列各地中风化壳厚度及对应原因判断正确的是()A.亚马孙平原较厚;物理风化强B.刚果盆地较厚;化学生物风化强C.青藏高原较厚;物理风化强D.撒哈拉沙漠较厚;化学生物风化强11.试推测“石蛋”地貌的形成过程()A.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剥蚀出露→

水平挤压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剥蚀出露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答案】10.B11.C【解析】【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化学风化和生物风

化越显著;而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下,物理风化更显著;湿热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较厚,A错误,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严寒,物理风化相对明显,但风化壳

较薄,C错误。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生物风化作用不明显,D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结合材料“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受到风化作用,棱角剥落后形成的'石蛋’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化地貌”可知,“石蛋”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岩

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历地壳拾升,岩石出露地表,然后经过外力剥脱、风化形成,C正确,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石蛋”地貌的组成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AB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点睛】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

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固结成岩等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

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并使其离开原地,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于平缓。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

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的斗篷山地区,是沅江的上游主源,其干流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总体较薄(图左)。图右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两级阶

地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12.翁东观测点河流阶地T1、T2的形成早晚以及该河段经历的地壳运动为()A.T1早,地壳间歇抬升B.T1早,地壳持续抬升C.T2早,地壳间歇抬升D.T2早,地壳持续抬升13.相对图右断层下游地区,上游地区构造

活动更为强烈,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幅度更大,这可能会导致()①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②下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③上游先发育阶地④下游先发育阶地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12.C13.D【解析】

【12题详解】河流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水下切形成,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早,由图可知,T2位置更高,形成更早,阶地的形成是地壳间歇性抬升所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上游抬升幅度更大,使上游河流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增强,会导致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上游地区抬升结束地质

年代更晚,即下游抬升结束更早,形成的阶地早于上游,①④正确,②③错。故选D。【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海蚀阶地又叫“浪蚀阶地”。是由于海水

面升降变化而出露于水上或淹没于水下的阶状平台。出露于水上的阶地,称水上阶地;淹没于水下的阶地,称水下阶地。它们都是在不同时期的海水作用下侵蚀形成的。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2023年10月17日,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东南亚第一条高铁—印尼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雅万高铁项目75%以上的服务和采购是在印尼当地,并为印尼培养了数千名技术人员。下图示意雅万高铁两种选线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14.相对于Ⅱ线,Ⅰ线的主要

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缓,跨越河流少B.重叠公路,新建线路短C.城镇集中,人口分布多D.远离山区,地质灾害少15.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可能因降水多导致工程受阻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A.1月东北风与赤道低气压带叠加

控制B.1月西北风与赤道低气压带叠加控制C.7月东南风与赤道低气压带叠加控制D.7月西北风与赤道低气压带叠加控制【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Ⅰ线和Ⅱ线均两次跨越河流,次数相同,A错误。Ⅰ线比Ⅱ

线线路更长,B错误。Ⅰ线沿途有4个城镇,比Ⅱ线人口分布多,C正确。两条河流均流经山区,且地势较为陡峭,降雨量较大,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数量均较多,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偏转为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受到南侧山地的抬升,产生地形雨,加上赤道低气压带的叠加影响,降水多会影响工程施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由于地

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此对气候产生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岸线附近某时刻等压线分布(此刻甲处海陆风的风向和风力如图所示,箭头长短表示风力大小,乙

、丙两处代表风向和风力的箭头只有一个正确)。完成下面小题。16.甲处气流此刻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指向()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17.与甲处相比,此刻乙处()A.气温更高B.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C.气压更高D.地表摩擦力更大18.图

示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此刻风向和风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6.A17.C18.B【解析】【1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向与地转偏向力呈垂直关系,甲处位于南半球,风向指向西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与风向垂直,指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根据图中

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可知,此时刻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要高,故海洋上的气温较低,A错误,C正确。图示等压线分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B错误。海洋上摩擦力比陆地上更小,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

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时,与陆地甲处相比,海面摩擦力较小,风力更大;摩擦力小,水平气流偏转角度更大。故图示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此刻风向和风力的是②,B正确。与②相比,④风力较小,故排除D。①③偏转角度较小,AC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

误,故选B。【点睛】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B.C.D.20.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是()A.abcB.bceC.a

cdD.ade【答案】19.B20.D【解析】【19题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该图为北半球,c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风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南北两侧,其南侧为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北侧为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正确,AC

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根据材料“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在气压带、风带中属于空气上升气压带的是热带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图中为ae;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在

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空气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所以,降水较多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在图中为d,而b代表的信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不容易形成降水。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成因:高低纬度间存在的气压差,而

这种差异源于纬度不同,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匀,同时也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图是南美洲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图示月份内的地理现象说法最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B.赤道低压位置靠北C.我国受亚洲高压影

响大D.印度半岛吹西南风22.影响图中甲、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植被覆盖C.洋流影响D.地形起伏【答案】21.C22.D【解析】【21题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所说的该图是南美洲西海岸的风速变化,再根据图分析,此时30°S左右到40°S左右,风速最小

,说明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由此判断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所以该月份最可能为1月,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赤道低气压带位置靠南,我国受亚洲高压影响大,印度半岛吹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甲地此时受东南信风的控制,

根据纬度判断,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处,受山脉阻挡,风被阻挡、风速较小,丙地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没有地形的阻挡,风速大,所以甲丙两地风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起伏,D正确;甲丙两地都是处于海边,相对而言,两地的海陆位置情况差距不大,A错;甲地为热带荒漠,植被覆盖率低,理论上

风速应该更大,而丙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理论上风速较小,B错误;洋流主要影响气温和降水,对风力影响弱,C错误。故选D。【点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影响降水:(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高气压——下沉气流——降水少;低气压——上升气流

——降水多;(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信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西风带——从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多;东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M、N两地分别为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部沿岸城市,同属温带气候。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完成下面小题。23.与M地

相比,N地()A.夏季降水概率较高B.冬季降水比例较高C.雨季持续时间较短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24.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地形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两地分别为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岸

沿岸城市,同属温带气候,又因为M地夏季多雨,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N地冬季降水比例较高,B正确;M地夏季降水概率较高,雨季持续时间较短,降水季节变化较

大,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由上题可知,N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湿润,降水多,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用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来自陆地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因

此影响N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圈环流,影响M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综上,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正确;洋流对两地降水有影响,但难以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差异,A错误;不能根据材料分析出地形对两地降水产生影响,B

错误;两地都位于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部沿岸,海陆位置相当,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世界优质牧场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多汁牧草生长喜温喜湿。读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2

5.关于上图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乙是热带草原气候C.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丁是温带季风气候26.甲年均气温远高于丁,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27.为了生产品质奶,牧场最好选择在()A.甲气候分布区B.乙气候分布区C.丙

气候分布区D.丁气候分布区【答案】25.D26.A27.B【解析】【25题详解】读图分析,甲地各月气温高于15℃,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于2000mm,应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乙地最冷月>0℃而<15℃,冬温夏凉,年降水量较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丙

地最冷月>0℃而<15℃,冬温夏雨,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C错误;丁地最冷月<0℃、最热月>20℃,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应为温带季风气候,D正确。故选D。【26题详解】由上一题分析可知,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10°S-10°N的赤道附近,丁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35°N-55°N大陆的东岸,甲地纬度高于丁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气温远高于丁,A正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同纬度或微观尺度的气温,排除BCD。故选A。【27题详解】由材料“世界优质牧场广泛分布在

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多汁牧草生长喜温喜湿”可知,甲地位于热带、丙地位于亚热带,排除AC;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小汁的牧草生长,有利于生产品质奶,B正确;丁为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旱季长,不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排除D。故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

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

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分别说明理由。(2)指出甲地区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3)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答案】(1)甲处。理由:甲处为背斜,属于天

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为向斜,丙为断层,其储存的油气资源少。(2)(地壳下沉)沉积作用—褶皱运动,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3)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丁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且区

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丁处不易被外力侵蚀,山体高耸。【解析】【分析】本题以地形剖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背斜和向斜的应用、内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

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斜构造为天然拱形构造,是天然的储气储油构造;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可能有地下水出露,但断层处油气资源易泄漏,不易储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弯曲,

为背斜构造,最有利于钻探找到油气资源,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丁处为断层构造。所以只有甲处最有利于钻探。【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甲地区为背斜构造,且顶部曾受到外力侵蚀后有新的沉积岩层覆盖。由此倒推甲地区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首先甲地区可能经历了地

壳下沉作用,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经固结成岩形成较厚的沉积岩层。然后沉积岩层经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背斜构造,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向两侧的张力,所以顶部岩石比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后来甲地区可能再次经历地壳下沉,地势较低,上面覆盖了新的沉积物,经固结成

岩形成新的沉积岩层。【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所以丁处地貌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丁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成因是岩层受内力作用水平挤压而成;向斜岩层受两侧压力作用,岩性较坚硬,受外力作用影响较弱,不易被侵蚀。结合丙处断层可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一

部分原因在于丁处所在岩层相对上升。综上,在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综合作用下,丁处山体高耸。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拉维湖位于非洲东非大裂谷最南面,非洲第三大湖泊,平均水深273米,湖泊南北长、东西窄,湖岸陡峭,西侧为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马拉维具

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左下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1)运用大气环流规律,分析A地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原因。(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长短,并分析原因。(3

)推测马拉维湖湖盆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依据。【答案】(1)12月~次年2月(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6~9月(冬季)A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2)B地年降水量

较大,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到达B地时受山地抬升作用,产生大量降水。(3)地堑(断层)。依据:马拉维湖位于非洲东非大裂谷南侧;湖盆狭长、湖岸坡陡、水深;西侧有与湖泊平行的山脉。【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拉维湖为区域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环流、降水的影响因素、地质构造及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右下图可知,A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12月~次年3月

降水量多,5~10月降水量少。结合图中可知A地处15°S附近,12月~次年2月为南半球夏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A地此时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因此降水较多。5~10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此时气压

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北,A地受东南信风带影响,降水较少。综上所述,A地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小问2详解】结合左下图可知,B地所处位置较A纬度更低,且东侧靠近马拉维湖。结合上题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可以推测,

B地纬度较低,离赤道更近,因此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结合材料“马拉维湖是非洲第三大湖泊,平均水深273米”,由此可知马拉维湖水量较充沛;B地位于马拉维湖的西侧,东南信风经过湖泊有明显的增湿作用,且B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峰,对东南信风携带的水汽有明显的抬升作用,所以在B地形成的地形雨

较充沛。综上所述,在大气环流、地形、湖泊等因素的作用下,B地降水量较A地大,雨季较A地长。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马拉维湖位于非洲东非大裂谷最南面”,由此可推测马拉维湖湖盆属于断层构造中地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由于板块张裂形成,马拉维湖位于非洲

东非大裂谷南侧,因此马拉维湖湖盆的成因在于内力作用下的岩层断裂下陷,“湖盆狭长、湖岸坡陡、水深”等都是构造湖的特征,且西侧有与湖泊平行的山脉,应断裂上升的区域。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附近海岸线造

成深刻的影响。改道后,原黄河河道被称为废黄河,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黄河最后一次大的改道,是由江苏盐城改到山东东营。如图示意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的(1)指出影响河口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2)分析1855-1921年期间图中废黄河口附近海岸线变动幅度较大原因。(3)江苏盐城有较大海岸线,但是没有大港口。请分析主要原因。【答案】(1)河流含沙量(输沙量)、河流水量大小、入海地形坡度、海水侵蚀作用(潮汐、海浪)等。(2

)1855-1921年期间,废黄河口的海岸线后退最多,说明此地堆积作用减弱,黄河改道,废黄河日径流入海水量和泥沙骤减,废河口处海浪侵蚀作用加强,使得陆上三角洲后退。(3)盐城附近沿海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船舶航行;缺乏大河入海口,经济腹地受限;沿线城市经济欠发

达,运输需求量不大;历史上黄河改道在盐城入海,地理环境不稳定。【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及海岸线的变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的形成原因、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

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流水的搬运、堆积以及海水的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若河流搬运

泥沙较多,河口处沉积环境好,海水侵蚀作用弱,则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反之则较小。因此总结影响河口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含沙量(输沙量)、河流水量大小、入海处地形坡度(沉积环境)、海水侵蚀作用(潮汐、

海浪)等。【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和材料可知,1855-1921年期间,废黄河口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后退最多,由此说明废黄河口处的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减弱,海水侵蚀作用明显增强。1855-1921年间废黄河口附

近海岸线后退的原因可以从上题中因素入手,期间废黄河日径流入海水量减少,因此搬运至河口堆积的泥沙减少,此时伴随着海水的侵蚀作用加强,所以导致陆上三角洲后退。【小问3详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因素有经济方面(客货运输需

求、资金)、社会方面(区域差异、贫富差距、民族、国防、文化、历史等)、科学技术和自然方面(气候、地形、地质、水文、资源、生态环境等)。结合材料“黄河最后一次大的改道,是由江苏盐城改到山东东营”,由此可知江苏盐城附近沿

海泥沙淤积严重,因此不利于大型船舶的航行,不利于大型港口建设。由于黄河改道,盐城附近没有大河注入,从而实现河海联运,以拓展经济腹地,所以在江苏盐城建设大型港口的经济腹地有限。且结合黄河在此改道的历史,盐城附近的地理环境不稳定。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布局的最主要

因素,由图可知,盐城位于苏北地区,沿线城市的经济相对苏南而言欠发达,因此对于大型港口的运输需求量不大。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